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电影读者观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对作品或场所的看法和感受。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朗电影读者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朗电影读者观后感。
朗电影读者观后感篇1
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春节前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
董卿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昨晚首度“发声”的《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
濮存昕年少时曾患有腿疾,自尊心在小时候很强烈,他很盼望小学六年级快结束,离开这个学校,没人再叫他“濮瘸子”。没想到到了中学,“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号。
以前濮存昕也会讲述他的这段经历,但是在《朗读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人:荣国威医生。正是这位医生,帮助他扔掉了拐杖,让濮存昕拾起了自信。现在他可以骑马、打球、演戏,用更好的心态面对自己,都与和荣国威医生的遇见分不开。
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还特别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从头到尾弹奏《朗读者》主旋律,成为一大亮点。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经典歌曲《匆匆》,充满了意境。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上经典音乐艺术的组合,《朗读者》首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董卿当制作人的开门红。
压轴出场的是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董卿在现场与许先生娓娓互动,许渊冲道出了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已为中外文化传输做出杰出贡献的许渊冲老人,近百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用年轻人的心态努力工作,感动了观众。
朗电影读者观后感篇2
筹划了将近一年的《朗读者》开始了第一场录制。当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她由衷地感慨:“我当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
中国一共有28位无国界医生,有4位来到了录制现场。妇产科医生蒋励不无激动地分享着令她难忘的经历。
对录制追求完美的董卿和节目组,为了更好地呈现朗读时的意境,特意让舞美团队对现场灯光进行了调试。在调试灯光和音效时,董卿还为这些非专业的朗读者们传授了经验:“随着音乐酝酿情绪,不要着急,你们读得都很好。”她又对观众说:“你们的倾听很重要。如果你们给朗读者一个聚精会神的眼神,会让他们更有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有一个1200亩的鲜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鲜花山谷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承诺。为了实现她想拥有一个花园的梦想,丈夫倾尽所有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了这样一个浪漫的花海。
《朗读者》把这对夫妻请到现场,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洁开始讲述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结婚26年中所发生的浪漫故事。他们用日记记录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随手翻开十几本日记,其中的一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是94年情人节,丈夫写下的一段话:“亲爱的,我想送给你最好的礼物。首先是一栋房子。还想送你一辆213越野吉普车。”
这句话引起了董卿的注意:213越野吉普车不正是北汽的车吗?他们20多年前就有这个梦想了!周小林回忆起那时他们经常在祖国西南的横断山域考察,北汽的213吉普车最为合适,每次出行他们都租用这种车。通过那段日记,我们能体会到丈夫对妻子的爱,对北汽的信任和向往。而今他们站在北汽集团冠名的《朗读者》舞台上,董卿幽默地说到:“你们应该获得一个北汽颁发的‘最佳梦想奖’。”
朗电影读者观后感篇3
央视的综艺类节目《朗读者》深受大众好评。说实话,这样一档表现资料并不复杂、艺术形式也谈不上多么丰富多彩的节目之所以能打动亿万观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每期嘉宾声情并茂的朗读,在与大众分享和品味经典作品的同时,也以春风化雨般的润泽力量传递了一种文化上的自信。正是这种由内到外的文化张力,切实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让一场场朗读深慰人心。
曾几何时,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要一提起朗读,很自然地就会想起朗读者是字正腔圆的主持人或演艺界人士。他们一出场,往往是手拿书夹笔直站在麦克风前,用标准的普通话读着一篇精美的文学作品,经过他们抑扬顿挫的声音变化以及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常常能打动人心,带给人一种温暖和感动。可是,这种站立式的朗读方式,由于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又常常给人留下一种缺乏变化的诟病。虽然说朗读者有着美妙的嗓音,但从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上而言,仅凭声音的婉转起合去营造持久的艺术魅力,显然有些勉为其难。
反观正在热播中的《朗读者》却以颠覆者的形象,为传统的朗读艺术开辟了崭新的表现形式。首先,朗读者的身份不再局限于主持人或演艺界人士,而是将各行各业的业界精英和社会名流都纳入到朗读者队伍中,经过主持人董卿亦访谈亦推荐似的一番介绍,巧妙地将朗读者的社会身份、心路历程与所要朗读的资料有机结合在一齐,让观众对朗读者所要朗读的资料充满了期待。
其次,在表现的形式上,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站立,朗读者或坐或立、或走或行,较以往有了更多的生趣。虽然一些朗读者未必字正腔圆,也鲜有直戳泪点的煽情,但他们朴实真诚的朗读,反而呈现出天然去雕琢的自然之美。异常是朗读资料与朗读者本身在生活际遇和人生信仰上的趋同,更加凸显出朗读作品非同一般的人文意义。再次,这些朗读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思想性也好,艺术性也罢,都堪称人类史上的精神瑰宝。
借助于现代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渲染,摇曳的灯光,舒缓的音乐,加之朗读者至真至纯的用心朗读,这些经典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和价值取向等文化力量,便一点一滴地浸润开来,于无声处给人以教益和深刻的启迪。此外,《朗读者》的舞台置景既雍容华贵又彰显出雄浑博大的艺术气息。而缓缓推开的城门,更像是打开了一扇智慧的书窗,透过这扇窗观众在品味经典的同时,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滋养,让文化的力量经过朗读者的口口相传,经过他们情真意切的朗读,最终散发出温润持久的思想华光。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永恒的经典,经过影视作品的再加工、再创作是在传承经典,截取其中的精华,以本色朗读的方式去诠释其丰富的内涵,同样也是在传承经典。前者宏大、气势磅礴,常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后者婉约、沉潜静美,却以其内在的文化品位吸引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观众,这种静谧的氛围,对于去除当下人们浮躁的社会心态,以宁静致远的境界去追求人生的价值,或许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启迪。
