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
写观后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练习,可以让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方便大家写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时参考。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篇1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它戳中了人们心灵深处对母亲的爱,贾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含义。
影片“痛”的让人难以释怀。影片中贾玲说:“如果母亲当初生的不是我,应该比现在幸福吧?”她对母亲说:“我还没有来得及给你买大大的房子”……这些话充分体现出了贾玲内心的自责和痛苦。
于是她立志要出人头地,她对母亲说:“我以后肯定有出息,那你等我”贾玲想给母亲争光,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正因为她有了这个目标,才让她最终成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喜剧演员,实现了对母亲的承诺,然而当影片最后贾玲开着跑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她却丝毫不快乐,那是因为母亲没有看到她成名的今天。
影片洋溢着贾玲对母亲强烈的爱。为了实现贾玲对母亲的爱,她穿越回1981年,见到了年轻时的母亲,她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与快乐,她想完成自己的心愿:让母亲快乐,为母亲争光,让母亲穿上那件绿皮大衣,实在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李焕英,这不就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名字吗?他们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子女,自己却无所求,只愿子女能够生活的幸福。让我们不留遗憾的努力生长,活成父母心中的骄傲!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篇2
你好,李焕英2月18日票房突破30亿。贾玲火了,同时也虐哭上亿人。这部剧揭露成人世界扎心真相,却又没有特别严肃地讲大道理,而是顺应春节的气氛,用喜剧的方式,把该讲的都讲明白了。大家笑着笑着的状态下,突然觉得自己明白了点什么。
初一我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哭的稀里哗啦。
因为我深有感触,20岁那年我父亲有病去世了,当时看着躺在病床上被病魔折磨的样子,除了哭还是哭,记得去世的前几夜,我基本不睡觉,有一次困的实在挺不住了站着睡着了,我是怕睡着了再也看不见父亲了,我只想多看看他。去世那年是冬天,出殡那天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冷,15岁的妹妹连哭带冻,突然晕倒了,把家人都吓坏了,当时的我瞬间崩溃。在坟前跪了很久,就一句话不断的重复。爸;我还啥都没做呢。那时的我除了泪水一无所有。
我们总以为;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等我们长大后才发现,父母已不再年轻。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太真实,太扎心了。
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但我们从未做好跟他们分别的准备。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不管是谁,孝,永远是我们一辈子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我们长大,父母变老,也许共同的话题会越来越少,但作为子女的我们,还是多一些耐心,爱心,把他们带入自己的世界。像他们曾经爱我们一样,爱着他们,别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
人都说百事孝为先,孝顺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孝顺父母,是一种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顺父母,是天性良知。父母年纪渐长,身体衰老,孝顺父母,是一种责任。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感恩父母,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篇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
