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400字心得
今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即将打赢,我们应该在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长效机制,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再上新高。
配强一名好书记,致富带头受人拥戴。党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只有通过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才能有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出实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将社区内返乡创业能人、复退军人、退休机关干部、大学生社区官等群体中基础素质较好、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后备干部库中,当作接班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制度,增强社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吸引更多的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回家任职,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建设一个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党委班子。只有好的党委班子,才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社区集体在勤劳致富工作中长期位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抓、从严抓、经常抓”的政治定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会前一刻钟”学习制度,精选学习内容,学深学透新思想,精准把握工作“风向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选准一个好路子,促进推动强村富民。在探索发展新路的过程中“拿来主义”是见效最快的,我们在借鉴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多种脱贫致富的路子。选对路子,是一个地区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关键。第一书记、党委书记要多到田间地头去,访民情,查民难,切实了解群众期盼的好路子是什么,并带头实施,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引领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最缺的是资金,选准路子后,上级有关领导部门要出资金、给政策,确保好路子能够走下去、行得通、可持久,打破贫困群众心中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主脱贫的信心,最终达到真脱贫、脱真贫,走向美好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配强一名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个好路子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长效脱贫、永久脱贫。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2
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中国完成了一个美好历史篇章的翻页。此时热映的《山海情》,不仅仅是讲述黄土地上贫困群众走出大山的扶贫历程,它还是一场引领我们回归大山的寻根之旅。这部剧将当年那段扶贫岁月的喜怒哀乐演绎得酣畅淋漓,扶贫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遇到“问题人物”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但就是这样简单而又真实的故事,才充满了人情味。
扶贫最先扶思想,敢做敢为当为先。剧中当凌一农教授坐着三八大杠的后座,揪着得宝的衣角,呛着漫天黄沙带来了蘑菇技术,却被村民笑话。能赚钱都想弄,要垫钱又都缩回去了,贫困的乡民对于一丝一毫的花钱都不敢尝试,越穷越保守,越保守越穷,这就是制约发展的“小农思想”,但经历过一番生死回来之后的马得宝,却有着这样的勇气。而蘑菇换来的千把块钱真正地冲破了他们的思想,政府下发了扶贫无息贷款,村民们也都纷纷开启了大棚种植菌菇之旅。这让我不由联想到脱贫攻坚的每一位驻村干部,为了打消乡民的疑惑、顾虑、不信任,他们远请专家、近访乡贤,排查情况、摸底调研,真正的实干赢得了信任。做事冲在前面,拿自己当排头兵,带着村民们一起走,这才是干部。
扶贫其次畅通达,四通八达是关键。“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常喷涂在墙壁上的宣传语,但却真真切切反应了交通的重要性。交通的不便利带来的是当地生态脆弱,产业发展缓慢、单一,是思想保守,难以接受新事物的闭塞,是村民的蘑菇滞销和被压价收购的无奈。先修路通电通水,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提供更好的生存生活条件,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所以在扶贫路上,我们不断在建设交通,干部们哪怕只有铁镐、铁锤,也要带着村民遇山开山、遇水劈水,凿出一条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才能打通乡村的“财路”。
扶贫长久看教育,坐吃山空要不得。白崇礼校长,他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他应该保持着自己的体面,斯斯文文用言语、用文字批判。可他却做得不像读书人,他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受尽了家长嘲笑与冷眼,也在所不惜。只因他知道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命运由不得自己掌握的开始啊!他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他信奉的理念就是“读书改变命运”,希望的就是下一代能拥有自由选择命运的权力。我们的脱贫工作就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成功不会以放弃任何一个人为代价,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都将并肩前行。
听到大西北悲怆苍凉的曲调潸然泪下,回顾那个筚路蓝缕、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峥嵘岁月,内心汹涌澎湃、热泪盈眶。山海情,满是官民情、兄弟情、师生情!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3
漫漫扶贫路 浓浓“山海情”
近日,由孔笙导演,黄轩、张嘉益、闫妮等主演的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豆瓣评分稳定在9.4,已坐稳目前扶贫剧评分之冠的宝座。作为一名工作两年多的基层干部,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了这部剧,之后便被这代入感强、贴近生活、真实还原的故事深深震撼,被故事里人物的吃苦精神、服务意识深深打动,为大山那边的“宁夏”人和大海那边的“福建”人创造的奇迹深深折服。
“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砾满地跑”。1997年初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调研对口帮扶工作,部署“移民吊庄”工程。《山海情》的故事就是从涌泉村开展吊庄移民工作讲起的。那时他们过去面对的,是“胡风怒卷黄如雾”“穷荒绝漠鸟不飞”的贺兰山下荒滩,是一个宽广平整、没有大山却也没有人烟的地方,移民过去,意味着他们要自己挖土、自己找木材,自己搭建房子,自己在那片还没有人烟的土地上开辟一番新天地。但是他们选择了相信政府,相信未来,相信在东西扶贫项目的帮助下,可以走出穷山沟,走向新生活,选择了向那个鸟儿不飞、草儿不长的地方进军!
