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

时间: 新华 电影观后感

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你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可以锻炼你的文笔和表达能力。写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篇1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沪会战尾声,奉命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中国守军第88师下属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率领第1营士兵在上海的四行仓库奋勇抗敌。

当时只有四百多名士兵在此誓死防守,但谢晋元为壮大声势,对外号称有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条苏州河,隔着两个世界:一边浴血奋战,一边歌舞升平,四行仓库保卫战,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观。

影片采用的四个”第一次“。

第一次,剧组为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电影,一砖一瓦搭建占地200亩的实景。不仅人工开凿出了一条“苏州河”,还对当时两岸建筑进行了1:1的实景搭建。为了苛求真实,导演和剧组成员甚至化身“监工”,在太阳下汗流浃背,只为原景再现。

第一次,每个演员,不分大小,在镜头前都要变成“兵”。无论是不是主角,所有在片中扮演士兵的出镜演员,在拍戏前都进行了全军事化训练。

第一次,导演在发布会上不是讲电影,而是讲历史,亲自分析四行仓库战局图。此外,导演还拿到了当年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一手的绝版影像资料。

第一次,在华语电影中使用全球顶级摄影器材:最顶尖的ALEXA  65毫米数字摄影机。这个顶级器材,全世界只有四台,只租不卖,对战争中烟雾的穿透能力极强。

管虎喜欢读鲁迅,他希望用这部电影唤起更多人对抗日英雄群体更深入的了解,更清晰地被国人铭记于心,以及,他想为更多的无名英雄“留名”。

《八佰》,是要为这些抗日战争中的无名英雄,树碑立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篇2

不算宽的苏州河将上海一分为二:南面烟火蒸蒸,华彩万千;北边灰暗残破,杀机隐伏。如此情景,难说不是老天爷弄错了拼图。然而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当然知道,现实世界才是魔幻主义的温床。那座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如今依旧伫立在苏州河北岸,与周遭的所有格格不入。像一颗顽固的钉子,将那段荒诞险恶的岁月,与这繁华锦绣钉在了一起。

不知读者是否与我一样幻想过,如果将自己置于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会作何表现?是舍命卫国,还是明哲保身?是愤恨眦裂,还是寻常度日?如果你也有这般迷思,那这部电影或能给你一点参考。虽说导演有《斗牛》、《杀生》等佳作珠玉在前,《八佰》并不显得出挑,但不掩满满诚意。其中人物群像的刻画依旧秉承了导演细腻真实的风格,没有伟岸光大的正义,但有可爱良善的猥琐,看着舒服。而我们大概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对应的人物。

我便像姜武饰演的老铁,也许小毛病不少,但心眼不坏,吹牛皮抖机灵有余,然胆气不足。要我这样的人上战场,还是一夫当关的`剧本,阿弥陀佛,那是万万使不得。能不失禁已是幸事,断不能指望我扛枪冲锋,高呼中华民族万岁。只是在乱弹中拉同伴一把,已是鼓起了十二分的勇气。若是真的亲临现场,怕不要直接尿遁了才好。也是有了这样的共情,才让我们这些观众更添伤感。回顾当年,满是被滚滚战火轧断脊梁的普通人,他们有的狗苟蝇营、胆小如鼠,有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即使这样,战争也未必放过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只是寻常。小湖北一家三人尽殁,就可见一斑。

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上海,十月初秋本应天高气爽,却叫硝烟污了白日晴空。苏州河南岸的风光依旧,却也只是流于表面,其时暗潮汹涌,国之将破,世界各地人人自危,即便所谓的法租界,也真真是危如累卵。这样牌场火热更胜战场的舒坦日子,不知尚有几时。反观北岸丑陋,倒是那四行仓库,饱受枪林弹雨,却依然绝世独立,如惊涛骇浪里巍巍不动的灯塔,煞是凄美。许是不想让观众错漏了这苦心经营的美,影片中将其物化,具现了一匹不似人间的骏马。马身雪白,鬃如银苏,奔腾于断壁残垣间,好像一颗嶙峋世界里,清白无瑕的赤子心,亦是“八百壮士”们崇高精神的化身。小湖北以马入梦,“端午”如戏里的将军一般,只身杀向茫茫海的敌人,也提前昭示了他们往而不返的觉悟,与杀身成仁的结局,惹人唏嘘。

彼时,四行仓库的处境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当时的中国。半壁江山已没,中华存亡旦夕,可谓百事休敝,大厦将倾。中华儿女到底是浴血反抗,还是做个所谓的顺民?八十八师的四百将士们心无旁骛,被抓的逃兵们无可奈何,但河对岸的看客以及屏幕前的我们,还有的选。却不知战士们慷慨跃下,引爆炸弹时,你的胸膛可曾气结?少年挽发,勇闯桥关时,你的血液可曾沸腾?刀舞壮行,英雄赴死时,你可曾想与他们在一起,哪怕只是将手伸出那冰冷的铁门,奋力地喊上一声也好?

