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
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能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怎样写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这里提供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分享,供大家参考。
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篇1
今年暑假,我看了很多书,其中《三国演义》让我为之着迷。
它讲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故事。书中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如:求贤若渴的刘备、猜忌多疑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羽。他温酒战华雄,自信果敢;他千里走单骑,忠义无双;他单刀赴会,胆识过人;他刮骨疗毒,热血真汉子。在我眼里,关羽就是忠义勇的化身。
我也要向书中的关羽学习:学习他的“义”,遵守道义、讲信誉;学习他的“勇”,要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学习他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
当然,《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众多,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相信每一个读三国的人都会收获满满。
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篇2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正真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被评为 “治世之能人,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曹操是一位纵横捭阖的政治家。曹操参与的大小战役有许多,如破黄巾、斩刘辟、黄邵、攻下邳、绞吕布。特别是官、官渡之战,曹操以 “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的情况战胜“众十余万”的袁绍。他的胜利是侥幸吗?不,绝不是!这说明了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卑鄙。但我不这样认为,曹操处在一个群雄角逐的时代,英雄们四处割据,四处扩张,在这样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挟天子以令诸侯”正说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无诸葛亮,刘备就不可能建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
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篇3
最近,新版《三国》风靡全国,这勾起了我对原著的一些回忆,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翻开这本书——《三国演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刘备的意气风发,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
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
所谓“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刘备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官,可他心怀天下,有爱民之心、仁义之心。所以,刘备注定会获得大家的追捧。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压百姓,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每一个人,让人见了他就觉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复返了。
可曹操并不也全是缺点,从后面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最终还是曹操赢得了胜利,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机智,帮助他夺得权位。因为他曾在几年的奋战中攻下过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许多的人都信他,这就为今后的魏国打下了创建的基础,之后,他又用计谋得到了当时皇帝的信赖,这更有助于他与其他两国对抗。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获得了许多勇士,形成猛将如云的气势。
我们评价曹操为枭雄,刘备是英雄,但那都只是历史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吸取前人的教训,学习他们的精神,为自己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篇4
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英雄故事,一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这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开始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统一期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例如:有聪明多疑的曹操、有少年持重的孙权、有爱惜人才的刘备,还有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和周瑜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故事讲了在东汉末年,身为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身怀大志,但是他当时穷困潦倒。后来,他在街上碰到了身为逃犯的关羽和身为屠户的张飞。三人一见如故,便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园林,结为异姓兄弟,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像刘关张这三个桃园兄弟情深的故事还有很多,比方说:张飞挑梁虎牢关、关羽寻兄千里走单骑,刘备复仇宁肯锦绣江山都不要等等。兄弟三人都没有违背誓言,做了一辈子的忠义之士。
记得有一次我答应和爸爸一起去爬山,但我却又和朋友一起去玩了。我没有告诉爸爸,让他白白等了我一个下午,使我成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失信人。后来爸爸对我说:“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信守诺言、不虚伪欺诈。从那以后,我很惭愧。是的,我不能做“狼来了”中的那个孩子,而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正所谓“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
如果一个人把生活中最重要的诚信都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等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佳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是一个人永久的身份证,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真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多读经典,多写感悟,一起成长。
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篇5
一天,我们去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它的主要内容是说三国有东汉、蜀国、魏国是怎样形成的过程。里面我喜欢的人物有曹操:他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处事果断。但为人奸诈诡秘,老谋深算。关羽:为人十分重义,性格刚烈,武艺超群。刘备:为人仁慈,爱民如子。张飞:性格率直,勇猛无敌。我喜欢的故事有草船借箭、诸葛亮在火烧赤壁。
在草船借箭这一章节里面周瑜请诸葛亮商量怎样对付曹操,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周瑜让诸葛亮造十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完成。他让鲁肃借给他二十只船,六百名军士,预备些青布、稻草,利用大雾的帮助从曹军那里借来了十几万枝箭,看到这儿我对诸葛亮佩服至极,他真是有聪明才智。诸葛亮大火烧赤壁,就更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他用计让曹操的水军铁索连舟然后用火攻最后取得胜利。
我们要克苦学习,成为科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祖国多做贡献。
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篇6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讲的是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他三人就去为国家效命了。到最后晋国将王睿攻破东吴都城,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投降了晋国。从此,三国灭亡,晋朝开始了。
在这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聪明博学的诸葛亮,他用兵如神。这里最好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周瑜想找借口害他,而诸葛亮说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造出十万支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凭他的知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在生活中,我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退缩,而这里诸葛亮他自己的智慧不但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还让周瑜又惊又恨。而我不动脑,有时我不会的题,就问妈妈,一点也不想想这道题怎么做。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动动脑。
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篇7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电影三国演义的观后感篇8
在这个学期我与学生共同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这本书记载了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故事,在这个民不聊生,连年战乱的时期没有皇帝,没有王者,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马厉兵,个个雄心勃勃,使我真实地感觉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书中的这段话使我感触深刻:“曹军水寨里的船只立刻着火,般只都被铁链锁住,无法散开,火势蔓延开来,水寨全部烧着,曹军就如一堆蚂蚁,四处逃窜,只见满江的火,满天的烟,上下通红,照耀如同白昼。”这段话将曹军比作蚂蚁,在极大的火势下四处逃窜,曹军的混乱与狼狈尽收眼底,三路军进攻曹军水寨,汽势浩大,更证明了曹军不义之军必败的道理,“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和人的环境下,然而终究是瑕不掩瑜,曹操总无愧于英雄之名,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刚性自用,不然赤壁之战总该有另胜负之写。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何也?没错!这正是稳中求胜的情怀大志,历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冲锋在前,心中永怀正义之情,爱国之心,在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有心计,刘备说过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有干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道,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好的结局……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但刀光剑影之下,鼓角争鸣之中,总躲不过一个满头华发,黄尘裹身,英雄,英雄之说本戏言耳。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这本三国史册中,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足享用一生,其实《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礼;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走进了那充满热血的地方,走进了人生的战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