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电影观后感700
关于票房火爆而又诚意满满的《捉妖记》你有去看么,剧中的哪个人或物(是妖王还是小胡巴)最吸引你的目光了。你对影片表达的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思想有什么样的看法,你有什么样的独特见解!
捉妖记电影观后感700 1
从影片里头,吴君如还有曾志伟扮演的两只妖怪被四钱天师捉到后,开始看似无厘头地唱起了妖怪之歌,地下的小妖怪们也出来跳舞歌唱的时候,我脑海浮现的甚至是动画片《美女与野兽》里的所有欢唱桥段。当时我就在想,似乎《捉妖记》就带着一种走向世界、跟国际靠拢的野心。当然,说起走向世界还是有点夸大其词,不如就简单地说,终于有一部电影肯花巨大投资,特效不是五毛钱(对于天生挑剔只看美国科幻的一些国民来说,至少也有两块五吧?),肯向国际迈出了那么一步了,那就是《捉妖记》。
纵观全片,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当然是将动画融入到中国环境,这是一个尝试,也在当今的中国市场里显得非常独特有趣,在近年青春泛滥的国产市场中突出重围。《捉妖记》来源于山海经的古老传说故事,菜鸟女天师跟怀上小妖的良家妇男面对天下围攻,轻松又幽默。观影期间,数次爆发的笑点与片中小妖王胡巴每每出现时萌至惊呼的全场吸气,以及牵人情动的冒险之旅与纠葛感情,似乎都传递着《捉妖记》作为年度奇幻爆笑大片的号召力。同时,相信《捉妖记》将开启东方奇幻的新纪元。
好的故事都是简单的,所有人都看得懂,但却能让你为之动容和喝彩,就是高明。观影《捉妖记》的过程中,笑点、泪点和萌点都十分充盈,故事却十分简单,体现人和妖能否共存的哲学问题,然后是捉妖、保护妖王胡巴,人与妖也能和谐共处。
说到笑点上,除去通常喜剧的弄巧成拙的手法,《捉妖记》最有趣和特别的是:第一,植入好莱坞动画的笑点,卖萌;第二,利用颠倒人物形象来塑造笑点。可以说,最大的笑点都是由第二点来支撑,井柏然是男生,爱好煮饭和缝纫,最后还怀上了胡巴,要“生孩子”。白百何是女生,却是粗暴的天师,男人婆,最后还要帮忙接生。导演李许诚毅说,《捉妖记》最开始就是跟《鬼吹灯之寻龙诀》的导演乌尔善在咖啡厅里聊天,从男生怀孕这个点来的。看似是信手拈来的一个梗,但是其中不仅包涵了萌点,更是把男女主角的性格塑造和交锋设置得让人拍手叫好。
在当今什么霸道总裁盛行的玛丽苏年代,很久没有看到令人舒服的一对男女主了。
随着近两年类似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欢喜冤家的男女设置,还有美剧《再造淑女》的依附关系男女设置盛行,中国的也开始了玛丽苏的霸道总裁,走到哪都让人泛酸水。为此,《捉妖记》是今年我看过的最喜欢的男女主角设置,颠覆了传统的烂梗,一下子就有趣了起来。
再而,故事也非常温情,泪点靠亲情支撑。不管是井柏然的父亲离开他时的迫于无奈,还是离开胡巴时胡巴的大哭,到故事最后让胡巴离开时,才明白了井柏然的父亲当初的苦衷。导演和编剧实际没有浮夸,也没有过度煽情,只是简单地利用成长后的人物的“感同身受”,当井柏然真的把胡巴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最终仍然要离开它时的那么几句话和一个动作,就完成了所有的煽情部分,明白了为人父母还有人与妖之间的无可奈何,没有渲染过头,一切都在简单中讲明白,点到为止。
