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

时间: 新华 电影观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总结自己的观影体验,从而更好地吸收电影中的营养,提升自己的影视文化素养。《亲爱的》电影观后感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亲爱的》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篇1

我们常常会用一些与孩子有关的词语来表达美好,比如“童真”、“童趣”、“童心”、“童颜”;我们也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花朵”比喻,表达对他们的希冀.在我们的印象里,凡是与孩子有关的总像张白纸一样洁白无瑕,他们代表着纯真,代表着希望.然而现实生活里总有些黑色分子一而再地摧残这样一些纯白净美的精灵,一遍一遍刺痛人们的心灵,挑战人们的极限.

10月3号,江都7岁女童随奶奶到泰州市姜堰区华港镇亲戚家参加婚礼时被拐走遭到杀害,10月6号,警方发现被遗弃的女童尸体.这样的事件又再一次曝光在公众面前,让人不禁联想到这样的一幕: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一个面带微笑充满恶意的大人来到小孩面前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将这个单纯的小孩吞噬,再见时已是野外小孩的尸体.我们是想向苍天质问的痛心疾首,是想将犯人千刀万剐也不为过的愤怒,是想到孩子满脸笑容的无力哭泣......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让我们的心痛了又痛.

最近热映的由陈可辛导演,赵薇、佟大为、黄渤等主演的电影《亲爱的》,该片改编自真实新闻,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被拐走以及解救孩子的故事,也许故事本身令人动容加之演员的演技好,观影的人不禁一次一次在观影过程中落泪.

这样的事情如何不再发生,如何避免?该拿什么来保护你,我的孩子,继电影观看结束和七岁女童遇害的事件发生后这样的想法又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全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

纵观每例案件,犯人无不是利用年少无知和防范意识薄弱的弱点作案.那么如果我们对孩子们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从丫丫学语开始,从家庭到学校,从日常到课堂,一遍遍强调,一遍遍教导,让他们学会拒绝与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触.如此虽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但是也能强化孩子保护自己的意识.除了家庭、学校日常生活的教育,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也许可以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这些弱势的天使.众所周知,法律是保护公民和大力犯罪的有力武器,也许我们可以让我们的法律、我们的制度更完善一些,更能及时有效地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命健康.当前我们国家没有一部具体关于保护拐卖儿童、虐待儿童、性侵儿童的法律,而然现如今拐卖儿童、虐待儿童、性侵儿童、少女遇害这些事件屡屡发生.那么也许是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制定一部专门法来保护这些弱势体的权利,不再走失24小时后才能立案,家属报警“该出手时就出手”......愿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还你一个灿烂的明天,不求你长大后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求你一生平安.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篇2

“你说孩子被拐到那家,他是多久才叫她妈的?”楼梯口,他终于问出口,有点怯。他们是离婚夫妻,丢失了孩子,共同奋力寻找。三年后,终于找到,但孩子却忘记了他们。她回头看了一眼,千言万语都在这一眼,愤怒、悲伤、绝望、怨憎,还有无尽的哀伤,终于她什么也没说,转身下楼。连背影也都满是疼痛。

第二遍看《亲爱的》,依旧被这个细节深深打动。比起这部电影里更为寻常的声嘶力竭和痛哭流涕,我更偏爱黄渤和郝蕾这节制的表演。看起来很是平常,细细想却是大恸。

虽然电影把一多半的篇幅给了丢孩子和找孩子,甚至曾用名是“打拐”,但正如导演所说,剧情真正开始其实是在找到孩子之后。只那一眼,就精准地刻出,被拐儿童重新与亲生父母建立情感的艰涩。又好像,电影用最后几十分钟,直视了被拐儿童对身为人贩子妻子的养母难以割舍的“亲情”,讨论了人贩子的妻子是否有领养孤儿的权利,并剥开了为生二胎要给丢失的小孩开死亡证明的疼痛……

有人批评导演把苦难当情怀,提笔很重却落笔太轻,说《亲爱的》避开了拐卖的'真实罪恶,转而选择以亲情化解社会丑恶。我却很为陈可辛涉猎这一现实题材的诚意,感动。哪怕有限,但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我们还是触摸到了丢失孩子的绝望,触摸到了当代中国的碌碌众生相。哪怕电影并不能完全直面司法的灰色地带,也未必可以清楚探讨道德困境,但起码它能让我们对路边乞讨的孩子再多一点关注,对这个社会多一点点暖。这便已很好。

