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后感作文 > 边境风云观后感作文范文

边境风云观后感作文范文

时间: 森如 观后感作文

优质的影视作品总是能够引出我无限的思考跟遐想,观看不同国家的电影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多元化,那么哪里有好的观后感供我们参考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边境风云观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边境风云观后感作文1

《边境风云》整部影片节奏很紧凑,没有过多的废话,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更多的是留给观众一些思考。片中两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孙红雷的回归(逃亡)逃亡(回归)。第一次是孙红雷与毒品老大去交货失手后,从云南回归(逃亡,继续做毒贩)缅甸;另外一次就是孙红雷被其手下背叛,活埋之后,与王珞丹一起逃亡(回归,打算不做毒品生意)云南。前者场景是在大晴天的白天,导演给开船的人用手启动小船的发动机用了特写,然后来了个大远景,孙红雷和小王珞丹在长长的小船漂在河中,后面是高高的群山,从云南到缅甸的路途上,青山绿水寓含着希望;而后者则在黎明前的场景,也是在河边,但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孙红雷和王珞丹死里逃生,同样是小船发动机发动的声音,他们坐上了那条长长的小船,行驶在河中,背后依然是高山环绕,但更多的是一种糊的落寞。特别是从后者中,隐隐约约看到了孙红雷在戏中失败的结局。

在《边境风云》中,毒贩扮演者孙红雷和人质挟持着王珞丹之间的感情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但细细分析后,会发展这样的感情在现实中也不是不可能。年小天真的王珞丹偶然的机会碰到的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大毒贩孙红雷,意外挟持到了缅甸,在缅甸又遇到其他毒贩的威胁,没有死是一种万幸。而孙红雷扮演的大毒贩尽管坏事干尽,但对小王珞丹却下不了手,这表明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善的存在,关于他的善在影片中第三章中也有体现,看到学生因学校建筑不合格而受伤,他将学校建筑贪污的人给枪杀了,后来还说不做生意(毒品)了。这十几年中,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一种叫善的东西相互吸引着,才维系着这种特殊的情感,等到日后才演化成为感情。这样的爱情在常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容忍的,但确实存在,也许正如在第二章中王珞丹对她爸爸所言: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感情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存在与否。

影片中王珞丹父亲的扮演者倪大红表演也非常出色,他将父亲的父爱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这是这位父亲在十年之后对女儿说的一句话。由于自己的过错(加班给人看牙),使得他和自己的女儿卷入了这场警毒之战,也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不仅自己坐了十年牢,女儿还一直在毒贩的手中。对此,他深深地自责,一直希望能将女儿逃离那种生活,但女儿的改变也让他无奈。特别是后来,女儿和毒贩逃回云南来找自己,他还是选择了帮助他们,但在警察找到他之后,他似乎又开始犹豫,最后还是选择了与警方合作,因为他深知女儿跟着毒贩是不会有幸福的,一起是要回到正常的轨迹。这也为孙红雷扮演的毒贩最后悲惨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另外,关于影片中,毒贩之间的背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乎利益时的无情。当孙红雷与毒贩老大交货失手之后,回到缅甸,毒贩老大的儿子对其是想置之死地,加上以小王珞丹为威胁,孙红雷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所以必须反击,由此一场黑帮内部斗的激烈战展开,趁着僧众做法事期间,孙红雷拿起毛巾包着手枪将黑帮老大的儿子一枪毙命,其他帮手这用机关枪无情地扫射,一切反对力量都解决,孙红雷坐上了老大的位置。看着去是如此的无情,但也在为孙红雷辩白,因为这一切都是被逼无奈,因为到了不是你死我活的阶段。然而,孙红雷遭背叛,由于要收手不做毒品生意,他被手下逼他挖坑并遭活埋。这一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恳求手下放过王珞丹,但却一次又一次被打了回来,甚至手下有些心软的时候,但王珞丹却自己要和他一起死,最终他们被活埋。看到这时,不禁感慨万千,当下很多人动不动就说真爱,却不知何为真爱,王珞丹这种肯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死的感情,我想肯定是真爱吧!

