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加工厂内有玫瑰精油生产线14条,玫瑰花茶生产线3条,玫瑰酱、玫瑰饼生产线各1条,可生产20多款产品,2021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产值达到5000万元。
在陈望慧带动下,冒水村牵头建成玫瑰产业基地扶贫车间。近3年来她优先聘用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500余人次在工厂务工,为每个家庭增收8000余元,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瞄准山区贫困村脱贫短板,冒水村的实践引起关注。在当地政府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支持下,冒水村附近的村民也逐渐种起了玫瑰,一朵朵“脱贫玫瑰”在大山深处绽放。如今,当地玫瑰产业带动了小金县13个乡镇的46个村种植玫瑰,目前有1.5万亩种植面积。陈望慧还有更长远的目标:要把玫瑰产业积极融入乡村振兴中,打造夹金山下的玫瑰小镇。
“当选党的___大代表,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陈望慧说,“我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补齐短板,更好地带动更多老百姓种好玫瑰,发展玫瑰产业,当好百姓的‘贴心人’。”
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篇2
在川西高原大山深处的四川阿坝州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如今玫瑰产业红红火火。多年来,冒水村党支部书记陈望慧,带领乡亲种植玫瑰花,发展玫瑰产业,不仅让全村实现了脱贫致富,更是带动了46个村、近2万人增收,被村民亲切地称作“玫瑰姐姐”。
冒水村平均海拔近3000米,这里虽然风光旖旎,碧蓝天空下群山青翠,但自古以来,土地贫瘠,物产匮乏,且因山大沟深,交通也十分不便。当地百姓只能靠种植产量和产值都很低的土豆、胡豆等作物,过着贫困的生活。这让曾是冒水村村干部的陈望慧十分苦恼。
“每天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才能让百姓富起来。”陈望慧说。
2010年的一天,陈望慧赶到一位老乡家,察看被野猪拱坏的土豆地。在一片狼藉中,她无意间瞥见几株野玫瑰完好无损。陈望慧思忖,在如此苦寒之地,野玫瑰竟可以顽强生长,那可不可以利用它为当地百姓带来收益呢?
陈望慧通过查找资料得知玫瑰花是个“宝”,不仅可作食材,也可药用,玫瑰精油还被誉为“液体黄金”,价格不菲。“当时看到这些信息时,我激动得把桌子上的茶杯都打翻了。”陈望慧说。
山东、甘肃、云南……为了寻找能让村里脱贫的玫瑰,大半年时间里,陈望慧的足迹遍布七八个省份,行程上万公里。考察、学习期间,她历经风雨,也有过独自一人卧病在床的无助。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她对自己经营的餐厅和酒店完全无暇顾及。
2013年,冒水村一片片艳丽、飘香的玫瑰花,成为陈望慧执着和坚韧的最好回报。她带回的玫瑰品种优良,十分适宜当地生长;学习得来的先进种植技术,很快传播推广。
今年66岁的小金县新桥乡共和村村民喻福良种了4亩玫瑰,现在亩产收入已经过万元。喻福良右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儿,他对记者说,2015年在陈望慧带动下,他开始种植大马士革玫瑰,次年就收入了3700元。“玫瑰长得好看,我很喜欢,每天有空都来地里看看。”喻福良说。
2016年,陈望慧当选冒水村党支部书记,她更坚定地阔步前行,带领乡亲们致富。
为了提升玫瑰附加值,陈望慧决定自己建加工厂。“我一咬牙将房子卖了,又借钱、贷款,建起了加工厂。”她说。
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篇3
“我从小就看着外公外婆制作六堡茶,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步骤都要很细致,做出来的茶才又香又耐泡。”祝雪兰说。
以“红、浓、陈、醇”及独特的槟榔香闻名的六堡茶因产地得名,“茶船古道”舟来楫往的盛况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坐落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坪村,有着种植六堡茶的天然优势。然而,曾经的山坪村并没有因茶而兴。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成为天然的掣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坪村一度成了自治区级贫困村。
2008年,祝雪兰当选为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立志要寻找一条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一件事,我想到的就是修路。”祝雪兰说,有了路,产业才能发展。经过多方协调,她争取到修路的项目资金,一条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此后十几年,修路、架电网,种茶、种八角,祝雪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开了这个封闭的小山村。
如何让通村水泥路变成“致富路”?祝雪兰与乡亲们商量决定,还是要做“茶文章”。
传承千年的六堡茶,有一套高标准的制作工艺。但山坪村各家各户的制作工艺却并不统一,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一套好的制茶工艺,往往是镇上一些家庭秘而不宣的致富“绝招”。
出生在“制茶世家”的祝雪兰从小就浸在茶香里。看着村里漫山遍野的茶树,她决定公开家里的制茶技艺。
“祖传的手艺怎么能传给外人?”想法初提出,便遭到家人反对,但祝雪兰有属于自己的坚持。
“产业要发展,单打独斗当然比不上抱团发展,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的把产业做好。”祝雪兰说。其实,理性考量之余,她还有着一份感性的热忱,“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远记得入党时的初心。制茶是好路子,不把手艺传给大家,我们村怎么走出这六堡大山?”
