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1

《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挺有趣的。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他曾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人间词话》第五十四篇里也明确提出:“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暂时写到这里,日后再“寻章摘句”慢慢写来……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2

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宋词闲适优雅的意境很是值得称道。一方面,宋代在政治上重文轻武,再加上国家的内忧外患,统治者对外政策的软弱,宋代文人将很多注意力都转移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禅宗和老庄思想在宋朝的盛行,也让很多文人心性更加的超脱、达观。而宋朝经济的发达,享乐风行,歌舞升平、酬宾赠妓、留恋光景者特别多,青楼楚馆成为文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也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闲适(虽说有一部分排遣内心抑郁的因素)。“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觉得宋词更多的将物我融为了一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只有通过词作来反映自己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例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似写春意阑珊的幽怨,却实是在写自己对于政治的幽愤。

二、 王国维评价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之所短,亦即为词人之所长处。”对于李煜,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评价他的好坏,作为一个帝王,他没有承担起他的责任,纵情享乐,挥霍无度,让他最终沦为阶下囚。但也正是人生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他的才气。诚然他有一定的天赋,君王时期的作品却多是描写其后宫旖旎生活的,在艺术和思想上并没有太大的成就。而这次人生变故让的许多思想上有了升华与自我感悟,才让他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亡国之主内心的凄哀。

三、 王国维的三境界。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注定要接受世俗的眼光,或者说“高处不胜寒”吧,很多时候,在成功之前,你的梦想在世俗面前只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没有触及的可能。这个时候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成功者必须先要学会忍受孤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同样成功没有捷径,而机遇只会宠幸有准备的人。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艰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地三境界也。追逐梦想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成功的喜悦却是无法复制的,仿佛仿佛追寻已久的梦中女神,恍然间就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这种心情还可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追逐梦想太过不易,在绝境中一次次告诉自己在坚持一下,那是一种不甘放弃的心在一次次坚持终见到希望后的颤动。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3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反思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但后来他厌倦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转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人间词话》便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书中虽然时时体现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书的体裁和批评方式而言,其实与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词论》,是相似的。

此书,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境界”这个概念,并且后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境界”二字展开的。一开始,王国维先生便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生同样如此。我觉得一个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理想,都应该读一些经典着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种高雅的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自成高格!

在《人间词话》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词来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王国维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词来描述,也许是因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动地表达感受,对于内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写的景物而言,没有比“境界”更好的词语了,而“境界”是什么东西?这或许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说清楚的吧!或许境界就是一种道德修养,也许是一种思想品格,也许是一种行为方式。不过从叶嘉莹着的《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中关于境界的讨论来看,似乎有了一点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认为王国维选择“境界”一词来作为他的评词的特殊用语,是因为这种选择符合中国文人在用词时强调“有出处”的惯例,所以尽管语义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艺术,但也依然为读者所接受。可也许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用词的魅力,没有精确的解释,却有很广博的意境,有一种很大气的味道在里面,这是很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

总的说来,《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着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它总结了清代以前所有比较出名的词风,并对各词派的主要人物做了分析,最后来学者研究词作提供了重要材料。并且,他提出了对词作分析的新方法的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些这些理论不仅能用在词的品析上,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人生指导作用。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值得一读!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4

摘抄: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感悟:看到这句话脑海里第一时间其实浮现的是一个年轻男子,面前满是绫罗绸缎,但仍坚持穿着一身粗布衣衫,无他,因为这件衣服是他心爱的女子送的。我脑补了一个深情的男子,但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含义后,才发现我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顺便想到了人间词话里说诗词格局的重要性)。

这首是宋徵舆的《蝶恋花·秋闺》,看这名字是不是特别像宋朝的皇帝?非也,他是明末进士,卒于康熙年间。句子里的罗衣指的是清朝的官服,一定要穿春衫,是出于对旧朝的怀念。

所以说很多时候事物的价值并不能用他们的金钱来衡量,蕴含其中的感情和回忆才最为珍贵。像我,生命的前20多年,看到羊,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即使这是我的生肖(暴露年龄了...)现在,看到羊,会想到我的小爱豆,可能嘴角会微微上扬,就像我现在敲字时候的表情一样。

摘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感悟:喜欢这句话,一来是喜欢作者这一份洒脱豁达的心态,不论客观事物如何变化,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里我又想提到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二来,是喜欢这份豪气,沧浪之水被作者拿来洗帽带、双脚,似乎是大材小用,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一股对着庞大、权威之力的毫不畏惧。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又想起前段时间互联网上火爆的填补诗词活动,上句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大家纷纷接下两句,精彩答案有很多,我最爱这两句:“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5

《人间词话》,其实本身便是读后感。表面上,它脱离了原词,便成了只言片语;实际上,它又的确能独立存在。用字字珠玑形容,绝不为过。而珍珠本身,不事雕琢,无需镶嵌。

初读《人间词话》,是读词论;再读,便是读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是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是全书的关键词。