春节期间,《你好,李焕英》大红大火,给每一个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想起了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因为单位的要求,她没能陪我一起过春节。也没能陪我一起看这部电影。除夕夜,在老家的我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隔着几百千米的距离,每一秒都是如此漫长,“嘟—嘟—”,“喂?”还是那个亲切的日夜思念的声音。“妈!新年快乐!”我激动地看着视频中的母亲,激动地叫着。
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说道:“新年快乐啊!”我紧紧地盯着手机,看着她苍白的脸,白头发隐隐约约反射着光,我又想起了她陪我奋斗的夜晚。
当时正值期末复习,学枯燥而又疲倦。没日没夜地反复背默刷题。书桌上的闹钟的分针快速地转动着,昏黄的灯光照在一卷卷试卷上,黑色的墨迹反射着乌黑的光。月儿从云里悄悄探出头来,圣洁而美丽。母亲拿着一杯满满的牛奶走了进来,对我说道:“来,孩子,等一下再写吧,先把这杯牛奶喝了吧。”
我挥了挥手。皱着眉头道:“别吵别吵,放这就好了。”便继续埋头刷题。
母亲轻轻叹了口气,道:“早点睡觉,可别太累了,别忘了喝牛奶。”我噢了一下,敷衍地应付了一声。
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可真是粗恶至极。大年三十夜里,我充满悔恨,当初可真不该这么对待她。如果可以像贾玲那样穿越那该多好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春去秋来,一切消失在人海中。夜里我悄悄许下心愿,今年,我定待妈妈好好的。
你好,妈妈。谢谢你,妈妈!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篇4
春节遇上情人节,年味与浪漫撞个满怀,这天去看了《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是由喜剧演员贾玲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自导自演的。
这部电影从花絮和预告开始,就已经让人处处都觉得感动,虽然这部片子是以贾玲妈妈为原型,但是天下父母都是差不多的。每一个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换位思考一下,大部分人的爱是慕强的,是有要求的,但爸妈的爱不是,他们的爱是希望你好,健康快乐,就是他们的心愿。
生老病死是不能避免的,但别留遗憾,虽然看《你好,李焕英》,之前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还是忍不住哭得一塌糊涂,电影穿插着搞笑煽情,中间也很让人反思,或许我们都可能是“贾晓玲”一个普通人,所以显得结尾更加感伤。
贾玲想通过电影告诉我们不要等要你想要表达那份爱的时候,接收的人已经不在了。背井离乡与陪伴父母,这也是当代很多奋斗在大城市年轻人心中的痛,我们离开父母来到异地打拼,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诗就可以看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默默付出。我们总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让父母在等自己有钱、有时间、有出息了、等自己的梦想实现了……
你讨厌父亲的平庸,却不知道他也曾经是个满怀梦想的少年,你嫌弃母亲的唠叨,却不记得她也曾经是个对镜贴花的姑娘。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故,此生只剩归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管什么事情,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灵前两行泪,不如生前一碗饭!莫做迟孝之人,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尽自己一份孝心,用心感受父母的不易,感恩母爱的伟大,也许你还小,是个孩子,也许你已至中年,已为人父母,但你仍然是父母眼中孩子,不管你是何种角色,不管你作为游子身处何方,过年了记得回家看看!在新年第一天用心对爸妈说:新年好,我爱你们!愿全天下父母新年快乐,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篇5
今年春节档的格局原来挺明朗,陈思诚导演,王宝强、刘昊然共同主演的《唐人街探案3》会一骑绝尘,最终票房应在30亿以上;刘德华、肖央主演的《人潮汹涌》和陈坤、周迅联袂的奇幻片《侍神令》都是10亿级票房的作品;《熊出没·狂野大陆》有望再创系列票房新高,8亿应该是可见的目标;雷佳音、杨幂主演的《刺杀小说家》和动画电影《新封神:哪吒重生》票房应在5亿元上下。
《侍神令》
没想到的是,贾玲带着她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突然加入战局,让今年整个春节档的格局,瞬间变得混沌不清。
贾玲现在的人气有多高呢?可以简单看两个数据。
我们知道,贾玲的师傅冯巩现在是位短视频达人,此前其短视频社交平台账号的粉丝有七八百万。就在10天前,巩哥上传了一条他和其得意弟子贾玲的一段39秒的搞笑短视频,内容是两人谈论贾玲的择偶问题。这条视频随即火爆全网,开启了巩哥涨粉奇迹,短短一周,他的账号粉丝从七八百万暴涨到了1400余万,一度冲到该平台明星榜单第一位。此条短视频光点赞人数就接近400万,是冯巩发布的100多条短视频中,点赞人数最多的作品之一。
