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科幻片观后感
通过观影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而优秀的电影能激发人的思考,写一篇观后感能很好的记录情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经典科幻片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典科幻片观后感篇1
《火星救援》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批宇航员来到火星,遇到了超__风,其中一位宇航员支撑不住,留在了火星。他在火星上与各种困难做斗争,等待救援……
在他与各种困难做斗争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坚忍不拔精神,在这种精神背后,是他的独立和博学。在荒无人烟的火星上,他感到无比孤独,他本想放弃,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安全返回。
当一个人在一个陌生死寂的环境中,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陷入绝望与悲哀,在那等死。这位宇航员通过种植土豆,将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独立,救了他。
在当今社会,父母都宠爱孩子,都舍不得让他们做事情。孩子习惯了,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一点独立能力都没有。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不然孩子依赖性太强,对他以后的生活没有好处。
所幸我的母亲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洗衣服、买菜、烧菜、擦地板……凡是在我这个年龄能做的,全部让我做。一步一步培养我的独立性。
这位宇航员之所以能自救,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博学。火星上缺水,他利用化学,物理知识,让两种事物融合产生了水。这属于科学知识,他懂的可真多呀。
现在许多孩子不想学习,这可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假如你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如果小时候没好好学习,脑子里没有各种知识储备,在现场肯定会束手无策,脑子里一片空白。
让我们拥有很强的独立能力,让我们学习在每一天。未来,必定精彩!
经典科幻片观后感篇2
《降临》改编自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中文名:姜峯楠)的科幻名作。特德姜是当今享誉世界的科幻小说家,虽然至今只发表过十五篇中短篇小说,却让他获得四届星云奖、四届雨果奖、三届轨迹奖和三届日本科幻大奖,此外,还有英国科幻协会奖、斯特金奖和坎贝尔奖等众多大奖加身,几乎包揽了科幻文学领域的所有知名奖项,让许多著作等身的科幻作家都望洋兴叹。
七肢桶是一种形似章鱼的外星人。对于他们的降临,地球人不知是福是祸,只好严阵以待。而女主人公、语言学家露易丝班克博士便是被美国军方招募来和七肢桶进行交流的,与她一同前来的还有物理学教授伊恩唐纳利。七肢桶不会讲话,但能用文字进行沟通,他们的文字好像中国的水墨画,每个句子都像是用毛笔绘制的环形水墨龙纹。
露易丝在和他们进行交流时,渐渐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她能看到她的未来,尤其是她女儿从出生到生病一直到死亡的过程,并且,丈夫伊恩唐纳利也会离她而去。根据七肢桶的预言,人类将在3000年后帮助七肢桶免于一场浩劫。可是,由于翻译错误,人类差点和七肢桶兵戈相见,还好,由于班克博士的及时更正并告知中国军方,才使得七肢桶和地球幸免于难。七肢桶离开之后,班克博士还是和伊恩情不自禁地相爱了,尽管她已经预知了他们的未来。
和《侠盗一号》、《太空旅客》这种可乐爆米花式的软科幻不同,《降临》属于硬科幻范畴,它没有天崩地裂的大场面,没有城市浩劫,情节也较为写实,故事让人信服。如《独立日》、《环太平洋般的》这般的掠夺地球资源、生物入侵只是人类自以为是的臆想,假如有一天有着更高文明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上,可能会以七肢桶的方式和人类进行交流。起码,语言和文字进行对话的基础。
