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声之形观后感最新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声之形观后感最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声之形观后感最新1
首先声明,我没看过漫画,只是以电影的角度来评价这部作品。
我不知道那些将声之形与君名比较,批评声之形而赞赏君名的人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还是小学生吗?只喜欢那些热热闹闹五光十色的东西而对那些安静温情的东西不屑一顾?难道你们还中二着吗?难道你们认为,科幻片性质的君名比声之形还要真实?你们还沉浸在公主和王子惊天地 泣鬼神的童话中吗?或者说,现代人的心已经浮躁得不能耐心地看懂一部安静的电影了?也许吧,对于某些人来说,只有刺激,魔幻,多变,才是一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是这种人,那你就没必要去浪费票钱了。这部安静而有些压抑的作品,对浮躁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
我并没有否定君名,君名当然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很有现代的风格,因此很适合多数人观看,这也是商业片的特点。而声之形是完全不同于君名的一部作品,它没有君名惊心动魄的拯救与巨大的转折(这也是君名的卖点之一),只有缓慢的叙事与润物无声的改变、成长、救赎。因此,只要沉下心来,这部作品是不难理解的。
先来谈谈两部作品的BGM。那些说声之形的BGM不如君名的人其实是没有将BGM与作品结合起来。诚哥的BGM一直很有画面感,能够与作品画面完全吻合,君名更是达到了极致,大家听到火花有没有想到无数彗星坠落的震撼场景?特别是火花的前一段与警报响起的声音与时刻完全重合,简直就是神作。并且君名的BGM单独听也不错(摇滚+流行很现代,当然适合大多数人),所以我也特别推重君名。而声之形的BGM非常沉缓,回旋,安静,乍一听听不出什么内容,甚至有些压抑,单独听的话我也觉得不爽。但请记住,它是BGM,沉缓而安静的音乐完全与剧情融合。以我个人的见解,这样的BGM应该是要表现听障女主的心中的世界,或者是男主被孤立后的内心世界。所以,声之形的BGM也堪称完美。如果有些人嫌声之形的BGM不够嗨,干嘛要来看电影?电影的BGM是为电影服务的,要去听嗨的人听摇滚去,听流行去,对不起,声之形满足不了你。
再来说说作品对现实的映射,也就是真实性。君名不用说,完全是童话,哦不,神话故事,或者是某种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但我不得不为声之形说句话了。就像海报中说的,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一部分。我看到有些人评论声之形太过矫情,哪有那么多孤独,哪有那么多圣母,哪有那么多救赎之类的。我想请大家以变化的观念来看待这个世界。人是会变的,而使人改变的事物可能很微妙。而青春,正好是一个人改变最大,并且大致定型的时期。让将也改变的,先是母亲流血的耳朵,然后是朋友的背叛,然后是硝子的原谅与友情。可以说,将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这么多事让他改变,成长,救赎。我也曾有过孤独不被理解的时候,也曾叛逆过,也曾厌恶自己,也曾与自己和解,所以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声之形中的情感非常真实。如果一个人,在他的母亲为自己流血,别人对自己无限宽容的时候仍胡作非为,我只能说,这个人就是个人渣;难道你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心里没有暗骂植野吗?而硝子,一个听障女孩,因残疾而受人欺负。我看见一些影评批评其太过圣母。我想说,请不要以一个正常人的视角去揣测一个听障女孩的内心。你了解那种把世界的一切都想得很美好的感受吗?你知道一个人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去让别人认可自己,就算被欺负,也希望与其做朋友,甚至对欺负自己的人说对不起吗?因为自卑!!你能指望一个听障人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心态和行为吗?你理解一个与你不处于同一个世界的人吗?如果你认为硝子太过圣母,太矫情,太天真,太软弱,那你和植野有什么区别?你们都以一个健全人的视角去理解一个残疾人,理解得了吗?想想你曾自卑无助孤独的时候,是不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对别人的评价那么在意,那么希望得到朋友?至于有人说硝子的自杀太突兀,我就想问问,张国荣的自杀突兀吗?他还是个健全人!当一个人心中压抑太多,自杀倒是顺理成章了(当然我反对自杀,只不过艺术性的不在考虑范围内)。
