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讲座观后感 >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

时间: 金成 讲座观后感

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小编带来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篇1)

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读《生命与教育》,我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现在谈谈我的感受。

伴随着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知道,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虽然那些受我们教育的孩子比我们小,但是一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有人格也有自尊。

读了《生命与教育》,使我知道,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冯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育他怎样珍惜自己生命,以及关爱其他人!研读一书,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篇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的课文,题目叫《生命、生命》。

这篇文章写得是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在飞蛾、小瓜苗、自己的心跳中体会到了: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习中,我感受到文章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是: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对人生积极地态度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也该对生命负责。

我在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春天,小草从泥土里倔强的探出头,在阳光下展示出它的勇敢,它向人们诉说它拥有生命并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方式。蚯蚓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为农民伯伯们翻土,没有人体会到蚯蚓对生命的渴望,它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就是最好的答案,这就是蚯蚓诠释生命的方式。蚕破茧而出,需要的也是对生命的渴望和足够的勇气,而它做到的不仅仅是破茧而出获得新生那么简单,更需要时吐丝的贡献。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蚕们不惜扭曲身体,还要吐出丝呢?蚕靠的就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勇气。连小小的动物都有对生命的喜爱和渴望,那么人类要怎样诠释和珍爱宝贵的生命呢?

让我们好好珍爱有限的生命,让它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日聚会星期五,是我好朋友陈思璇生日。她邀请了一大帮同学放学后为她庆祝生日,其中,就包括我。聚会的地点是位于人民路的百盛蜂。听说,在百盛蜂吃披萨还可以自己动手做披萨,这让我非常兴奋、也非常期待。同学们怀着高兴地心情来到了百盛蜂披萨店。

到了披萨店,同学们都抢着点自己喜欢的披萨,“来这里就是吃披萨的嘛!”我想。最后大家商定,点了一份鲍贝披萨,还有一份水果披萨。在兴高采烈的吃披萨的过程里,同学们都喜欢相互抢饮料喝,还玩起了“围攻郑琰”游戏,大家唱呀,跳呀,顿时,整家披萨店都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终于到了制作披萨的环节,披萨师傅给我们端来了面团、芝士、果酱和新鲜水果。我和李玘看到膨胀的面团,第一个想到就是怎么把面团给捏扁。我迫不及待的把面团使劲地按下去,里玘也把面团捏成了三角形。披萨师傅告诉我们,制作披萨的面团不能捏扁,这样不美观。开始做披萨啦!首先抹上果酱,我拿起勺子就是一勺,几乎一瓶的果酱全被我给弄完了。抹好果酱,再把新鲜的水果摆在上面,我用手抓了一把水果撒了上去,几乎看不出到底像什么,同学们说我做的是大杂烩,我开心的笑了。最后,放上芝士,每两人一包芝士,还是我的动作迅速,抓起一把就放上去,陈思璇只拿到了一点点。终于大功告成,师傅把我们把成品都编上号,一个个的放进烤箱,大约过了数分钟,披萨出炉了,我打开一看,一个小娃娃的脸露了出来,“哇塞!”我惊讶地说,“我的看起来像大杂烩,烤好了一点儿也不像了耶!”我美滋滋的先尝了一口,好好吃!很脆!披萨一下就被我啃得只剩下一半了。另一半,我想带回家给老爸老妈吃,让他们也尝尝我第一次亲手制作的美味披萨。

百盛蜂这个地方好好呀!即有美味披萨吃,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做。好期待我的生日快点到,我也要在这里举办!去补习

这次的数学单元考试,我才考了80分,老妈对我的这个分数很不满意,老妈看着我的试卷说:“徐韵小姐,你的心快要比腰还粗拉!”我为此也非常的苦恼。

周六的早上,鲍杨洋来我家玩,吃过中饭后,就邀请我去她家玩,她说:“徐韵,你来我家吧!我家请了家教呢!今天下午来帮我补习,你也来吧!”我听了十分高兴,连忙收拾好学习用具,准备出发。

老妈听说我要去杨洋家一起学习,给了我一些票票,让我们坐三轮车。外面的雨下得可真大呀!一把小雨伞都撑不住。顽皮的小雨点穿过伞一直的拍打在我们的脸上。我和杨洋冻得起鸡皮疙瘩。好不容易才等来一辆三轮车。虽然是乘三轮车,可是沙啦啦的雨点透过车棚打进来,一路上我们可冷死了。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篇3)

天色已晚,我坐在窗前阅读《善待自己,珍爱生命》这篇文章,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从邻居家的小妹喝下四包鼠药想结束自己人的生命,但最终非常后悔说起,讲了我和邻居家的小妹在病中苦苦挣扎,但看着母亲那饱含期待的目光,谁能狠心离去?我母亲和她母亲结伴带我们出入大小医院。因此最后,我们更多时候想,既然痛苦离不开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快乐点缀我们的生活呢?

