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

时间: 新华 电影观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将个人感受,思考分享给他人,通过交流来得到更多的反馈和启示。下面是一些《刘胡兰》电影观后感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刘胡兰》电影观后感有用。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1

今年暑假,我在闲遐时读了一本抗日战争时期的书《刘胡兰》,感受十分深刻,准备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本书主要讲了: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她生活在压迫、被剥削时代。后来到了十岁,就当了儿童团团长,还偷偷背着家人上妇训班。可在未满十五岁的一个晚上被匪军抓起来逼供,刘胡兰宁死不屈,什么都不肯说,最后毅然决然地死在了敌人的铡刀下。尚未满十五周岁的刘胡兰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刘胡兰,这个年轻的农村姑娘,这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她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诡计,保全了地下党组织;她以自己无限美丽的青春,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特有的英雄气节。虽然她的鲜血洒满天,便是对自己参加共产党感到荣幸和自豪。她死了,她的肉体死了,可她的精神和那光亮的形象已经永远活在大家心中,她是每个人做人的榜样。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在1957年1月19日为刘胡兰同志所写的。我认为,就这八个字,完全可以体现出刘胡兰的那股宁死不屈的坚强品质。我读了这本书,深深地为刘胡兰感到无比自豪。

刘胡兰的事件让我想起了最美司机吴斌。他为了一车乘客的安全,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不顾自己被玻璃刺入了心脏,沉着冷静,稳稳地将车停靠在路边,换取他们的安全后才倒在他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世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们就要向他(她)们学习那种在危险时刻为了他人的安全和幸福,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伟大壮举。要是人人都有这种思想,那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是多么的美好啊!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2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小说《刘胡兰》。这本书详细讲述了英雄少女刘胡兰伟大的一生。小小年纪就帮助游击队打汉奸,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最让我感动的是刘胡兰面对残酷的敌人战斗,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为了游击队现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跟刘胡兰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自愧不如。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失去心信,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英勇不屈,以后做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人。

《刘胡兰》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少年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乡亲们的安全,在敌人的刀前,誓死不屈,毫不动摇、宁死不屈,仅仅15岁就光荣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她很令我敬佩。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3

刘胡兰住在有二百多户人家的云周西村里。

她是一个坚强,勇敢,临危不惧的人。刘胡兰做每件事情都专心致志。当她入党后,心里高兴万分,决心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雪,刘胡兰和她的同事吕梅想去一个地方,但是路上遇到了敌人。敌人进了村子,村子里一片混论。有两个汉奸告诉敌人刘胡兰是共产党员,于是敌人把刘胡兰抓了起来,逼着她说出八路军藏身的地方。

可是刘胡兰坚决不说。敌人杀死了几个人,因为敌人想让刘胡兰看看如果再不说出八路军的藏身之处,她的下场就和他们一样。可是刘胡兰还是一声不吭。

敌人又气又急,把刘胡兰杀死了。

刘胡兰虽然死了,可是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她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我要好好学习,珍惜生活,不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4

我的祖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有多少中华儿女死于革命?有都少人因革命牺牲?又都少英雄在抗日英雄在抗日中 连最后的亲人都没见到……太多的事情然我们刻苦铭心了。

刘胡兰,就是革命英雄的一位。那天,我上书店看到真本书就买了下来,回到家,我看完了以后已经是泪流满面,尤其是刘胡兰临终前的那一段,

那时刘胡兰已经参加革命很长时间了,但没回过村子。于是他踏上了回家之路。

刚刚回到家,与家人团聚,不想鬼子打到村子里了。刘胡兰知道这一次必定让鬼子捉住,可是家人一定要她藏起来。

可刘胡兰不想连累家人,于是不顾一切闯出家门。后果大家也想到了。

刘胡兰你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一则爱国故事——《刘胡兰》,读完以后,我对刘胡兰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她那大无畏的精神令我刻骨铭心。

故事是这样的:1946年秋,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政委决定留少数的武工队坚持斗争,则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了通知,但是她并没有转移,而是留下来坚持与敌人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奔走,秘密组织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不幸被叛徒告密而被捕,敌人用严刑拷打寻问刘胡兰,刘胡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不为所动,面不改色,不幸的她牺牲在了敌人的侧刀下。这时的她还尚未满15岁。刘胡兰去世后不久,毛泽东主席便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字深深的刻在刘胡兰的雕塑上,也刻在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有的人生前显赫,死后却默默无闻,有的人生前无名,死后却流芳百世。刘胡兰也一样,生前的她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而许多年后的现在,刘胡兰却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英雄。刘胡兰她为了保家卫国,竟然牺牲了自己,而现在的我们每次遇到挫折,总是垂头丧气,没有上进心。刘胡兰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像周恩来总理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智慧来武装自己,长大报效祖国,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富有!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得更高!更远!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6

刘胡兰是共产党员,她才十五岁。有一天,敌人来了,刘胡兰让其他村民先跑了,自己被逮住了。敌人问她其他的共产党员再哪?刘胡兰不回答,敌人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问,她还是不回答,最后敌人把她杀死了。

观后感:刘胡兰很勇敢,不怕敌人,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7

最近,我读了《刘胡兰》这本书,是杏绵写的。书中主要讲的是在一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但她宁死不屈,从容地走向被鲜血染红了的铡刀,为新中国奉献了她十五岁的花样年华。毛泽东主席为这位党的最年轻的女烈士亲笔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喜欢女英雄刘胡兰,虽然她只有十五岁,小小年纪,却能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恪守一名共产党员应负的责任应尽的义务,积极向党靠拢。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大无畏的精神,什么是百折不挠。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像刘胡兰一样的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在晴天碧空下玩耍,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里,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恐怖黑暗……而那时,刘胡兰十五岁的年纪,心里装满的却是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不能在外面玩,不能在教室里学习,也许一本书、一块橡皮、一支笔、一粒米都含着无数英雄的鲜血、汗水甚至生命!也许我并不能真正理解当时残酷的环境,无法真正体会刘胡兰在面对敌人铡刀时的勇气和坚定,但我知道,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今天美好生活。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来之不易的呀!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格外珍惜和爱护这美好的生活呢?今天的我们更要自尊、自爱、自强,用自己的力量贡献国家。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8

今天,我读了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就接受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十四岁就入党了。1947年,敌人突然攻击他们的村庄,刘胡兰镇静地站在敌人面前说:“只要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决不投降”,牺牲的时候只有15岁。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们要学习她勇敢,坚强,不怕牺牲,不怕死的精神,在平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要不怕困难,坚强一点,勇敢一点,大胆一点。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她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安危的精神,对待同学,对待朋友要真诚,不能自私。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本领,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将来做好准备,长大当个有出息的人,为祖国争光!

《刘胡兰》电影观后感篇9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非常感人的爱国故事。这个爱国故事的主人公是刘胡兰,刘胡兰是一个勇敢、爱国的小姑娘,读完了这篇故事,我不禁泪流不止。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天,日本鬼子来到刘胡兰住的小村庄,利用各种各样的鄙人手段胁迫刘胡兰说出谁是共产党员,但刘胡兰并没有被鬼子吓倒,面对鬼子的铡刀反而挺起胸膛说:“要杀要剐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就这样,刘胡兰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她年仅15岁的宝贵生命。

15岁,是一个花样年华。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而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但是她的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与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直在传颂着,因此,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勇于拼搏、不怕困难、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9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