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
“你见过星星吗?”“没有。”“你见过蓝色的天吗?”“见过蓝一点儿的。”让我们一起观看了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穹顶之下》观后感1
天使穹庐,笼盖四野。
天像个盖子一样,将大地笼罩。曾经盖在九州之上的是碧蓝如洗的天,偶尔有几朵许闲云飘过,在天之涯有几只野鹤点缀。而现在,在社会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笼罩华夏的已不仅仅是我们眼中的天,还有霾。它死死的扣在头顶上,无时不在,却又无可奈何。
柴静对此做了一年的调查制作,进行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霾的范围,危害与原因。
或许,在我生活的这个地方,自己觉得这里应该没有霾,那应该在北方多,而且这里也没有什么重工业。但是我想我错了,我忘记了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我们相距并不远,这里早已被霾入侵。
初时感觉并不明显,只觉得经常感觉视线模糊,前方的东西也总感觉被挡住了。抬头看天,也不再如小时候一样湛蓝,因为天经常是满满的白,还透着一点淡黄色,晚上也经常看不见新鲜了,从前以为是因为近视了,所以看不见,可我告诉我不近视的人时,他们也说没看见多少了。原来那不是云,是被一片邪恶的东西掩盖住了。它遮住了星星,遮住了蓝天,原来霾离我如此之近。
尽管如此,即使有许多人在为此努力,可也只是杯水车薪,在这样的中国,有这样的社会现实与这样的中国人。为了利益,为了发展,不顾一切!确实中国需要发展,可发展之后呢,留下满目的疮痍无法抚平,到时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这片哺育我们的天地?
我们生活在“穹顶”之下,无可奈何,也无法改变,只有当环保的观念是从心底升起,而不再只是挂在嘴边,也许我们的蓝天白云,才会重新露脸。
《穹顶之下》观后感2
柴静的《穹顶之下》最近一段时间无疑是炙手可热的,同名的美剧和斯蒂芬金的小说原着恐怕没想到这个名字会在遥远的东方国度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关于她所讨论的问题,我在此不想多说,留给更专业的人士以及决策层讨论更合适。仅从网络传播角度来阐述一下我的部分观点。
很多人说她有局限性,我认为不准确。从纪录片讨论的雾霾这个话题来说,她无疑是想对最广大的民众以及国家决策层发声的,但是从一部100分钟的纪录片本身来说,它的传播不能是没有精准目标的。说这部片子的观点全然反映了城市中产的视角和利益,我非常认同,但是我觉得这不能说是局限性,而恰恰应该是这部片子的传播策略,也是它能如此成功的要素之一。
不仅是视角,看看它的形式,这种剧场演讲式的风格,我看了大约10分钟就想起某手机品牌的那位罗老师,(当然,从片尾的鸣谢名单里面我也得到了验证);再看现场PPT的风格和穿插的一些哏;看现场邀请到的观众;看她使用的传播渠道……无疑,她选择的种子传播群,就是城市中产。包括用自己的女儿的遭遇来引起共鸣,没错这就是煽情,但这种煽情,就是传播的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它瞄准的群体,就是和柴静一样,大约是28~40岁的城市中产,这些人大部分组建家庭不久、准备有或刚刚有孩子、收入较刚进入社会时有所提高、生活趋于稳定、开始更关注生活质量和家庭、是网络生活的主力人群,明显他们非常容易认同柴静记录片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同时又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在社交圈形成传播。
我觉得这种定位无可指摘,作为一部不长的纪录片,它的目的就是传播,是打开缺口,是启发更多思考以及更专业的行动,而《穹顶之下》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同时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上,本身很难站到一个高大全的位置,有自己的立场和定位反而是件好事。
《穹顶之下》观后感3
从网上听来的超火的《穹顶之下》,这部片子说实话,我不确定是纪录片,还是演讲,不过先来说感受吧。
看完之后超级激动,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想着12369,想着污染地图,好想自己立刻去拯救地球,可是就我一个人,再怎么样,也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行吧。
作为小学生,对政治什么的先不管,光从表面上来说,柴静是说出了所有为了环保事业而奋斗的人想说的,言辞有点激烈,那是因为只有非常少数的人去做,大部分人都置之不理。想想那蓝天白云,想想暖烘烘的太阳,想想繁星闪烁的天空,为了这些,难道就不应该去做一件小事,来挽回这些景象吗?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当整个国家都毁灭了,利益还有用吗?
我是支持柴静的说法,那些数据和别的国家的努力,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也应该加把油,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法律应该严格执行,不能把这些当成废话。为什么英国在经过灾难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中国却在雾霾已经缠绕着这些原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的景象一天天的消失,采取的行动却微乎其微呢?就真的没有考虑过吗?