而说到萌点,我只能说,胡巴将我萌哭了(大白马上就要失宠了,胡巴赶紧出周边吧TAT)。撇开故事,单从动画来说,塑造一个让人记住的动画形象是多么地难,首先要想出一个让人记忆的点,类似于所有LOGO设计的一个标记的缩影。这些都是策划人的一些技术活,胡巴就塑造了一个类似于萝卜这样一个让人记忆的点,形象本身萌不萌看身边的人对胡巴的喜欢就知道啦。能够创造一个新的让人记住的动画形象,实属不易,胡巴的诞生也非常成功。
当然,这部电影耗资3.5亿,在特技上花了最大的心血,在我看来,观影者看得过程十分真诚地被逗笑,能被感动到,看到它的诚意,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任何一部电影都无法十全十美,《捉妖记》的缺陷也较为明显,重点放在展现笑点的情节上,而导致一些相对而言需要讲清楚的情节没有交代清楚。
在钟汉良饰演的大魔王围堵了妖怪村的时候,还以为大魔王身边那个养着蝎子的英俊随从多么厉害呢,以及那只蝎子看起来那么厉害呢,在最后,英俊随从似乎没有什么屁用,蝎子也是被小纸人两下子就呱啦死掉了……故事最后,也略显仓促和勉强。但这些说起来,实际也无伤大雅,毕竟前面说过了,好故事就是简单,也不必钻牛角尖——
但听说这是一个系列,或许所有情节和细节空缺会在下一部电影里延伸开去和讲清楚吧,所以情节缺陷倒是变成了等待解开的谜一样的东西。剩下的,就只剩期待了。
至少,《捉妖记》是我今年目前为止,最愿意买账的一部电影。
很高兴,还是国产电影。
捉妖记电影观后感700 2
尽管国产动画技术和特效手段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但纯动画类电影的票房成绩和市场空间拓展却还不尽如人意。如何把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吸引到影院去看动画片,成了国产动画行业老生常谈又一直无解的问题。
那么,是当下的中国年轻人不喜欢动漫吗?当然不是,内地票房大获成功的复仇者联盟或是变形金刚等影片,其故事都带有强烈的动漫风格。而中国电影票房贡献的主体,十几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又是伴随着卡通动漫和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对动漫怀着与生俱来的接受能力。因此,创作一部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带有动漫风格的电影故事,不仅对纯动画的创作有效,同时也对国产剧情片的创作具有启发性意义。
《捉妖记》便是这样一部有趣的电影,成功的把诸多动漫特征巧妙的和剧情片创作相结合,既是一种类型上的传承,同时也具有开创性的探索与融合,虽然故事后半部格局显得稍微小了一些,但是也可以作为动漫式电影故事的分析研究样本。本文仅以《捉妖记》的动漫式故事特征进行解析,聊聊创作动漫式故事的一些常见手段。
毫无疑问,动漫式的故事要为年轻人服务。这里的年轻人是指14——30岁的青年,而并非传统儿童电影和动画片的少儿观众。熟悉这个阶段年轻人的心理活动,才能在故事的每一个发展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个笼统的话题,仅仅举一个小例子,例如“性”的话题会引起观众们的遐想和好奇,但是究竟是采取真刀真枪的床戏,还是用一戏虐手法进行创作,会引起完全不同的效果。《捉妖记》中男女主角相遇后以及女主角帮男主角接生的2个段落,都是有着性的暗示,但是采取的是一种间接的幽默的手法,没脱衣服,却取得了比脱衣服更高级的效果。