也许更多的时候,坚持是最重要的。正如文中所说,“让我们选择坚持吧,无论怎样,让我们带泪微笑,去感受生活,努力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我们的生命中无率受到什么挫折,都要用笑去面对生活,快乐永远是生活中的主角,而快乐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笑,用笑和坚持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善待自己吧。

这样珍惜生命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海伦凯勒,她在19个月大的时间就失明失聪了,但她非常乐观,抓紧时间学习,考上了哈佛大学。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患有严惩的肌肉萎缩症,使他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走路,他同样非常乐观,甚至还有些调皮。有一次,他与英国王子会面时,他为了“炫耀”自己,不用人帮他推轮椅,自己推着轮椅往会议室“走”去,由于他只有一个手指头能动,所以控制不住轮椅,结果扎了英国王子的脚趾头。他自强不息,虽然高度残疾,只有大脑和心脏还在运动,但他微笑着面对生活,被誉为现在在世的最著名的物理学家。

18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当时的所有音乐体裁,被尊为“乐圣”、“交响乐之王”。可是,在他是受欢迎的时候,突然开始耳聋。但他坚持与病魔抗争,最终,他用笑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了名扬四海的音乐家。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相辅而成。虽然有些事我们避免不了,我,但我们要去善待自己,要把生命中的每一刻过得充实,让生命之花永远快乐的绽放!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篇4)

有人说:读一本书后忘了所有的东西之后还记得的就是书的精华。寒假期间根据学校安排阅读了有关“生命化教育”类书籍和文章,我捧起《生命与教育》品读起来,没有完全逐字逐句的进行阅读,翻了个大概,对于心悦的章节进行认真琢磨品悟。最终感觉这本书给予我最深的就是: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激发心灵,回归教育本位。

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教育的呼声现在国内很高。我们现在的教育仅仅停留于书中知识的传授,忽略掉书带给我们的深层次的思考和意义。如:为了迎合社会当下家长、升学的目的,教学中老师在布置学生作业很少思考学生做作业的感受。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的中国真的能接受生命化教育的洗礼吗?作为教师,怎样落实《生命教育》,打造生命化课堂是工作的关键。怎样的课堂算得上是生命课堂?理论上讲,生命课堂可以这样理解:

A、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

B、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

C、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更是教师生命活动与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效交往。

具体来说,“生命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呢?

(1)“生命课堂”应该是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明晰的课堂。

(2)“生命课堂”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3)“生命课堂”应该是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课堂。

(4)“生命课堂”应该是教学预设巧妙、课堂生成精彩的课堂。

(5)“生命课堂”应该是高效或有效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是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就要让他们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老师们,我们反思在您的课堂上孩子有欢乐吗?你的课堂上孩子激动吗?你的课堂上孩子的心灵震撼了吗?孩子的眼睛灵动吗?我们自己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了吗?我们的课堂是否流淌生命的灵性、激荡生命的潜能、飞扬生命的人性?

“‘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具有:

1、人文性。

传统的“知识课堂”是知识至上的课堂,为了片面地追求知识而根本无视“人”的存在。与之不同的是,“生命课堂”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生命,追求终极关怀,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旅途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部分。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分别向对方真诚地展现着完整的自己,在互动的交往过程中触动着彼此的心灵,实现着真正的教育。此时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激情,闪烁着智慧,涌动着灵感;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思维的跳跃;实现着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

2.动态性。

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空间也在变化,这无疑是对师生智慧的挑战,要求师生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将自己独特的不可为他人所取的智慧融入课堂中,从而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和创造性的学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创造者的尊严和快乐。与“知识课堂”那种静态、模式化不同的是,“生命课堂”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课程生成和建构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钢性”的,而是通过师生不断建构生成的。学生知识的获得是积极主动的建构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不再墨守那种“预定教案——执行教案——完成教案”的封闭流程,而是共同创设以知识生成为中介的交往情境,在交往中就“共同文本”生成的不同意义进行阐释与交流,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和活动主体的发展。

