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

时间: 新华 电影观后感

写观后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方式来提升你的写作水平,同时让你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怎么写好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1

不得不说成东青的变化非常大,无论是从造型还是言语。片中有一个场景,孟晓骏严肃地问:“Do you have a dream?”成东青想了想后开着玩笑说“春梦算吗?”他的梦想说大也不大,他的梦想就是不要回到农村去;可他的梦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个从36块钱到身价63亿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个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背下一本书,不是他面对孟晓骏暴怒时的坦然,不是他面对美国人污蔑时的冷静,而是他敢于去承担的责任感。当无数中国人在中国使馆被美国炸了的时候,站在群众中被骂成“卖国贼”,被打的头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里高声喊着“中国人打中国人算什么本事”的不是王阳,也不是孟晓骏,是他,成东青。新梦想不是他一个人的,但当新梦想面对困难时,他冲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学时替王阳和孟晓骏堵住门免遭暴力时一样。成东青是无数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成功者们的缩影,因为他的坚持、他的踏实努力,所以才有了他们最初的新梦想。在校园时的懵懂和青涩,到为人处事沉着冷静,除了给全村人下跪为了借钱高考和隐私及办学而被校方开除,真的很难想象影片略过的部分他都经历了什么。成东青说,中国学生都很擅长应付考试,美国人很难想象一个中国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而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他说的就是他自己,一个历经艰辛最后成功的年轻人。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严。

成东青是三个人中最朴实、最踏实,也是最艰难的人。他不像孟晓骏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不像王阳有着开朗的性格和“文艺范儿”,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成东青看似“土鳖”,甚至有些唯唯喏诺,可他却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个。孟晓骏有着倔强的性格和精明的头脑,王阳有着不羁的青春和开朗的性格,而成东青,则是一个深藏不漏,永远都那么冷静、淡定的一个。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性格,我希望成为成东青的那种人,至少,我可以向他一样勇敢的面对。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执着不懈,真正的新梦想人。他是成东青。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2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国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3

不得不说,《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创业传奇剧,是一部青春不朽神话,是一部写满苦涩甜蜜,交织爱情、友情,刻画忠诚与善良,编织美丽与梦想的不朽神剧。

看过之后,终于理解了导演陈可辛为何在杀青宴上涕泗横流,依依不舍主创人员。小女生似的还 要互签留言册,就算是无辜青年,也会被剧中的励志情节和感人故事感动的唏哩哗啦。三个不同类型的青年,三个不同命运的人,因为开学的一场交手成为莫逆之交,以至后来都有了各自的人生标签,仍然是那么的亲切,具有活力。愤青、土鳖、海龟,在80、90年代,在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阵痛期,在那个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绝望的时代,凭借机敏的眼光与执著的付出,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不期而至的成功。

电影采用了时空交织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未来有机结合,开篇既有情节的开端铺垫,又有20年后奋斗成果的展现,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随着情节的展开,故事的魅力也愈加强烈,创业、奋斗、成功,就如一条预设的康庄大道,对三个年轻人来说,在挫折之后,来的那么突然而难以接受。

剧中,成东青演讲的众多台词不失为经典。掉在水里不可怕,呆在水里才可怕;失败不可怕,畏惧失败才可怕;这些令人深省的桥段,字字珠玑铬入观众心中。励志,来的那么轻松,却那么强烈,极具杀伤力。愤青、土鳖、海龟,正是用“新梦想”验证了这些经典桥段。而可贵的是,电影能够走下神坛和说教,在结尾将现实中的创业大尸们搬上荧幕,将艺术与现实有机结合,陈可辛正是要告诉观众,这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真实的再现,每个人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走向成功。

友情是必须要说的一大亮点,在是否上市的问题上,三人产生分歧,在王陽的婚礼上,分道扬镳已然是板上钉钉,偌大的婚礼现场,只剩下成东青一人弯腰哭泣,第二天,王陽、孟晓骏已然搬着自己的办公用品走出了办公楼,至此,友情算是告一段落。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友情不应如此惨白。新梦想被美国认为侵权,遭遇事业低谷的成东青,拨出了熟悉美国情况的孟晓骏的手机却又紧急挂断,此时,王陽出现在门口,紧随其后的是孟晓骏,友情便再一发不可收拾了。友情,怎么解释?