朗电影读者观后感篇4
董卿变得柔和起来
前几年在看董卿主持节目的时候我就判断董卿是一个控制型的女人。节目中不断展现她的强势,经常打断嘉宾和评委的话,让人觉得有些反感。之后就没怎么关注她,直到诗词大会董卿的蕙质兰心让很多观众惊讶,这次《朗读者》让我对董卿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发现董卿变得柔和起来,无论主持还是表达让人觉得很舒服。董卿作为制作人及主持人,用一个个“遇见”的故事和精美的文字展现出有血有肉的人生经历。
这就是她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各种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很有才但是未必懂得和别人交往,做事的时候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很好表达自己的同时还让别人舒服。
如何与人交往?我认识的李局有几句经典的话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与人合作要学会:
三把最管用的钥匙:尊重、微笑、谢谢。
三个带来:带来快乐、带来利益、带来希望。
世界小姐张梓琳分享为人母的故事
世界小姐张梓琳与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亲角色的转变,世界小姐带给她的是惊喜,而作为一位母亲则是更多感性和感动。也正如她在节目中给孩子朗读的《愿你慢慢长大》:“愿你被许多人爱,如果没有就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够睡到自然醒。”
许渊冲老爷子诠释热爱的力量
第一次知道许袁冲是源于《朗读者》,老爷子今年已是96岁的高龄,每天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他的名片上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第一人”看完这个是不是觉得老爷子很狂?其实不然。
许渊冲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此言非虚。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迄今为止,有哪一位外国学者能够用中英文互译?有哪一位中国学者用英法两种外语翻译过中国的诗词?"
当老爷子和董卿聊起翻译时,活力四射、两眼发光、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爱好的最高境界,翻译乃老爷子的真爱。他说自己有一个小目标,如果能活到100岁,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亚的著作翻译完。老爷子都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朗电影读者观后感篇5
《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将完成统一。”董卿说。
她认为,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据介绍,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董卿说,针对不同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
“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董卿说,“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观众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首次作为制作人的董卿,谈及做《朗读者》的初衷时说,几乎所有综艺节目形态她都已经尝试过,她需要改变,这是《朗读者》诞生的偶然性,但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朗读者》的诞生又成为一种必然。
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传承者》《非常传奇》,严肃的文化类节目近年来不断走红荧屏。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董卿制作并主持的《朗读者》有着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意义,“《朗读者》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多是以读、说的形式进行传承的”。
朗电影读者观后感篇6
继春节期间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爆全国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热情后,2月18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均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此番,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
在第一期节目中,还特别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从头到尾弹奏《朗读者》主旋律,成为一大亮点。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经典歌曲《匆匆》,充满了意境。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上经典音乐艺术的组合,《朗读者》首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当制作人的开门红。
压轴出场的是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现场与许先生娓娓互动,许渊冲道出了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已为中外文化传输做出杰出贡献的许渊冲老人,近百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用年轻人的心态努力工作,感动了观众。
朗电影读者观后感篇7
今天健身的时候把《朗读者》第四期看完了,让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前国家队女排姑娘赵蕊蕊的那句“比你的腿更痛的是你的心”,在她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她在和梦想说再见。
「朦朦胧胧的,有个姑娘站在十字路口,四处张望,离她不远处,另一个她慢慢地走向远方,她望着她,却不知道那是不是她,她想上前去看看,却不能移动丝毫。」
“我一直没敢睁开眼睛,因为我觉得,只要我不睁开眼睛,这就是一个梦,一个噩梦。”
运动员的黄金生涯可能就那么几年,但他们为此付出的可能是从几岁时就夜以继日的努力,汗水,而且最后换来的是一个充满伤痛的身体,可是又有谁后悔过呢?
倪萍的.《姥姥语录》里写着“一个人受多大的罪,就享多大的福”,人生是很公平的,小富即安是一生,大富大贵也是一生,但这两种人所承受的必定不同,人生的路到底走哪一条,到底怎么走,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走过,就别后悔,后悔了,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后悔的机会的。
很期待蕊蕊的新书,还记得许渊冲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你活了多长时间,而是你记住了多长时间”,趁着我们还有记忆的时候,把它们写下来,以此证明,我来过,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