另一条数据就是《你好,李焕英》的相关宣发数据。这部电影此前没什么消息,两个多月前突然宣布定档在今年大年初一,随后又消息寥寥,直到最近才陆续放出预告片和相关宣传物料。
但在某权威售票平台上,《你好,李焕英》想看人数接近70万,并且每天仍在飞速增长。在春节档的七部强片中,这个想看人数仅次于《唐人街探案3》的378万(将近3年的积累数字),远高于其他五部影片。《侍神令》的想看人数为37万,《熊出没·狂野大陆》为32万,《刺杀小说家》为30万,而刘德华的《人潮汹涌》仅有11万人想看。
《你好,李焕英》由贾玲自编自导自演,改编自她的同名小品,这个小品曾看哭无数观众。而无论小品和电影的内容,都取材于贾玲母亲的生活,“李焕英”就是其母的名字。
《你好,李焕英》的剧情大意是,贾玲饰演的女主角贾晓玲在上大学时,突然接到其母发生严重意外的消息,情绪崩溃之下,贾晓玲突然莫名其妙地穿越回了1981年,那时候她的母亲和父亲尚未恋爱结婚,贾晓玲便开始想方设法介入父母的恋爱和婚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爆笑又感人至深的温情故事。
影片情节有点像《夏洛特烦恼》和《回到未来》的结合体,但故事的设定要比这两部电影悲情得多,似乎更接近韩寒的《乘风破浪》。贾玲在接受谢楠的采访时称,影片的剧本陆陆续续写了四年,她的本意是想通过这部电影,跟自己去世已久的母亲,做一次道别。
贾玲在采访时称,自己现在的生活越好,对妈妈的遗憾就越深,因为妈妈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却从未在物质上得到过任何回报,这成了贾玲的心结。她是荧屏上的开心果,但从母亲去世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未发自内心地开心过。相信每一位失去至亲的人,都会感同身受,所以网上才有这么一句流行的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你好,李焕英》欢乐、怀旧、温情、催泪,是一部最适合春节档氛围的电影,影片打出的宣传口号是“大年初一,笑顺爸妈”,其中的“笑”指的是这是一部喜剧片,而“顺”则是电影的主题。目前来看,《你好,李焕英》的气势很盛,加上有沈腾、张小斐、陈赫等人的加持,甚至可以称之为“来势汹汹”,恐怕不仅是《侍神令》《人潮汹涌》等影片要担心,就连春节档“头号种子选手”《唐人街探案3》也要“瑟瑟发抖”。
个人认为《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至少10亿起步,如果它直接抢走《唐探3》的春节档冠军宝座,也不会让人太意外。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篇6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自导自演的一部作品,改编自自己创作的同名小品。
贾玲在电影创作上初出茅庐,然而,这样一部笑中带泪,一部带有喜剧元素的悲情作品打动了亿万观众,既叫好,又叫座。
剧情并不复杂,虽然运用穿越的手法切入,有点俗套,但也能使主人公在故事中跳入跳出,推动剧情发展,比单纯回忆性叙事手法显得生动活泼,同时也使观众产生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愰忽迷离的感觉。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自传体作品,现实中贾玲的妈妈确实也叫李焕英。贾玲也算本色出演,作品中的贾晓玲明显就是以贾玲为原型塑造的人物形象。但文学作品毕竟属于文学艺术创作,作品中的贾晓玲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中的贾玲。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贾玲和姐姐曾经谈到过自己母亲去世的原因。据贾玲说,父母一起去通稻草,因为草堆的比较高,妈妈坐在爸爸开的小翻斗车上,然后不小心失足摔了下来,摔倒了小脑,当场就去世了。在火葬母亲的时候,贾玲还是难以相信这个事实,虽然贾玲的姐姐已经让贾玲去看妈妈的最后一眼了,但是贾玲说,自己那个时候就是傻的不能相信妈妈已经去世的事实。这成为贾玲永远的痛,也成为贾玲创作《你好,李焕英》的初衷,就是怀念母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没等到贾玲成功,没享受到贾玲成功的喜悦,更没给贾玲回报她的机会,便匆匆撒手人寰。这成为贾玲心中迈不过的一个坎。所以,贾玲不惜运用穿越的手法,恨不得拥有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穿越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变身姊妹替母亲分忧解难,甚至愿意创造机会让“母亲"(姐妹)嫁给一个干部子弟,而不是"锅炉科"的父亲,目的就是让李焕英少受点罪。故事虽然荒诞,但把无以为报的拳拳爱母之心,表达的无以复加。
影片打动观众让观众泪湿衣袖的就是亲情,讲述的也是父母与子女的故事。
这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我是读了魏山虎校长《你好,你焕英》观后感,心生感动,于是我领女儿一起去观看。
女儿学习比较用功,成绩也比较好,但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心情烦躁,平时顾不上锻炼,顾不上与同学交流,顾不上睡觉,课上课下钻入书堆,身体也越来越差,心理上似乎有点乱了阵脚的意思,作为父亲很是替她担心。正如影片中李焕英所讲的,我也愿意让孩子健康成长,做一个快乐上进的人就够了,善交流,有朋友,懂人情,能独立。