边境风云观后感作文2

中缅边境,一个毒贩在一次逃亡中带走了一个牙医的女儿。毒贩把女孩当作人质,想让女孩的父亲送回藏匿的毒品。父亲愿意用毒品换回女儿,可法网恢恢,带着毒品的父亲被关进监狱,父女就此分离多年。

女孩长大后,成了毒贩的妻子。父亲出狱后,想接回女儿,可是女儿不想离开毒贩,父女再次分离。

浮沉多年,在迎来短暂的辉煌后,毒贩迅速失势,被对手活埋,女孩成为陪葬。曾得到毒贩帮助的村民们将毒贩和女孩救出,两人回到父亲的家里,父女终于团聚。

在返回中国的前夕,毒贩决定把最后一箱毒品换成供一家人生活的钞票,而往常接头的人已经被警方控制。毒贩精心准备,处变不惊,圆满完成计划,却在准备和家人一起重返故乡的时刻被警方击毙。

毒贩临死前,悄悄塞给父亲一把诊所的钥匙。父亲回到诊所,发现了毒贩留给他们的一箱钞票。

与昔日的毒枭形象不同,导演程耳镜头中的毒贩不嗜财,也不凶残。他只是迫于生存而贩毒,只是在他人的威逼下才反抗。鼎盛时期,他将得来的钱财用于穷人孩子的教育,最后时刻,把财富留给家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堪称国产片中最有人味的毒贩。

为了刻画这个人物,程耳专门设计了另一个毒贩,就是那个接头人。这也正是惯常的一种毒贩。他为钱不择手段,遇狗杀狗,遇人杀人,只要有丝毫阻拦。这样一个人物的出现,给充满人味的毒贩做了陪衬。冷暖分明,观者自知。

当把女孩带回的那一刻,毒贩曾经萌生过杀掉她的念头,但还是放下枪。当捐款修建的校舍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倒塌,得知接受捐款的当地人士只将很少一部分用于建设校舍,毒贩拔出枪射出愤怒的子弹。当对手让毒贩给自己挖好坟墓的时候,毒贩甘愿被毒打也要一次次请求见见妻子。当用毒品换取钞票时,毒贩本能地察觉到陪伴接头人的是警察,由衷地请求他给自己一次好好生活的机会。国产电影史上最有人情味道的毒贩诞生了,以至于我都希望最后一刻,他如果能够逃脱警方的追捕,该有多好。

边境风云观后感作文3

这是一部跟大多数我们在电影院所看的不太一样的电影,也不能简单地用商业片或艺术片的概念去涵盖其风格,《边境风云》有着一个符合犯罪类型片套路的故事,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带有相当的实验性,甚至在某些方面它比某些艺术电影走得更远,对白很少,有的段落节奏很慢,时间线被打乱,这会让很多冲着这个名字或看了预告片之后走进影院,准备看一场爆米花电影的观众感到有点文不对题。所以说这不是一部刻意去讨好观众的电影,但我觉得这个姿态本身就是《边境风云》这样的电影存在的价值。我没看过这个名叫程耳的导演以前的作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受了大量欧美电影的熏陶,如科恩兄弟、塞尔吉奥莱翁内、罗伯特罗德里格斯等,这些导演的风格都可以在这部电影或多或少地找到投射,影片中的各种趣味也许是有一定看片量的影迷才能真正领略到的。

《边境风云》的剧情分为四个章节,这实际上对一个故事的分割重组,这是一个会让观众感到陌生的非常规的叙事方式,但看懂这个故事并不难,关键是对细节的吸收程度。当然如果采用正常模式,接受难度会降低,但也会少了一些读解和复盘的乐趣。影片最显沉闷的是被命名为《狗》的第一段落,但这反而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段,这基本上是一个独立成章的小惊悚片的格局,而且调子很黑,但通过局促的空间、简单直接的对立所放大出来的戏剧冲突让我感到很着迷,很有些《巴顿芬克》的味道。还有在第二段落中发生在酒馆和诊所中的一场警匪火拼戏,那样的情节安排和场面调度也是在其他同类电影中没有见过的,人物对峙和情节逆转的爆发力都很强。《边境风云》的监制是宁浩,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个挂名,在这里我确实看到了宁浩风格对影片的影响,影片中情节的穿插呼应也正是宁浩在《疯狂石头》中所玩弄的叙事技巧。

