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

时间: 新华 电影观后感

写观后感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考和表达过程,需要运用文字、语言、逻辑等知识,有助于锻炼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篇1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篇2

这几天没事的时候看了一部余华写的作品《活着》。作者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里面的主人公福贵一生中曲曲折折经历了很多事情,从一个地主的大少爷到一个贫穷的农民,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要什么有什么,但由于好赌全输给了龙二,导致家里破产。后面他的所有亲人都先于他过逝。最后剩下他跟一头牛。

他破产后遇到很多困难,亲人也一个一个的去逝,但是,他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后面解放了,龙二是当地地主,被枪毙了。福贵听说龙二被枪毙,对自己说,"龙二是他的替死鬼,要不是输给龙二,死的就是他,虽然破了产,但他还能活着。"如今还活着,村里的人都说,他跟那头牛是两个"老不死"

人活在这世界上不容易啊,能活着就最好,要好好的活着!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感受这个人生的快乐而不是来抱怨老天的不公平。有些人出生在富裕家庭,有些人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但富人有富人的快乐和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和烦恼,富不富裕这不重要,而是要感受到人生的乐趣,这才是重要的。

我觉得人只要是好好的活着就是富裕的,因为我们还有希望,而那些死去的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现在能吃饱能穿好的话,那你更富裕了,因为如今还有地区吃不饱的穿不好的人很多。不要抱怨不公平,只要好好活着就好。而且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好一点,因为迟早有一天他会离开你的。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篇3

一个从小在富贵中的少爷,一个不把别人放在眼中的风流人物——福贵,他因为好赌被骗去了家财父亲也被气死了,但他却因祸得福最最后绞幸的活了下来,他的老婆家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慢慢的用爱和自己的信念感化他,最终福贵终于被感化了,但是为时以晚,害得自己的家人受到苦日子。

当我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家珍没有怨言,是那样慈祥那样平静,我看到她无邪的纯洁的心灵,她仿佛在净化着一些"丑恶"的事物。福贵的女儿儿子相继死去,最终连女婿也惨死在了钢板下面,苦根也因为家中的贫穷最终被饿死了。看到福贵的亲人相继死去我的心情也触动了,留下了泪水。但是福贵也是可怜的上帝对他如此不公平,让他的亲人死去,只让自己潦倒的一个走向生命的尽头,也许这是他的"素命"吧!

亲人的相继离去使福贵变得不在是很新痛了,是他渐渐明白了,亲人一只活在自己的心中,要让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他买的老牛也是给予自己的自我安慰。

我对福贵的精神是十分赞赏的,他坚定的信念,背负着祖先留下的一句话,让自己活下去。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让自己的路走的更长更远。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篇4

人生在世,红尘之间,修行无不是苦涩的。当苦难与挫折磨炼我们的心,有的人在绝望中孤独地死去,他们终究与修行无缘。而有的人,将一切看淡,承受那些不可能承受的,面对那些无法面对的。如果你问他,“活着”意味着什么,他会说,那意味着修行。

没错,他是刘伟,一个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的修行者。

命运无情地夺去他的双臂,梦想与希望一次次破碎。现实给了他太多太多苦难,而他却将这些苦难化为前进的动力。我们都在感叹命运对他的不公,而他只是说“还好”。一个人究竟是拥有了怎样强大的内心,才会用这样的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那坚强前后的血与泪!

我看着镜头中的刘伟,坚毅的目光,淡然的神情,发自内心的微笑。回想起他那句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话语:“我失去了双臂,但感谢上苍,他只是想让我拥抱更大的世界。”突然体会到一种强劲的生命的力量,一种无所畏惧的生命气息。面对这样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命运也只能向他低头,而他,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用音乐向世人讲述一个修行者的生命旅程,绚烂的绽放诠释“活着”的意义。

刘伟的钢琴声在耳畔回响,一种火辣辣的生命的气息向我扑来。

不禁想起了一种细茎的藤蔓,它一身挂着铜币似的叶子向前匍匐,缠绕在蒲葵树上。从树根向树腹再向树干,为了生命的誓言,不曾在时光中反悔,也不曾在雨季里伫足,像无畏的勇士一路向前,只为寻找枝头的一缕阳光,在高高的树枝上顿悟生命,在阳光雨露间平静地回味自己一路走来的辛酸与幸福。它和刘伟一样,踏着修行之旅而来,那种对命运的淡然与无畏令我感动。