近年来,好莱坞硬科幻佳作不断。20__年由阿方索卡隆执导的《地心引力》,20__年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20__年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火星救援》都是个中翘楚。尤其是《地心引力》,获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让阿方索卡隆一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幻名导。毫无疑问,《降临》是好莱坞20__年(美国于20__年11月11日上映)科幻领域的精品之作,它显示出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对科幻电影的满满诚意。虽然《降临》是其在执导科幻经典《银翼杀手》续集《银翼杀手2》之前的小试牛刀之作,已经能够从其中一窥维伦纽瓦的惊人才华。
7篇
小说作者刘慈欣在小说《流浪地球》里的一段话: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坚持期望,这不是因为期望必须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日只需要拥有期望,期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与宝石,不论我们能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碌碌又一天是为记。下头就是我看《流浪地球》的几点感悟:
1:太阳不再照耀大地,所有高楼大厦倾塌,人类在地球上建立的世界,几代人的努力就这样毁于旦夕。人或逃到天上,或逃到地下,人类追求财富的方向和成功的目标就这样无可奈何地改变。回头看,过去曾有过进工厂,继承父母的工作,吃大锅端铁饭碗的时代,然而在几十年中,以往异常荣耀的选择和身份变得没有意义,下岗、内退,好多工人重新谋取生路。二者之间可有共同之处?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也没有什么会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持续耀眼的辉煌。由此看,太阳不能照耀大地,只是人类生存中经历的一次损失惨重的巨大变革而已。
2:进入地下城,是需要摇号的,是喜悦还是悲哀?但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却能拥有一把不用摇号的钥匙,它能够救自我的儿子,也顺便救了自我的岳父,这说明什么?在地球存亡的最终残酷时刻,能拥有选择权,是不幸中的万幸。到最终,他还能够选择牺牲自我拯救儿子,也顺便拯救了地球。也许很多人,只能看着泥石俱下,自我和家人无可奈何,唯有哀嚎。强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本事让你能够决定自我做什么。
3:人类在什么时候,除了珍惜家人,还需要有共患难的朋友,朋友是懂你的那个人,是俄罗斯人老马以他的牺牲成全了刘培强的选择。是队友的牺牲和共同的努力,实现了队长一路为挽救杭州发动机站做出的努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战斗力超强的队友聚集在一齐,才能打败比神还厉害的对手。
4: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因为爷爷会开稀奇古怪的车,所以孙儿也懂一些。因为爸爸是航天工作者,儿子也懂得许多航天理论。环境的熏陶很重要。为人父母者,总要坚持往前走。
5:技术的改革就像大海因为潮汐产生的巨浪,一浪之后一浪劈头盖脸杀过来,站在浪上操控浪的人,才不会被浪打死,稀里糊涂的人,会被浪莫名其妙卷走。亦如建国初期的百废俱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到技术时代的来临,进而通信时代的高速发展,每一次变革成就了许多人,也卷走了许多人。人啊!什么时候都不能闭门造车,要有学习的本事,要有改变自身理解新事物的本事。
6:再冷酷的人,没有了爱和期望,都活不下去。电影里每个人的坚持和努力,皆因心有所系心有所爱,家是他们心里的灯火。给予他们飞蛾扑火的力量,爱是拥抱他们的温暖怀抱,让他们竭尽全力地付出。
7:地球最终被拯救,皆因所有人都想活着,仅有目标一致利益一致,才会有绝对的团结。任何时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最终一搏。
8:每个活着的人,只要活着,皆任重而道远。
经典科幻片观后感篇3
卡梅隆监制,导演也是执导过雷神2、死侍、爱死亡与机器的人导演 蒂姆·米勒 ,施瓦辛格与汉密尔顿双双回归。影迷翘首以盼。
剧情接着第二部T-800终结自己后康纳母子拯救了审判日,但是仍旧被同为T-800型号的终结者杀掉了儿子约翰康纳。由于天网在第二部中的失败造成人工智能在未来中不是以天网而是以军团的形式出现,人类的领袖也由于约翰康纳的死亡而变成了本剧的女主丹妮。机器人部分的新角色由半人半机械的格瑞斯担当。莎拉丧子之后一度颓废,杀掉约翰康纳的新的T-800在完成任务之后AI进化出类似人类的情感,了解到母子亲情的可贵以及失去任务迷茫(生活目的),出于同理心,新T-800把以后有新的终结者出现的坐标时间发送给了莎拉康纳。之后剧情很纠结,莎拉康纳与杀害了自己儿子的新T-800一起帮助了“新女主丹妮和由未来的丹妮派回到过去帮助现在的丹妮的半机械半人类的格瑞斯”,打败了军团从未来派回的新的终结者REV-9。哈哈,有点绕是不是?