掉在水里不可怕,呆在水里才可怕。对任何人都有普遍的社会借鉴意义。

最后,我想说……

如果你马上毕业了,就去看《中国合伙人》吧!

如果你刚刚毕业了,就去看《中国合伙人》吧!

如果你早早毕业了,就去看《中国合伙人》吧!

如果你永无不毕业,还 是看《中国合伙人》吧!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4

我是真心喜欢《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不矫情,演员入戏,在讲故事,剧中的回忆与现实都带着“钩”,牵着看客的灵魂,同喜同悲。坦白说,这电影真有人情味儿,没有夸张献媚的杂耍卖笑,也没有呼天抢地的煽情妖孽,乐与悲都是自然委婉的,它只在淡淡地释放着一种完美纯真的情感,可是你在不知不觉中沦陷了,被它逗笑,跟着它悲痛。Fiona姐说,“她是笑着的,眼泪却已留下来了。”她的感受太正了,恰是我的Feeling。

还能回想到“土鳖”第一天入校,“海龟”与“湿人”在宿舍窗台变着花样互骂的场景。从那儿我就不断地乐开了。土鳖贴广告贴出毛病来,不能不乐;土鳖被人睡、然后失恋,不能不乐;湿人被美国妞调戏,土鳖暗观,不能不乐……哈哈这些只是一点点。

至于汪洋般的泪海,决堤于电影开始后的不久。课堂上,海龟、湿人与教师叫板,其他同学群起要攻之,海龟、湿人逃跑,土鳖扭转乾坤……这系列画面组合神奇,前一秒还是让我欢乐的,后一秒我就被点了泪穴。再后面呢,自然愈来愈烈,听各种歌曲都有感,“海阔天空”最沉默;接送邓超的两场戏,泪崩。

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不是这样闯,江湖就不仅仅是个传说了没错!你看徐小平、俞敏洪、王强就明白了!新的发现是,陈可辛、杜可风、韩三平这次闯得也够气势,但没有土鳖、海龟、湿人这三位在幕前拉风。

黄教主真让人惊艳,演技直接从“负分”飙升至一百分,我想“土鳖”会是他从影至今最棒的银幕“面孔”。不难想象,没有土鳖的乡土气息,没有土鳖的黄牛憨态,这部电影,笑与泪都会轻得很多。

而邓超的“海龟”是让人感念的主角,被他演绎得已臻化境,举手投足人戏合一。这个人物的性格简单而深刻。他与生俱来的自信与气势会让不懂他的人误解,可他必须是付出最多、隐藏伤痛最多、被人误解最多的高贵的人。剧中,邓超很有型,几套高领衫够帅,晃眼睛,那不仅仅是时代的印记,那也叫时髦的时尚,高富帅名副其实。

据说陈可辛最喜欢“湿人”王阳这个主角,我也喜欢,谁不喜欢如此重情重义的朋友呢佟大为有料,十三钗历练了他,在那里他飘逸的长发,会哭会笑会打圆场的小眼睛魅力十足,湿人很愤青那是因为他最有情。

再补一个编外的亮点,没想到在《中国合伙人》里能偶遇“佟磊”。这位小哥别来无恙,这应当是摆脱了“冯裤子”重获了新生,电影里表现不错,那么几个镜头,滑稽幽默感仍在。

其实,这部戏演的就是生活,能共鸣的也是生活。出国潮,考托福雅思,创业、办培训学校等等。从中会发现自我的影子,然后感叹,人都是牛人,不是以往的,就是此刻的,要么就是未来的。只是成功的牛人才是历史舞台的角儿,所以借屹立未倒的牛人,追忆着过去,励志着当下。

大家大谈《中国合伙人》的幕后故事,其实,我并不在乎这片子与“真实的现实故事”距离有多近也许“新梦想”与“新东方”仅有半毛钱的关系,可是借用了一个“新”字。但愿意认同这是人物传记片,因为海龟、土鳖、湿人他们是徐小平的孟晓骏、成冬青、王阳。陈可辛让国产传记片变脸,接地气又有王者相,挺神奇的,算是一个银幕里程碑吧。

《中国合伙人》还是需要用心感悟的。电影剧本没有硬伤,要我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吻戏”太漫长,长到了外婆桥;“谈判”太漫长,长到了中秋节。除此,一种“形散神聚”的文艺气质把电影凝聚成了像苏梅那样的“女神范儿”,你必须自我主动去读她。而三兄弟的情感纠葛够深度,人性的刻画相当老练沉稳,剖析着剖析着你的内心会五味杂陈。