“走咧,走咧!走远咧!越走越远咧”。随着情节的发展,对口扶贫工作的开展,麦苗去福建电子厂打工,得宝留在村里拜林教授为师学习种蘑菇,看上去就像歌里唱的,穷苦的日子“走咧,走咧!走远咧”!而实际上,缺水、少电、山高路远、风沙漫天、村民有认知局限,这些难题,并不会因为有了新的工作机会而改变。在西北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来“双孢菇”需要迈过科技关,村民出资建棚需要迈过风险关,蘑菇滞销时候,得福不惜搭上“仕途”也要现场戳穿谎言,请求领导支援。所有这些难过的关,会让人知道,路途虽遥远,可就是有人一直不放弃,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了。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扶贫干部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福建对口帮扶干部、专家、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是西海固人民把根扎在更辽阔地方的勇气,更是国家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平整土地、保墒增收等政策的加持,让闵宁镇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当初追着撵着逼村民走出大山的张树成书记因公殉职;凌教授在教会村民种蘑菇后离开,所有人捧着自己晒的枣、抓的鸡赶来送行;任职期满要返回福建的陈金山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对着闵宁这片土地望了又望。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中国的脱贫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几代人来来走走,几代人凭借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实现的!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4
基层干部的“山海情”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山海情》目前正在热播,该剧主要说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的故事。这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把“扶贫人”的无私奉献和“脱贫者”的勤奋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给我们今天的基层工作也带来诸多的思考。
锻造过硬带头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发展壮大村党组织,重中之重是要选好带头人。《山海情》中马得福作为村支书,人虽然年轻但却是整个吊庄户的主心骨。他由最初劝说村民吊庄移民,到为全村通电不断奔波,再到后来带领村民学习种植双菇技术,并冒着丢“乌纱帽”的危险,解决双菇滞销问题。马德福的一系列决定让我们看到了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他事事以群众利益为上,有困难会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现实基层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感慨有些村子一线工作开展不力,其实关键还是带头人偏软,责任心和担当的勇气缺失的根源。其实,只有多一些“马德福”一样的带头人,多从群众角度思考,走实群众路线,增强责任心和担当的勇气,如此才能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基层党组织的腰杆也才能真正硬起来。
刚柔并济,要肯扎根到更广阔的地方。“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剧中的女主角水花,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在那个穷苦的年代,父亲仅仅因为婆家有一头驴就逼迫她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后来丈夫又因意外瘫痪在床。命运虽不公,水花却依旧不失勇敢和刚毅,她说服丈夫,用木板车子拉着丈夫和女儿走了七天七夜,整整四百多公里地,主动去了“玉泉营”,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并积极学习种植双菇技术,把刚柔并济的女性力量演绎得生动十足。水花的精神力量能打动观众,也正是因为它是现实生活中脱贫工作里的真实缩影。脱贫必先扶志,贫困户要想实现长效脱贫,摘掉贫困的“帽子”,政府扶持仅仅是一方面,还要将“输血”变为“造血”,敢当和水花一样当“主动脱贫第一人”才最可贵。面对任何难题,从“实”处着手,不等、不靠、不要,丢掉守旧观念,不怨天尤人。像“拓荒牛”一样去奋斗,去不断创造美好的生活,如此才能绘就我们神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摩顶放踵以奉献天下。奉献是什么?“奉献”是剧中白老师在村民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也要对教育有“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守。奉献,是为响应国家号召对口支援宁夏的福建干部群众们,他们用无私的鼓励和付出,带动宁夏的劳务输出、招商引资,开启了宁夏人民的美好新生活。奉献,是来自老一辈的人民群众的执著坚守,正如剧中移民搬迁的目的地玉泉营,并非一片已建成的乐园,而是一块等待乡亲们自己去开荒拓土、从零建设的新家园,涌泉村吊庄户们靠的是自力更生,垦荒、挖水渠、种树,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飞沙走石的土地上去开拓自己心中的家园,开拓祖国的美好河山。春去秋来,他们一生的坚守就是一种精神丰碑,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将血一点一滴地流干,这种奉献的精神,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更应成为今天的我们基层工作人员不断努力的风向标。
今天幸福生活的每一分发展,都是有人挽起袖子干出来的。愿我们所有基层人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和剧中所有鲜活的人物一样,为了无穷的远方、无数人的幸福生活不断努力奋斗。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5
超7万人打出9.4分,好评率高达95,年底第一口碑好剧《山海情》迎来了大结局!