因为有第五部的衰老+亲情的铺垫,施瓦辛格的出现与衰老其实不觉意外,但老牌女主莎拉康纳的现身真的让人有点激动和感叹,时间如刀,刀刀催人老,那个35年前的女主真的老了。
小时候看电影相互比着手当做机枪扫射的我们也老了。泪目。剧中莎拉在知道人类领袖不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新女主丹妮的时候说的:是的,圣母玛利亚也该换人了。(那我自己的人生呢?)画外音的失落我都有些心疼,那种自己与死去的儿子拯救了世界却不被世人所知+世界依旧会被毁灭却再也与我无关的无力感,我真的很心疼。更虐的是要与杀害儿子的新T-800一起帮助新女主丹妮……想给莎拉康纳一个拥抱。
抛开终结者系列的情怀来说,电影前半段真的非常引人入胜,女主和家人的互动以及逃生中与REV-9的打斗非常精彩,推荐看杜比。当然这段也少不了卡神最喜欢拍的飙车大战,半人半机械的格瑞斯的扮演者的表现也非常不错,恍惚间让人想到美剧《终结者外传》的女机器人T-900的扮演者summer。
但是由于是人类改造成的半机械,所以演绎的更人性化一些。中段莎拉与新T-800的和解以及丹妮与格瑞斯之间的羁绊,两组人物感情的处理稍显冗长和沉闷,但很快就由REV-9的出现打破,最后新T-800和格瑞斯还是以终结了自己为代价带走了REV-9拯救了未来的人类反抗军领袖丹妮。
首先还是要说T-800仍然没有让我们失望,这部剧中施瓦辛格在与女主角们出门的时候没有戴上他标志性的墨镜,看到这里不禁让人唏嘘起来。跳出飞机时对莎拉康纳也说了那句:I'LL BE BACK!配乐也是由经典的致敬音乐让人不断想起1、2部的情节。
这部剧新女主和新角色的羁绊均为女性,加上老牌女主莎拉康纳正面角色中女性成员占到四分之三实属罕见,并且未来反抗军的领袖不再是新女主的儿子而是她自己。
一改终结者系列以硬汉男性为主的视角,更多的探讨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成长(女主不再是以生出领军人物为最终目标,而是自己成为领军人物),以及对有色人种的政治正确立场贯穿整部电影。这与现在全球女权主义的崛起和少数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成长不无关系。
终结者系列之所以一直经久不衰,我想是因为人类潜藏在内心深处对现实不满焦虑的灭世情绪+暗示自我善良自我弱势的被迫害妄想+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的三种情绪吧。怪不得人类总是在自我毁灭和自我救赎中摇摆。人类未来的路在哪里我觉得与人工智能无关,人类始终是地球的过客,人类永远不要站在上帝的位置俯视众生,人类只不过是人类。
经典科幻片观后感篇4
“0809上海堡垒”、“别问,问就是0809上海堡垒”,相信前一段时间大家没少被这样的评论刷屏。而今天,这部营销满天飞的《上海堡垒》终于上映了。不过与铺天盖地的营销相比,《上海堡垒》的豆瓣开分仅有“”,反差之大让人难以接受。
在9000人的评分中,有%的人打了一星,%的人打了二星,五星和四星仅占比%。短评区中有人评论到“上海:毁灭吧,累了,赶紧的”、“《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希望,《上海堡垒》让我们看到了对圈钱的渴望”言辞可以说相当不客气,甚至戾气十足。
而这部刚上映了还不到一天的《上海堡垒》究竟如何?有看过网友表示虽不至于像一些戾气十足的评论那样夸张,但鹿晗在戏中的表现确实让人失望,顶着一头韩式大刘海,全程目光涣散,眼神呆滞,说话回忆旁白像小学生写作文背书。
而在电影宣传期间,不管是片方还是粉丝向来都是标榜自己的是“科幻战争大片”,但电影一上映就原型暴露,披着科幻皮的言情片。剧中科幻部分和爱情部分完全不搭,前者如同儿戏处处逻辑不通,后者莫名其妙生拉硬扯。
我们以为《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起点,但这年刚过一半,《上海堡垒》就给科幻元年提前划上终点了。好在电影中的特效还是值得一看的,黄浦江被拦腰斩断变成瀑布倾泻而下,一众摩天大楼轰然倒塌等陆沉场面看起来还是非常壮观的。
不过花几十块钱去看这么一场无脑科幻电影,不知道大家能接受得了吗?当然,这部《上海堡垒》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剧中将主战场放到上海,加上一些地标性建筑的毁灭,代入感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融合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后,这部电影就显得更加本土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是《上海堡垒》的一倍有余。不过《上海堡垒》目前上映还不到一天,现在的评分也代表不了什么。而且,影片刚上映就有那么多人评一星,难免让人怀疑有恶意黑评的存在。