最终想说,好电影就是这样操控人的感情,眼泪流了;笑的大白牙也露了;搞不清那是不是我们的回忆,反正被你偷了;最重要的是,决定把映在马路牙子上的“Love”敲到我的写字板上,给成长的岁月。《中国合伙人》,入夏绝对够牛的好片。吹神唱过,“证明感情总是善良的,残忍的是人会成长。”没错!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5

《中国合伙人》讲诉的是80后的创业者“新梦想”的故事,影片中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愤青“佟大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影片中的土鳖”黄晓明有“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的不平,“海龟”邓超则遭遇“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的尴尬,“愤青”佟大为历经“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的悲剧,但他们最终携手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青春的年纪总会豪言壮语,以前自己也一直用“有梦”来标榜自己,觉得有梦想有追求是件特自豪的事。但现在,看着书里、电视里、电影里、生活里麻木不仁的人,现实的利刃终将我曾经的个性,冲动,自信等都抹平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只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仅存的只是那廉价的自尊心。所以,当我们被周边的环境同化的时候,我渴望能保留最真实的自我,不做作,不浮夸,做最本性的自己以前老是抱怨被家人“保护”得太好,束缚、没有自由,没有获得应有的追梦的机会,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笼里没机会施展自身的才能。但是,当我看到成东青跪着求自己老母亲借钱供自己第三次高考的桥段时,我才意识到是我错了,是我自己没有去努力争取属于我的机会,是我自己放弃了。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有两句台词:“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当你在梦想的前进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笔直的大道上” ;“你只有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才会开始得到他们的尊重 ”。成功的动力有很多种,但是否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前进动力非常重要。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将会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我自己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我想这应该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最根本的出发点。

观看此片之后,我自己的内心也在不停的拷问着自己:“我坚持过自己的梦想吗”?影片中成东青失败了两次,跪着求母亲再给一次机会;用旧版词典学英语学出来的日式英语被人嘲笑的时候,他可以秉烛夜读,坚持读了800本书;他不畏惧病魔,不放弃自己心中所爱,最终赢得自己的爱情;为了与美国人辩论,出国前一个晚上就背好了相关法律。但当我曾有过像成东青的境况时又是怎么做的?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6

我们不禁会问,梦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对人的决策产生如此影响?依我个人理解,一个人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应当是其整个人生,至少较长时间内的目标,在这个区间内这个目标带来的可期待利益至高无上,现实生活中任何利益在梦想面前都将显得无足轻重,任何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选项都必将被放弃。

人是理性和经济性的,人的理性使人具有了选择的能力,而人的经济性则使人知道如何去选择。自私是人的天性,这又决定了人是有目的的动物,人有了目标就知道朝哪个方向选择,因为目标永远是评价手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所以有了目标后我们才可能做正确的事。凡是有利于目标实现的都是正确的,否则便是错误的。正如苏梅的人生目标是美国一样,当她面临选择的时候,必然会选择能够让她留在美国的选项,只有这样才会让她幸福和快乐。而成东青的目标是得到苏梅的爱情,当二者的目标间没有矛盾的时候,尚可共存;当二者间的矛盾不能调和时,如果都坚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各奔东西则无法避免。

设想在成东青确定不能去美国的情况下,如果苏梅能够改变其人生目标,将美国从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拿下来,而将成东青放在美国的位置,我想《中国合伙人》将会以喜剧收场。但是这个梦想的改变只能由苏梅和她的上帝来决定,任何世俗的人都无权也无法干涉。

看来,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不能改变任何人,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7

看《中国合伙人》我又几度落泪,不光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创业者而流泪!

我给这个片子打80分,虽然内容有点虚假造作,毕竟它是对创业者的赞歌!

对于现实中的中国,这种赞歌确实是太少了!

没想到陈可辛的以新东方为原型的《中国合伙人》电影,受到票房追捧,几天内票房已经过亿元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来发言说:自己没有电影里描写的那么窝囊!