这样分数,在国剧历史上确实可以占得一个席位,而在近些年的国剧市场也是跻身最高位。
正午阳光,超豪华戏骨阵容,一个个响亮的招牌,不仅是该剧的亮点也是保证。
演技不用说,剧情更是精彩,方言成为特色,虽然在收尾几集显得有些仓促突兀,但是丝毫不影响该剧的整体质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这是收尾的一句话,印证着一代人两地人的二十年奋斗征程。
昔日的干沙滩成为了今日的金沙滩,从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之梦成为现实。
历经马得福的一次次劝导,最终乡亲们终于开始告别涌泉村!
只听见马喊水最后一次喇叭喊话,一声“再见”让乡亲们忍不住落泪,喊水大叔也失声痛哭。
乡亲们做着百家宴,马喊水报着天气预报,“明天是个晴天,出太阳,没风雨,适宜远行……”
“这是涌泉村最后一次开喇叭,下一次,就到闽宁镇了,父老乡亲们,再见!”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
这一次的诀别就是永远的告别,祖祖辈辈都生活的村落将不复存在了!
但是对于乡亲们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后辈们开始新的扎根,开创新的生活!
涌泉村终于搬迁了,可是对于张树成书记来说,再也看不见这盛况。
一心为公,一心为民!
从最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甚至大打出手,到如今的终于全体搬迁,吊庄一去不复返,而全新的闽宁镇正在崛起。
但是郑书记却走了,不幸的离世,显然让乡亲们唏嘘感叹,又少了一个好书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马得福看着张书记的黑白照内心是悲痛的,他是张书记一点点提拔上来的,但是最终没有一起走到最后。
而马得福被举报的事情已经查清,组织还了他清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而一心挂念的三级扬水工程也竣工,水和希望正在浸润着这片土地!
水花的丈夫永富装了假肢终于站了起来;水旺和妻子的大药房也终于开了起来;麦苗开启了劳务公司,尕娃做起了物流公司。
美丽家园正在建设之中。
而在最后,来到了2016年,新的一代正在成长,而得福们也早已为人父母,事业有成。
得福青侠、得宝麦苗、水旺、尕娃他们的孩子也开始了“逃家”。
在得花的带领下,新时代的“逃家”正在上演,他们是想要逃离枯燥的都市生活,无趣的学习,去寻根,去放飞。
而得宝尕娃们也像他们的父辈曾经担心自己“逃家”那样担忧起了孩子们!