要想吸引年轻人眼球,给故事更加宽广的广阔空间,优秀的动漫式故事的世界观一定要独特。绝不仅仅是交代电影发生的时空背景,更交代了这个叙事时空下特殊的社会和生活规则,以及独特的原创性概念。《捉妖记》顾名思义,抛出了“妖”的观念。这里的“妖”不同于聊斋志异中的传统分类,而是一堆圆头圆脑萌嗒嗒的家伙,还有着自己的历史,语言和独特技能;与妖相伴的捉妖天师,根据能力,这些天师还具备升级功能,而像网游一样的抓妖怪练级,是天师们的职业属性。《捉妖记》在这个世界观背景下,观众就能够对故事的发展有所了解,并有所期待,逐渐的对之后发生的故事产生自然而然的带入感。成功的世界观交代,是动漫式故事创作的第一步。
主人公既是观众的带入视角,也是叙事的线索和推动力。动漫式故事的人物要符合典型的动漫特征,热血,炫酷,帅,耍酷,正义感十足,让人亲近。这些特征的表现不怕以夸张和极致的手法表现,恰恰相反,在一个动漫式故事中人物如果表现的太过温婉或者拘谨,无疑让观众失去了观赏的兴趣。例如《捉妖记》中男主人公是个喜欢烹饪加缝纫的宅男,典型低开高走的废柴属性设定,女主人公是个外表彪悍内心温柔的女汉子,这样女强男弱的主角模式十分清晰。尽管不同的动漫故事有着不同的人物搭配,但动漫式故事的人物总体趋势一定要特征十足,并讨观众喜欢产生移情,清晰的形成印象和反射。
除了主角,众多性格特征鲜明的配角也是动漫式故事必备的组成元素。以《捉妖记》为例,故事的主要重心放在了男女主角照顾和营救小妖怪的单线上,相对而言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并不太复杂,一些配角是阶段性的进入剧情。这要求了人物的出场就要带着感觉,幸好,《捉妖记》中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配角处理得不错。无论是闫妮扮演的不孕不育的生育爱好者,汤唯扮演的酷爱打麻将的倒卖妖怪老板娘,还是姚晨扮演的那一嘴东北味的妖怪料理大师傅,人物一出场就是带着感觉的。并且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感觉代有着很强的本土特色,比如靠打麻将盘问信息,妖怪料理中的烹饪技巧,都让影片带有了强烈的中国特色。
动漫式故事注重于世界观的勾画,而让世界观生动立体的具体表现,往往依靠于有特色的道具,武术招式或者身份规则。例如《捉妖记》中间,对于妖怪的变身选择了套皮的手法,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腔调,观众就会对这一概念熟记于心。而对于捉妖天师能力的评定是以铜钱作为标志的,看到电影的高潮段落,当奶奶挂着10个铜钱出现的时候,观众在惊呼欢笑的同时,已经不自主的进入到故事特定的模式之下了。依靠口号,口诀,道具,身份,标示等技术手段,让叙事自成体系,也是动漫式故事的成功秘诀
观众在接受动漫故事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认识到了电影具有“戏说”的特点,因此对于所谓的真实性需求是要比传统剧情片低下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情绪出发,动漫式故事可以采取比传统电影更加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例如《捉妖记》中2个妖怪逃脱姜武的过程就采用了载歌载舞的手法,除此以外,利用漫画风格提示板,插入二维插画,模拟网游界面,弹幕提示等手段,在日本等其他的一些动漫式故事中也比较常见,这些灵活有趣的表现手法,会让平淡的叙事因为形式美而变得妙笔生花。