这肯定是一部有很多瑕疵的电影,如感情线的语焉不详,存在一些情节的bug等等,特别是过度的风格化导致影片观赏性降低的问题,但这如果这种风格化是导演自身的创作追求使然的话,也很难将其简单地定义为缺点。这不是一部适合所有观众的电影,因为它不是那种商业电影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产品,但它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诉求,比起那些千篇一律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边境风云》无疑更有趣,也更尖锐,深入进去也更别有洞天。

《边境风云》比较好看的是男人戏,但这些男人戏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刘华强附体的孙红雷,也不是沉稳老练的倪大红,而是虽然有些生涩倒也不失生猛的杨坤老师,杨坤身上有一种落魄的江湖气,与他所扮演的独行客式的毒贩倒也有种气质上的默契。

边境风云观后感作文4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不错,颇有古龙小说的风格(尤其《风云第一刀》的感觉)。整部电影对话不多,纯以人物性格和身份推动情节发展,又以情节突显人物性格,很耐人琢磨寻味,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解读,发人深省!

无可厚非,分别代表着毒枭(制毒者)、买家(散播者)和警方的孙红雷、杨坤和张默为电影所要聚焦的主要人物,三人的关系与命运由两条主线联结:一是偶然因素,人物的命运与际遇。二是必然因素,人物的身份与职业。

从偶然因素看,一开场张默就在追踪贩毒者,而杨坤正是隐匿的上线。巧合的是,张默的妹妹(高叶)偏偏与杨坤住邻居,而且养了狗(疯疯)。偶然的是,狗嗅到了杨坤的罪恶气息,才引发高叶的注意。这成为张默捕获杨坤的关键。孙红雷金盆洗手,为保障与爱人王珞丹的今后生活,决定做最后一次毒品交易,买方正是杨坤。冥冥之中的际遇,将三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必然因素看。一场以缉毒为背景的毒品交易,通常由三方参与:一是卖家,二是买家,三是警方。电影总共有两次这种背景下的毒品交易。第一次交易的卖家以干爹为主脑、孙红雷为副、马仔为先锋,买家由警员乔装,警方由某队长带队,后以干爹身死,孙红雷逃逸告终。最后一次毒品交易,也是电影的高潮,三方分别以孙红雷、杨坤、张默为代表展开斗智斗勇,这本该是电影的精彩之处,但交手之间,人物生死瞬息,三人高下立判。这确有古龙小说高手对决、迎风一刀斩的感觉。快!扣人心弦!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期做了很好的蓄势。

这种蓄势是以两次毒品交易为时间间隔,是复杂的、立体的,包括人物的智慧、心性和身份方面的蓄势。

杨坤。智慧方面,最后一次毒品交易前,被张默俘获后,与孙红雷通话时故意惊诧“怎么换了交易地点”(其实他们平时就在勐秀车站交易),实质是在不动声色地提醒孙红雷情况有变。心性方面,杨坤敏感、冷酷无情,从走廊安装监视器,杀狗虐女的行径足可体现。整体而言,是个不择不扣为生存而心狠手辣的人!这也为他最后敢袭警做了铺垫。

张默。智慧方面,捕获杨坤时,故意用手将鞋子摆放在门口,引杨坤误判人在门外,诱杨坤射杀后夺门出逃。心性方面,张默爱岗敬业,对妹妹关怀备至,却不溺爱。整体而言,是个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人。

孙红雷。无疑是最有看点的人物,电影中也着墨最多。他警觉睿智、洞悉人性、棋高一着、掌控全局。急中生智:第一次毒品交易被警方识破后,故意在马桶周围留下白粉痕迹,误导警方毒品已被毁,实为保护天棚中藏匿的大量毒品。洞悉人性:最后一次交易中,因为杨坤的凶狠,杀警察(张默),一颗子弹就够,又因为杨坤的贪婪,为利益所驱最终会横刀相向,所以留给他的枪中只装了一颗子弹。棋高一着:借杨坤之手杀了张默,又亲手杀了杨坤。掌控全局:去机场前白纸换钞票。但上述这些优点或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孙红雷自身悟性、干爹教导和刀头舔血的实战日子里、为生存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干爹的狡猾由第一次毒品交易时的掩人耳目、深藏不露足可体现。心性方面,孙红雷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却良心未泯。不杀王珞丹,出资为贫苦孩子建校舍,枪杀贪污工程款之人可见一斑。而正是这种良心未泯,救了他一命,也要了他一命。孙红雷轻易不杀人,手刃干爹之子,枪杀杨坤,皆为生存故。这种身份与心性的矛盾或尴尬,有句不恰当的类比或可表达,便是“下商海狼性不足,入佛门六根不净”。这种矛盾注定他将会改变当下做毒枭的生活,而这个转折点就是为爱,为王珞丹!为那个第一次毒品交易中偶然掳走,却几次不忍杀之的女孩!

