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是指观看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篇蝙蝠侠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蝙蝠侠电影观后感1
前几日终于看完了JONAS强力推荐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看完之后十分有感触,且有些惆怅,时至今日,此等感情亦未化去。
对于三部曲的内容,我是这样解读的:第一部主要是做铺垫,确保后面两部,尤其是第三部在逻辑上的正确性。第一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使得整个三部曲天衣无缝,像一部般叙述连贯,前后呼应,所有线索提前引出指向结果。可能它没有第二部第三部在思想上到达一个境界,但是没有它,就不会有后面两部。
第二部则完全是一个巅峰,不仅对于蝙蝠侠,对于诺兰,对于整个英雄电影甚至整个影视界而言,完完全全是一个巅峰,至少前人很少能超越,能够与之并肩就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了。即使作为一个动作片,它对于人性的解读也是到了难以望其背的高度。
第三部在内容上其实和第三部一样,但是却淹没在了第二部的光环下。第三部讲的实际上是在大金融家和贫苦百姓之间的缓冲——黑帮——消失后,暴力阶级革命对于一个文明的破坏。而它之所以没有完全释放出它应有的理念,在我看来基于两个原因:1.动作对于内容的影响。在电影的后半段就完全是打来打去,完全回归于好莱坞动作大片刺激炫目的“正轨”了。虽然该片动作因素已经降到一个很低的层次了,我在看蝙蝠侠和贝恩大家时总是觉得这两个人打得这么笨重呢,一点也没有武林高手的感觉。还有,拥有现代武器的警察夺回城市据点跟打群架似的,毫无章法,毫无组织性。但是即使已经降低了对于内容的冲击力,不得不承认,该片应有的东西被淹没了。甚至情节上都有一个漏洞,虽然谈不上错误,但使得整部片子逻辑性牵强,那就是米兰达为忍者大师女儿一事。这个在整部电影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伏笔,即使有也伏得太深了。
2.现实的考虑。如果诺兰真正把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西方法治社会的漏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那么结果就会和V字仇杀队一般,险些无法上映,唯一的区别是估计这次中国是不会允许的。这个因素我认为是主要拉低该片水平的原因,正因如此,贝恩所说的“让高谭市在绝望中沦陷”根本无法体现。这部片子展现给人的其实是混乱,如此一来就与第二部没什么区别了。
好了,吐槽这么多,回到正题。蝙蝠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信仰,对于黑暗的信仰。整部片子中,这一点贯彻始终,无论是从一开始的蝙蝠侠与影武者联盟的故事,还是与小丑、双面人的故事,抑或最后与贝恩的故事,都体现了黑暗的信仰。
黑暗的信仰并不是信恶,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信仰。我对于这种信仰的解读是敬畏心与信善。首先,敬畏心。我认为敬畏心是黑暗的信仰最根本的东西,英文是Fear,理应译为恐惧,但我宁愿译为敬畏心。可以说蝙蝠侠的诞生也是因为敬畏心。
还记得第一部里面那段经典对话吗?
——Why bats, master Wayne?
——Bats frighten me. It’s time my enemy shared my dread.
所以说蝙蝠侠本事就是敬畏心的化身。而在后面两部中,敬畏心的理念也一直没有离开过蝙蝠侠。我认为,哈维登特之所以成为圣骑一般的人物,就是因为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对于法律道德的敬畏心,使得他即使受到小丑追杀也不放弃起诉黑帮。但是很可惜,当他最心爱的人活生生死在了他的“面前”而它无能为力时,他的整个价值观崩塌了。爱的丧失使他变得冷酷残忍,价值观的崩塌使他失去判断力,对任何事情都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此前对于制度、规矩等的敬畏心随着那场大火被烧得灰飞烟灭。
第三部里,Fear一词在监狱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布鲁斯一开始认为只要练好身体,就能爬上去,结果一直无法超越那段距离;后来他认为只有勇敢,不怕死才能跳过去,并认为心中的愤怒可以成为一股动力,结果他被愤怒与莽撞冲昏了头脑,还没到达最后一关就掉了下来。最后,在听从长者的话后,他放弃了绳子,与死神面对面,从而冷静、沉着,而那股求生的欲望也使得他跳过了那段常人无法跳过的距离。
影片中长者的话十分难忘。
——You do not fear death. You think this makes you strong. It makes you weak.
——Why?
——How can you move faster than possible, fight longer than possible without the most powerful impulse of the spirit ----the fear of death?
——I do fear death. I fear dying in here while my city burns. There’s no one there to save it.
——Then make the climb.
——How?
——As the child did, without the rope. The fear will find you again.