中国电影在科幻片这一块本就处于薄弱区,《上海堡垒》能拍成这样并不让人感到如何意外,再者导演滕华涛本就是一个纯爱片导演,这也是他首次尝试科幻这一题材。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可以明显看出鹿晗有意卸下自己年轻偶像的包袱,饰演的汪——洋一角要比以往的角色更加厚重,但就目前的口碑评价来看,鹿晗想要成功“洗白”还有一定的难度。
而主演鹿晗对于电影上映后会接受到的评价,以及有可能会出现的“偏见”早已做好了准备。接受媒体采访时,鹿晗表示:“有质疑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连好莱坞影帝都有人质疑,鹿晗觉得他做到让大部分人有代入感,对得起自己,导演能够满意,就OK了。其余的声音,“佛系一点。”
经典科幻片观后感篇5
电影《星际探索》的时间背景发生在未来,太空探索科技发展出了月球和火星基地。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罗伊是一名有些自闭症的宇航员,他的父亲20年前参与寻找外星生命计划,飞船一直航行到了海王星,是人类载人到达最远的距离。但遗憾的是,外星生命计划多年前就已经失联,宣告失败,罗伊父亲被誉为太空先驱英雄,罗伊也正是因为父亲的原因,成了宇航员。
故事开始由太空发出的诡异电涌辐射展开,电涌波所到之处,都会造成电路损坏和电源骤停,危害是全球性的。而发出电涌的位置,被查明是罗伊父亲飞船所在的海王星位置,为了找到真相,罗伊被派遣秘密任务,从地球出发,到月球发射基地,再前往火星基地想办法联系他的父亲。
在这过程中,罗伊渐渐也找到了父亲失联的真相,他决定前往冥王星,亲自找回自己父亲。罗伊在火星试图联络父亲后,秘密得知官方其实是要找到他父亲的确切坐标,然后派载着核弹的飞船前去炸毁目标。因为官方早就知道罗伊父亲已经叛变,为了找到外星生命,罗伊父亲不惜处死那些想要返回地球的同事,然后罗伊父亲切断了通讯,之后电涌辐射就发生了。
于是罗伊突破阻碍独自前往海王星,找到了自己父亲。原来电涌辐射只是罗伊父亲和同事争斗时的一场意外事故,罗伊父亲一直试着修好这电涌辐射发射器,但始终未果。而罗伊父亲切断联系的原因,是从始至终寻找外星生命的计划,根本没有找到外星生命,罗伊父亲无法面对这个现实,选择要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为止,而他也承认,从来没有关心和爱过自己的家庭。
《星际探索》的结局,既没有主角生死存亡关键时刻,也没有史诗级别的酷炫动作大戏,有的只是父子俩多年关系的救赎,主角心结的释怀。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星际探索》“虎头蛇尾”的原因,毕竟影片前面故事背景的建构,还有剧情的铺垫和冒险,都比结局来得更具力量,而结局却最后落到了一个小格局上。
结局确实让我意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最后罗伊明白父亲抛弃家庭的原因,是太过于执迷于自己的太空事业,太痴狂想让找到外星生命。最后罗伊对父亲说,“你情愿寻找陌生的新事物,也不会关心身边所爱的人”。这句话正是影片的主题。
如果说《星际探索》在前半段用商业片模式在运作,那么后半段则是强烈作者表达风格,后半段影片有很多让人思考的独白和对话,还有宇宙虚无缥缈和主角记忆的碎片交织在一起。
这是一部会让人探索自己内心的作品,我们追随主角,离地球越远,就越能探索到人们虚空的精神深渊,但探索,不一定能找到答案,盯着深邃的宇宙太久,是否会让人丧失探索的真相。
主角终其一生想要成为父亲希望成为的人,但几乎缺席主角一生的父亲,又是儿子心目中理想的灯塔吗。
这部电影表面虽然放在无限瀚海的宇宙苍穹,但探索的却是缺少亲情和爱的陪伴带来的恐惧,如同寂静的宇宙包括着渺小的人类,无声且强大。
人类真的是宇宙孤独的智慧生物吗,是不幸还是万幸。亲情陪伴真的是完整人生的重要拼图吗,是外因还是主因。这些《星际探索》都没给出真正的答案,而是像宇宙一样暂时没有给人任何回响,这或许是影片让我着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