3.和谐性。

课堂中的师生作为一个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自由地进行交往对话。

与“知识课堂”那种专断失谐不同的是,“生命课堂”强调民主和谐。在生命课堂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够享受到充分的自由。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沟通者、引导者、互动者、意义的建构者。师生之间再没有壁垒森严的`藩篱,他们可以民主地进行理性的对话和协商、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教师不再是“话语的霸权者”,师生都有资格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参与对话和讨论。师生双方坦诚相待、共同合作、相互尊重、积极探究、不断进取,都能充分享受到教学的乐趣,共同实现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升华。

敬爱的老师,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让我们一起用爱浇灌,用心培育,静待花开!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篇5)

认真读了刘校长推荐的《生命与教育》,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感慨万分,选择一二,谈谈我的感受。

一、认知与情感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大脑的机能定位是皮层下结构,认知的定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新皮质。认知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所比喻的,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的构造,使一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的每一级的中间。通过交替的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

读到这儿,咀嚼一番,觉得说得太好了。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从学生的认知方面着手,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完全是大量的知识,还有情感的教育。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在这样践行着,但是没看这本书之前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指导。比如,我们的班队课每周不落地进行文明礼貌和情感上的教育,每个可以用来激发孩子情感的节日都不会被我们错过,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也会见缝插针地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才会达到真善美、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二、自主与自由

生命不仅是全面的、和谐的,而且是自主的、自由的。

自主和创造是人的天性。所谓自主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发展的需要一起,使人生命的主动发展、自我创造成为可能,这是人生命的独特之处。

生命是自由的,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必须凸显生命的灵动。灵动生命的教育,首先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不是用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细细读来,这一部分和我们学校正在倡导和实践的自主习得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学习中,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的习得结果作为考察一堂课的标准。在学习前,我们在让学生预习时,就要求他们学会就课题质疑,然后通过预习解决一部分疑问,然后带着剩下的问题进入课堂,这样学起来学生会觉得学得就是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性高,习得的结果也相对会好。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所以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而奋斗。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篇6)

昨天我在网上看了心理老师的《生命教育讲座》,我认为生命是重要的。

生命本就是一件小概率的事情,上亿颗精子想要进入子宫,可是最终只有一个决定性的精子可以穿过透明带,卵子的大门关闭形成受精卵。基因从此确立,这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开始都是历经磨难而产生的,都是勇敢的,优秀的。我们要对自己有自信,人生中的磨难就如同精子进入子宫一样,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优秀的。我们遇到挫折不能害怕,要勇敢的面对它。这独一无二的生命是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挫折而有了轻生的念头。

老师还给我们读了一个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只猫活了一百万次,被一百万个人宠爱过,在它死的时候,每一个主人都哭了,可是它从来没有哭过,也从来没有爱过谁。最后一回,它成了一只野猫,爱上了另一只野猫,它和这只猫生儿育女,日子非常幸福。后来,它爱的猫死了,猫哭了,它日日夜夜的哭,哭了一百万次。后来它死了,这回,它再也没有起死回生过。这只猫在最后一生,为自己而活,这一生,它是自己的猫,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一次生命,我们要活得精彩,活得开心,活得有意义。

生命是重要的,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独一无二的,要在生命中活出自己。“悦纳和相信自我,尊重和欣赏他人,是一种正确的生命态度,也是一种高贵的修养”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观后感(篇7)

通过今天的直播,我们对于生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诞生只有亿万分之一的概率,所以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是独一无二的。通过《活了100万次的猫》,我们明白了,要做“自己的猫”不要做“别人的猫”,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要悦纳自己,尊重他人;提升生命的“长、宽、高”;提高生命的价值。

在这次疫情当中,也有许多“为别人而活的人”例如:我国的钟南山院士、张定宇院长以及快递小哥汪勇,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担当,拓展了“社会生命的宽度”,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著名哲学家萨瓦特尔曾说过:“认识死亡,才能更好的认识生命。”在《当鸭子遇见死神》这个动画中,死神被刻画成一个慈祥的老爷爷,一直陪在鸭子身边,直到永远……鸭子死后,死神,也为其流下了眼泪。鸭子的生命结束了,它身边的一切也随即消失,没有了凉爽的池塘、没有了粗壮的大树,只有眼前那黑漆漆的一片。

为此,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要知道,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同的,不拿任何一秒钟做标准,我们就会生活得很好,每一个点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加起来才等于我们整个的生命;不管是谁,创造者、求索者、努力者、奋斗者……生命最终都会匆匆而去,匆匆而过,每个生命都是自己生存空间里的一个过客,因此,我们要在仅有的时间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加出彩,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最后,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学习,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出彩!

2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