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红色电影观后感 > 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

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

时间: 永鑫2 红色电影观后感

《井冈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老革命家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斗争的故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

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1

众所周知,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观看了《井冈山》这一红色励志电影后,我更感到井冈山这个地理位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影片讲述的是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后的队伍进入井冈山并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在井冈山上,中国共产党在上面的时间并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在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带领下在井冈山上多次反围剿成功并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实践。正是因为井冈山上毛主席的大胆创新,从此为中国革命迎来新的面貌。在井冈山上人们发扬传统并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

在党的老一辈领导人的坚强领导下,同志们建立起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这是我从影片中学到的最大的知识,这更加让我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决心。井冈山精神精髓的第二点实事求是的精神路线,这也是当下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实事求是是对工作的认真,毛主席就十分深刻的理解并落实了这四字的真实内涵。实事求是这和我们现在所讲的“三严三实”中的“三实”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还是

说毛主席在当时情况与我们现在十分类似呢?无论怎样,实事求是都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

井冈山精神时是毛主席所创立的而其第三点更是鲜明提出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即当下我们喊得最多的听党指挥,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井冈山精神的第四点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在红军出现之前,只要是军队就会和普通百姓有化不开的仇恨,而在红军来到井冈山的第一件事便是与当地老百姓搞好关系,开展群众工作。老百姓也是第一次发现红军与其他军队的不同,从此也就发展成了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从影片中这一点更是得到多镜头的描写。第五点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时的军队没有谁给发军饷,没有谁给发粮,枪都是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当时的军队一穷二白,如果当时没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不可能有现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不可能会有现今的新中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立根发芽的一个重要基础。联系到现今,我们军队正是缺乏这种精神,没有好好发扬创业精神。

《井冈山》这部红色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当时共产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发展到今,经历了多少次的艰难险阻,而其中所体现的精神是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也是当代军队缺乏的。我们军队现在正在慢慢遗忘一些东西,如果我们那天真的忘记了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这只人民军队就会失去应有的战斗力。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不仅仅是平时的军事训练,还有我们军队必须要铭记和传承的精神。《井冈山》这部影片应该多看,看后多思考多反思,当下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当年那些为中国革命而流血牺牲的人,我们平时的懈怠消极是不是就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敬?

看完《井冈山》后,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触,特别是其中所体现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应该是我们去铭记和传承的。

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2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在毛主席带领下,从一只小部队,直至建立新中国,其经历的坎坷,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其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我们要学习和发扬的。我作为一个党员要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和井岗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问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是一部相当好的电视剧,它不同于以往那些革命军事教育片,它走出了英雄人物高大全,反面人物坏到底的模式,深刻描写了革命斗争残酷性,也深入描写了各个人物的内心活动。剧中“朱毛”二字是全剧的一个高频词,朱德和毛泽东也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争吵起来,也会犯错误,而某些叛徒在革命初期也是英勇善战,不怕死的,可后来因吃不起苦或者经不住物质的诱惑而蜕变成叛徒。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写照。人都是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慢慢变化的,做为历史剧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还原,《井冈山》剧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与以往那些主旋律片不同的地方。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毛主席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有“好斗”精神,要有战斗力!大红鹰98年建厂,经过坎坷变化,中间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历了不同常人的磨难,但这些困难阻挡不了大红鹰前进的脚步,在张总带领下,如今已成为VE行业一个重量级厂家,

马云曾说:决定21世纪商业命运的是小企业! 决定生态系统的命运的不是狮子老虎,是地里面的微生物。大企业决定了整个生态链的命运,但是二十一世纪决定商业命运的一定是小企业,因为微生物的变化→导致土壤变化→草木变化→羊群变化→狮子老虎变化。所以这里的“小”不是指的企业规模,而是灵活,有特色,有附加值的企业。大红鹰,就是这样的企业,我们有着其他企业无与伦比的制度优势,可以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这也许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理想、有目标,才能努力以赴。我们的目标是把维E做到中国一流,世界领先,做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一个叫得出,叫得响的品牌,相信在张总带领下,大红鹰一定会腾飞!