说着说着,我也激动了起来,以前看过的滥杀动物,往食物里放各种添加剂的纪录片,地球难道还不够惨吗?地球在中国这片丰富的大地上给予了各种东西,让这片土地强大,难道现在对这片美丽的土地的回报,就是毁灭吗?
我想不是的,每个人其实只要做一件小小的事,比如离得太近的地方就走路,该节约的节约,这些事应该幼儿园,小学时候都讲过吧,请为地球,或者说我们生活的地方变回青山绿水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4
20__年新春伊始,随着柴静的《穹顶之下》风靡整个互联网、朋友圈,引起前所未有的全民关注,其实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穹顶”用大量的篇幅扒开了中国雾霾的真面目,也提到了发达国家在治理雾霾时用过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美国,不得不说,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上,美国做得明显优于其他国家,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教学质量,美国环境类专业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很多国内环境专业的学生都选择去美国进修。
在北京,5月入夏早,臭氧多,雾霾重。当天气又雾蒙蒙了,大街上会看到很多“蒙面大侠”出没,霾,又来了,自从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对霾的认识更多,这种天气,“出门还是不出门”成了他们最纠结的问题。老人,小孩,或者自由职业者可以选择宅在家,关门关窗开净化器,等雾霾散了再出去;可是上学族,上班族就没那么幸运了,雾霾再大,也不能不上班、上学啊,为了防护雾霾,佩戴口罩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了。大家不要觉得戴口罩麻烦,看着很奇怪。你戴两天口罩出去,回来就会发现滤芯全黑了。为了健康,口罩一定要戴起来!
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人类,也是环境中的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这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对我们生存环境的保护,甚至是有些人明知道自己的做法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不管不顾。柴静的《穹顶之下》被人们广泛传播,让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环境的恶劣,在我们对大自然不断的索取与破坏下现在它也开始回报我们了,面对这样的现状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政府部门更要加大力度整治环境,不要只为了发展经济而断送了子孙后代的活路。
《穹顶之下》观后感5
今天,我观看了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了非常深的感触,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柴静怀孕了,本该是值得全家人开心的事,但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良性肿瘤,孩子一出生就得立刻动手术,手术要全身麻醉,刚出生的孩子可能会撑不住,全家人都为这个还未来到人世间的小宝宝揪着心。手术成功了,但却引起了作为妈妈的柴静的思考,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为什么会得肿瘤呢?答案是PM2.5。这是一种超细颗粒物,人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就是我们常称的雾霾,近几年它时常出现在我们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真的正常吗?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而它却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上升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里来?中国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六十,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人体,小小的颗粒就会在我们体内到处“遨游”……
我多么希望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受到伤害。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建议爸爸将普通灯泡替换为节能灯,也许一只节能灯做出的贡献的确很小,可13亿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节约的能源、减少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我还可以随手关掉不用的电灯、空调;用在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郊游时和把爸爸妈妈一起改骑自行车……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那么一个家庭呢?千千万万个家庭呢?我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其中,这样既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又可以使环境更优美,何乐而不为呢?“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一起为那蔚蓝色的天空努力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6
“颤抖吧,人类,你们的每一口呼吸我们都在”这句话,让我想起,去年爸爸在北京出差了10天左右的时间,回来后一直咳嗽,也没有感冒的症状,咳嗽了很久之后才好,说下次再也不去北京了,说北京的空气质量太差了,在北京看到的天空是雾一片。当时我也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家里之后就买了2台空气净化器。
看了柴静拍摄“穹顶之下”才知道爸爸20__年去北京的时候,遇到就是雾霾,“雾霾”“PM2.5”这2个名词也被我深刻的理解,那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太可怕了,而且是无处不在,早上上学的时候总是发现空气总是雾朦朦一片,让我在想这是雾还是霾呢?看到宣传片中,多年前空气被污染的不像话的伦敦,很担心这就是不久之后我们的城市。那该怎么办?
人们为了发展,为了GDP值,为了自己,为了“省钱”,不断消耗劣质能源。而我们,我们未来的孩子、子孙却要为今天买单,去承受。面对现在各种因素,引起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一个宣传片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前媒体人还是一个母亲的身份,柴静的努力和成果也不在于一个宣传片的“成败”与否,而在于一种执着的斗争精神。
特别喜欢纪录片最后的一段话:“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 人类与环境污染的战争历程中,雾霾的治理不是个人所能左右,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共识,正如环境治理不在个人却离不开每个人一样,而穹顶之下的柴静也不应该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我都行动起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 观后感格式范文
★ 观后感格式范文
★ 观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