学习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我们在文人黑客的文字里思索,在数学与物理的大网中挣扎,这些方块字,阿拉伯数字带给我们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制造了太多的苦恼。我们不可避免地犯错,不可避免地摔了一次又一次,可这都不算什么。当我们克服一个个困难,挺过一道道难关,那些错误带给我们的不再是失意与惆怅,而是难得的经验。回想起来,似乎一切失败与失误都只是为了让最终的成功变得更绚烂,让我们变得更勇敢。

那么,就一起勇敢地踏上这趟修行的旅程吧,带上你的感动与感悟,让我们出发!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篇5

翻开书页,心中涌上沉重,却也交织着欣慰。作者近乎冰冷的笔调洋溢着乐观,同时印证一个年代的艰辛、坎坷与苍凉。一次次生离死别,委婉却凄凉,展现着生命的渺小与短促。家道中落的悲哀,强征兵役的凄惨,双亲逝世的痛楚接踵而至,在为“活着”而“活着”的信念的支撑下,次次打击后福贵依旧继续坚持着。孤苦伶仃的晚年里,他只能与一头同样名叫“福贵”的牛作伴,回首曾经,他需要多大的勇气。“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活着是一种历练,活着是一种幸福。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活着是任何人也无法逃避的,有的人在岁月中感知到活着的意义,于是得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永恒。可是有的人活着,失去了追寻的方向,活得迷茫;失去了的奋斗的理想,活得可悲;失去了美好的期待,活得艰辛;失去了脚下的路途,活得愚昧。其实活着,并非要名垂青史,轰轰烈烈。过分追求名望,常常是身心俱疲却也无所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过于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淡然面对,积极把握,珍惜当下。

生活是人生一片广阔的田野,而苦难亦是一种希望的播种。它在落寞时滋润枯竭的心灵,在迷惘时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无助时鼓舞失意的灵魂,它能够使人在逆境中坚强,在平凡中不凡。

这样一句俗话被人们口口相传:“好死不如赖活。”的确,人们总是在探求生命的实质与活着的意义,认为人活着是为了理想、奉献、青春、奋斗,诸如此类,却忽略了人生中最真的东西——“活着”,不管处境如何,不管坚持着是为了什么,我们都应该为“活着”而好好活着,这是人生最基本的信条,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有价值。就如人生旅途上的朵朵小花,我们日积月累地采摘,那些朴实无华的花朵,也会变成生命的花篮。

人生中没有什么幸运或是不幸,生命只是静静地、平淡地活着。善待自己,珍惜生命,把握人生。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篇6

小说中主人公福贵的父母,儿子有庆,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孙子苦根相继离开人世。最后福贵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共度余生,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你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但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幸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令我最钦佩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一个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面对苦难,福贵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没有心如刀绞的呻吟。有的只是福贵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这不正是当代社会人们所需要的吗?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过大,人们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难以承受,还有很多人因为生活上的压力而得了抑郁症、做出偏激的事情、寻死……

令人心痛的是这已经是当代人们生活中很真实的写照了,比如高考生高考完后因为考试失败跳楼自杀,有的人为爱寻死……如果他们能像福贵这样的坚强,也许就不会酿成这么多的悲剧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活着就应该去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也是一门艺术。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篇7

余华是当代作家中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我以前读过他的两部作品:《在细雨中呐喊》《兄弟》,印象深刻。《在细雨中呐喊》是余华的处女作,取材日常生活,但因为关注少年成长中的隐秘,对人性做了多角度细腻的描写,使人过目难忘。《兄弟》直面改革开放后人在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下,伦理与道德的崩溃,赤裸裸的白描反映的却是血淋淋的现实。那两部作品虽为同一个作家创作,但风格迥异,感觉余华在不断探索小说表现手法,他基本做到了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活着》是一部有别于《在细雨中呐喊》与《兄弟》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农民悲惨、坎坷的一生,反映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底层农民的悲苦生活。与《在细雨中呐喊》那种浓稠而细腻的描写不同,与《兄弟》中那种坚硬赤裸的文字风格不同,《活着》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小说通过一个老农的讲述,反映新中国建国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生活的缩影。