电影结果后,我和孩子谈影片中的故事,谈创作手法,谈人物命运,没想到孩子对一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感慨地说,“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同身受",我明白她说的是,贾晓玲穿越与李焕英作姐妹一事。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篇7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不在,人生也仅剩归途。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如果你能读懂贾玲的穿越,你就能明白,从现在开始,该怎么弥补和加倍的珍惜去回报父母的恩情!你要知道母亲和我们是生死之交,而不是你不耐烦的絮絮叨叨。你要知道,这世间对我们唯一不求回报的爱就是父母之爱,单是听着父母所谓的唠叨,那也得是有福气的人才有的特殊待遇。听着唠叨,越听心里越开心。才说明,你长大了!父母也就没白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
影片以让妈妈高兴为线索,用倒序手法穿越过去帮着妈妈成就三件高兴事:做厂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赢得排球比赛,促成跟厂长儿子的亲事。一个目标改变历史,让妈妈重活一次有个好的命运,别生下自己这个没出息的女儿。满满的对自己不争气的愧疚感,浓浓的对母亲的爱意。当然这结尾有个大彩蛋,我就不剧透了,正因为这个才更感动,孙悟空原来根本不曾翻过如来佛的手掌心,无论怎么样的儿女,做妈妈的都不会嫌弃。妈妈对于儿女的爱总会浓上好几倍。
我们都无法回到过去,就像目下我的孩子也许不久就会忘记父母今天看电影时流下的眼泪,她还在问,你们为什么哭啊?我们都希望有能回到过去的能力,因为很多东西一旦过去就再也无法回头,如影片那熟悉的黑白照片,父母年轻时候英俊美丽的容颜。我们也在逐渐老去,逐渐老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就是真正长大的过程。
今天走出电影院,看到电影里贾玲的遗憾,电影外贾玲的突破,我又想到了过往,心中有了一些波动,趁着父母健在,再跟生活搏一搏,一辈子很短,我想要人生由我!
潇潇洒洒走一回,痛痛快快报母恩!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篇8
独自看电影《你好,李焕英》,特意拿了一包纸巾出来,算是提前做好了被感动的准备,因为我泪点低。还喊儿子和同学也去观影,委婉地想让他们接受一份关于母子亲情的叙述诗,了解孝顺的痛点,真有点一厢情愿。某一个瞬间,我忽然有一个想法,看《你好,李焕英》,笑与哭切换自然,其实情节不复杂,被感动之余,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对自己和母亲该做点什么?
这里有一个假设,影片中,如果李焕英还活着,贾晓玲会怎么样?生活中,如果父母还健在,我们又会怎么做?也许这种假设不合时宜,但是仔细想来,假如李焕英还活着,女儿能否真的会为母亲着想?为什么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倍感伤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回想起母亲中风时的场景,差一点失去她,就差一点,我也会加入没有妈妈的队伍。但是现在她身体恢复不错,我们一如既往的争吵,互相看不顺眼,又彼此相依为命。举手投足间充满默契。
如果母亲不在了,我将在最初的一两年自由自在,会有解脱的感觉,会更独立的做自己。但是我相信接下来的无数年,无数个夜晚,浸入骨髓的思念和哀伤会伴随终身。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张席,父母不在了,人生只剩归途。听上去是不是特别的残忍?现实就是如此,没有了唠叨,操心,争执,分歧,欢笑,分享,惦记……然后呢?你连坐下来吃饭的勇气都需要心灵鸡汤的鼓励——因为桌面上永远少了一双筷子,一个碗。而我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是:“多大回事啊,不就是添一副碗筷的事吗?”那一刻,天会塌,真就是大事,没有妈了呀。
幸亏她还在!是的,她还在。看到贾晓玲奔跑在回去找李焕英时,泪奔了,看到了李焕英如愿穿上皮大衣,坐上轿车,很满足的舒心的笑,泪奔了。流泪的人都知道是幻想,都知道满足了内心的祈愿。我拨打母亲电话,长声后听到她说“喂”,低沉有力,我放心了,她还在。她一直在,唤着我的小名,开着客厅的小灯,桌上永远有我爱吃的剥好的石榴或者一碗蛋羹。我没打算改变和她不争吵的习惯,我一样厌烦她管束我,甚至我故意不和她说话,关门躲进卧室,只留她孤单的在电脑前打游戏。——但是,她还在,她还在呀!
这个春节,儿子在家特别宅,他更多的不是陪伴我,而是陪外婆。他似乎比我更有感知,总是长时间站在老人背后给按摩头颈,揉肩。俩人基本无对话,整个画面安静祥和。我没有问他是否看了电影,是否想有一天我成了“李焕英”,他会怎样。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才是常态,但需要在某一时刻觉醒:不要都成为“李焕英”后,才想起不做那个痛彻心扉的贾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