如果有,那请你务必,别让这口气平了,别叫那腔血凉了。即便你我生在这样好的年岁,也断不能忘了,通往和平的路上,皆是前人的苦难,英雄的血泪。

当全人类的灾难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其不能违抗的强势难以言说。好在中国人信命,却不服命,若天地无眼,不见人间疾苦,便教人为改命,即便拼得个身亡形销,也总会有人,为中华民族之存续而战斗。古于谦岳飞如是,今八百壮士如是,明日你我,亦当如是。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篇3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悲痛和自豪的感情从心底里涌动着。我好像透过屏幕,真实的感受到了那些战士的勇敢和无畏。这些有血有肉的战士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放弃小家,保护国家,用生命和鲜血唤醒了我!让我懂得了身为中华儿女应该怎么去做。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钢板,战士们把身上绑上炸药,毅然从楼上跳了下去。他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随着硝烟消失的战士,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硝烟飘到眼前,却依旧毫无警戒之心,总以为有外国人保护是安全的。后来亲眼目睹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的血肉长城时,这些生活在租界的人们慢慢的觉醒了,他们就开始自发的为守备军捐钱捐物,接电话向,送国旗和药品,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场战斗不仅仅是400人的战斗,更是中华人民的战斗。

影片最后,军队需要向租界撤退时,他们面对敌人的疯狂扫射一点都不畏惧,看着战士们身后的血雾,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苟活者在淡红色的血色之中,会依稀看见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将更奋然前行。”没错,在血色之中。我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那希望穿越时间。在我胸口燃烧,这800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八佰,不仅仅是八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篇4

昨天晚上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部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可歌可泣的战场故事。战事的发生地在苏州河边,一边炮火连天,一边灯红酒绿,在故事的推进中,人性不断的升华:有人在慷慨赴死,有人在醉生梦死;有人胆小懦弱,心中所想皆是自己的利益,也有人将民族大义置于个人之上,不畏生死;当然所有人都是在战争中发生蜕变,与众人产生共鸣,形成“蝴蝶效应”将剧情推向高潮。

剧中两个剧情给自己感慨良多:

1、升旗事件,明知升旗是一种挑衅,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还是坚定的举行了升旗仪式,因为旗子代表着一种“舍我其谁,我们一直还在”的精神,代表着一种团队凝聚力、感染力的呈现。

其实我们在生产管理中也是同样如此,当我们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候结果不如意,不是我们的团队能力不强,而是我们缺少一个“举旗手”、缺少一面旗帜,没有它们团队就没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就没有使命必达的决心了;因为“旗帜”很多时候就是团队的一支强心剂,不是说它的本身有多强,而是在乎让团队每个人发挥出最强;旗帜就是一个风向标,代表着团队奋斗的目标一直都在,我们不迷茫;旗帜是一种呐喊,让别人都知道我们一直在努力。旗帜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

2、小人物们的成长:电影中基本让每个人都在快速成长,小到怕死的小湖北,大到老兵油子“羊拐”,包括事不关己、开赌场的“容姐”,其实这些人快速成长(电影虽然有些夸张),离不开把自己当成事情的主角,避无所避之时,自然成长就快了。容姐因为小刀的死而改变;小湖北因为自己在乎的人不断离去而快速成长;羊拐因为看不懂的几封信而刺痛自己的内心,有了先大家后小家的概念。

在我们在做团队管理和激励也是一样,战火和责任不是我们某个人的,而是我们团队每个人的,只是个人的能力大小、职位高低不一样,所处的“战斗”环境、所担的责任大小不一样而已,但所有人的行为一定是为团队目标而战斗,也只有在各自岗位上的战斗,才能真正洗礼出我们需要的战士,真正的战斗才能快速提升我们每个人的能力。

一个时代需要英雄、举旗人,一个团队也需要英雄、举旗人,因为有了他们,时代和团队才能看到希望,在“战火”中才能淬炼出我们的钢铁意志。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篇5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起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直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篇6

影片中有大量对比,苏州河两边,一边歌舞升平,一边枪林弹雨;一边是国军全面撤退,一边是400多名壮士舍身守城;一边是小人物的贪生怕死,一边是士兵的大义凛然……翩翩白马是对民族的希望,密密麻麻的弹孔是残酷的现实。

影片的最成功之处在于,我没有认出任何一位演员,也没特别记住哪一张真切的脸,但是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对家园的守护,深深打动了我。一句“四行仓库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感天动地!没有预演、没有动员,绑上手榴弹说跳就跳,令人闻风丧胆!