至此,布鲁斯才算是完全学会了去敬去畏,这也是他在监狱这中忧患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刻,也是他在信仰上的一次洗礼吧。也正是因为放任这种生命的本能,布鲁斯才做到了真正的Rise 吧。由此可见,敬畏心不仅是一种信仰,一种修身的信仰,更是一种本能,一种保身的本能。
再说黑暗的信仰另外一个解读(当然这两种解读是并存的,并不是矛盾的):使人信善。蝙蝠侠在是恶人敬畏的同时,也使良民信善。本来高谭市是一个非常冷漠的都市,到处都是腐败的现象。但是蝙蝠侠到来了,他带给了这个城市信仰。这也是蝙蝠侠与其他的英雄不同之处,其他英雄拯救的是生命,蝙蝠侠拯救的是灵魂。正是因为蝙蝠侠,高谭市更多的人为了正义挺身而出。在第一部里面,我对于戈登的想法是,这个人是怎么活下来的?一个清官在腐败的官场应该是首先受到排挤的,而戈登也没有给我一种很强势的清官的感觉。但是到了第三部,我看到电影中的高谭市警察第一印象通常是好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如同布莱克,因为蝙蝠侠,而做出选择,选择了善而不是恶,在最艰难的时候,在最痛苦的时候,仍然选择去相信美好的明天,并为此而奋斗。
除了布莱克,弗利也是受到蝙蝠侠影响很大的警官。他在影片最开头试图去排挤戈登,说戈登即将被辞,因为他在和平时期对待事情如同战争时期一般。而且当任务没那么简单时,他选择了退缩。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他看到了蝙蝠侠的标记时,他也做出了选择,他也选择为了他作为一名警察所信仰的事物,为了他的家庭、城市,挺身而出。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穿着象征荣誉的警服,这个警服并不像戈登所说埋在后院,而是崭新的。他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冲在了三千多警察的最前头,最后他虽然死了,但是我相信他死时一定是满意的,因为他是带着他作为警察的荣誉而死的,这样死也无憾。
蝙蝠侠所带来的信仰不仅仅影响着警察,也影响了高谭市每一个人,包括哪些civilized people,包括哪些罪犯。在第二部最后一段,小丑做了一个实验。我相信若在第一部,人们一定会选择引爆。如果是我来选择,我也会支持引爆,因为我认为无谓的牺牲是不值得的。事实上,那些civilized people 也是选择了引爆。但是没有人肯下手,我相信这不是怕把手弄脏的问题,而是因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那个坚决的男子,最后也是下不了手,听天由命。
而罪犯一船上事情就简单了,一个老大镇住全场。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所谓的文明与民主,是不是到头来还不如那些我们鄙视的罪犯世界先进?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有人绝对地回答是,那就是盲目自信,如果有人绝对地回答否,那就是恐怖主义。事实的真相是,文明民主维护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同时也使得大部分civilized people 道貌岸然地活着,因此有时候那些civilized people 的信仰还不如文盲来得坚固,因为他们没有文盲单纯。
为什么黑暗的信仰反而有着积极作用?我认为是因为当人们发现了黑暗的存在后,当人们试图去探索它时,他们会更加珍惜身边的光明,他们会对黑暗产生敬畏心,从而更坚定地信善。信恶的人只有两种:一是根本不知恶为何物,只因一时意气从而走上不归路;二是向小丑和双面人一样,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被夺去了,心里不再有爱,从而走上了恶的路。一般第一种基本上属于小丑所说的低级犯罪,只看重利益;而第二种人是属于madness 与堕落,对于恶的信仰十分坚定,也就是小丑所说的高品质犯罪。
其实黑暗的信仰也不是很复杂,到头来就是人性最根本的东西。人性本恶,只是后天学善。但是若要达到真正的善,人们就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恶的本性,从而更加坚定地去寻善。恐怕这就是蝙蝠侠所带给我们的理念吧,高谭市就是我们恶的本性,市民就是我们懦弱地性格,而蝙蝠侠是我们向善的心。
蝙蝠侠电影观后感2
对成功认识,其实是从蝙蝠侠的失败中认识的:自从第四次行动过后,蝙蝠侠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自己也变得狂妄自大,再也没有锻炼身体,一直自己变得虚弱。八年后,蝙蝠侠所在的景德镇出现了一个新的坏蛋——贝恩。这次的敌人与以往的不同——他和八年前的蝙蝠侠一样,有着强壮的身体,精良的武器。现在,他为了完成先父的遗愿——炸毁景德镇,卷土重来。而此时的蝙蝠侠还沉醉在自己的胜利之中,骄傲轻敌,又一次被对手打断了腰,还被打入了一百米深的囚井之中。
而在这个囚井之中,还有一个老者,他听完了蝙蝠侠的故事后,思考了一会,告诉他:“其实你还沉醉在自己的成就与胜利中,根本无法打败一个谦虚而又这在崛起的敌人,何况你现在的身体这么虚弱……”听了这位老者的话之后,他感到十分内疚,发誓一定要加强锻炼,努力发展,最后击败那位击败过自己的罪人。等他的腰好后,他开始了自己的锻炼计划,终于有一天,他爬出了这口枯井并击败了那位敌人。
这部电影告诉我很多很多的做事道理:一、当不法分子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千万不可以心慈手软,一定得好好的教训他,让他知道:社会的治安不是闹着玩的。二、但我要做一件事时,我不能心存杂念,要专心、专注。三、当我成功时,我不能骄傲自大,要继续奋斗,以免出现像蝙蝠侠那样的悲剧。
蝙蝠侠电影观后感3
由于《蝙蝠侠:黑暗骑士 崛起》在内地迟迟未能上映,直到最近的消息确定为8月27日。为了能对Nolan的三部曲有一次更深入更完整的体验,我决定在看第三部之前重温一下前两部----说重温也许不太合适,因为惭愧的说第一部一直没有去完整的看过一次,第二部也已经剩下些支离片碎的回闪了。
剧情不在啰嗦,开头Liam Neeson的出场让人觉得似曾相似,没错,他似乎特别擅长扮演导师或者智者的角色,虽然在这部片儿里和《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里是截然不同的反派。而Bale从初一登场就是受尽各种磨难,无论是被强迫还是自愿的。最让人钦佩的是他对体重自如的控制,从《机械师》里就可窥一斑了,在这里不得不再说一下:Bale绝对是个敬业的演员!人们常说那句话: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那么你还能控制什么呢?”