自家炒茶的平房成了“教室”,祝雪兰办起了“茶园讲堂”。山坪村和邻近村镇的民众都慕名前来讨教,近千名茶产业从业者掌握了传统制茶工艺,村落里六堡茶的茶香愈发醇厚。
山坪村六堡茶制茶技艺从此逐步推广开来,村民种茶、制茶的积极性高了,增收致富的能力也增强了。2016年,山坪村成功脱贫。成熟茶园从10年前的300亩扩大到如今的2600多亩。2021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8万元。
“这10年,山坪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祝雪兰说,看着翠绿的茶山,她准备把茶文化、瑶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开发“茶文旅”的新路子。
带领着山坪村不断孕育振兴动能,祝雪兰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22年,祝雪兰当选为党的___大代表。
“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压力,是对我十几年来践行初心的一份肯定。我要守着我的初心,继续做好‘茶文章’,带着山坪村继续前进。”祝雪兰说。
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篇4
4岁那年,刘秀祥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为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疾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为了照顾母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刘秀祥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山东省的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
上大学期间,尽管刘秀祥的手头并不宽裕,但他也没停止帮助他人。他将部分兼职收入寄回贵州,来资助初中时捡废品认识的三个孩子上学。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一开始并不打算回来。”刘秀祥说,当时想着自己和母亲过得好就行了。但有一天,他接到了自己资助的孩子打来的电话,说不想读书了,他反复劝解也没有效果。
这通电话,深深触动了刘秀祥的心。他意识到,像这样初中就辍学的孩子,家乡应该还有不少。于是,2012年刘秀祥辞职回到家乡望谟任教,他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因为我自己是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我回来是想告诉孩子、家长,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刘秀祥说,应当通过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为了劝学,刘秀祥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他常常骑着摩托车,将自己的故事录入小喇叭,走村串寨劝学。此后,刘秀祥跑遍望谟县的各个乡镇,骑坏了七八辆摩托车,1800余名学生因他重返校园。
从教十年来,刘秀祥除了做好日常教学等工作外,还到全国各地开展励志演讲。截至目前,刘秀祥已开展公益演讲2000多场次,用自己的事迹激励更多人追逐梦想。
“上学时我遇到困难,会向他求助,他的故事鼓舞着我前行。”曾经得到刘秀祥帮助的王代分说,她上高三时,刘秀祥来到她所在的学校任教,特别关注和关心贫困学生。
在王代分的眼里,刘秀祥是一个很阳光、温暖的人,跟他交流往往能给人正能量。“他的经历非常感人,我也想像刘老师一样,在自己有能力后回馈家乡。”王代分说,在刘秀祥的精神感召下,她毕业后也选择回老家望谟县工作。
在精神上激励学生的同时,刘秀祥也继续在物质上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20年,刘秀祥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包括励志演讲、教师培训、学生德育教育和贫困学生资助。
望谟县实验高中教科处副主任郑燕说,刘秀祥持续帮助当地贫困学生,使学生们能够安安心心上学。
近日,记者来到望谟县实验高中时,刚好碰到刘秀祥工作室在组织学生发放最新一期的社会帮扶资金。目前,刘秀祥工作室累计牵线对接资助学生4000多人,资助资金超过1000万元。
