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入殓师》观后感
影片《入殓师》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入殓师》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1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是社长对入殓师这个职业的温馨解释,也是我对《入殓师》这部电影孕育出独特感动的理由。
在影片中,因乐队解散而失业的小林大悟不得已和妻子回到乡下老家,并阴差阳错成了一名入殓师。在与死亡接触的过程中,大悟逐渐体会出入殓师这个职业的真正意义。由排斥到接受,由恐惧到热爱,这份常人避之不及的工作给他带来了无数误解和鄙夷,甚至连妻子都离他而去,但大悟犹豫彷徨后却依然选择坚持,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理解。
大提琴悠扬浑厚的音乐打破了死亡的沉寂,带我们感受着大悟内心的洪流。起初的恐惧痛苦让他的灵魂彷徨无措,在社长的鼓励下勉强坚持了下来,开始了不同与常人的生活。在一次次面对生与死的过程中,大悟逐渐明白了入殓师的真正职责:给予死者尊重和宁静,也真正热爱起这份不同寻常的职业。正如林徽因所说:“任何事情只要愿意总会变得简单。”小林大悟享受让死者重现生前美丽的过程,所以,他可以不顾他人鄙夷的目光,不顾亲友辛辣的嘲讽。即使被家属嘲笑“赚死人的钱”,即使妻子无法理解而离开,也不愿放弃。
在我看来,正是小林大悟心中的温柔和执着让他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哪怕痛苦过,哪怕伤心过,哪怕迷茫过,可他依然坚守着,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动去改变他人。他用他的细心,他的温柔让年轻的妈妈重现美丽;给逝去的老奶奶穿上想要的长筒袜;为澡堂的婆婆系上最喜欢的黄丝巾。此刻,他不仅仅是为了金钱而工作,还是为了自己的心而工作。他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入殓师,无关经验,无关名声,只因那颗仁慈温柔的真心。从那释然愧疚的“他是我儿子”中,从那后悔怀念的“今天是她最漂亮的一天”中,从那感激深情的“孩子他爸,谢谢你”中,小林大悟感到了人间真情,也找到了他的快乐,他的归属。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了一程。”小林大悟让死者有尊严的走过了这扇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同。随着小林大悟的成长,伴着这个有欢笑有泪水的故事,我懂得了:爱,可以创造奇迹。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2
现在一吃肉,就想起《入殓师》里的镜头:主人公一边大块朵颐地吃着鸡腿,一边不停地说着:鸡腿也是动物的尸体,罪过啊,罪过。吃过之后,拉起优美的小提琴,又沉浸在哀婉的忧伤里。
尸体、鸡腿、小提琴、沉默、喧嚣、忧伤。这样一组镜头似乎只有在这样一群特殊职业的人群中才能建立起联结。日本的影片也好、文学也好,太多这种表达边缘诡异、又要同生死联结的主题。诡异,令人好奇,生死,让人产生至高无上的对人生的俯视。
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惊怵的面孔,经过入殓师的手,变得安详平和。亲朋好友在送走他们的最后一程里,仔细地端详着,似乎那不是一具尸体,只是亲人安详的睡着了,他们送他到另一个世界里,充满不舍,忍不住哭出来。
入殓师的手抚触过太多的尸体,他们为社会上的人所避讳,他们也曾对自己的双手产生厌恶。但是,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令他们欲罢不能的继续这个职业,直至离不开这个行业。
前几日,老朋友突然的心情低落,缘于身边的朋友得了癌症,每次看到她化疗产生的痛苦,对生的渴望以及对病痛的无奈。他都要揪心的想到了死的问题,他去研究“来世”的思想,如果对自己的来世已坦然,那面对当下也一定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不安和烦躁。
女娲抟土造人,如果真的有来世,入殓师在往生者再生的路上,是不是扮演了女娲的角色呢?入殓师每次工作结束之后,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将他们呈现给往生者的家属,他给家属带来安慰,看着亲人告别的场面,入殓师安静的退到幕后。
死,在入殓师的眼里,也许是一种美好!
