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
写观后感需要总结和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这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
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篇1
《人民的名义》不仅是普通观众的期待,也是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
“腐败分子太有‘创造力’了,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 编剧周梅森说。剧中一位国家部委项目处的处长,住在家具装修土的掉渣的旧屋中,吃着炸酱面,口口声声“人民”“党和政府”,每个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块的生活费。而最终,在他另一处隐蔽的豪宅里,办案人员找到了现金2亿3955万4千6百块。这是电视剧开篇还原小官巨腐魏鹏远的情节。
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党中央向全党表明,在贪腐问题上,没有特殊党员,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人民的名义》,既有平民百姓一碗炸酱面的“底层”写照,又有一杯高档酒的“阶层”腐朽,既有三百块孝顺金的初心残留,又有两亿元贪腐金的人心异变,这样的故事,在大刀阔斧反腐、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时今日,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引发共鸣。
《人民的名义》,以惩治腐败的许多典型案例为原型,在何谓“名”又何谓“义”的深究中?剧中那些以人民之名行苟且之实的“执权者”,那些满嘴人民正义而又满身铜臭气味,满脸风光得意而又满心纸醉金迷的“老虎”“苍蝇”,究竟会给荧屏幕观众多少深思,又将唤起多少党员干部对人民“名”与“义”的考量?剧情仍在继续,“老虎”“苍蝇”最终会被绳之以法。
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篇2
买来原著是想看看电视剧没能表达出的深层的问题。可是看完发现:书能表达的电视剧也都说清楚了,没有读的必要了。周梅森是个一流的编剧,但只是个二流的作家。最有力的证据是:这是个立场鲜明对错分明的作品。从政治的角度是个满分的旗帜,而从人性的角度却成了最大的缺陷。世事常常没有对错,也没有标准。这也就是人类社会既复杂又有趣的地方,才吸引我们不断的往前走。
这部剧这么火,究其根本是老百姓的比例远远多于官员。对于那些老百姓看不到却有可能存在的交易既好奇又痛恨。这部剧既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又在电视剧的光影里释放了一种不得志的小愤懑。
可辩证的看待问题,那些贪官在成为贪官之前,也曾是人中龙凤,青年才俊。他们有能力,有志向,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可在得志后却没能经受住金钱、美色的诱惑。本质是因为人性本来就是有弱点的。而权力给了人性考验。换句话说,老百姓就不贪婪吗?普通人就不出轨吗?贪婪的人性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官员有了机会而已。
除了之前谈过的祁同伟,高育良这个角色让人深思。一面是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出身的高官,一面又包养着年轻的情妇逼迫发妻离婚。满嘴的高深理论极高水平的觉悟,内心却极度挣扎苟且于欲望。看过高老师这个角色,我明白对一个的评价(如果可以评价的话)能力和人品是两个纬度的指标绝不能混为一谈。一个人可能有耀眼的学历,过人的智力,优雅的谈吐但不代表他一定是一个善良,有温度的人。以一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做一个片面的判断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毕竟他的光芒笼罩不了你的路途,而在人生旅途中让你心怀暖意是妈妈给你做的那碗炸酱面,和大雨倾盆时善良的人们帮你撑过的一把伞。
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篇3
躺尸一天,看完这本小说,我是被电视剧吸引过来看小说的。不是因为电视剧慢而是近来发现受大家喜爱的电视剧后面都会有一本比电视剧更加精彩的小说。毕竟电视剧考虑到片长,故事连贯等方面原因会对原著做一些取舍,这可以理解。
中国的腐败问题,早就被被老百姓所深恶痛绝,尤其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不少直接或者间接是这一时期问题政治的受害者。从小到大,听了他们不少抱怨。父母也好,后来接触的陌生人也好,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很不喜欢,很反感,觉得他们是在怨天尤人。问题其实应该是出在他们身上,怎么能总怨政府呢。不过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想法,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到了中国政治里面的为官者和底层小老百姓的无奈吧。
每一个打动我的故事,都是和我的生活有共鸣,并且能给予我点什么的。书中塑造的每一个形象都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物性格的代表。书里侯亮平在最后送吴老师走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挺打动我的,文中是这样写的“高老师的变化涉及当下社会和人心的病态。就说我的发小蔡成功,他是一个奸商,有许多毛病,单社会环境放大和发展了他的毛病,反过来,他的不法行为,有加重了社会冰天,如此恶性循环。”“当官的成贪官,经商的成奸商,小老百姓见点便宜也争得争抢的抢,一旦手中有权,谁敢保证他们不是贪官?所以,必须改造有病的社会土壤!大家要从自身的病灶着手,切断个人与社会互相感染的恶性循环。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尽力打造一片净土……”
. 虽然对这些问题政治很反感,但是我的成长中很庆幸,有很多人应该帮我把这些黑暗面挡住了,不至于让我生活和社会有多黑暗,相反常常会被为“种花家”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做出牺牲的千千万万先辈所感动。人们常说有害群之马,但是现在国家的总体面貌这么好,背后一定是有比害群之马多的多的多的汗血宝马在为只默默努力很奋斗吧。能力有限,不能有太多改变社会的作为,但是我记得之前网上《Hi,I'm China》这部宣传片中的一句话“你若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篇4
“2017反腐第一大剧”《人民的名义》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该剧是一部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自播出以来,该剧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 人民的名义》剧情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迭起,又结合了当下的社会热点,有许多创新和突破。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还是党和政府最新反腐力度和成果的真实写照。
我国的反腐败工作随之悄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产生了不少新气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显著地推进了我国反腐败工作的进程。在腐败问题上,有了人民群众对反腐斗争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党和政府就有了自信,敢于自揭伤疤。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真实表达出了人民对于党和国家的美好前景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渴盼,彰显了党和政府的反腐决心和自信。
反腐永远没有“剧终人散”,我们期待我们的影视艺术队伍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我们相信,以人民的名义,党和政府必将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
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篇5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检察官侯亮平,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
记得那里面侯亮平说:“欲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理想,用到这方面就是毁了,就下地狱了!”其实地狱离我们多么近啊。现在的社会,压力大,矛盾多,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总有些人看到别人日子过的红火,看到别人买车买房,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心里就不平衡了,就眼红了,想要得到自己本不应当得到的东西,想用自己手中的那么一点点权力去换取物质上的享受。