少了一颗星的原因是最后将也的苏醒确实有些突兀,对于一部写实的片子的确不太好。但这也是电影的特点,总不能将现实完全再现,艺术化是必须的,说狗血是有些过了。
然后我还要吐槽一下那些看到声之形女主就刷未来的人。有必要吗?京阿尼的脸不都长这样?还有我觉得486和男主除了发型之外一点也不像。
回到标题,我得出的结论是:二者没法比较,是两个不同世界的顶尖作品,那些想一较高下的人都散了吧。
电影声之形观后感最新2
“京都动漫”(Kyoto Animation)的作品,往往以精致而隽永而著称,无论是之前的《CLANNAD》还是《冰菓》,无不将这一特点诠释到了极致,而校园与青春仿佛是其永恒的主题。在那如绯红雪花飘落般的樱花,和水门桥下潺潺的流水中,《声之形》的故事逐渐拉开序幕。
影片开始,在轻微摇滚风格的My Generation乐曲声中,男主角石田将也和死党岛田,广濑课余生活的一幕幕告诉我们他们三个之间具有着典型的“兄弟情谊”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看似紧密。和他们一样,川井未希和植野直花也类似于是这样一个小团体的“领导者”。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恰恰就证明了其实他们之间的友谊并不像表面上显示的那样亲密。 一切的转变发生在西宫硝子转学到这所学校之后。
硝子由于听障和他人交流必须使用手语或者是文字,而在交流时必须佩戴助听器以听到其他人的话。应该是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吧,在硝子转学一段时间之后出于心中对生理缺陷同龄人的厌恶,将也率先开始欺凌硝子,植野也曾粗鲁的直接将硝子的助听器生生拽下。但是面对同学的校园霸凌,川井,岛田一行人等并未进行劝阻。其实在这件事上观众们是不能强求其他同龄人的阻拦的。其一因为他们都是小学生,心智一定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成熟,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抱着“换位思考”的想法对其行为进行阻挠;况且现在很多成年人还不会设身处地的想问题呢,就更不能强求这些袖手旁观的同学们对校园霸凌进行阻拦了。川井等人固然有错,但是并不是那种原则性的错误。 之后事情上升到了校方,班主任严厉的指出了将也,植野。面对老师的强硬态度(片中老师直接重重的拍了黑板,这一行为让我很惊讶:面对小学生,这么严厉真的是正确的么?身为小学老师应该循循善诱才对吧,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可能伤害到孩子的心理。)植野率先洗脱自己的“罪名”,将也点出了川井,岛田等人但是他们分别都用暧昧的说辞把自己与这件事情撇清了关系。
之所以作为一篇定性为赏析的文章中如此详细的介绍开篇的剧情,就是因为基本上主角的性格特点都在这一部分集中地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石田将也在听到校方老师说道助听器的价格昂贵时想到了自己开理发店的母亲,这一幕体现了其实将也在心中还是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的,从这里和之后他外出打工挣回赔给硝子家的一百七十万日元(大约十万元人民币)这一段可以看出将也这个人与其他袖手旁观的同学之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经历了这件事后他确实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作为一个男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处事原则——即自己犯下的错,自己就要努力将所有事物再一次引入正轨,承担自己的全部责任。这一点上实在佩服将也。 在漫画发行之后读者们普遍褒贬不一的一个人就是植野直花。其实植野的这种性格很容易被读者和观众所理解,就是基于个人价值观不同,对于她的性格的评价就显得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了。植野在整部片子中从始至终对硝子都抱有些许恶意,其实这是有缘由的。在小学,硝子事件打破了她和将也之间的关系,从后面中学时期将也和植花亲密的关系来看在最初他们两个的关系应该还不错,甚至应该有些互生爱慕(植野用俱乐部的包向将也表白,但是将也却将包送给了硝子)。但是正由于硝子事件,将也由曾经的欺凌者转变为被欺凌者之后,植野和他之间的那种关系荡然无存。之后中学时期植野尽力想要恢复和将也的关系,但是也是由于性格上的不合拍而无果。说到这里就可以分析植野的性格了。植野敢于吐露自己对于事件的真实看法,(小学时在走廊上直言硝子的衣服俗气以及后来在桥上与川井,佐原,将也,硝子等人解决问题时无不表露了自己的真实看法。)这种做法确实体现了她是一个正直,心口如一的人。