提到传统的古装魔幻概念,容易让人误以为电影走着浮夸假大空的套路,但实际上,动漫式的故事是十分注重表演性的。可能由于《捉妖记》导演是做动画出身的缘故,《捉妖记》的镜头衔接和动作细节处理显然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电影显然在分镜阶段经历了反复打磨。镜头的安排和衔接都十分严谨用心,导演对于演员的控制,尤其是动作细节和表情情感的捕捉也较为恰当。注重演员肢体动作和表演特征,是动漫式故事在创作构思时强调的重点,尤其在可能会让人物和虚拟特效结合的时候。
比起大山大水大转场的传统武侠,动漫式故事往往遵循着一种薄皮大馅的叙事模式,更注重单一场景内的戏剧冲突,以及突发情境下的人物反应。换句话说,就是把每一场戏里面的节奏掌控好,把戏做足。比如《捉妖记》中的一个重点场景,一个是客栈内男主角生产,遭闫妮围观,一个场景内分为了室内室外柜橱内三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及围观者,知情人,孩子和胡巴,柜橱里的妖怪四组人物。这样复杂的场内戏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自然产生了非常浓厚的艺术效果。这要比不停的切换场景不停的追逐,更容易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
实际上,尽管《捉妖记》的大部分剧情都是在用一种娱乐化的,夸张的风格去演绎,但其实真正能抓住观众注意力的还是人物的情感,男女主角照料胡巴的一点一滴,两人从冤家到爱人的过程,最后勇闯反派巢穴,情感和情感的变化,要比场景和剧情的推动更能够吸引观众。无论动漫式故事的背景和表现如何让人眼花缭乱,真正吸引观众的往往都是最简单的情感,比如同情心,比如信任,比如博爱的精神。这些都是人们最容易捕捉到的简单情感,也因为这些情感,让影片内容紧紧联系着观众。
动漫式故事因为其世界观宏大,概念复杂,往往在一部作品中很难展现故事的全景。一方面是从ip开发和培养的运作角度,另一方面也和故事类型有关,毕竟重心放到了世界观和背景设定上,单集故事内在的曲折可能就会相对较弱。例如《捉妖记》中用看上去高端大气的妖怪世界的内部纷争作为开端,不料叙事的主体却放在了男女主角打情骂俏和拐带孩子上,到了第三幕高潮也落在了主角们去酒楼救出胡巴。这一切与预设的宏大背景相比,显得简单潦草了一些。但是反过来,第一部也进行了故事阶段性的完结,当主角和胡巴分离,主角要去找寻父亲的身世,胡巴和妖怪们隐居深山后的新生活,这些被创作者挖好的坑,也成为了让故事延续的广阔空间。
捉妖记电影观后感700 3
看完这部电影后,对葛老板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扮人也不知道扮得富贵一点~那嫌弃的眼神真是令人难忘。
葛老板是一个非常有追求的妖,样样力求完美。
颜值最高的皮相下面是一层一层的人皮,层层伪装后的葛老板经营着一家豪华料理店——登仙楼。登仙楼的员工全是资深捉妖师,这些捉妖师原先是公务员,后来国家机构改革都下岗了,进入登仙楼打工。
葛老板妖力深厚,且演技精湛,多年来完美的扮演着人的角色,登仙楼一众捉妖师无一人发现他的真实身份。
隐藏于人间的葛老板利用登仙楼铲除异己,把不听他号令的妖都变成美食来赚钱,铲除异己的同时还收获了财富权势,这手段真是令人叹服。
相比于其他妖,葛老板的妖生真是丰富多彩。蠢蠢哒血妖空有大块头却总是被人or妖牵着鼻子痛揍,竹高胖莹专注秀恩爱,莫大娘跟王大妈不撕逼不能活……
