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高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高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时间: 新华 电影观后感

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吊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中国合伙人》则是更加接近社会生活的一部青春励志电影,在社会中拥有更多的反响。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高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1

对《中国合伙人》的最初印象,是对地铁站灯箱广告的每次走过的一瞥,心里想“这三人谁呀”有一次最终忍不住凑上前去仔细研究,哦!竟然是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电影的宣传海报彻底颠覆了以往他们帅气、阳光的形象,“三架眼镜”让人咋一看还真没认出来他们是谁。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业者的故事,故事背景的时间跨度是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今,片中人物的经历是以中国的创业传奇人物们为原型塑造的。且不论片中那轻喜剧型的对白,还是他们三人的造型,使原本艰辛的创业过程充满着欢乐元素,使人不禁莞尔。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最闪亮的就是台词、对白:“我不明白成功的公式,可是我明白当你在梦想的前进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笔直的大道上”,“你仅有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才会开始得到他们的尊重”,我想成功的动力有很多种,但你是否找到了适合于你的前进动力奋斗没有了目标将会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高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2

传记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了成冬青、孟晓俊、王阳、三人创办“新梦想”英语学校的故事,从一文不名的大学毕业生到身家过亿的教育企业家,影片展现了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变,从一间简陋到极点的英语补习班,发展成学员数十万的英语培训集团,这是一个中国梦实现的过程。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由黄晓明饰成冬青、邓超饰孟晓俊,佟大为饰王阳。成冬青是三人创业的带头大哥,承担最多,但成冬青也是孟晓俊事业蓝图发展的最大阻力,两人就新梦想公司上市的问题争论了将近十年之久。成冬青是保守派,不想上市分权;孟晓俊是激进派,希望上市能够扩大公司规模。两人的角力几乎也把友谊给搭了进去。

单说邓超演绎的孟晓俊,当初三人同校时,孟晓俊品学兼优,他父亲和爷爷都曾远赴美国留学,他自然也很容易申请到出国留学,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孟晓俊是作为天之骄子而存在的。他的朋友王阳顾着泡妞,成冬青忙着解决生活起居和恋爱问题,比起孟晓俊真是差的太远了。

影片中孟晓俊的人生转折就是出现在美国,他到美国并没有什么优势,在餐厅当服务员还是BUSBOY那个级别,就是餐厅里专门收盘子的,小费都没有资格拿。这段历史看起来尤为心酸,邓超表演时从眼神到动作都在流露出一种无奈的辛苦,但为了梦想,孟晓俊不得不坚持下去。这段戏之所以这么丰满,是因为导演陈可辛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编入电影,孟晓俊这个人物有他的人生一部分。

《中国合伙人》没有把电影拍成温情励志向上的风格,影片中三个好友在企业发展上的意见分歧很大,甚至还要分道扬镳,这种处理手法比较难得,也显得更为真实。利益其实最容易暴露人的本性,所以生意场的有一句忠告就是:“不要和好友做生意。”可能几十年的朋友,一次生意就能闹得决裂,人的情感很容易被巨大的利益所左右。孟晓俊、成冬青、王阳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最终还能够联手打造新梦想公司,这样的友情也显得弥足珍贵。

邓超这次饰演的角色孟晓俊很有趣,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有明显变化的,最初是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后来又变成有苦难言的留学生,再后来是发展受阻的企业高层,邓超通过富有层次的情绪和状态演绎出孟晓俊这个人物的变化,可以说,他把这个人物演活了。

高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3

1、《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个朋友开了家英语学校叫“新梦想”,但吊诡的是,其实他们在梦想上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其实只是不愿意承认)。“梦想”当然没有贵贱之分,好像黄晓明的“梦想”其实就是踏实赚钱,佟大为的“梦想”就是踏实过日子,而主人公邓超经常把“改变世界”挂在嘴边,但在黄晓明看来,这不过是邓超基于家族传承的需要,以至于到他们一起开公司后俩人有了冲突,黄晓明想到和解的办法还是给他买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邓超说这他妈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电影的结尾给了答案,当邓超知道好朋友黄晓明砸了一笔钱将实验室以他命名后,他喜极而泣,嘴里还傲娇似地说出“土鳖”二字,当然,导演说这些其实和钱没关系,他给出了一个解释,说这部电影的三个主人公其实是有共识的,他们的“中国梦”其实是“尊严”!

