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
观后感可以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让观众与朋友、家人、老师等分享自己的观影体验和感悟。怎样写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这里提供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分享,供大家参考。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1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赞颂过他的伟大!
贝多芬短小臃肿,外表结识,穿着讲究,目光犀利,而且准确,眼中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反映出他内心思想的丰富。他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却遭受失败,不得不成受感情的煎熬,同时从他那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去,写出一系列辉煌的作品,后来他不幸耳聋,但他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他,作为一个音乐家,任何时候都不向命运屈服,任何事情都不能使他停止前进,放弃自己钟爱的事业。他是一个心灵伟大的音乐大师,性格激昂,有着伟人的性格,待人彬彬有礼,对讨厌的人也能忍耐,有着对音乐超常的天赋,能够捕捉对音乐的灵感,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髓。他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世界不能给他快乐,但他却创造了快乐给予世界。
我,一个学生,平时一些小问题,一点磕磕碰碰的小事情使我心情不爽,使我总成为悲观主义者中的乐观主义者。但是贝多芬,他遇到了更大的挫折,可他没有因此而丧气,他在困难中胜利着,快乐着。
我也要创造快乐给世界!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2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了不起的音乐家贝多芬说的一句名言。在我还没有接触钢琴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这句话。我想知道他经历了些什么?为什么他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后来,我开始学习钢琴,接触到了贝多芬的很多音乐作品,我一遍遍地听他的《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里。老师告诉我,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这时候,我对贝多芬就更感兴趣了。于是,我缠着妈妈给我买关于贝多芬的传记,终于,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贝多芬传记》这本书。
我一拿到这本书,它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吸引着我,又仿佛涂上了强力胶,把我的手牢牢地粘在上面,让我手不释卷。我早上看,晚上看,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就连吃饭和上厕所时都在看,妈妈笑着说我被这本书迷住了,简直是废寝忘食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贝多芬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天才。他家境贫寒,童年十分悲惨。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即兴创作,挑起家庭的重担。他是一个祸福相依的坚强的青年人,当他成年以后,为了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他受教于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这个时候,命运给了贝多芬沉重的一击——他的耳朵失聪了。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该是多么悲惨呀!就像是一只小鸟没有了翅膀,无法展翅飞翔;又像是一台汽车失去了引擎,无法发动、驰骋。但是贝多芬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与命运抗争。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一系列传世的经典乐章。
贝多芬是个勇敢顽强的人,他一生几乎没有享受过快乐,伴随他一生的是贫穷和苦难,但是他的音乐却总是充满着光明、力量,催人奋进!当他去世了,他的音乐生涯结束了,但他伟大一生的传说却在人间开始了新的生命。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明白:苦难能够摧毁一个人的勇气,但同时也能造就一个人的意志,我们要勇敢的面对一切困难,扼住命运的咽喉,努力做生活的强者。
读完《贝多芬传》我受到了很深的启发:命运多舛的贝多芬尚且如此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拥有健康挺拔的体魄,拥有良好优越学习条件,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更应该努力进取。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要放平心态,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迎难而上!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我们才会变得更优秀,请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3
生命绽放的炫美
一个疲惫不堪的人,却在不停地舞动着生命的旋律,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执著?
——题记
有幸拜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地被这些伟人所折服。
众所敬佩的贝多芬,他的童年是灰暗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悲惨而又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各种暴力迫使他苦练乐器,年少的他还在承受丧母的打击。
可是,上帝给他的痛苦还没有停止,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病、耳朵也听不见了,这对一个音乐狂爱者来说可谓晴天霹雳,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过他的音乐梦想。
人们可以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又可以看出他那悲惨的命运。多次被爱情拒之门外的他又必须承受另一种酸痛。读到这里,我停住了,一个人在遭受了这么多打击后,还有信心面对下一天黎明吗?一个人经历了这么多次跌倒后,还能有勇气站起来吗?然而贝多芬却凭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走向了成功。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仅降临在普通人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身上,这些伟人因为战胜了挫折,所以才能成为永垂不朽的天地英雄!
也许,你现在正埋头于书本之中为了学习叫苦叫累,也许一些挫折正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在坚持与放弃一念之间徘徊,请不要放弃,也许下一刻你就会看到美丽的彩虹,不是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吗?是啊!一个满怀激情与梦想的人,困难压得倒他吗?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困难压得倒他吗?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困难压得倒他吗?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困难压得倒他吗?