就好像,用近乎纪录片的口吻讲述三十年代的文坛旧事,《黄金时代》在商业上溃败了,但我依然敬重许鞍华的勇气,因为她以尽可能尊重历史的态度,描摹了那个时代。这两个香港导演的情怀,让人觉得宽慰,至少又愿意相信国产电影不全是商业大片和胡闹恶搞,或者脱离现实的青春故事,尽管那样更有机会刷新票房纪录。

想及此,不免有点难过。跟大多国产电影一样荒诞滑稽的,还有假惺惺的真人秀、洒狗血的电视剧、很励志的畅销书,和很多。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篇3

暑假期间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这本书讲了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在信中,雷伊说出了自己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做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这个故事里的雷伊真有耐心,能天天写日记。

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只要勤练习,就能成功。正所谓:功到自然成。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篇4

读了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我觉得鲍雷伊从不喜欢写作和读书到喜欢写作和读书之间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来他写的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我真为他高兴,我也要学他爱上读书。

在鲍雷伊给汉修先生的第一封里,他把“朋”字写成了“明”字,老师又教“朋”是:好朋友连续两个月都不会吵架。我觉得很好笑。 鲍雷伊第一次写日记不会写就去请教汉修先生,汉修先生的答复是:“你只要假装给一个人写信就行了。”这样鲍雷伊会写日记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在圣诞节的当天鲍雷伊没有收到爸爸送的礼物,他很沮丧,谁知道第二天爸爸的礼物被寄过来了,鲍雷伊很高兴,我也替他感到高兴!在爸爸把“土匪”弄丢的那段时间里,我相信鲍雷伊一定非常伤心,我也很为他难过。

鲍雷伊是一个聪明、活泼、爱动脑筋的孩子,我很喜欢他发明的午餐盒警报器,更喜欢他。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孩子。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篇5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是李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里面写着鲍雷斯崇拜汉修先生的故事,还有鲍雷斯午餐被盗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午餐被盗的故事,自从鲍雷斯午餐被盗,他就想办法在他的午餐盒上装一个防盗警报器,实在想不到办法,就拿胶带将午餐盒缠得结结实实的,结果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吃到午餐,害得别人都笑他。最后,他终于想到了办法,用铁丝做一个挂钩,挂在一个小开关上,假如他不在时,有人打开他午餐盒盖子,就会发出比雷声还大的声音。

这本书实在太有趣了,大家都来看一看吧!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篇6

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是美国贝芙莉克莱瑞,这本书后主要讲了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写信。

鲍雷伊的爸爸、妈妈,还有一条狗叫土匪,鲍雷伊只要是家里发生的事情就写成信给汉修先生,在鲍雷伊上六年级因为父母离婚而转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和汉修先生联系的更加密切了。在信上说父母离婚的事情,自己转学的寂寞,通过和汉修先生的写信,鲍雷伊知道了怎样面对生活去克服困难也理解了父母的无法共处的原因。雷伊坚持和汉修先生保持写信,他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变成了快乐、自信的孩子。

读完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生活总是有磕磕碰碰,不可能一帆风顺。让我们乐观的去面对一切困难,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亲爱的》电影观后感篇7

从小爸爸妈妈叫我不要到处乱跑,别走丢了,还对我说:“如果被坏人拐走了,就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那有多可怕呀!”看了《亲爱的》的电影后,我发现爸爸妈妈并不是在吓唬我,真的有这样的事,想想都觉得后怕。

影片里,鹏鹏和他爸爸一起生活,爸爸每天都很忙,很少照顾到他,就在一天下午,他跟小伙伴一起跑出去玩,看到妈妈的车就追了过去,结果为了追妈妈的车一去不复返。鹏鹏不见了,他爸爸妈妈非常地伤心,很后悔没把鹏鹏找看好。后来,他们通过各种办法去寻找鹏鹏,还吃了不少苦,途中还遇上了骗子,可以看得出,他们找得非常辛苦。花了很长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儿子鹏鹏,他们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反而更加伤心,因为鹏鹏被拐到了一户偏僻山村农民家里,生活了好几年,已经认不住他们了,最让他们伤心的是,他们听不到鹏鹏再喊:“爸爸妈妈。”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很多,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一个人不能到处乱跑,不然就像鹏鹏一样被坏人拐走,很难才找得回来,也有可能永远都找不回来了。平时外出,难怪爸爸妈妈总是拉紧我的手,生怕我走丢,就算在游乐场玩,他们也会在一旁看着我,爸爸妈妈这么爱我,我不想离开他们。

8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