2、陈可辛真的是太机灵了,为了驾驭完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条主线,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阴的故事》,他让长头发的佟大为背拜伦英文版的“多年以后何以贺汝,以沉默以眼泪”,他甚至于cosplay了《社交网络》和《颐和园》的某些场景,他让这些几乎让文艺小青年一击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觉的串联起飘渺的主线。

邓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义,他是美国梦的启蒙者,他在中国与公安吵架也动不动就用起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头禅是,信不信我告你。但是最后他彻底颠覆了离开北京时的豪言壮语,他说,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他回来了。并且是黄晓明用现实主义的钞票,反击了他在美国受过的委屈。

佟大为所代表的王强是浪漫主义,初恋女友是洋妞,最喜欢的诗人是拜伦,为了洋妞女友放弃了签证,但是却被抛弃滞留。他烧了诗集,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卡拉OK里面搂着一群姑娘唱《海阔天空》,再后来,他娶了学校里面做饭极好吃的胖妞前台。一个天天读拜伦的浪漫主义者说,幸福就是不折腾。

而黄晓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为loser追上了学校里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赚钱是为了给她买奇贵无比的托福书,被学校开除了之后不得不开个培训班糊口,他哪里是招人合伙啊,他分明是说,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给我帮个忙吧,我开了个头,但是做不来啊。所以,邓超说要扩大每一个规模的时候他心里都极度的不乐意,他觉得我钱已经够了啊,我已经是中国的NO.1了啊,我嘴上这乱七八糟的一套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了啊。但是,他带着中国传统最深的印记走上了最不符合他性格的职业经理人道路。

3、中国合伙人里面幼稚的成功学是没钱就没尊严,有钱了就去羞辱曾经羞辱过我们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于怀,往往是当时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时候没能好好的还手,当我们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自己对过去的心结释怀,为什么不呢。

更何况,带着黄晓明佟大为回到西餐厅的邓超,我丝毫没看出他回去显摆羞辱的气势,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再回头去看当时的痛苦,我厌恶它,怀念它,终于分享了它,然后想要彻底的抛弃它。

所以,作为朋友的你,听了它,最终读懂了我,所以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简单粗暴,都那么弥足珍贵。

我在意的,并不是终于有了写着我的名字的实验室,我在意的,是你终于终于读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却也为了我,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义无反顾走下去。

其实我最喜欢佟大为说的一句,他说,这些年,我是为了你们俩,才一直走下去。

4、80年代那一帮人,围成一圈笑谈自己的梦想,那时的人可以很轻易说出:我热爱我的国家,我渴望自由民主。随意的语气好像问“你吃饭了没有”。那时的北京还有星星画展、四月影会、北岛的诗歌“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一代年轻人口中传唱……《今天》诗刊的印刷纸张还是芒克、北岛、黄瑞从各单位顺出来的,用的是一台破旧的油印机,七个人在一间只有六平米的小平房,地处农村与城市的边缘的两不管地区,轮流倒班,整整忙活了三天三夜才印刷完,查建英回忆第一次参加《今天》诗刊聚会,几个人穿过一条黑糊糊的胡同,走进院子最深处的一个人家,一推门进去,里面坐了一屋子人,都穿着当年灰不溜秋的蓝衣服,特别朴素,屋里烧着炉子,上面蹲着一把锡铁大茶壶,旁边一个沙发后背上还窝着一只肥胖的猫,在烟雾蒙蒙里众人表情都特严肃,大家聊文学观创作观,意大利的维柯,话题内容已记不清了,但永远有一种郑重虔诚的氛围。大家都把文学当作天大的事情,慷慨陈词,讨论起来简直就像宗教集会里讨论上帝的真意一样,陈凯歌也常加入其中。摇滚乐只在小范围内流行,周国平说第一次见到崔健是在中央乐团一间小小的宿舍里,崔健沉默寡言,说他文化不高,写词费劲,不喜欢读书,却喜欢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崔健说他就要用摇滚乐去捶那些讲大道理的,有权有势的,或每天生活在蜜罐里唱甜歌蜜曲还大红大紫的人。西单还有一面墙,站在这面墙后你就可以说真话,无论政治、哲学、文学辩论、哪怕是谈论某个领导人,都不会有人骚扰你。墙壁上没有某某壮阳药、房价一平几万、富商求子治疗性病的广告,你能看到一些斗大的字眼:呐喊!自由!希望!中国!民主!