还记得抗日英雄吉鸿昌的一则故事——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身为人民公仆,就应当努力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廉洁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片中的齐斌也一直在讲,他自己的教训就是学习不足,法律法规的这些学习高度没有拔上去。只有个人的思想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免于那些社会流毒的侵蚀。
人,无欲则刚。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华美,其实烫手的东西,才能保持自身的刚直,行得正走得端;才能“不怒而威”,成为别人的表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诚不欺我。
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篇6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近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我国第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剧,剧中没有小鲜肉和流量担当的加持,却依然高居收视率榜首,观众对于反贪腐的关注度可见一斑。剧中一个腐败官员的双面人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表面上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生活艰苦的父母官,私底下却坐拥黄金屋,画面震撼,令人触目惊心。
艺术来源于生活,诚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小官大贪、大官巨贪的案例也是数见不鲜。贪腐问题缘何而来,如何治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些官员之所以敢顶风作案除了自身思想松懈、自律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制度建设还存在漏洞,使他们的歪脑筋、小心思有了可趁之机。
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已经深入民心。古语有云: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贱国。腐败问题其实是存在在体制内部的大祸根。根治贪腐问题,首先,要加强对于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在端正领导干部思想的同时,使他们懂得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让权力行使更加科学;其次,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权力监督,让这些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最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充分动员群众监督,让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化,运用互联网+等电子政务系统,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群众的监督举报渠道,建设阳光政府。
徇己之心切,则至公之理;贪仕之性彰,则连接之风德。笔者认为,反腐永远没有剧终人散,只有我们以人民的名义不断的把反腐的铁笼扎的更密、更紧、更牢固,念好反腐的紧箍咒才能让大大小小的贪腐现象无处藏身,让百姓的获得感更足。
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篇7
每一位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义》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谈谈我的深刻体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因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案件,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透过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震撼人心、发人深醒的典型腐败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党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透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及职工都理解了一次思想洗礼,深刻领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仅靠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务必靠自觉、靠严格自律,持续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要“慎微”,要“慎独”。同时,让人们从灵魂上受到震撼,从心灵深处得到净化,牢筑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把握人生。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自己手中的权力既可成为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工具,也可成为毁伤自己的利刃。对于无权无势的人,在各种非分的诱惑面前即使有那个心,也往往没有那个胆;即使有那个胆,也往往缺少付诸行动的条件。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由于权力在握,在一般人眼里困难重重的事情却可能易如反掌。这样,当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捞取好处的时候,权力对他们的腐蚀也就开始了。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多少人自以为手段高明,自以为手中的权力和强大的后台能够充当“保护神”,最终却都难逃被押上审判台的下场,被永久地钉在耻辱柱上。
在社会道德目标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天,在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断地步那些翻身落马者的后尘,重蹈覆辙,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后,我再次深深认识到时刻自警,增强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时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权利与诱惑面前,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前人教诲语重心长,实实在在地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句子。“兢兢”,是谨慎留意的样貌;“业业”,是诚惶诚恐的样貌。兢兢业业,就是一种极端负责、生怕有什么闪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高度自觉的“自警”精神,是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的修养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质,“自警”精神是抵御诱惑的武器,“自警”精神是持续廉洁清正的最后屏障,“自警”精神是平衡权利与职责的天秤。天下事无不成于节俭而败于奢糜。我们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刻自警,增强自律,进一步开展好工作。
观看了“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也有几多感慨。是阿,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也就会有私欲,那么在私欲面前,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要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善始善终完成党交给的使命。
这部剧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敲响了警钟,党员、官职不是护身符,手中的权不代表自己的利益,处在党员干部职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盼,国家的期望。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就应怀着敬畏和感恩心理,围绕“权、利、廉、责、德”五个方面,时刻自我警醒,时刻自我约束,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领导干部。
作为国家干部,如果不洁身自律的话,那么最终会得一应有原下场。曾多次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装进自己的口袋的袁学林所说“后悔了,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时此刻,毁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让利欲熏昏了头脑。
人民的名义作文观后感篇8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