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
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你需要回顾和总结自己所观看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篇1
写在前面: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有张艺谋奥运团队,唐山十三农民,武文斌,经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员,李桂林,陆建芬,韩惠民。颁奖典礼中我最感动的是李桂林和陆建芬这两位人物,因为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18年扎根这里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在实际生活中我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乐于助人的两大特点,我在平实生活中也要乐于助人。我看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让我很感动,特别是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告诉我要坚持不懈,乐于助人。
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篇2
很多年后,中国更强大了,中国人依然会想起20_年8月21日的这个场景: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女排里约之行,完全能够拍成一部大片,逆袭命运,咬牙死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的胜利!
这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场比赛。一位“80后”妈妈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带着6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完了这场直播,“奏国歌时,我把女儿拽着站起来,一齐跟着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团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团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那时在中国,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决赛那天,人们黑压压一片守在电视机前、广播前,收看收听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获胜。举国沸腾。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今日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活力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梦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诚如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所言:“她们的胜利捷报,也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人民得到极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我,我们难道不应当好好向她们学习吗中国女排在体育战线上为国争光,我们就不能在自我的岗位上为祖国多作贡献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5千亿元,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万亿元。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收获时刻。中国人对待奥运金牌的心态,越来越理性。毕竟,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已不仅仅是体育了。可是,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对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为何仍然让中国人揪心关注、热泪盈眶
这又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胜利,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的含义。中国人从这场比赛中,看到了梦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日,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应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日,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能够实现的”——中国女排在里约的坚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梦想实现的路径吗中国人用“女排精神”去坚持去努力,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必须能够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齐,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梦想总是美丽的、动人的,是激励人前行的不竭动力,但追梦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艰难与险阻,有不少的挑战与考验。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日,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篇3
“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当女排主教练在赛场上头对女排运动员们,一字一顿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心为之一振。这不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吗
《夺冠》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有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让我不禁生发出对女排运动员们的无限崇拜之情。
那幅画面一向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其他队员都回到宿舍睡觉,仅有郎平一个人留在球馆里训练,她扛一百斤杠铃进行深蹲,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她对着墙壁疯狂地练习扣球、发球、传球,练到脸上全是汗珠,头发都紧紧地黏在脖子上,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看到她如此刻苦拼搏,我被这种吃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我,想起了每次自我练钢琴的情景。记得一次钢琴教师给我发了很多谱子,我觉得实在太难了,只练一个太枯燥,练多几个又太烧脑,我十分烦恼,总想放弃。我就故意不去上课来逃避,不料被妈妈发现后遭受了一顿狠批。
郎平遇到困难从不退缩,而我遇到一点儿挫折就选择逃避,实在太惭愧了。
女排精神不但体此刻刻苦拼搏、迎难而上,并且体此刻团结一心、永不言弃。
因为换了一代女排,所以女排的成绩跌一落千丈。在这危难之际,郎平回归祖国,带领女排进行改革,加入了很多新队员,可老队员极不配合,使得女排成绩30年来最差,如果继续这样,女排将解散。郎平带领所有人回到她曾训练过的球馆,请老友疏导球员,从那以后,球员们开始一心一意苦练球技,团结一心,拼尽全力打好每一次比赛,最终赢得了胜利。
由此,我想到了体育节那场篮球赛,当我班队长莫麒宇因投篮负伤,队员们继续拼搏,拉拉队不停呐喊助威,医务人员照顾他,班上的每一个人都为球赛的胜利全力以赴,最终成为全年级最厉害的25班。
每一份团体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女排如此,我们也如此!