对于硝子事件,植野的看法对于她自己来说非常客观,硝子致使将也落得被同学冷落,最终导致其与自己关系疏远,植野找到硝子并斥责她时硝子却只是一个劲的道歉,这使得一向心直口快的植野认为硝子内心可能有着很复杂的想法,口头上的道歉只不过是愚笨的伎俩罢了。这就体现了植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那就是太自以为是。她总是自以为可观地分析周边的人,但殊不知作为一个人,自以为的“客观”实际上在一定程度就代表了自身的好恶倾向。这种愚蠢的自以为是导致了她从始至终一致认为硝子其实很有心机,只不过在表面上深藏不露,并且不惜使用武力迫使硝子道出她内心的想法。她太天真了,以至于认为整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和事的本质都像她所想的那样,这只会导致她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将自己禁锢在自我的牢狱中不能脱身。笔者认为自己与植野在性格上这方面确实有类似之处,正值青年,对于一些事情没有经验,妄图按照自己的逻辑解决所有事情,相信这是很多青年人都在共同面临的一个潜在的问题,因此虽然很多读者认为植野太过犀利,言语太过入骨,但是笔者还是要为植野辩护啊,毕竟都是未经世事的学生,不必太过深究。
说道植野,片中有个小小的细节不知观众们是否意识到了。在烟花大会上几个镜头展示了主角们观看烟花的背影。将也和硝子,结弦和硝子母亲一起看,将也母亲抱着玛利亚和将也姐姐一起看,永束和佐原分别都是一个人趴在窗台上远远望着天空中的烟花,而植野是和她的弟弟们(推测)和她的父亲或是外公模样的一个男人看。这一段确实引起了笔者的遐思,莫非植野和硝子,将也一样也是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她性格中的那份武断和果敢应该就是长期生活在只有父亲的家庭中的结果也没准,以她的视角看整个事件发展会是怎样的呢?这没准会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并且,对于植野的服饰来说,她应该是整部片子里面唯一一个没有穿过校服的人,衣着风格属于是比较贴合时代潮流的短裙或是短裤,从这点上是否也能够得出她在性格中的那份出于自以为是的些许散漫呢?想到这里真的是十分佩服京都在动漫中对于细节的处理。 另外一个令人们争议不休的人物应该就是川井了。川井在小学时的硝子事件上借助泪水洗脱了自己与欺凌之间的关系,泪水反倒“衬托”出了将也对于其他同学的“污蔑”(将也在这一段里确实值得同情),笔者在第一次观看时十分感慨,作为小学生的川井竟然有这么深的心机,但是后来思考再三认为其实川井这种性格在平常生活中虽然难以做到以诚待人,但是至少不会像植野那样在生活中无意中言语中伤别人,并且不无证据说明她不努力和其他同学搞好关系。她在人际关系中八面玲珑的一面有些类似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如果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朋友也未尝不可。毕竟,评判一个人不能仅仅从一件事入手。况且对于这部片子整体的故事发展以及人物设定来看,原作者大今良时在人物性格上并没有树立明显的所谓“反派”形象,故事也并没有引导我们一定就要将为人处世上存在一些问题的人贬低的一无是处(本身女主硝子在处事上就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不想对片中任何一位人物进行明显的褒贬。 要说本片的主题,笔者认为是三个词,自省,宽容与救赎。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相信这句话是普遍被大家所误解的,这一句中“为”字读二声,意为“自我反省和修习”的意思。片中的将也正是在一次次与朋友之间的挫折中反思得到待人的经验,最后迎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的;硝子在中学与将也的交往中摒弃前嫌,与将也能够重归于好,体现了她在反思中逐渐形成的转变。虽然知道最后,川井,植野等人在性格上依旧没有改变,但是这正说明了其实一个人在面对社会时的主观态度决定了他对周围人和物的评价。如果将也一直在关注身边的川井,植野等人在性格上他所厌恶的那一部分,那么对身边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主观意愿上不愿与其交流,造成自身被同学所孤立的局面。因此在面对身边的人时,应更多关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接纳他人,这就是另一个主题,宽容。片中硝子在中学宽容了小学时将也犯下的错误;将也宽容了结弦将他跳河的图片上传至社交网络,并逐步改善了和她的关系;将也为救硝子不幸坠落受重伤后将也母亲面对硝子母亲的长跪不起宽容了她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中人与人之间冰冷的关系开始复苏,他们之间的友谊也由此变得深厚。关于救赎,笔者认为这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够解释清楚的,但是看完这部片子后映入脑海的第一个词就是此。