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3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7年8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了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它是一幅完整地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是一段革命先驱面临生死存亡,力挽狂澜的风雨历程;是一代伟人铁骨柔肠里鲜为人知的非常情怀;是一曲汇集历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怀着一份深情,带着一种执著,我如饥似渴地看完了全部《井冈山》,它引我走近了这片红色的土地,让我倍加敬仰巍巍井冈山。因为中国革命的火种,就是从这里点燃。

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刚刚踏上井冈山时,斗争环境异常艰苦,强敌“会剿”,又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根据地缺衣少食,日用品匮乏,困难到了极点。“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照路程;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心里明。”是啊,当年的“毛委员”不正是工农大众和红军将士们心中的“北斗星”吗?我看到,毛委员晚上工作的灯芯,由三根减为一根。湘赣边界红色政权的财政部长余贲民,组织生产了大批棉衣棉裤,自己却穿着单衣单裤过冬。我还看到,陈毅在大井割稻子,朱德用扁担运粮,“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还有脍炙人口的“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的歌谣。让我更看到了红军将士们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主义情怀。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红军的改编和建设,都以不损害根据地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剧中有多个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军民一家亲的感人场面。如在起义部队开赴井冈山途中,钟大龙利用短暂休息时间到老乡地里挖来红薯,分给饥渴疲劳的战友,却遭到毛委员的批评,他还自掏银元让罗荣桓送到红薯地里。又如发现曾士峨鞭打俘虏,毛委员便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说,俘虏也是穷苦农民出身,不可虐待。不仅不能虐待,不愿意留下的,还发给回家盘缠。而所有这些以民本为主导的新型措施,都为红军赢得根据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有这一切,形成了一道道军民血肉相连,什么力量也攻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井冈山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

1929年,红军反“围剿”失利,敌人以20倍的兵力向根据地反扑,疯狂地叫嚣要把井冈山“石过刀,草过火,人换种”。当时,留在小井红军医院的130多名伤病员,因不肯暴露部队行踪,一一惨遭屠杀。在那浓烟滚滚的阴霾下,500里井冈,一片火海,满目疮痍,处处焦土。面对生死考验,坚定的共产党人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花莲县县委书记刘仁堪临刑前,高呼革命口号,被敌人割掉舌头,就用脚趾蘸着自己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几个大字,最后壮烈牺牲。朱德同志的妻子伍若兰在战斗中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她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我注意到,每每在革命遭受挫折的时候,都会听到毛委员这样教育他的战友,失利是暂时的,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永远不会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这种坚强如钢的革命信念,使得井冈山军民同仇敌忾,同心协力,齐上战场,共同杀敌。那些挥舞着大刀长矛、土枪土炮的群众,满山飘扬的红旗,四处的喊杀声,形成震天的威力,百折不挠,愈打愈勇。

井冈山这段惊天动地,光照千秋的革命历史,是与毛泽东个人的大智大勇密不可分的。选择井冈山只是他科学分析敌我形势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发展和保存革命火种的第一步。其后,井冈山火种的每一次旺盛,都无一不是他的正确主张得到贯彻执行的结果。相反,井冈山火种的每一次挫折,也无一不是因为他的正确主张受到干扰、抵制甚至排挤的结果。红军将士们不断从胜利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毛泽东同志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朱德同志说:“井冈山丢了,我们还会打游击,边走边打游击,边播下革命的火种。”我看到,在地图上,凡有红色箭头所指之处,必有钢铁撞击之火。“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陈毅)。井冈山啊,有多少热血男儿,从四面八方涌向你的怀抱。井冈山啊,你慷慨地接纳了千万儿女,用你宽阔的胸膛,铸就了革命的摇篮。一支枪,一杆梭镖,一排石阵,一门大炮,让强敌丢盔卸甲,“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有人曾疑问:山沟里能出马克思主义?毋庸置疑。在井冈山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毛泽东同志边行走边沉思,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永新调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首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回答了一些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这一理论,像七月的圣火,驱散迷雾,荡尽乌云,使东方的巨轮驶出历史的漩涡。这一理论,像一盏明灯,在井冈山翠竹间闪烁,照亮了二万五千里漫漫长路,照亮了华夏神州的上空。这一理论,使中国革命从黑暗走向黎明,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了最后成功。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让井冈山精神长存,让井冈山火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4

看到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武装起义打响,当时的我是如何的激动中国第一个农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因此,毛泽东与朱德成了我所崇拜的对象,每在电影上看到他们总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所以,毛泽东对红军的改编和建设,都以不损害根据地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剧中有多个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军民一家亲的感人场面。譬如:在起义部队开赴井冈山途中,钟大龙利用途中休息的时间,到老表地里挖红薯来分给饥渴的战友。却遭到了毛泽东的婉转批评,他还自掏银元要罗荣桓等送到红薯地里。又譬如,毛泽东发现曾士峨等鞭打俘虏,便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说:"俘虏也是穷苦农民出身,不可虐待。不仅不能虐待,不愿意留下的,还要发给路费。"而所有这些以民本为主导的新型措施,都为红军赢得根据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进驻井冈山和发展队伍创造了条件。

