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去湿气最佳时机
“湿气不走,又肥又丑”绝不是夸大其词,如果体内有湿气,他们一般就会是那群喝水都会胖的人,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三伏天里去湿气最佳时机最新,欢迎阅读!
三伏天里去湿气最佳时机
有句老话:胖人多湿,瘦人多气。一部分胖人之所以会胖,多半是因为体内湿气重,水分不能及时排除,日积月累的水湿就会堆积在腹部和腿部,整个人看起来就变成臃肿,当体内的湿气跟脂肪堆一起,就完成了胖人的进化史了!
所以,有时候减肥的人会遇到,先祛湿再减肥的处理方式。体内有了湿气,不仅仅会造成肥胖,同时也会严重危害到身体健康系统,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甚至严重者会形成恶性肿瘤。
湿气是什么?
湿气,其实就是说的寒湿,中医上又叫做痰湿、湿寒。中医学上认为,自然界中的气候潮湿、食肉等都是造成身体湿气过重的主要来源,体内湿邪过重,也容易造成阳气损伤。
“痰”,多是指人体内的水液凝聚不化,形成粘滞状态的一种体质类型。具有痰湿体质的人容易胖其实就是因为体内的痰湿粘滞特点,在体内已经形成淤堵,从而影响了代谢;
寒湿入体,多数人理解为在南方潮湿等地,并且往往是夏季最容易产生湿气。其实说到寒湿之气,究其原因,其外在因素,主要跟居住的环境有关,比如居住的地方常年潮湿,或者淋雨涉水等;
而内在的因素,在于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包括生冷饮食、水果蔬菜的不当偏好,以及饮酒甜食等。
如果详细划分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的三点:
由外而内,入侵体内形成湿气,例如经常淋雨、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以及气候冷穿衣少等;
饮食不当产生体内湿气,例如夏天贪凉,出多了冷饮伤及脾脏,影响体内的水分排出,导致滞留在体内形成湿气;
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如果脾胃的功能失常,引起运化功能的减弱或者不足时,体内的水湿气不能及时运化,也会淤积成湿气,呈现出亚健康的状态。
因此,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的环境,都可以对体内的湿气进行调节。
湿气重的人,离不开这7个表现
都说现在的环境下大部分是亚健康群体,十个人当中大概有九个是湿气重的人,湿气问题以及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有湿气呢?下面七个症状,可作为参考:
容易犯困,总是睡不醒,早晨起床会有头晕目眩感觉,头发易出油,可能会患有脂溢性脱发等症状;
体型肥胖者居多,身体的湿气越重,体型越胖,并且脾胃功能比较弱,处于虚寒状态,常常是油光满面,脸上容易长痘,皮肤上出湿疹等;
舌苔厚腻,并且舌体肥大,两面有齿痕,看上去就多湿气,口中粘腻;
早晨刷牙会有恶心之感,感觉嗓子里有异物,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没有食欲,贪凉食,吃一点就会出现饱腹感,但胃肠不好,出现胃堵塞和腹胀,长期滞留在消化系统,可能出现便秘情况,也容易发生口臭现象;
出现阴囊湿润时伴有瘙痒症状,大便不成形,或干或稀,粘滞不畅,厕所难以冲洗干净,夜尿多,浑浊变黄;
双腿无力,膝关节疼痛,手脚易出汗,易长“小水疱”,可能还会出现脚气。
如果出现上面的症状,三个以上就说明你可能有很重的湿气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引起重视,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诊治。
患有湿气的人,可以尝试下面这些常用的中成药,都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开始出现皮肤发痒——肤痒颗粒;
湿气已经比较严重,食少,痰多,腹胀便秘——六君子丸;
出现皮肤长痘、湿疹——当归苦参丸;
湿气开始造成头发油腻,皮肤出油,舌苔厚腻——二陈丸;
湿气较重,咳气短,乏力便秘——参苓白术丸;
湿气严重,出现体倦乏力,大便堵塞泻不出,在肛门出有明显坠落感——补中益气丸;
湿气造成腹痛泄泻,大便粘滞,小便黄——葛根芩连丸;
湿气较重,胃口不好,胃胀大,吃凉的食物会加重,呕吐酸水——香砂养胃丸。
随着现代经济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快节奏高强度的负荷下,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脾胃虚寒、寒湿状态,同时身体也容易出现各种疲劳、肠胃不适、衰老等症状。
三伏天里去湿气最佳时机
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整个三伏天都适宜进行祛湿。
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在三伏天的时候,天气十分的炎热,而且三伏天还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此时进行祛湿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调理起来也会容易一点,今年的三伏天时间如下:
今年初伏时间表:7月16号(星期六)~7月25号(星期一),总共为十天;
今年中伏时间表:7月26号(星期二)~8月14号(星期日),总共为二十天;
今年末伏时间表:8月15号(星期一)~8月25号(星期四)出伏,总共为十天。
建议三伏天的时候,可以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也能服用一些茶饮来帮助祛湿,或者通过饮食方面来调理,也能适当进行拔罐或者艾灸去除身体内的湿气。
三伏天里去湿气好处有哪些
如果三伏天外界天气炎热,排湿寒可以帮助人体祛湿散寒,改善寒湿引起的症状,建议患者在三伏天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他治疗。此外,还能清热燥湿、养生美体、滋养护脑等。建议坚持泡脚,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营养,积极运动,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睡眠,规律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