词尤文也。小学生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句通顺;中学生作文,要求文采华美、情感真挚;高中生作文,要求观点正确、立意新颖;文人作文,讲求视角宏大、境界高深。

境界是文章的精髓,却往往被人忽视。为文如登山,绝大多数人在山腰徘徊。这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无奈。有些人,是自赏;有些人,是自欺;有些人,是无力;有些人,是无方。自赏,是被眼前山花所迷,忘却追求山巅之绝境;自欺,是自知低俗而不愿承认;无力,是听闻别有佳境,却身心俱疲,无力攀登。无方,是有心向上,精力十足,却难窥路径。其中,当是自赏与自欺者居多。无方者,往往将精力放在阅读积累、技法探析等文字的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内求自省。他们不懂得,再多的名言佳句、再妙的写作技法、再新的选材角度,都是平面拓展,不能真正立体建构自己独有的艺术境界。

江上之舟往来如梭,乾隆应是看到了盛世繁华,法磐却只看到两艘船,一为名,一为利。在游人眼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景致。至于划舟的人,应该是无心于欣赏或思索,看到的只是自己苦苦挣扎的人生。同样的事物,观者的身份不同,体会也不同。同样的写作对象,用不同的格局去写,便是不同的意境。

意境是虚构的精神世界的花园,作者作为导游,将读者引入自己的意境,便是共鸣。

境界有大小。“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心怀家国者为大。“少游词境最凄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感怀自身者为小。

境界有虚实。营造意境,便要“写境”与“造境”。“写境”重写实,“能与花鸟共忧乐”。虽然生动真实,但易流于浅白。“造境”重想象,“以奴仆命风月”。虽然瑰丽神奇,但易失于空洞。文章是理想与现实的反映,“写境”与“造境”相结合,便可回避无本之木的尴尬,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6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对中国传统词作的分析和总结,并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个人观点,其中一些沿用至今。并且这些观点不仅仅对词适用,对人生同样适用。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反思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但后来他厌倦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转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人间词话》便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书中虽然时时体现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书的体裁和批评方式而言,其实与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词论》,是相似的。

此书,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境界”这个概念,并且后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境界”二字展开的。一开始,王国维先生便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生同样如此。我觉得一个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理想,都应该读一些经典着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种高雅的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自成高格!

接着,他又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不仅是词,造境、写境自唐诗便开始兴盛。其代表分别为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借意象描意境,显得比较深旷,并且包含着一些对永恒哲学的思考,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而杜甫的诗大多借事说事,显得比较务实。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有我无我之境用于处理事情同样适用,若在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皆是以我观物,那么我们必定会以自己的喜恶标准去定义它们。这样,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它们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所以觉得很郁闷。荷尔德林说:人当诗意的栖居。怎样才能做到诗意的栖居,每天都尽量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呢?最好的方法便是我们可观的去对待一些事情。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7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读师范时所了解的,当时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王国维一生在考据、哲学、文学评论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对自己写词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说过这么一段雄视百代的话,他说:「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余阙,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国维说这话的时候刚满三十岁,只写过百来首词,就轻易把八百年来的词人几乎全不放在眼里,写作能写到这等份上,先不说历史评价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够透彻的了。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岁的壮盛之年,跳入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没顶而死,其一生就是对人生问题不断追索讨问的过程。有人说他是逊节于清朝的遗臣,有人说他是忧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说他只是受不住罗振玉这位师长的长期欺压,一口怨气咽不下去,就投水自尽了。王国维戏剧性的死亡对历史学者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但对于写作或画画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个体生命的终始短长更重要。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8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这是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极大评赞。在学习的生活中,我早就听身边的朋友和老师介绍过这本书,趁着空当我便也仔细的品读了一遍。

《人间词话》写得很有见地很有特色。这是我个人的最大感触。书里面大多穿插着诗词、注释和评论。咋一看很凌乱很散的样子,其实不然。就像一篇散文一样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罢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而我和一些人一样喜欢将它喻为“立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第一境界为立志,也是最初层次的境界。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诗人独上高楼,登高极目远眺,找到出路。第二境界为勤奋,即表述如何去奋斗的。为了伊人,人瘦了、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第三境界为成功。经过打拼、努力、千辛万苦地奋斗,终于水到渠成,获得了成功。

人间词话感受心得篇9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人间词话》中还有一种观点正中了我的心扉,让我感受很深。那就是在《乐府诗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来排遣愁苦的东西不外三样东西:酒、诗和死亡。而人又来享受欢愉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哪里还有功夫来排比字句,搜索枯肠呢?”这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感情就是人心中的境界,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写出深刻的作品。文学作品的第一要义就是求真,任何技巧都无法掩饰对真实的敷衍。所以经历苦难才能写出好作品。

4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