师德培训心得感受
师德培训心得感受篇1
一名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一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39;作用。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
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我班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作为科任老师也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例如: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心直口快,自尊心特强,经不起批评,却有调皮爱捣蛋,上课时大声说话不懂的尊重他人。经过多次谈话教育仍未转变,我及时向家长反映,分析该生的情况,共同探索教育方法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师德培训心得感受篇2
本学期,我参加网上校长培训,认真听取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讲座,感触颇深。
首先,加强思想修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坚持定期学习。学习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是提高师德水平、依法执教的基础和关键。前不久教育部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师德,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是师德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把科学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学习的范本,给我们教育教学以明确的导向。我体会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依法执教,科学执教,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对象的价值和我们自身的价值。
其次,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点不仅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自身素养无不彰显人格魅力和价值导向。小学生向师性强,善于模仿。包括教师的举止言谈和服饰都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内外兼修,以内在的修养做学生的楷模。以外在的优雅举止、得体的着装做学生的表率。
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循循善诱;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多发现多表扬。在表扬声中使学生无形地、无声地自觉克服不良行为,让每个学生自由健康成长。只要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正确,教师当好“伯乐”,学生便是:“千里马”。
总之,依法执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探索进取,才能寻求到具有时效性的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自我,真正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师德培训心得感受篇3
昨晚,有幸聆听了虞主任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在讲座中,虞主任提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发挥了自身不到10%的潜能。今天早上,校长在给我们讲课的过程中又提到了这一点。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的观点。对此,我也曾有过一些关注。
很久之前,就曾看到过一则报道:1982年,在美国佐治亚洲的劳伦斯维尔,一位年轻的母亲徒手抬起了一辆雪佛兰汽车车,将压在下面的儿子解救了出来。证明:人在突如其来的危急状态下,会激发出一些超乎平时的,超乎常人的能力。这就是人的潜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充分发掘、利用人的潜能,是创造积极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人的潜能又分为身体潜能和心理潜能。比如人的大脑,它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虞主任举例说,人的大脑可以存储下5亿本书的内容。从网上查阅得知,其实还不止这个数。科学家研究表明:至少可以容纳10亿本书。我们一般人都用不到10%,90%以上的潜在能力都被浪费了!那么人脑的潜能是如何被浪费掉的呢?
儿童生后一年内,神经结构和机能方面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是出生后发展最快的时期,脑重迅速增加近900克。3岁时增到1000克,7岁时为1280克,已接近成人的水平,7岁以后就非常缓慢了。科学研究发现,儿童在常规的环境中生活,大脑的各部分神经细胞则按一般的速度发育。若外界的适宜刺激越频繁、越强烈,则脑神经细胞的发育速度越快,并趋于完善。如果一个孩子,在早期没有受到教育和环境丰富的刺激,在学习上要比别的儿童吃力许多倍,那是因为他的部分脑细胞由于没有使用而急剧老化,因而失去功能。
所以,少年儿童时期,特别是婴幼儿阶段,随着大脑高速度发展,人的智力也在高速度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如果环境丰富和教育训练适当那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教育如果失当,即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错过了适当的教育时机,或措施方法不当,往往产生不良的后果,使儿童本来具有的发展潜能得不到充分实现。说实话,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常常是低估了孩子们,不相信孩子们的学习潜力。就像今天校长让我们估计自己的拍手能力时,大多数老师都严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硬性灌输知识,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位教育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相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地生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这其实也印证了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虞主任在快结束前表达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让我特别感动:他说等他退休后,最大的愿望是自己办一所学校,把那些教不会的学生都交给他,通过他一段时间的训练,保证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样。我完全相信他说的每一个字,如有机会我也愿意加入他的团队。
当然,现在我还是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要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120%就是我的目标!
师德培训心得感受篇4
开学伊始,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整顿教育。经过这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
怎样从师德建设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师德观来细细捋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从教学中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誓言呢?经过思考与沉淀,我本人觉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
我总认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学生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有时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有时觉得学生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新的讨论大潮中另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
在学习知道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
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正因为这些努力,以及学校其他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鼓舞,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知道,我自己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合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做一个学校满意,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总之,经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师德师风的了解更深刻:今后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德培训心得感受篇5
一年一度的暑期师德培训开始了。暑期师德培训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训练,是教师心灵的洗礼,是思想素质的充电。师德培训作为秋季开学的前奏,既是一次教师接待会,也是新学期的动员大会。
今年暑假,学校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暑期师德培训。8月25日看市教育局长视频讲座,8月26日集中学习,8月27日自学,8月28日29日老师写心得。每年的师德培训就像心灵鸡汤,洗涤污秽,净化灵魂!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我深刻认识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职业是教育和塑造人的职业。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重要。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它是教师道德品质的直接体现。在教育工作中,师德的一切要求都是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的,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是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提出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等,这既是师德的规范,也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是父母的身体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老师当作学习的榜样,并加以模仿。
它是师德和爱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爱学生就是爱教育。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更是难上加难。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意识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师”,从而“信其道”。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它的基本功能。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这是非常片面的。众所周知,传道、授业、解惑是紧密联系、同步实施的任务。教书育人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光荣职责。要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就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应该算是教师培养的首要问题。要在别人面前堂堂正正,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可见,为人师表,首先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品德,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范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学生,让学生拥有纯洁的心灵。
“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现在的孩子,世界就是他们的教科书。”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一名普通教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事业、工作、学生,潜心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德才兼备,让每一课的知识都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努力做一个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总之,通过对师德的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可以促进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提高对师德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把师德体现在教学中,以身作则。
师德培训心得感受篇6
从成为一名教师以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政”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那么简单。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将本次培训心得如下:
1。要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队伍中,有的人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的事时有发生。因此,面对窗外的灯红酒绿,教师更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乐趣、幸福建立在学生身上,建立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2。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3。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4。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5。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标。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眼界”引领学生前进。教师的视野若不开阔,志向若不高远,就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质量。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做教师亦是如此,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像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一样研究教育,把知识教得深入浅出。这种境界,是要靠经年积累方可达到。
从古至今,教师享有了无尽的美誉,如“渡人的小船、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穷的美誉彰显了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无数的教师博得到了人们的敬仰。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我正从事着这样的职业,必将尽我所能,无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