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天排毒的健康方法
末伏天排毒的健康方法是什么呢?来看看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末伏天排毒的健康方法是什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末伏天排毒的健康方法是什么
饮食排毒
1、多酸多甘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2、补气去火
炎炎三伏天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3、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末伏流汗排毒怎么做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人们若想健康地度过夏天,“就要让身体适度流汗,不流汗不健康,但过分出汗也不好,应适度为宜。
流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排毒,调整人的体温及体液,同时也能够将人体内的废物排出,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
“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当身体流了很多汗时,人体毛孔张开,最好赶快擦干身子,可避免吹风或进入冷气房时罹患感冒,同时还可减少湿疹等皮肤病的发生。“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
末伏肉类鸭肉推荐
秋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鸭子是凉性食品,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可防秋燥。平时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体质较弱人群,可以在熬鸭汤时,加入山药、莲子、黄芪或西洋参,一般为30克~60克;女性在秋季易皮肤干燥,可加入百合、玉竹,养颜护肤。
海带炖鸭汤,取净鸭500克剁成小块,净海带150克切成方块,将鸭和海带在开水中焯一下。加水烧开,撇去浮沫,加入大葱末、姜末、料酒、花椒,慢火炖至烂熟,再加入盐、胡椒粉、味精,调味即可。
末伏的含义解释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别忘记”。因此,数伏天气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国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为一周期的纪日方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开始,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于干支纪日与农历各月无一定对应规律可循,除推算个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领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龙”等杂节气时才使用。
立秋后凉快还是末伏后凉快
立秋后天气并不能马上变凉,想让天气变凉,那么起码还有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因为立秋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此时还处于三伏天末伏期间,天气是比较炎热,要等到末伏过了之后,天气才会明显转凉;但如果有秋老虎,那么则会延迟炎热的时间。但立秋后凉快还是末伏后凉快,可以明确的说末伏后会凉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