《在细雨中呐喊》以艺术创作手法的革新让人记住细节,产生深刻的体验。《活着》以主题取胜,富贵老人的一生就像大海里的小船,总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被时代的大潮冲击着任意前行,他青年浪荡不羁,嫖、赌样样俱全,赌博输尽了家产,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活着回到家乡。至此,他的悲惨命运才开了个头。一对儿女先后死亡,妻子病死,就连他那残疾的女婿也以非正常死亡终结生命,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不到十岁,却被他煮的豆子吃得撑死……家破了人亡了,富贵还活着。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陪伴他的是一头老黄牛。

余华是一位狠毒的作家,他在《活着》中把个体生命所能遭受的各种考验与灾难全部加在富贵身上,展现了生命的柔韧与顽强。父母给孩子起名寄予了希望,然而,“富贵”这个人一生却与富与贵毫不沾边。

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篇8

《活着》是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的剧情电影,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主演。这是一部被誉为“张艺谋最好的电影作品”的电影,电影生动的描述了中国从内战时期到革命结束这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大时代背景下男主的命运多舛一生坎坷,这正是一代中国人艰苦命运的缩影,这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佳作。之前我分享过电影的图文剧情,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活着》张艺谋最优秀的电影作品 带你感受峥嵘岁月中活着的意义

男主角福贵一生可谓是历尽沧桑,尝尽人生苦难。我们今天尝试从他经历的几次生死来领悟活着的意义

因赌博输掉家产气死老爹:

在输掉家产之前福贵肯定认为活着是一件无比简单的事,每天就是到赌馆里赌几把,优哉游哉的日子就过去了,可是到了这天输掉了家产还气死了老爹,甚至连老婆都带着孩子走了,看着老爹被气死福贵都来不及悲伤,甚至还没回过神,从安逸度日到一无所有这个转变让他深刻的认识到:活着,不是安逸度日得过且过,活着是努力拼搏、敢于担当。

被抓壮丁目睹战乱死伤无数:

福贵在和春生唱戏的过程中被国军抓了壮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们两人目睹了那种死伤无数的场景。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人命卑贱如蝼蚁。在死人堆里,春生说:“要是能活着回去就好了。”福贵说:“如果能回去,一定要好好活着。”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的福贵,深深的明白了:生命可贵,活着,是上天的眷顾;活着,是一切的根本。

目睹龙二被枪杀:

电影里当初处心积虑夺得福贵家产的龙二,未看清时局大势,太过爱财不服政府改革,暴力抗法被定为反动派反革命份子,在公判大会后被押往刑场打靶,目睹了这一切的福贵,被吓得尿了裤子。福贵说如果当初不输掉大宅,现在被打靶的肯定是他。经历了几次生死关头后福贵明白了:活着,是一样幸运,生命,远比钱财重要。

儿子意外被撞死:

电影里有庆是个懂事的孩子,却被区长春生不小心倒车撞死了。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儿子,福贵真的是悲痛欲绝,我们看着也是非常的揪心,但是生活就是如此无常,往往在你不经意间给你致命一击。儿子的离去虽然让福贵一家非常难过,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逝者已矣,生者坚强。儿子的死让福贵明白:活着,就是一种痛苦,活着就是在痛苦中坚强

女儿产后大出血致死:

电影里福贵女儿凤霞在小时候因发高烧变成了哑巴,从小就是被其他小孩子欺负,这孩子很是命苦。长大后通过镇长做媒跟工人万二喜结婚,凤霞结婚这段在整部电影了是少有的喜庆气氛,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可是上天似乎就不打算放过这一家,凤霞在分娩的时候适逢革命,医院里有经验的老医生都被打成反动派关起来了,凤霞在生下一个男婴后大出血死掉了,凤霞也离去了,生下了小外孙馒头,这是新生的希望。凤霞的死,让福贵明白了:活着,就是好好活在当下,活着,就是期盼明天更加美好!

福贵经历了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动乱的战争年代死亡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生命卑微如蝼蚁。虽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在那个年代活着是一种幸运,能活着尚且不易。而在我们现代的和平生活里,国家日益强大,我们活着的烦恼痛苦往往来源于事业,爱情,家庭等出现的矛盾。但相比于电影里的福贵,相比于那个年代的先辈们我们已经了足够的幸运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被任何困难挫折击倒,好好活着,好好活成自己所希望的模样!

9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