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字
看完《恰同学少年》这个作品,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仅因为剧情的跌宕曲折,更因为一代革命家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精选范文,欢迎查看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一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陶斯咏、蔡和森、向警予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纯正的'情感经历。与此同时,也塑造了孔昭绶、杨昌济、徐特立等一批优秀的教师形象,深刻阐明了“学生该怎样读书,教师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 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中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流与情感发展的纽带。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从一师毕业了,杨昌济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诉孔昭绶,自己完成了在一师的使命,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了蔡、毛二位“海内人才”。 恰同学少年,将无谓的民主认同感熔铸在每一位观众心中,他告诉我们,青年的斗志昂扬,决定未来复兴之路的光明与辉煌。如此优秀的影视作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勃勃生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二
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有很多想法……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与崛起的时候,它的年轻人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极富时代气息,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西班牙崛起时候的斗牛精神,美国的西部牛仔,前苏联的青年布什维克,中国的五四运动……民族精神的复兴从来都是与时代青年的成长紧密结合的。那么,“和平崛起”时代的中国青年,该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呢?
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民族昌盛中,把个人命运注入到国家崛起中,这样的青年,必获得巨大的成长动力和与之相辅相成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作为一个人,要有尊严,有灵魂;作为一个民族更要有尊严,有灵魂。这就是民族的品格,民族魂。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虫。作为中国人当然不希望听到这样的声音。《冲出亚马逊》里的王辉对另一个中国队友说:“记住,我们两个就是中国。”
是啊,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华夏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我们有自己的民族品格,民族魂!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三
故事讲的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的故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不过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和老师吵吵架,叛逆几下,和同学讨论讨论世界,玩几下,其实大家年轻的时候都做过,至少我哑行者做过,而且叛逆程度、轰动效果,甚至我可以说思想深度也不亚于他小时候,而且俺那时候比他年轻多了。 当然也不是贬低泽东同志了,毕竟那时候他也年轻。像你,像我,像他一样年轻,所以也理所当然发生的`是一样的故事,像你,像我,像他。当然后来就不一样了,就不再像你,像我,像他。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不一样,又怎么不一样了,为什么会不一样。那就是我哑行者研究不透的课题了。
也看到了他的家庭,他的亲人,他的爱情。和大家一样,血浓于水的亲情,卿卿我我的爱情。只是后来,数位为革命牺牲了,妻子、孩子、弟弟、妹妹。说是为了革命,不如说是为了他。因为没有他就不会走上革命的道路,不是他的带动就不会走上革命的道路。 为了理想,为了事业,搭上这么多的亲人,搭上这么多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这也是哑行者我研究不透的课题,我只是感觉革命前的世界没有烂到无可药救,革命后的世界也没有好到盛世太平。
当然现在的人太多说值,至少主流观念是会说值得的,但是未来,怎么说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肯定的是哑行者不会,这个世界还没有这么大的事业、这么大的理想,这么大的追求。在我眼里,中华五千年都没有这么大的东西值得这样的付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四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当时湖南开展的很多次反军阀斗争中,毛泽东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与他的同学们对理想、对事业充满信心,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自由民主进步,从同学少年时起,以自己远大的革命志向和敢于对人民的敌人作顽强反抗、英勇斗争的精神已经作出了成竹在胸的答案。……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萧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啊!永远的青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是一部着重再现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学习生活及政治军事生涯起步的电视剧,剧中塑造了青年毛主席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立志为改变旧中国落后面貌而奋斗努力的光辉形象,很让人激情澎湃。 青年毛泽东,惊人的胆识,超群的智慧,精准的预见,卓越的才华,这些无不是他成为一代伟人的先决条件。另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他生命之中有幸遇到的几位良师,像湖南第一师范的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这些具有大智慧以及优良品格和学识的导师们,也启发了他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使他能够进一步深层次的考虑中国的未来究竟要用怎么样的方式来拯救。
果敢,坚决,临危不俱,视死如归。毛主席安排大家买来大堆鞭炮,指挥两百扛着木头枪的湖南一师学生军,城南郊外,四下突然“枪声”大作,旌旗招展,到处是围上来的“人马”和“缴枪投降”的叫声,溃兵都以为中了埋伏,一时乱作一团。溃兵们终于答应派人去谈判,面对这个危险的任务,毛泽东和蔡和森首先站了出来,萧子升也要求替毛前去,毛主席却怎么也不肯,一时间,三人各不相让。 三只生死相许的手紧握在了一起,三个青年一齐迎着枪口走了上去。在局势相当危急,叛徒的告密使计划全盘落空,两百学生军要面临牺牲危险时,他却悠闲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水,就是这么镇定的一个动作,使敌人再次感到恐慌与不安。最终使及时赶来的警察成功解围。一枪的响声。他却成功逼降有着真枪实弹的三千余溃兵,使长沙这座千年古城免糟沦陷。
这场木枪对真枪的战役就是他日后自己总结的“军事生涯的起步”,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从这里也可见一般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一时代的蔡和森,向警予,萧子升,陶斯咏,杨开慧,张昆弟等一大批杰出的进步青年,怀着相同的理想和信念而聚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