精准施策,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智志双扶”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近年来,许多像刘秀祥一样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山乡学子背后的坚强支撑。
“现在的学生,比我上学的时候要幸福得多。”刘秀祥说,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从义务教育到大学的系列教育保障措施,社会帮扶也越来越完善。
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篇5
“最近晴天多,棚内温度高,每隔几小时必须浇一次水,保证幼苗生根所需的正常土壤湿度。”一大早,在海拔2200多米的高原温室内,党的___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弓着身子,用水壶给胡杨苗浇水。
胡杨是张锦梅目前攻关繁育的树种之一,也是这位和林业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实现“让高原绿起来”的最新研究。扎根高原30多年来,张锦梅潜心培育适生树种,繁育推广播绿高原,践行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自然环境恶劣,青海高原部分地区常年植被稀少,植树造林难度较大。作为青藏高原的本土树种,抗旱耐寒防沙的青海杨成了赋绿高原的首选,但因分布散落、牛羊啃食,处于濒危。
2008年,得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的杨树沟还有一片天然青海杨,张锦梅和同事立即动身前往。找到零星散布的青海杨后,张锦梅赶忙做标记、采种条、采花序,连夜将枝条带回西宁。
采集枝条是第一步,后续要经过3轮无性繁殖扦插,选出优势种苗,再进行区域栽种对比,待成熟开花,才能选出良种。“一切顺利至少要8年,开展花粉杂交的有性繁殖,至少还得再等5年。”张锦梅说。
经历十多年的繁育和比对,张锦梅终于选出“树干通直、生长量大”的青海杨良种,并探索出“大树采穗、单采单繁、无芽扦插、当年初选、次年复选”的选育方式,将杨树育种周期缩短3至5年。
随后,张锦梅带领团队先后建立了杨树良种繁育、城镇绿化大苗培育和花灌木培育3大规模育苗示范基地。育苗生产总规模达到57.3公顷,培育各类花卉苗木品种30余种,年生产各类花卉苗木50余万株、杨树种条100余万根。
眼下,这批在基地栽植培育的青海杨、青杨雄株良种已在柴达木盆地、西藏阿里等地推广种植,筑起一道道防风固沙、美化高原的“绿色长城”。
“国家要求加强种质资源建设,我们有着切身的教训与感受。”经历外来树种在高原“水土不服”,张锦梅深感加强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青海寒冷干旱,而很多丁香品种却能在高原生长、繁育。因此,建设丁香种质资源库,选育和保护丁香品种,对于增加适宜青海气候的适生品种,显得尤为重要。”张锦梅说。
每到丁香开花季,张锦梅都会带着团队找寻野生珍稀丁香标本。2015年,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处石缝中,张锦梅和同事发现了两株被列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的羽叶丁香。用手扒开一块块厚重的岩石,张锦梅从一棵被石头压弯的植株上,截取了一段枝条,连同收集到的种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带回所里。
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如今,在西宁林科所的培育基地内,一排排移栽的羽叶丁香已经长至一人高。张锦梅介绍:“目前,西宁林科所已建成全国唯一的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有103种丁香,其中可繁育的69种。”
近年来,张锦梅身边不少年龄相仿的同事陆续退休转岗。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诸多荣誉的她,依旧春种树苗、夏做实验、秋测数据、冬做规划,带着年轻人选种育苗。“和林木相处,也是一种浪漫。”她说。
“能当选党的___大代表,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深感责任重大。”有着26年党龄的张锦梅说,参加党的___大,她将继续关心种质资源库建设方面的新政策,“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青海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展资源调查、品种收集、适生品种筛选、繁育推广技术等工作,让绿色成为高原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