贝多芬的成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话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扼住生命的咽喉”,即使世界不曾给过你快乐,但是如果可以,请给予世界一份快乐。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4
寒假期间,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一章,了解了贝多芬坎坷多难的一生。当我看到贝多芬面对着厄运的残酷打击而没有低头放弃,反而奋发向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强意志最终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时候,我不禁被深深地感动了。
贝多芬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不但精通古典音乐,而且还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的《献给爱丽丝》、《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等音乐作品都是人类音乐史上不朽的乐章;而他在双耳已经完全失聪的状况下所创作的《第九交响乐》,更是乐坛的巅峰之作,是人类对光明和欢乐的伟大赞歌。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平民家庭,从小父亲对他管教很严厉。由于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勤奋,贝多芬从8岁起就开始登台演出了。成年后,正当风华正茂的贝多芬准备大显身手攀登音乐高峰时,厄运突然从天降临,他的双耳失聪了!这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音乐家的打击该是多么的大呀!但坚强的贝多芬经受住了这致命的打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重重困难,通过自己勤奋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最终战胜了不幸,成为了一个闻名世界的音乐大师,在人类的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神奇乐章。
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历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条真理: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经受住厄运的打击,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我们应该以贝多芬为榜样,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断的努力,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5
一口气,读完贝多芬传,不免长嘘一口气。
为贝多芬的困苦而嗟叹!为贝多芬的抗争而赞叹!为贝多芬的才华而惊叹!
贝多芬的一生是困苦的。三岁失去教导自己的祖父,七岁失去疼爱自己的母亲,儿时经常被酗酒的父亲毒打,三十岁失去听力,曾经心爱的二个女人都离他而去,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 …… 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没有摆脱穷苦的命运。
贝多芬的悲剧一生似乎没有快乐可言,但他毕生都在为艺术献声。他说:“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当我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相信正是因为这种追求,贝多芬才能忘记命运的不济以及生活的艰辛。他完全沉醉于音乐,他的快乐来自音乐,他的幸福来自音乐,这种快乐和幸福只有他一个人能享受,这或许也是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在与命运的搏斗中,贝多芬无疑是胜利者。他的拼搏与他的作品都赢得了后人无限的敬仰和爱戴!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最然他的作品不算最多,但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没有之一。我们熟悉的作品有《欢乐颂》、《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最为难得的是他最优秀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聪后最为困苦时创作出的。这也应了古人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看完全书,久久不能平静,上帝不会因为谁是天才而眷顾谁,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有句玩笑话这样说:“点背不能怪社会,命苦不可怨政府”,话糙理不糙。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挫折和痛苦,当我们面对病痛或困难的时候,就应该以这些名人、伟人为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要扬起生活的风帆,坚定生命的信念,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6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挫折,俗话说:“人之挫折十之89”。疾病、失败、困难等挫折就犹如掌握在我们手中的牌。
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拥有一团糟的牌,也经受了许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最后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致命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贝多芬仍然坚强不屈,最后在欢乐的凯歌中完成第九交响曲的乐章。
贝多芬对于自己的不幸,都选择了忍耐,忍耐并不意味屈服。忍耐是高瞻远瞩,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成为一个伟人。