对俞敏洪的这句话,我作为创业者和曾经的新东方的学员(2002年曾为考取北大国际MBA在北京新东方上过GMAT班)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创业过程肯定是比电影里描写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则,他绝对不会写出新东方的校训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电影毕竟是艺术和为了抓眼球,把新梦想(新东方原型)美国上市再创作成一个为了赢取中国人尊严的战斗未免太戏剧化,但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求,给人以类似霍元甲、叶问等打败东洋鬼子一样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动的创业者群像:马云、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创业出来的,那时候,机会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们的故事,也许会成为你们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觉励志,而是感觉有点悲催,因为,这种故事在当今社会,发生的概率不是越来越多了,而是越来越少了!那些创业者已经英雄迟暮,但由于社会阶层固化板结,官二代、富二代横行,还没看到新的、层出不穷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东方的俞敏洪的创业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我的创业是被自己逼出来的。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义无反顾、一路坚持到今天。

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就是:过程的趣味重于结果的已知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8

《中国合伙人》主要讲述了“土鳖”版黄晓明,“海归”邓超“愤青”佟大为为了改变自我的命运,为之奋斗。都想去美国,改变自我,改变世界。最终三人携手创办培训学校实现“梦想”。

“土鳖”

在影片中,“土鳖”版黄晓明自始至终都怀抱着一个美国梦。他努力攻克英语,当然也想过不少歪点考托福求签证。可回回都跟他说“拜拜”看见好友出国圆梦,他失望透顶。无可奈何只好留下当教师,但也以失败告终。虽说他是从农村来的,但那两个人比不上,为啥呢.?因为他有一个韧劲,执拗的性格,不畏牺牲的精神,执着的信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他来说无论经历过多少磨难,都必须成功,即使不择手段。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他,永远打不死的“小强”精神。

“海归”

在三人之中孟晓骏是第一个去美国的人,也是他们出国的代表,他有一腔热血,在朋友面前总是装模作样,狐假虎威。厉害坚定地的说他不会回来的,但内心十分脆弱背转身后却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而到了美国的他却一向在实验室喂养小白鼠,不被重用。之后又遭辞退。使他跌入人生低谷。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只能落得在餐馆做零工。不仅仅如此还是一个连小费都收不起的零工。;然而一个老太太的一番话激励了他。“我相信你,年轻人,你有潜力。相信,多年之后,她还是员工,而你将不一样。”让他明白了子想要的生活看。重振旗鼓。

“愤青”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阳,在大学期间一向肆意的挥霍青春,泡洋妞、写情诗、打群架等等,还为洋妞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结果却被洋妞甩掉,从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帮忙,重新振作起来,并与成冬青一齐为教学而奋斗,在应对成冬青与孟晓骏争执时,一碗饭唤醒了他的心,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阴影,选择了相貌平平的女职工结婚,因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影片的结局很圆满,却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的我们缺少他们这坚持不懈的态度,可能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让我们泄气了。《中国合伙人》再次激励我们同学为了梦想执着追求!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篇9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个体的能力却是有限的,二者间的矛盾不断深化便使得共同体应运而生。因为,解决该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不同个体的优势组合起来,拟制一个集各成员优势于一身的新主体,让他获得任何一位成员所没有的超能力,进而提高每个成员实现个人梦想的可能。

记得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论述,共同体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颇有道理。相同的元素往往具有同样的需求,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注定了各元素间的竞争,最终相互之间成为对手,或许同性相斥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而不同的元素,尤其是相互矛盾的元素,需求相反,从而使二者的互补成为可能,至少不会成为敌人。

新梦想的产生也是如此,成东青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美国梦破碎的丰富经历,这些经历让他发掘到了一个巨大的追求梦想的客户群体。王阳的强项在于他曾经成功泡过洋妞Lucy,知道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一个能够征服洋妞的中国人,肯定更容易征服签证官。而孟晓骏是位自信的成功者,在美国工作、学习和生活过,他更能将自己的成功和亲历的美国精神告诉大家。三个人的完美组合,使得客户群被精准锁定,消费需求被充分发掘,产品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理的商业模式正是新梦想成功的密码。

王阳和孟晓骏因为上市问题上的分歧出走后,新梦想在美国被起诉,危机的快速来临与王阳和孟晓骏的出走有极大的关系,二人的离开破坏了新梦想原有的完美状态。

在一个好的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是这个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轻重之分,任何试图在共同体成员间区分等级的行为,都将徒劳无功或将共同体推向深渊。

9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