《夺冠》是同心协力、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是刻苦拼搏、迎难而上的女排精神;是永不退缩、永不服输的女排精神……
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篇4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队员用一记接一记的重扣打出来的,是用一座接一座的奖杯铸起来的`。30多年来,女排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也曾遇到低谷,经历失落,但女排姑娘们面对失败与低潮,永不言弃,奋力争先。哪怕遭遇大赛失利,面临奖牌旁落,姑娘们仍旧没有丝毫的懈怠,用训练场上的汗水与伤痛,告诉自己,也告诉国人,希望的启明星仍旧悬挂在前方,照耀前行的道路。这次奥运会之旅,女排遇到的情况同样如此,开赛之初备受打击与压力,但不言弃的精神与所具有的实力,帮助她们走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在这个网络化、娱乐化充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女排精神的归来,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正如56岁的郎平所说:“中国的《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35年来,《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的顽强拼搏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并且推动着一代代人砥砺前进。
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篇5
10月8日晚,我与妈妈一起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夺冠》。
刚开始是在1978年,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我们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女排。
真的很震撼,在最早的排球训练馆中,没有灯,没有高科技,只是两筐球,一张网,几个杠铃。当时的训练很苦,球员们训练完回到宿舍后,基本倒头就睡。其实教练也是有苦衷的,因为当时中国科技并不发达,于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通过计算机来得到自己队员的实力信息,他不得不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使队员们在赛场上爆发出最强的实力。由于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才使得我们的女排在日本比赛时,面对着既是东道主,又是东亚魔女的日本女排,我们中国凭借自己的努力,险胜。
我觉得如果把《夺冠》这部电影总结成一句话,那一定是“努力终会有回报”。比如说当时的郎平,教练让她举重100公斤后再碰球。这其实就是教练在刻意练她的臂力,因为在球场上臂力与技术同等重要,也正因如此,她才会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带领女排走上世界舞台,成为世界第一。
努力终会有回报,努力、坚持、不放弃,也是女排精神。
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篇6
日前,电影《中国女排》正式宣布更名为《夺冠》,1月19日,由王菲、那英合唱的电影片尾曲《生命之河》MV曝光,她们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娓娓道出中国女排近40年的奋斗历程,也勾勒出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几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时代乐章。
电影《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的消息一出立刻引爆社交网络,由于新片名与导演徐峥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执导的片段重名,这个有趣的巧合也引发网友调侃,甚至徐峥本人更幽默回应:“我心甘情愿为中国女排拍摄预告片!”
今日,由王菲、那英合唱电影片尾曲也刷屏朋友圈。王菲与那英曾在首次合作《相约一九九八》,脍炙人口的歌词唱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瞬间红遍大江南北。在22年后的今天,两人再度合体,用温柔走心的歌声,歌颂几代人的偶像中国女排,再次唤醒国民回忆。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歌声,MV中展现的中国女排近40年奋斗历程也令人动容。MV不仅有大量80年代风貌的展现,也体现了社会风貌的变化,而中国女排的赛场边欢呼和掌声从未断绝,女排精神历经30余年,始终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导演陈可辛表示:“从1979年写到,电影三十几年的跨度,从女排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变化。”
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篇7
今天,在班里看了《夺冠》,真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女排精神”,还和女排队员一起紧张,一起高兴,“感同身受”一词真是我发挥到了极致。
影片一开始,80年代的女排国家队的队员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职位,尤其是老国家队的队长,她是出了名的“要球不要命”,膝盖软骨的磨没了,这个时候还给她的膝盖来了个特写,只见她膝盖流出的血已经渗出了护膝。
后来,这就80年代的中国女排打赢了日本队,其中便有我们现在的郎平教练。再后来郎平教练去了美国。一次中美对战,恰好是郎平教练和“自己”曾经的陪打教练(现在也是主教练)各自带队。然而,郎平教练怕的不是自己会输,而是会赢。
而不幸的是中国队输了,但是郎平教练却成了“万人唾骂”的对象。不久,她辞去了美国女排主教练的工作,重新回到了中国女排又成为了主教练。
郎平教练改革了中国女排,增加了主攻手,还向全国各地招人。关心女排队员的身体……甚至还询问队员“你爱排球吗?”然后,两三个人离开了国家队。想到这儿,我觉得我也该问问我自己“我所做的一切,我都热爱吗?喜欢吗?”
中国队站巴西时,所有人都觉得中国队必输,直到2:2平时,我为国家队队员们捏了把汗,的比分达到14:13时,全班所有人都紧张地注视着屏幕,因为巴西还有一分就追平了,我们还有一分就赢了……最终,中国队以3:2赢得了奥运会冠军!
喜欢这部电影里这么一句话:鹰可能摔到鸡都不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没错,如果你够好,就不会怕跌落,如果你不够好,那就永远不是最好。
关于电影夺冠观后感篇8
太真实了!这是记者的感叹。影片一开始画面上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16个字,就贴在现在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北京训练馆墙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写照。随后的那句话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内涵: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中国人渴望找到某种方式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的风貌一出现,就瞬间将人们思绪拉到那个奋斗年代。
中国女排励志电影40年征程弹指一挥间,从球员到教练,郎平的确是贯穿前后的那个人,直到现在仍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主帅。从最初老女排那第一个黄金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这简直就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黄埔军校,而陈指导和郎平几乎贯穿始终的其实是情怀,两人演绎的对手戏感人至深,赛场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结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许多话语直抵人心,陈指导这样对郎平指导说: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中国人不再需要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了,他摸着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实,她们流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无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传承至今永不褪色,他们书写了传奇,五星红旗如此鲜艳,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雄壮。
影片在里约奥运会夺冠颁奖中落幕,银幕上闪现出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历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巅的画面和记录,那广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闪回,中国女排励志电影10次夺冠经历,最后一个镜头又回到了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那才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