此外,杨坤、张默和孙红雷三人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谨小慎微,最起码实力不至于太悬殊,这也是安排他们最终对决的精彩之处,交手时,生死存亡只看谁更棋高一筹!

杨坤的谨小慎微:成也为鞋,败也为鞋!成,发现高叶赤脚站在门口,便知其有意窥探。败,误以为张默站在门口(这里有个细节,张默在门外调查前,杨坤的监控电脑已关闭了),所以杨坤的谨小慎微更多是“高危作业”下养成的习惯或经验。

张默的谨小慎微:诱捕杨坤,帮妹妹找耳环等,这些谨小慎微都是警察的身份、经验、信念与执着所造就。

孙红雷的谨小慎微:发现倪大红鞋跟被警方动过手脚,藏匿了监听装置,这是嗅觉敏锐所致(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或许可算孙红雷失策之处,就是造成倪大红假死状后,不该让他立即返回取毒品,因为凭倪大红的本事是拿不回来的。毕竟牙科诊所刚刚发生缉毒枪战事件不久,警方不会马上放低注意力,而且取了毒品如何过安检也是个问题。此外,明显孙红雷真的并不在意那毒品,不然不会轻易告诉倪大红,自己待机取回多好。所以莫非是想故意将倪大红送进监狱?)。

从电影中的两个女演员来看,王珞丹主动与孙红雷被活埋的镜头,大有视死如归的气概,让人相信世间真的还有爱情存在。而高叶看似无理取闹、惹是生非之举,实际也是敢爱敢恨的表现,平添了许多可爱之处。

人物的性格、身份往往注定了结局。

杨坤的死,是死有余辜。贪婪无情所致!

张默的死,是责无旁贷。他本可以不死,只要屈服,因为孙红雷真的想金盆洗手(因为他明知警察已设局,可以带假毒品去交易。杀了杨坤后,也可以钱货两得,但最后他却烧了毒品),可见孙红雷为的只是钱,和王珞丹隐居国外生活的钱。而警察的身份让张默毅然决然拔枪相向,后果可想而知,就如第一次毒品交易的警察队长一样,明知道还有比将倪大红送进监狱更好的处理方式,但人情、事理终要让位于法律!

孙红雷的死,是为爱。当在机场皮箱被打开、白纸换钞票的一瞬,一切都已明了,要么是孙红雷早已洞悉一切,明知倪大红会出卖自己,机场有布防,自己已跳脱不掉法律的制裁;要么是谨小慎微使然。但我更情愿相信他是出于前者,因为,他把钱留在了诊所,说明他没有要带走的意思,只是想如何能留给王珞丹。

真正说道棋高一招,杨坤从头至尾都是输家,因为他的目光只为邪恶的生存和利益所驱策。真正的较量是在张默与孙红雷之间展开的,在最后一次毒品交易的现场外,其实还隐藏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就是张默于交易前,通过倪大红在机场布局,而孙红雷却义无反顾单刀赴会!其中,张默为伸张正义,孙红雷是为小我的爱!他本可以不去,但还是去了!或许是宁死也要见王珞丹,兑现在一起的承诺;或许他是赌了小概率事件自己万一能不死,和王珞丹一起走……但最终,还是邪不胜正!

而倪大红父亲这个角色,唯唯诺诺,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无辜者,为了女儿王珞丹他有两次选择,第一次是孙红雷给他的,这让他蹲了十年监狱;第二次是张默(警方)给他的,他出卖了孙红雷,得到的将是女儿的终生误会。但换作天下任何一个父亲,估计舐犊之情下都会如此选择。所以,他一直是个悲情的角色、却又是值得敬爱的角色!

综上所述,整部电影的情节都是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进行着,唯一留下遗憾的是,最后那个黑皮箱应该放在卫生间的天棚上。缘起缘落,就让一切都回到原点吧!