壮观辽阔的世界景观和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似乎早已成了Nolan的商业片儿里的标志性元素,庞大的衬托出布鲁斯韦恩对儿时悲剧造成的心魔的苦苦斗争。但是当他从胸怀怨恨一心复仇的富家公子直到漂泊世界自我放逐的浪子再到被忍者大师魔鬼训练练就一身本领有志青年,这杨一个转换过程似乎有些太过牵强,没有太多的说服力,当然,这也许是所有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的通病,没有太多的菲林让导演去刻画超级英雄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
蝙蝠侠电影观后感4
当那些不法分子出现在你眼前时,你千万不能心慈手软,要狠狠地教训他们,让他们也知道:社会的治安比不是开玩笑的。当你想要伸展正义时,你要心无杂念,你要认为:我只是在保护世界,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不满与仇恨在奋斗。当你伸展正义后得到人们热爱与崇拜时,你千万不能狂妄自大,沉醉于这种成就与满足之间,你应该继续奋斗。
关于如何对待不法分子的方法,其实是从蝙蝠侠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这是蝙蝠侠的第一次出动,他遇上了一个亡命之徒——奥尔缂丝。这位亡命之徒杀死了成千上万个平民,抢夺的财产几乎占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由于身体强壮,武器精良,没有任何一个警察能够捉住他。这一次,他被蝙蝠侠击败了,而且蝙蝠侠完全可以甚至是有必要至他于死地——当时他所在的城市中所有的法官都被他收买过,而且人民群众也十分希望甚至是渴望他能够死无葬身之地。当时的蝙蝠侠开着自己的超级摩托车向他冲去,本来是可以撞死他的,但是他在这是突然想起他的父母被杀死时自己的痛苦,不忍心让这位罪犯的家人也像自己心痛欲绝。于是,他调转方向,可就是因为当时力不从心,一失手,整个人摔在了地上,被那个亡命之徒打断了自己的腰,最后还好有警察的帮忙,否则……
关于伸展正义时的心态,其实是从他师傅的话中听出来的:在蝙蝠侠第四次行动时,他遇见了杀死他父母的凶手,但就是不知为什么,他一直找不到以前伸张正义时的那种力量,最后连连败退。最后,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去找他的师父——真心大师。“师父,徒弟在这次的行动中一直找不到以前的那种力量,导致现在连连败退,还望师父指点!”没想到师父并没有给他一个指点,反而给他一个问题:“你这次行动的目的是什么,和以前的目的一样吗?”“回师傅,我这次不仅为了伸展正义,还要给我父母报仇;而以前只是伸展正义,所以与以往的目的不同。”“你为什么不说实话?你这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报仇,根本不是为了正义,这才是问题所在,你自己去想想吧!”
于是,蝙蝠侠换了一种心态——我只是来伸展正义,没有别的念头。没想到这心态还挺重要的,竟然帮助蝙蝠侠打败了那位凶手。
蝙蝠侠电影观后感5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了《蝙蝠侠》这部电影。有人说它不好看,可是我觉得它很不错。我先介绍一下蝙蝠侠,他的原名叫布鲁斯-维恩,他之所以成为蝙蝠侠是因为他小时候最害怕蝙蝠,认为它们是最可怕的。他长大后也想让坏蛋害怕他所以他就扮成了蝙蝠侠。他如此讨厌坏蛋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就是被抢却犯杀害的,使他成了一个孤儿。
我看的是第二部,蝙蝠侠打一个小丑。这个小丑作恶多端但又十分狡猾,他人在什么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
蝙蝠侠和正义的检察官哈维的结合大至上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完美。但小丑用阴谋诡计使哈维相信了他,最后还把哈维给炸死了。蝙蝠侠为了给哈维报仇也为了 正义一定要除掉小丑。有一天晚上他利用红外线终于抓到了小丑并把他交给了警察。可是这时高谭市还是一片黑暗,只有高登这个警官还是正直的,他把小丑抓去 了。可其他警官还认为蝙蝠侠是坏人,这是因为坏人用钱收买了警察。尽管高谭市还是一片黑暗,但蝙蝠侠还是竭尽全力去伸张正义。
蝙蝠侠真是好看中的好看,让人觉得越看越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