一次首尾呼应的“逃家”,一次令人感动的寻根之旅。
苦瘠甲天下穷山沟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塞上江南。
《山海情》好哭又好笑,壮阔又波澜。
不管是得福得宝一代的拼搏奋斗,还是喊水大有一辈的坚守,每一代人都有着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水花、白老师一次次感动我们,马得福、陈金山一次次逗乐我们,得宝麦苗的爱情令我们动容,得福得宝的兄弟情令我们敬佩。
《山海情》已经大结局了,可是闽宁人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息,每一个人为生活打拼的人永不止步!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6
一月十二日以来,由孔笙、孙墨龙执导,黄轩领衔主演,张嘉泽、闫妮、黄觉等特别演出的23集电视连续剧《山海情》在浙江、北京、东方、东南、宁夏等电视台首播。
作为开年大剧,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完成异地搬迁。他们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探索,把往日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这部连续剧通过搬迁、开荒、劳务输出(打工)、种菇、卖菇、斗奸商、寻求销路、建三级扬水站、建闵宁填等情节,塑造了杨县长、马得福、凌一农、陈金山,张树成等优秀共产党员形象。他们为了让穷山沟的人搬迁到平原落户,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甚至由于群众不理解,常常遭到羞辱,马得福就是这样。为了让搬迁的人们有事可干,有钱可赚,福建扶贫工作队的陈金山(扶贫副县长)一方面联系福建的企业老板,给他们输送务工人员,一方面从家乡请来种菇专家凌一农教授到宁夏帮助这些搬迁农民种菇赚钱。其间,他们所遭受的屈辱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开始是人们不信,后来发现种菇可赚大钱,种菇的人多了,却出现了滞销,得福、凌教授又遭到一些人的责难,在这种情况下,凌教授又组织三路人马分别到上海、西安等各大城市宣传、推销。销路打开后,由于缺乏经验,卖出的实际价钱未达到预期价格,而教授又不想失信于民,自己掏腰包,以每斤赔2角7分,足额发给菇民,直到教授赴疆扶贫,菇民们都不知情。
看了这部电视剧,我被马得福、凌一农等扶贫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被他们无限忠于党的扶贫事业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他们为了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辛勤劳作,任劳任怨,矢志不移,表现了他们大爱无疆的胸怀。我也从中得到了启示:我们这样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摘掉贫穷的帽子,于2020年实现全国脱贫,正是因为我们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像杨县长、马得福、陈金山、等党的好干部和凌一农这样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扶贫工作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和科技工作者不但能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能授之以渔,如剧中所说的凌教授教村民种菇,种其它经济作物等。正像全国其它地方一样,有山的就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养猪、牛、羊)或植树造林(包括花果树),有水的就帮助他们养鱼、养虾、养蟹等。当然,我们的人民群众的觉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一但解除误会,认定了目标,便会一往无前,朝着目标,奋力拼搏,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看了这部电视剧,使我更加热爱党,热爱我们的祖国。由此,我坚信:在新的一年里,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奔向小康社会!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7
近期,在各大卫视首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以9.4的豆瓣评分高居国产剧前三,引起很多观众的热议和好评。这部看起来土里土气的脱贫攻坚剧为什么有这么高的热度,受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面的观众喜爱?除了演员阵容强大,有很多新老戏骨加持之外,剧中刻画的有渴望致富奔小康的农民群体,也有饱含为民情怀的党员干部形象。闽宁村要开蘑菇种植推广会了,党员干部们在这个事件中的不同表现,值得品味,让人感触颇深。
一是闫妮饰演的“杨县长”。闫妮饰演的“杨县长”非常简朴,黑红的脸庞、蓝灰的装扮、朴素的发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西北党员女干部形象。闽宁村开蘑菇种植推广现场会时,她时任地委书记,听说她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农民因为种植蘑菇致富了,表示一定要去看看。当她来到现场后,对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精心布置却一脸反感,当即就斥责县领导搞形式主义,不该用老百姓的钱搞面子工程。后来,马得福不按县上提供的稿子念,转而请求领导帮他们想办法推销蘑菇时,她没有让麻县长打断讲话,而是拿起麦克风,向菇民们表态,让所有的机关食堂带头吃菇,成立蘑菇销售领导小组,帮助菇民打开销路,让现场的菇民一下子就看到希望。她的雷厉风行,不仅让现场的老百姓欢欣鼓舞,看到蘑菇销售的希望,连我们屏幕外的观众看得也心潮澎湃。党员干部就应该是这样,实事求是,不说空话套话,不搞“假大空”的东西,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一心为民才能赢得民心。
而另一个反面教材“麻县长”,当他通过报纸宣传了解到闽宁村种植蘑菇的事情后就大做文章,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给自己分管的农业工作挣政绩,于是他主动给县委书记建议,要开蘑菇种植推广会。我们从一些细节中看到,他实地调研却不到实地,指挥秘书去找村支书和凌教授,了解到情况后,考虑的不是怎样解决问题,而是怎样瞒天过海地开推广会。他用自己的官威来压马得福这个小小的村支书,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还用“高速路、独木桥”的理论来忽悠得福。这种只为自己的官运亨通做一些所谓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干部,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老百姓的眼睛就像明镜似的,是得不到民心的。