入殓师也喜欢吃肉,只是,当他们将肉也看成尸体的时候,会产生纠结,然而亦是欲罢不能的喜欢吃肉,也许这也是人生的无奈,所谓大雅与大俗,距离是如此的接近。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3
我在茗那家排深进班二阶段的学习期间观看了日本电影《入殓师》,深沉的大提琴曲惹得我们每个人泪洒衣襟,有一种无形而又深沉情感在场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流淌。影片结束后我们默默地拿起了纸和笔,拿着笔的手在颤抖,眼泪在悄悄地流淌。
我做了件平生从未做过的事,给爸爸写了封信,我不知道爸爸看了这封信会不会激动,担心爸爸的身体。但是我现在不说怕是会永远失去机会,我终于说出了积压在我心中好多年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
我前几年就一直想和爸爸和解,也给爸爸通过电话,但是面对着父亲那稀疏的白发,始终没有勇气说不出那句“对不起!”
信寄出后,我内心得以平复,人生得到圆满。
我能够成为心灵勇士,是茗那家排的引领。感恩茗那家排能让我学习、成长,看到自己,也看到爸爸,接纳爸爸如是的样子,也接纳自己如是的样子。并让我与父亲产生链接,从父亲那里找回爱、找出归属感、找回那份肯定、接纳。
我回来后又重看了一遍,感慨颇多,希望与君共勉。
人生不是影视剧,没有彩排,不会给你多NG的机会。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4
人生没有脚本,不知在哪里改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结局注定是孤独的,即便是最爱的那个人也不会陪伴我们一生。我们每个人都会一个人离开,没有人陪伴,我们也不愿有人陪伴。夫妻也只是陪你走一程的人,夫妻总要分别的,被留下是痛苦的。
我曾经和先生说我要先离开,他说为什么是我留下?我是想让先生比我多活一段时间,我以为这是爱。其实我是自私的,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面对以后的人生。我可以为先生送行,不让他一个人留在这个世界上孤苦无依。我们要做的是活在当下,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不要在纠结什么对与错、多与少。
我们可以选择离别的方式,分别可以在脸上印满口红,用爱去告别。
亲人并没有离去,我们不会分开,他们只是换个形式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会比他们多活一段日子,然后我们会团聚的。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且超越,走向下一程。
看淡生死,那是我们人生必经旅程。死亡是下一个开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传承。
父母是我们与死亡之间的那道门。有父母在,我们不用也没有想到去直面死亡。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我爸爸是个有着大智慧的人,他说他离开的那一天不喜欢哭哭闹闹的,爸爸喜欢简单隆重的仪式。
父母离开的那一天,我会平静地送走他们。然后说:“亲爱的爸爸或妈妈,我还会继续活一段,最终我们会在另一个世界团聚的。”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5
我预感到大悟会为在澡堂遇到的老奶奶送行,也算是弥补母亲去世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的遗憾。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也是出于对婚姻的珍惜,大悟对妻子隐瞒了工作的真相。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我们会失落、孤独、寂寞、无助、纠结、迷茫、忐忑。
有些时候无声的体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悟通过为澡堂老奶奶送行,也了却了为母亲送行的心愿。
大悟的朋友通过大悟为妈妈入殓得以化解。朋友看到了大悟身上的大爱,从而对他的工作理解和尊重了。
大悟的太太也去给澡堂老奶奶送别,她看到了大悟工作的神圣,从而理解了丈夫的工作。
大悟在得到妻子和朋友的理解后,他会面对更大的考验。
我预感大悟会在父亲离世前与父亲和解,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他会满怀着爱送走父亲。原谅父母的不完美的功课越早完成越好,因为我们也不完美。后来才知道大悟还是错过了父亲的和解。
让爱的人漂漂亮亮地离开,是社长从事这份工作的动力。
大悟像儿子一样尊重、敬重社会,是缘于社长的大爱和人格魅力。
冬去春来,生命在孕育。作为他无私为人的回报,一个新生命来到他们的家庭。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 观后感格式范文
★ 观后感格式范文
★ 观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