其实事情是具有两面性的,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会使原本心情不佳的我们悲哀,但是我们不需要在暴风雨中伫立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我们无须抱怨,因为没有暴风雨的悲哀便没有雨过天晴的欣喜。也许突然降临的寒冬会使原本衣裤单薄的我们感到寒冷,但我们不需要与冬天对抗,我们无须抱怨,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我们始料不及的“绊脚石”,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要不怎么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但是如果我们正视挫折,我们还会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正如贝多芬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用痛苦换来欢乐”。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悲观的人,就会抱怨手中的牌,原本可能的事变成不可能,常常夸大挫折,放下痛苦,最后被生活所打败;乐观面对的人就会想着挽回局面,原本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所受挫折无量前途也无量,最终战胜生活。好比贝多芬在耳聋下,但在精神上,仍然坚强不屈,最后在欢乐的凯歌完成了第九交响曲乐章的伟大创作、在患难结出丰硕的果实。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7
看完《名人传》里写的贝多芬得知贝多芬的童年很艰苦,他没有享受过莫扎特那样温暖的家庭。他从小就被他的父亲逼着练习钢琴、小提琴……但,即使是这样贝多芬也没有讨厌音乐,而是努力的练习。他的父亲为了促使贝多芬学习,还使用了暴力。贝多芬十一岁时就成为了戏院队的一员;十三岁就当上了大提琴手。
他的妈妈在一七八七年就去世了,父亲因酗酒成性,无力支撑这个家庭,所以十几岁时的贝多芬就成了家庭的支柱。贝多芬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为经济问题开始操心,这份重任对他来说来的太早了。
贝多芬有着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即使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但他却没有放弃音乐的生涯,而是继续创作出很棒的乐曲获得了很棒的成功。但我却是另外多数人——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而是一直都想退缩的人。有时我遇到了很困难的事,就是退缩,一点也没有想要去克服的念头。但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只有勇于的去克服困难,才会获得成功。
贝多芬还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这是最重要的。不过最最最重要的是凡事要对自己有信心,只有自信,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8
书海无边,今天,我读了一本书《贝多芬传》,这本书讲述了贝多芬悲凉的一生。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人们尊称他为“乐圣”。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生活的道路十分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就这样,贝多芬也没有放弃他所喜欢的音乐。
贝多芬1818年的时候,他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为了换取面包不得不拼命的创作。他创作的30多首曲子,只获得了30到40杜迦。嘎烈庆亲王要他创作的四重奏更是贝多芬几乎用血与泪完成的,结果却分文未得。
这让我看到了贝多芬的坎坷命运,看到了当时的亲王欺负平民,看到了他们的罪恶。
这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演奏会,场面十分激烈。甚至有许多人感动的哭了,可是片刻的感动并不能改变世俗的心灵,那只是一针满足人们暂时追求高尚的心里的抚慰剂而已。
贝多芬的命运是不平的,可他并不屈服,这一切都源于他坚毅的品格、高山的道德、还有他为之奋斗终身、奉献一切的精神圣地——音乐!他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他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毕生精力。
电影《贝多芬传》观后感篇9
看完《贝多芬传》的那一霎那,只觉脑间一片空白。
一下子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世间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有时觉得南子给孔夫子的这句话放在贝多芬身上也适用。但却找不出为什么。《贝多芬传》带来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答案,但却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让人记忆犹新。
许多艺术家是没有真正的童年的。在别的孩子吸允着棒棒糖,在秋千上摇荡时,迈克杰克逊的童年在哪里?是在录音棚里,还是在父亲的鞭挞下?就连贝多芬也不例外。四岁,本该是一个童真玩耍的时期,但他却被整日钉在琴键上。而且对于他来说,他父亲是为了金钱与荣耀来逼迫他,并不是为了他的未来。这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残忍?--------对于当时的贝多芬来说,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黑白键。-------至少那时他是这么想的。
先恨,后爱。对于许多琴童而言,他们对钢琴的感情就是如此吧。音乐对于贝多芬来说,也是如此吧。童年时期的他,或许对音乐充满着无限的怨恨。但也正是这门艺术决定了他的人生,伴随着他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让他爱得无法自拔。
除了他那让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以外,他的耳疾与创作之间的微妙联系,也令我惊奇。
二十六岁时听力日渐衰弱。这对于一个拥有伟大的音乐梦想的创作者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这种肝肠寸断的感觉在《悲怆奏鸣曲》中体现得淋淋尽致。看似平静、起伏微小的乐曲中,隐藏着无尽绵长的悲伤。是的,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听觉更重要?听不见世间一切悦耳的音韵,甚至包括自己的作品。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贝多芬众多的作品中,绝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患上耳疾之后写出来的!也就是说贝多芬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韵。或许是贝多芬对音乐无限的热爱,使他能够在失聪的恶劣环境下,成就如此的辉煌。因为失聪,他远离尘世的喧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或喜、或悲、或绝望、或激动-------
上帝关闭一扇窗时,却为贝多芬打开了另一扇窗---------
对贝多芬的探秘,我不会随着合上《贝多芬传》而终止。这本书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吸引人的开始。它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会不断地深究下去------深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