5、抛开观众个人的人情经验,《中国合伙人》影片的主题情怀和价值观设定非常巧,在五毛和公知中巧妙的找了个立足点。实际上,创业的故事在影片中语焉不详,最核心的恰恰是几个人物态度和思想的转变。关于美国,从美好的期望,当美帝狗的梦想,到去了美国不尽如人意,再到获得成功还不被美国人待见,最后一盒月饼加上几句贫嘴用价值观输出完爆美国。尽管故事三分实七分虚,略显鸡血假大空。但仅从电影来说这种情怀的升华,真的是很巧妙也很成功的。

高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4

看《中国合伙人》我又几度落泪,不光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创业者而流泪!

我给这个片子打80分,虽然内容有点虚假造作,毕竟它是对创业者的赞歌!

对于现实中的中国,这种赞歌确实是太少了!

没想到陈可辛的以新东方为原型的《中国合伙人》电影,受到票房追捧,几天内票房已经过亿元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来发言说:自己没有电影里描写的那么窝囊!

对俞敏洪的这句话,我作为创业者和曾经的新东方的学员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创业过程肯定是比电影里描写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则,他绝对不会写出新东方的校训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电影毕竟是艺术和为了抓眼球,把新梦想(新东方原型)美国上市再创作成一个为了赢取中国人尊严的战斗未免太戏剧化,但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求,给人以类似霍元甲、叶问等打败东洋鬼子一样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动的创业者群像:马云、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创业出来的,那时候,机会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们的故事,也许会成为你们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觉励志,而是感觉有点悲催,因为,这种故事在当今社会,发生的概率不是越来越多了,而是越来越少了!那些创业者已经英雄迟暮,但由于社会阶层固化板结,官二代、富二代横行,还没看到新的、层出不穷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东方的俞敏洪的创业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我的创业是被自己逼出来的。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义无反顾、一路坚持到今天。

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就是:过程的趣味重于结果的已知。

高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5

梦想是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不老的问题,从小到大不知听过多少遍了,从最初的懵懂孩童到如今的青涩少年,梦想随着时间而改变,童年时代的高瞻远瞩被岁月寸寸消磨,不是因为斗志消沉,动力低弱,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变得现实了。妈妈曾不止一次对我说:“总有一天,你会被世界磨平棱角,对着你讨厌的人微笑,没有人是独立的存在,他们都必须融入集体,物竞天择,环境不会迁就你,只有你学着融入环境。”是的,世界太大,也许终有一天,我同样也会挂上那一成不变的厌恶微笑,梦想是什么?那时怕是已经忘记了吧。虚无缥缈的梦想,于我而言,不过是几个熟悉的名词,甚至只是两个稍微熟悉些的字眼。

下午因为实在闲的无趣,在网上随便点了一个以前听过,却没时间看的电影来打发时间,然而一个多小时过去后,眼睛莫名的有些酸涩,不是撕心裂肺的悲伤与热泪盈眶的感动,只是有一种微妙的震撼,在不经意中击中了我的心房。

一个默默无闻的土鳖,一个年轻气盛的知识分子,一个浪漫的愤青,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陌生人,被命运的网交织在了一起。在时代激流中,成东青和王阳的美国梦被无情的现实破碎,孟晓俊在美国受尽欺辱,辗转数年仅换来美国梦的破碎,齐力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新梦想,将三人仅仅的绑在了一起,本以为苦尽甘来,却又是一番苦难。以前便看过许多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电影,《致青春》,《匆匆那年》……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前,我一向将电影定位于娱乐消遣,偶尔从其中领悟一些道理,然而却没有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能让我对梦想产生新的认识。

记得电影里有句话:“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真正能将梦想坚持到最后人很少很少,我也从未如此理解这个问题,小学到初中的素质报告册上,梦想一栏永远填着一些显而易见,但人们颇为赞誉的职业,不高不低,中庸到遣散了我对梦想最后的热情。很多人皆是如此,太过艰难的梦想接触不到,索性放弃,但其实根本不是触碰不着,只是担心同学会笑自己好高骛远;而太过低俗的梦想又不想触碰,害怕大家对自己梦想的否定甚至鄙夷,久而久之,他们在苍茫世间沉沉浮浮,早已忘记了幼时最珍贵,最诚实的梦想。

一纸素笺,一笔淡墨,将梦想写在光阴尽头,任时间流逝,看梦想在流年中绽放成花。

1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