也许限于个人阅历有限,实在难以根据片中故事分析这个主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相信观众们一定能够做出一个合理的解读。 其实读者们可能发现,这篇文章完全就是在剑走偏锋,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片,辛辛苦苦看了这么多,竟然没有对于女主硝子的评论,就连男主将也的评论也是寥寥几句。笔者认为这部片子的精髓不在于男主的救赎,不在于女主的改变,而恰恰就在一个个形象饱满的配角以及精良的制画当中:将也的母亲带着将也和赔款去见硝子的母亲,这一段没有人声和配乐,只有一些街上的噪音,将也母亲的一句“从明天开始,要做好孩子,好吗?”打破了之前的“无声”,依稀看到她衣服上,耳朵上的血迹,泪水止不住地淌下,不知是为了母亲的坚强和担当,还是为将也而感叹;硝子的一句“我也在努力”令人感慨;结弦穿着校服,带着将也来到奶奶葬礼的陵园门前时,之前奶奶与小结弦之间温情的对话还萦绕在脑海中,瞬间哽咽……这样的瞬间比比皆是。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及硝子的自杀。笔者分析她自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就是奶奶的去世。从结弦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奶奶对于硝子、结弦是很骄傲的,因此相比于硝子那性格上比较冷漠和不苟言笑的母亲来说奶奶应该一直是她在精神上的支柱,奶奶的去世给缺少家人关心的硝子的内心更加绝望。这里不得不提到在平时虽然硝子和将也见面,和之前的同窗一起去游乐场时虽然表现的十分开心但是那大多是表面上的强颜欢笑,在硝子的内心中应该一直存在着缺乏父母关心的痛,(硝子父母离异)而奶奶的去世更加加剧了这种时时刻刻折磨着她的痛苦,使她本来脆弱的心灵承受了巨大的苦痛,这是其一。况且,硝子从小就经历过同龄人的凌辱,面对同龄人的凌辱,硝子的行为甚至显得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患病者,对于辱骂自己的人产生了一种感情,表面上显得病态而且荒谬,但是实际上这正表明了硝子的内心长期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从而导致她待人接物的方式呈现出一种病态。她内心的脆弱是直接导致她自杀的第二个因素。其三是因为她到了十八岁,按照一般逻辑,人到了某一特定的年龄自然而然得就会放眼之后的人生道路。而硝子由于听障而带来的自卑使她在面临成年后人生的选择上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并且由于她心中的自卑和内心的脆弱,这个抉择已经成为了她在思想上的负担。思想上的负担比身体上的负担更加可怕,思想上的负担可以在平常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中拖垮一个人,而这直接导致了硝子对于生活的绝望。至亲的离世,同龄人欺凌的心理阴影和对未来人生的无望导致了硝子自杀悲剧的发生。
《声之形》的脚本编写为吉田玲子,她曾为《少女与战车》系列撰写脚本。但在那部动漫中Actas Inc. 有些过于追求坦克的建模效果,以至于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设开始就不太鲜明。但在《声之形》中吉田玲子的文学功底展露无遗。将大今良时60余话的原作删繁就简,改为短短一两个小时的剧场版,对于剧情和人物刻画的取舍实属不易。在删减的基础上将将也,硝子,结弦等等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大银幕展示给人们,更是给曾经看过原著的观众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此外,很多观众将同年上映的《你的名字》与《声之形》做比,但笔者认为这两部片子并无太大的可比性。《你的名字》见长于其大胆的想象,新海诚将人们从来不敢想象的一个故事搬上大银幕,并以令人潸然泪下的结尾打动了很多观众,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而《声之形》中通过京都一贯的高水平制作,将一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做得唯美,精致,波折中同样令人感慨,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二者题材不同,可比性也就很低了。
《论语》中曾经记载,孔子的弟子问孔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而这部《声之形》在此印证了孔子回答的话:“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的,虽然在这个世界并不正确也并不温柔,但是这并未阻止正确的人继续正确,温柔的人继续温柔。在这唯美的樱花飘落中,在平淡却充满诗意的场景中,让我们一起体会几位少年之间的救赎与感动。
电影声之形观后感最新3