然而一切因为胡巴而改变,一只炸不透煮不烂蒸不熟的萝卜,爱吃荤却被教导吃素,拥有豌豆射手技能,并凭借此技能破了葛老板精心维护的皮相。当皮相破损的时候,葛老板陷入崩溃之中:卧槽这么帅的皮居然破了!!!以后镜子再也照不出帅帅的脸了!暴走的葛老板露出丑丑哒原身开始消灭在场所有的人&妖,不过根据正义必胜定理,葛老板DIE了,DIE之前酷酷的甩了一句预言,预示着他即将华丽回归。
整部片子笑点满满,很温情,做人做妖都不易,所以何苦相互为难呢。
演员表现都不错,女汉子小岚,爱做家务的宅男天荫,麻将控收妖老板,爱美的厨师,嘴甜的天天跟惹人怜爱的森碟,邪魅的葛老板……
捉妖记电影观后感700 4
我是个喜欢动画电影的人,无论是迪士尼、梦工厂还是蓝天工作室,那些创作者花费数年时间打造的作品,人物、故事、画面、音乐,无一不用心,无一不动人,这就叫诚意。
在看《捉妖记》之前,我本未指望中国能拍出与美国媲美的动画电影,而且还是真人动画电影,哪怕大咖云集,哪怕导演号称“史莱克之父”(我敢说史莱克一定是一个大团队的作品,不会有谁可以担得这样大的头衔)。
可是《捉妖记》还是仍让我小瞧了中国电影人的力量。谁说大咖云集就是圈钱?谁说中国电影就只能做磕碜的特效?谁说中国的商业电影就不能得到情感的升华。是,这就是个简单的故事,一如《冰雪奇缘》和《超能陆战队》,这些电影用有趣的故事,吸引的人设,动人的音乐画面,让大人孩子都能很好的理解故事,并很好地代入自己,同哭同笑,这观影的两小时才算真正值回票价。如果在看完电影之余,还能回味自己与父母子女的关系,想想身边的不平等遭遇,那就真是额外的赠礼。《捉妖记》就是这样一部值回票价的电影,而且,就冲它讲得是个中国故事,胡巴就天生比迪士尼、梦工厂的萌物们更让人觉得亲近。
看完电影,在网上看了首映的导演采访,这个小小只的导演,说话腼腆,面孔生涩,我很惊讶,这么年轻的导演?看履历,才知道,这个看似孩子气的导演是1963年生人,都说相由心生,原来是真的,创造这样一个满是童心的故事,心里一定也藏着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但是我可不能小看这个“孩子”,他在掌控镜头语言方面真是极其老练有技巧,在井柏然生小妖王那一场,节奏和笑点,还有屋里屋外的戏剧冲突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当然,我在观影时是和大多数观众一样笑到不能自理)。
另外值得说一说的是那些大咖们,哪怕是客串,他们是用心地在不多的时间里献出了上乘表演。虽然曾志伟和吴君如这一对不算新鲜的喜剧搭档在不少烂片里打过酱油,但姜是老的辣,那一颦一笑,都是笑点,肉麻是真的有趣。汤唯、姚晨和闫妮的表演举重若轻,尤其后者,那些疯魔过一点都会嫌多。大反派钟汉良出现全场哇出声来,毕竟拥有这么一身漂亮的皮囊,邪魅狂狷极尽能事,在这人皮坏掉的那一刻,我还真心替这老妖感到遗憾。
当然,能让这些演员奉献出这样的表演,导演功不可没。我在这些演员的表演中看到那么一丝童心未泯,不若如此,他们怎会在为一个虚拟动画角色做配的电影里,那么用心地表演,表演甚至精确到一根头发丝和眉毛上扬的角度。
看完电影,禁不住要为这些创作者们鼓掌,电影的台前幕后,都太不容易。我安利身边的朋友们去看,无外乎一个私心:希望这样一部诚意之作不要亏钱,让它还会有系列电影。
捉妖记电影观后感700 5
未上映前很多人吐槽妖怪的人设偏西方化,大概是常看日本动漫的关系,对人设并不排斥,且因电影定位魔幻搞笑合家欢类型,圆润设定觉得更贴近小朋友,萌系风格更容易做到老少咸宜。人设便是我说的皮,故事性是我说的是骨。(看报道说导演参与过史莱克制作,所以画风相似实在难免,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小畑健,过分苛责大可不必。)