红军与地方人民群众的心连心,是红军作为新型人民军队区别于其前身和国民党军队的显著标志。如果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三大民主"、成立士兵委员会等重要建军原则,为红军的人民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在以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又先后创造性所提出的"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和"三大任务"新的建军原则,更为我军在开展对敌作战中,取得根据地人民的同情与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只有维护人们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这是千千万万个战士心中永记的话,有了这句话,才有那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曾想过,作为当代少年,我应该以怎样的面貌来报答井冈山,回报井冈山千千万万的英雄,如果没有当时井冈山这个革命根据地,后边的压迫也许是无止境的,用血汗,用身躯,筑起保卫中华的“长城”,他们感动过亿万中华人民,登上井冈山,无论是谁都会体会到井冈山会师的精神,那里灵魂永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装革命,包围中华。一团烈火,燃烧着中华大地,燃烧着我的心。

因为从小喜欢毛泽东诗词,我看了建军八十周年献礼电视剧《井冈山》,看完以后感慨良多,这部电视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时代处于逆境中的形象,而以往此类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反映的大多是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光辉形象。

从秋收起义后被迫上井冈山到长征结束的8年中,毛泽东经历了诸多的逆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个小媳妇”,经常没有发言权,甚至一度连党籍都没有,成为“无党人士”的师长(因周鲁误传中央的决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组织上不信任、同志们不支持”,一方面,组织上(中央和湖南省委)对于他未能按照既定方针夺取长沙等大城市的战略思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另一方面,在红四军七大上通过选举的方式被自己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同志免职更是让他也有焦躁、烦闷之类的种种心态。

屯兵于坚城之下,红军在没有毛泽东指挥下连吃败战,痛定思痛,中央终于重新启用毛泽东,这次看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朱毛”二字是全剧的一个高频词。毛泽东先上井冈山,接着朱德带着毛泽东派人送去的《三国演义》下册,也抵达井冈山,来了个“两册”合一,“朱毛”会师。剧中,通过朱德、毛泽东和陈毅等人之口,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朱毛不能分,也不会分!”

红军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无疑解决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吃饭问题。农运大王毛泽东十分关注农民问题。因为,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关系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也就是,谁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谁解决了农民问题,即土地问题,谁就取得了中国问题的发言权和执政权,谁就是胜利者。

“支部建在连上”也是我党我军成功的法宝,5000多人秋收起义的队伍到三湾时只剩下700多人枪,脱离队伍的有之,悲观失望的有之,毛泽东敏锐意识到如果不能“党指挥枪”,有沦为流寇的危险。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红色电影井冈山观后感5

走进演播大厅,说不激动是假的——现场观看国家级的演出,多么难得的机会啊!拿着手中的入场券,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在我们默默地期待中,表演开始了,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主持人走上舞台的瞬间,激昂的音乐也响了起来,这次演出不单单只是表演,在表演中还讲述着革命的故事。

只见一支队伍走了上来,音乐响起,他们随之开始舞动起来,激昂的旋律加上这动人的舞蹈,给了我们一场视听盛宴,让我们沉醉其中。一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起来轻而易举的演出,必定花费了不少功夫吧。

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曲调也时而激昂,时而沉重,时而欢快,我沉醉于这场视听盛宴中,思绪不由得跟着剧情的发展而走着。忽然一声嘶哑的吼叫,引发了观众的注意。台上一位女演员,只见她仰天嘶吼,用力地拍打着怀中的年轻战士,而他却如一块木头,不给予半点反应。她抬起那双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查看怀中亲爱的人。她的表情看起来对此不可置信,随后将他背了起来,还没走两步便摔在了地上。我原本以为她会放弃,但她又将战士背了起来,后又摔了下去,如此循环……

虽说是表演,但真实却是毫无疑问的,她所表演的是战争后与亲人的生离死别。出色的演出再配上凄凉的音乐,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战争是残酷的,它代表着牺牲,代表着生死离别。看,舞台上正在演绎有情人分离时的场景,男人对女人说:“我会一直给你写信,当你收到空白信件之时,便是我牺牲之时。”说得多么残忍,但又是多么悲壮!因为战争,即使相爱,也无法相依相伴!

革命中不只有亲情与爱情,更有信念。革命道路困难重重,但光明前景让人无限憧憬。革命者不断往前倒下,但后继者不断再冲向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即使经历大革命失败,他们坚定信念,从不气馁,依旧向前。后来他们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与人民建立鱼水情深的关系。后来即使敌人多次围剿井冈山总部,但没有吓倒井冈山儿女。他们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战,为信仰而死。最终,胜利属于革命者,属于人民群众!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伟大的山!井冈山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

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