基层村干部马得福在处理这件事上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和智慧,他表面上同意了开推广会,一切按照麻县长的指挥在积极筹备。但现场“大胆发言”让事情的真相暴露在大家面前。村民们一开始抵制开推广会,怨气冲天,“蘑菇都卖不出去,还开什么推广会”。但马得福支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村民后,村民们能积极配合,是因为大家知道支书是不顾自己的政治前途,把大家的得失放在首位,感动了老百姓,所以大家支持他、配合他。白校长一语中的,“独木桥虽然不好过,但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要小心翼翼,不越红线;高速路虽然宽敞,但容易让人麻痹,一出事就是大事”。
《山海情》中让我们看到贫困地区的党员干部是怎么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也让我们看到个别党员干部在政绩观上出现了偏差,心里只有“小我”,只有“前途”。这两种干部哪种得了民心,哪种才有真正的“前途”一目了然,这无疑是给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8
他不爱多言,但事事都能看到他。脱贫攻坚有他,解决矛盾有他,发展产业有他,疫情防控有他。朴实是他,高尚也是他。他是四川省广元市钟岭村第一书记李书记,在我跟他对话中,我深受启迪。
“李书记,你现在既是第一书记又要代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大吗?”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畏惧压力,压力即是动力。”李书记说道。
钟岭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干部结构偏老龄化,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2018年下半年,因村支部书记身体状况欠佳,请假在外看病。多方考量之下,暂由李书记全面主持钟岭村工作。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肩上。在他的努力下,两处居民点建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圆满完成,初步建成了520亩笋用竹产业园和200亩藤椒特色园,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出“竹下鸡”“藤椒鸡”循环种养殖、长短结合的优质集体产业;1200平米养牛场建成后,寻找业主进场养牛,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老百姓发展户办小庭院,原本周边荒废的土地,也种起了蔬菜,围起了鸡圈。2018年10月,村委会院坝里开起了热闹的分红大会。钟岭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李书记,这次有政策,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回去啊!”
“脱贫任务还没完成,我的身体情况我清楚,放心吧。”
李书记因身体原因,每次吃主食前都需要打针才能进食。在驻村期间,也时常因为工作忙,导致饭没吃到点上,生病住院过几次。本想着借着这次可以申请回去的政策,劝说他。刚开口就被阻止了,没有人能拗得过他执拗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放不下在这里的贫困户,放不下身上的脱贫担子。舍小家顾大家,周末休息日也总能看到他在村里忙里忙外。他认为,只要我们先干起来,群众才能跟上。
“李书记,这次捐款,大家差不多都是捐的100——200元表示心意,你跟大家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了,他们在前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至少是安全的,能够帮点忙是应该的。”
大年初二,李书记即刻到村履职。在疫情防控初期,一方面口罩难买,另一方面群众不重视,不戴口罩攒堆堆烤火、聊天现象常见,甚至还有不听招呼走亲访友的。对此,李书记带着村干部、工作队员分别挨家挨户打招呼。同时李书记又是北庙乡所有村中第一个组织捐款的,李书记自身既要供养女儿上大学,还住着公租房,捐了1000元。截止3月10日,李书记组织钟岭村共捐款7120元,支持疫情前线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身在一线,爬山路、迎风雪、战贫困。李书记是百万人中的一个,在扶贫路上我看到了他“最美的模样”,老百姓信他、敬他、爱他!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9
一纪山海 共赴未来
近日,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大火,让无数观众在笑中带泪、意犹未尽中追完了全集。这部剧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剧中展现的爱情、亲情、师生情、为民情,每一份感情都是自然流露,村民的坚韧、乐观和扶贫干部马得福的奉献让人动容,也为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接续推进扶贫工作、共同谋划乡村振兴、如何作为带来了思考。
坚韧 脱贫本不易
“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兄弟俩只有一条裤子,谁要出门给谁穿”,穷苦的环境亟待改变,但顽固的思想根深蒂固。移民搬迁的目的地玉泉营,并非一片已建成的乐园,而是一块等待乡亲们自己去开荒拓土、从零建设的新家园,不少村民开始拒绝搬迁。马得福一家一家去跑,一人一人解释,不断探索脱贫新路子,经过不断努力,才让荒芜的戈壁滩里实现了“塞上处处是江南”的愿景。刚刚过去的20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但我们依旧实现了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的目标,我国已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贫困人口。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没有固定收入和自身发展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是不足的,因此我们依旧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精准精心精细做好接续推进扶贫工作。
乐观 积极去尝试