影片的人物塑造也挺真实,没有伟光正,一个个小人物的猥琐、惜命、冷漠、亲情、仗义、转变、热血、英勇……都交融在一起,这才是人性。

第一个感受是:不想打战,战争就是个屠宰场。政治、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争议,能坐下来谈的就不要战争。无论是胆小鬼还是真英雄,无论是走狗还是义士,哪一个不是血肉之躯、父母生的?那些血肉横飞、鲜血四溅、砍头颅当人体靶子的,都不是人类行径,已经把人降级到了动物阶段。特别是,如今的武器今非昔比,一旦打起来,那是真正的灰飞烟灭。

第二个感受是:那些用生命用血肉来守护家国的战士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民族之魂。明知仓库就是坟墓,甘愿舍命守护;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搏命也要遵守军令。他们很傻,傻得不计算性命的价格;他们很真,唯有这份真,才能守护真正的家国大义。

第三个感受是:当年的中国实在太弱了。日本入侵,东北溃败、华北溃败,淞沪战场上,80万的正规军打不过20万的日军。为了掩护50万正规军的撤退,也出于政治秀的需要,把租界对岸的四行仓库当成了剧场,把一个营的战士当成了演员。但是这群战士是当真的,他们甘愿视死如归、舍生成仁。无奈他们的表现再好,戏终究是戏,没有实力的民族终究只有被人欺压的份!

第四个感受是对历史的哀叹:过桥之后的战士成为弃子才是历史真正的悲哀。最后的过桥片段,是当年战争中死伤最多的场景,影片展现出来的战士几无生路,而历史中,过程虽然惨烈,但414(有各种说法)名战士,经过四天的战争,伤亡十余人,其余成功撤入租界,相对幸运些。

但是,没有了战争和镁光灯的高光,残酷的现实才刚刚开始。一进入租界,这些战士就被缴了械,扣押在原是万国商团意大利的兵营,但是该处早已被遗弃,是堆垃圾、扔死婴的一片荒地,称为孤营,他们也被称作孤军。租界还在四周拉上铁丝网、配上哨楼。既非败军、又非俘虏的战士们就在自己的国土上被租界给囚禁起来。

虽然缺衣少食,军人们面黄肌瘦,但是他们依旧每日操练,军容整肃,如果想要突围,租界的武装力量根本挡不住。但是军人有军纪,谢晋元向国际声援,也向蒋介石求助,换来的是蒋介石的冷漠回应(1938年6月19日):“五月三日函悉,尚望忍受一切艰苦,以维护国家荣誉。”

于是,谢晋元选择忍辱负重。接下来的时光中,军队与租界不停地冲突,战士内部也矛盾不断,在物质越来越贫乏,连饭都吃不饱的境地中,日渐走向奔溃,出逃暴动,加上外部的暗潮涌动,最后谢晋元被自己的部下刺死。

余下的部队还被汪精卫诱降过,但是他们没有答应,于是整个队伍被拉着去各地做苦役。害怕他们整个团队的合力,战士们又被分散流落到各地。在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当年的约400名战士最后只剩下了100余名。

凶狠的日本军没有消灭他们,无情的政治和残酷的现实把他们打得七零八落。

电影《八佰》呈现了战士们最辉煌最英勇的一面,但我期望中国再没有那么屈辱的一天,也再没有让战士们“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壮。如果不幸有那么一日,那么请善待我们的英雄,不要让他们在为民为国奋战之后成为弃卒。

翻看现今上海的夜景,83年前的故事恍如隔世。然而,20__的时局并不太平。历经了一战二战,被裹挟其中的,哪一个民族不灾难深重,不深刻反思?唯有远离战场、发战争财的民族才会热衷其中。战争、冷战绝不是儿戏,平和和发展才是人类主流,需要我们用极高的智慧和强大的实力来守护。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篇7

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默默的离开,这样的场景绝无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泪。值得肯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

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知的契机。的确这样历史应该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人铭记。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战争做最后的牺牲。

《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转变。

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的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华民抵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改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八佰电影观后感免费观看篇8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看八佰这部电影,这个影片选材于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佰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

这部电影最令我震撼的地方是几位战士身系炸药包,舍生忘死的从几层楼上跳下去并念着自己的籍贯和姓名的时候,说明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怀着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对父母、亲人的思念,肩负着身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义无反顾的往下跳时,忘记了死亡的恐惧,舍生取义。

回想整部电影,还有很多让我热泪盈眶的场景。这些平凡的人,这些普通人,这些平时根本不起眼的人,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选择了宁死不屈,用宝贵的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荣誉。

看完《八佰》这部影片,使我对这些用生命守护着国土的军人,宁死也不让国旗倒下英雄气概无比的崇敬!我们一定要延续英雄们的光荣,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使祖国更强大,成为世界之巅。

96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