这是一个讲友情和原谅的故事。
校园霸凌这一块,小孩子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天真善良。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霸凌,但是有听过朋友讲,小时候的伤害是会伴随一生的。虽然片子叙述的是少年时候对别人的伤害也有可能会回到自己身上,但大多数情况下,霸凌者逍遥法外,被霸凌的人唯唯诺诺不敢告诉别人。片子里男主的同桌对女主的讨厌其实是青春期少女的一种自私的表现,女主来之后,老师来要求大家学习手语,她其实忍受不了的是女主一张文弱让人怜惜的样子。有时候弱者的我弱我有理,所有人都必须关照我的态度,也会让人有些不爽吧。
有时真的觉得有缺陷的人是一个让所有人都痛苦的存在,她自己无法感受世界的美好,周围的家人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和她相处,sigh。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应不应该把有缺陷的孩子生下来,所有的人都劝说不要。父母在最开始的不理性会为之后自己的生活,孩子的生活都带来不幸,倒不如一开始就心狠一些不要了。真的,没有一个人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当日复一日的麻烦事堆积时,你能保证还用你的耐心爱心对待一个不那么完整的孩子吗?她本身的生活质量也不会有多好吧。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诶,话是这么说,可是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啊,所以社会还是要对弱者更有一些关怀,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众态度。
后半部看的一直哭啊哭,真的很感动。每个人在年少时都会做错一些事吧,有机会我也想和年少时的你们和解啊。每个人都没有变,但长大就是压抑自己内心的小任性,变得更懂事一些,更体谅一些吧!
电影声之形观后感最新4
高中时在布卡漫画追完的《声之形》漫画,最喜欢的是漫画的前17话,主要内容是小学时男主将也和朋友们的日常和他对生活的态度、对小硝霸凌使她转学、之后反被同学霸凌、在被孤立中成长、于绝望中寻求救赎、重遇小硝,结识永束和结弦,帮助小硝联系上也曾被排挤的小学同学佐原。以上内容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之后植野出来搅局,开始讲述其他人的成长经历,最终以同归于好作为结局,是我很不喜欢的部分。
漫画是否在为霸凌者洗白,这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我个人认为作者是想讲述他们的成长,对自己的霸凌行为的反思,但其中不免也有为他们洗白的成分,而我,只接受小将的洗白,因为其他人大多是些混蛋。当年的那些人都有问题,而小将是最突出的,也是唯一值得谅解的:作为主要霸凌者的他,之后也遭受来自同学和友人的霸凌和孤立,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他变得孤僻内向,并感到绝望,想要以死来逃脱这一切,但在死之前,他想要救赎自己,弥补自己的过错。所以,他主动去找小硝,他是第一个向她道歉的人,并打算用此生来弥补自己造成的伤害。他的经历和所作所为使我接受这样一个霸凌者的洗白。但是其他人,植野的真性情赢得了我的部分好感,但还是不能完全接受她,而川井、岛田、小学班主任那些人,我是发自内心的恶心他们,看到结尾川井和他们在一起时,真是反胃!
从结局将也把叉号从人们脸上去掉这点来看,京阿尼的剧场版想讲的应该是将也一人的救赎,这也是我最想看的东西,既然如此,那剧场版完全应该删掉那些漫画剧情,自己做些原创内容,在我看来,漫画剧情是作者用以刻画其他人物,并引向大家一起完成电影的Happy End,而剧场版的结局却是关于将也本人的救赎,掺入那些内容反而显得婆婆妈妈的。
因为时长,所以修改故事走向和结局,而从结局看,硬塞的漫画主线反而是个累赘,京阿尼如果以结局来考虑剧情,反而能做的更好
电影声之形观后感最新5
《声之形》,可以打到8分。虽然看片的时候,从头哭到了尾,但这是一部让我感到很纠结的作品,我感觉我没完全看懂,剧情的发展越到后面越让我感到混乱。片子的视角和往常的电影不同,从欺凌者的视角带入,看到一段不一样的故事。没看片时,以为声说的是女主听不见声音,直至电影末尾,才发现,原来听不到声音的也同样说的男主。影片涉及到了,让我们深思的两个题目:残障人士和自杀。我们真的能做到平等相待吗?究竟到什么程度,会去选择自杀呢?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但这依然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片子的画质不用说,画面也好看,剧情稍稍有一点零碎,感觉导演的编剧想要的太多,但是不紧不慢的节奏也不会觉得太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