有“情爱”。情在男女主角间。大爱在于天荫的父亲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一众妖怪,并让他们披上人皮留在人间,又将他们生活的村庄起名“永宁”。这些妖怪也严于律己吃素为生,大家都希望在永宁村里过永远安宁的平和日子。小爱在于天荫虽然被迫接受了孕育胡巴的责任,却在胡巴出生以后很快进入为人父母的角色,将这个小妖王视作普通的孩子一样照顾爱护,父母呵护孩子的天性简直溢出屏幕外。欣赏天荫对教育胡巴的态度——孩子没有教育好是父母的失责,这既是电影里对胡巴妖怪天性的改造起源也是现实的写照。胡巴由此从一只只会吸血的小妖怪转变成带有一定人性的食素小妖王。看完电影后脑洞大开又YY出一种爱。天荫奶奶虽然老年痴呆却从不苛责自己的儿子,她内心深处应该是理解天荫父亲离家出走的原因的,虽然她已经表达不出来,却仍旧心心念念于外出寻找自己的儿子。
有“情义”。四钱天师姜武和曾志伟、吴君如这两只妖怪夫妻的“相爱相杀”是情与义。原本执着于捉妖的姜武秉持“正义”原则,见妖就抓,包括天荫肚子里尚未出生的小妖王也在他追捕之列,然而在命悬一线得到曾和吴的援手后终于明白妖怪并非认知中的邪恶,与人一样有好有坏,并调转枪头保护他们,有种报恩、理解和“惺惺相惜”之情。
有立场。三观正。姜武与曾志伟、吴君如之间的斗法挑开了妖有好有坏的大幕,人与妖对立不再针对种族,而是针对于做事情的态度。好的施以援手,坏的大家讨伐。终极boss葛千户人皮崩裂露出妖怪真容并大放厥词后,站在他身后原本与他一同对付胡巴一家三口的天师们立刻醒悟并弃暗投明转队到胡巴他们一方,一起讨伐葛千户的真身。
故事里的世界有独立性。妖界有自己的语言;妖界男女可以从手脚数量上分辨,男的四只手两只脚,女的两只手四只脚(感谢导演和钟汉良在访谈里爆料,所以认真看了看);妖怪以血为食,但也可以素食。遗世独立的永宁村的建筑与人间其他建筑完全不同,大概是妖怪建立起来的,带着明显的萌系风格,夜晚的全景看起来更像是个世外桃源;使用的碗筷疑似是树根树枝做成的,自成一系,既漂亮又独特。
精益求精的胡巴。萌宠作为动画类人气角色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设定,何况既是主角又是萌宠担当的胡巴呢~动态的胡巴无时无刻不散发萌的气息,导演无尽的、有趣的想象力在胡巴身上得到尽情地释放:刚开始被天荫教训不服气的倔强;格格大笑的形态;嚎啕大哭的悲伤;费尽力气地放个屁;解完大手还要学猫咪用土把粑粑盖住;屁股也不懂得擦就一下子窜坐到天荫脸上不停地蹭啊蹭;吃了枣子却又吐出来堪比暗器;正是这一招到最后进化成胡巴机关枪,大面积扫射威力无穷,即便是功力高深的葛千户也在这种密集扫射下被撕开了人皮面具。当天荫不得不驱赶胡巴离开到属于他的世界去生存之后,胡巴妖的本性即将显露要吃活物,却马上想起天荫的教诲,捡起草丛里的果实吃起来。那个被酸的小模样和吃完之后求奖励的要抱抱,最终失望的神情都惟妙惟肖。
最后有一处戳心的情节,天荫驱赶胡巴的时候佯装愤怒,怒吼不要他了、让他走,勾起天荫对父亲当初“狠心抛弃”自己的回忆,也终于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开始找寻父亲之路。此处和日本动漫《全职猎人》撞梗,不同的在于,天荫小时候完全不理解父亲的作为,内心是憎恨父亲的;而小杰脑回路强大,认定能抛弃幼子离开的父亲一定是去做更厉害的事情。结果倒是一致的,都要找爸爸。一直觉得撞梗虽然是偶然的,但也有必然性,毕竟都是人创造的,有相似不奇怪,最后还是要看导演、编剧对这个梗的发挥和诠释是否更符合自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