剧中的马得福是农校毕业的大学生,原本可以选择更好的就业路子却选择了回家乡建设,村民们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冲突,他依然积极乐观,从苦口婆心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再到之后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村民们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是乐观支撑着他砥砺前行。基层工作往往具有工作繁忙、事务繁杂、任务繁重的特点,这就需要基层干部保持良好的心态,把积极乐观作为工作的一项内容和一种追求。积极的心态是会相互感染的,每一次的走村串户、亲切交谈,每一个展颜微笑和郑重承诺,都会给群众带去阳光般的温暖。说积极的话,做积极的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为民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干群鱼水情。
奉献 甘为“孺子牛”
整天操心着村民们的搬迁、用电、灌溉等事情的基层干部;为了让孩子们能接受更多教育,数十年坚守贫困村小的老师;为了帮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钻菇棚、掏腰包、挨拳头的技术专家……他们都是牺牲小我,成就大业的奉献者。正是有他们改天换地的豪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带领了老百姓在广阔的戈壁滩里落地生根,发家致富。基层工作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窗口,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是经济发展,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作为基层干部更应该时刻谨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敢于思考、善于谋划,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难,用实际行动诠释“孺子牛”的精神内涵。基层干部要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事业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愿山河锦绣,国泰安康!
山海情400字心得篇10
观《山海情》 走乡村振兴路
近日,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这部激起全民讨论的电视剧也落下帷幕。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该剧以丰富感人的剧情、技艺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大饱眼福,也生动再现了扶贫攻坚路上的一个剖面,触动着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心。同时,让基层干部坚定信念,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接棒。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奋力构筑基层堡垒,凝聚乡村“战斗魂”。农村党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有关经济任务,所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穿针引线作用。只有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聚集各项优势资源,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保持政治坚定和头脑清醒,充分认识基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务实作风和联系群众,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人民群众同拍共鸣,凝聚人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同时,更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引擎”,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积极招纳技术人才,提升乡村“兴旺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是乡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要不遗余力招贤纳士,要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向基层回流,这就要提升基层人才的待遇问题,以利益激励为后盾,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增进人才发展的推动力,解决人才的住房、户口、就医、子女读书等琐事,彰显对人才的满满诚意和浓浓情意,如此他们才能安心创造价值。其次,还要积极培育乡村建设接班人,让走出家乡的有志青年反哺家乡建设,将自己在外界所学知识带回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同时与村民互助共享,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再次,以真心实意的情感关怀,做好人才工作不仅需要制度和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打好“感情牌”,以情招才引才留才,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最后,加强对人才的党性政治教育,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把党性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让人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弘扬发展大国之风,为乡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绘制发展蓝图,指明乡村“发展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具体谋划和长远布局,就匆匆上马各种项目,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局面。要以准确判断的前瞻性谋划工作细则,不仅要把握各项任务的时间点,确保按时完成;更要留出巩固提升时间,确保工作实效。乡村的发展蓝图就好似乡村振兴宏伟画卷上的一个个“像素”,要以深思熟虑布局发展蓝图。因此,在规划发展蓝图时必须积极考虑发展远景,深挖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旧艰巨,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着各类意料之外的风险困难,唯有先一步发现解决难题,方能赢得发展先机。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更要借鉴以往的优秀经验,确保行动到位、措施有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