边境风云观后感作文5

看到半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的都是孙红雷按住皮箱说,给条活路行不行的那个场景,三个人交换眼神,每个人心中所想,都无从猜度,但又都从表情里显出个端倪。孙红雷看到张默跟着杨坤来时,对他上下打量两眼,就此淡定,因为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必是警察;杨坤被俘获之后,似已死心塌地投向光明,诱捕过程中极力配合,只差持鞭坠镫,但看到箱子中暗藏着的手枪,还是忍不住咽了几下唾沫,虽然干这行的早已将脑袋栓到了皮带上,自由的魅力,依然无法阻挡,犹豫准备良久,还是火速开枪;张默一直作大义凌然状,只是这里面隐隐露着点怯意,知道眼前这人是毒枭中的翘楚,是以心无旁骛,眼睛须臾不离开对方,那一边的杨坤便无法顾及,终于着了道。

张力十足的段落当然不止这一场,只是这一段却是最让人心潮澎湃的,虽然昆汀的片中此种设置几乎无处不在,但看到一个国产电影能做到这一步,还是得说一句,太不容易了。制片人的压力、票房的压力、审查的压力,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够击垮一个新晋导演往后的人生信念。这个圈子太现实了,第一次拍戏不卖,靠人情走关系,凭上各路游说,可能还有下次拍片的机会,下一次再不卖,说破天也没人理你了,当然,有背景的导演是可以不按规则来的,比如走过路又走过河的那位。不知道《边境风云》究竟得了多少票房,但希望不会差,因为如此有追求的影片,不小视观众智商的影片、浸透着浓浓风格的影片,理应得到一个好结果。

其实特别讨厌把电影分成文艺和商业,那都是不入流没才华的导演们为自己找来的说辞,所谓的艺术片,如果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思想在,如果只是玩弄长镜头下诸般造型,如果不能讲好一个故事,它至多是一部半成品,此生过尽,腐化成灰,产不出后代,鉴不得后人。而商业片如果拍的好,依然能够让人发自心底产生共鸣,艺术是一个糊弄人的字眼,因为谁都可以标榜,自己是艺术,艺术是“我”。而商业是“我们”,大家都看过,你几斤几两,多轻多重,拿出来在票房上量量,在群众里问问,妖魔鬼怪,美女画皮,全都暴露得干干净净。《边境风云》只是一部商业片,有着艺术追求的商业片,没有很多所谓艺术片中的故弄玄虚。台词少是因为电影本就是用画面言说故事的,用眼神表情演戏,用肢体动作演戏,才是上品,台词多到一定程度的,那是相声;节奏慢只是一种风格,而且这种风格与故事是契合的,不生硬的,没有喃喃自语,更没有自以为是,更难得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并不刻意迎合当下被爆米花电影培育出来的急躁症患者们,观众不是上帝,他们成了对手,互相考验对方是否足够耐心,结局呢?我们不知道,对影片,我们可以有信心,但对观众,千人千面,谁能确定?

影片结构显然是向《低俗小说》致敬,四段故事最终勾连成一个完整的线索。借宣传海报上漏掉名字的高叶的台词,这“看起来是一个治安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情感问题”,一段往事,几番争斗,诸般情境,哥哥与妹妹,爸爸与女儿,被绑架的小女孩与养自己长大的大毒枭,多种关系之间,情感的表达与流露透着更多隐忍,小小动作胜过千言万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我看来,斯德哥尔摩的段落实在不如张默与高叶之间的几场对手戏,妹妹在哥哥面前的持宠和张扬,哥哥对妹妹事事关心却始终不动声色的表现,都在两人家常的对话中时时刻刻地显露出来,这两个角色实在是点睛之笔。当然还有杨坤,深沉的人儿透着冷冷的幽默,以后碰到他再不需要用32的梗了,可以直接问,“你鞋呢”?

还有好多能说的部分,比如人物的每一个动机都有着十分完整的细节交待,比如光与色在影片不同段落中的使用,比如可圈可点的插曲和片尾曲,比如十分精妙的各种重复剪辑,比如借房屋倒塌对现实中那些人所作所为的讽刺……这些都是导演与整个团队的勇气使然,好不容易有一部洋溢着理想主义的片子,希望程耳再接再厉,最后再说一句,真的不需要为观众做什么妥协,片子牛逼,自然票房满溢,口口相传比疯狂营销来的更有后劲儿,《边境风云》这名字,真心让人没有一点想看的欲望。

8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