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
电影《霸王别姬》讲述了戏子程蝶衣从20年代开始学习唱戏到70年代最后一次在舞台上练唱并最终自刎于他所饰演的虞姬最爱的人楚霸王面前的戏梦人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霸王别姬 电影 观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1
1922年,小小年纪的程蝶衣被送到了戏班子里,因为有张女儿的脸,他的角色早已注定——虞姬,曾经的他,不愿向命运屈服,但几年后的他,已经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爱与义、他已成虞姬,他愿沉溺在舞台上尽享无限欢乐与瞬间的永恒,他愿与他的霸王长相守,他爱着他的霸王,无论是台上那个对虞姬百般呵护、百般宠爱的霸王还是台下那个与程蝶衣相濡以沫、互扶依靠的段小楼,他都深爱着。段小楼是他的全部,是他的梦,因为是梦,所以追随,因为是梦,所以遥不可及,因为是梦所以美好,因为是梦所以不愿沉溺,只想沉溺幻想。
只可惜,程蝶衣的爱心终究还是费心,花天酒地,娶妻生子,是男儿的本性。段小楼戏中唯一一个正常人,任何事情的发展在冥冥中早已形成一定的轨迹无法改变,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段小楼遇上了菊仙,即使他们曾立誓同台唱戏到永久,段小楼依然是男人,戏台上,爱江山更爱美人,生活中重诺言更重享乐,毫不犹豫的菊仙成了他的选择,而那个被他选择的菊仙天真地幻想着自己所托付的这个男子会是个刚强勇猛的男子汉,却万没想到,在生与死、爱情与生命之间,他选择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亲口否认爱眼前这个女子的时候,菊仙瞬间崩溃,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在阴阳交界处徘徊,最终无法越进那道路门,内心的软弱、矛盾、虚伪在那一刻全部释放,在矛盾的一瞬间,出卖了妻子、兄弟和他的心,不过,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能舍身为王,为别人的生命付出一切的能有几个?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现代生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小悦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愿意出手相救,其他人因内心恐惧而退缩。
如果说活命是段小楼的全部,那么段小楼就是菊仙的一切,菊仙这个刚强的女人他的刚烈,对爱的执著,内心的坚强是我所敬佩的,不向命运屈服,即使身处青楼,依然能够有勇气去面对万事的变迁,她要重新做人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在大难面前,仍然誓死保护段小楼和那把宝剑,为何?因为爱,所以愿意付出一切,但当全身心的付出都得不到回报后,无论是谁都会疲惫,在欺骗与背叛之后,也会厌倦,爱到深处就是恨,好最终穿上新婚时的嫁妆,带着曾经的记忆,现在的痛苦走了,恨他还是因为爱他到无法自拔。
1977年,两人又重新相遇,在这十一年里,双方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命运早已注定,不论是戏中还是戏外,虞姬的选择都是在最爱的霸王前离开,而霸王能做只有那一声嘶喊,唱完最后一出戏后,华丽转身,悲哀落幕,舞台是他最后的归宿,华丽的戏台应有高贵的人来闪耀自身的光彩。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男儿郎败给了女娇娥,利战胜了情,恨掩埋了所有的爱,曲终人散,帷幕落下,无须感叹,一切终归尘埃。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2
曾经在懵懂时看过霸王别姬,当时纯粹是从故事片的角度去看此片。而此次活动,让我得以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部影片和片中的角色。
霸王别姬的时代背景的复杂是我看过的影片之最,它的故事横跨数十年,又涉及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最快的时期,从清末一直到--结束。而两位主角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浪潮起起落落。
两位主角的命运映出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脉络。电影中处处蕴含着变与不变,大到从社会体制到人们思想的变革,小到人们的衣着。同样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同一个剧院演着一样的霸王别姬,连表情和脚步都未变,而底下的观众却换了一茬接一茬从太监,日本兵,到人民解放军,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不变的戏码,却因为时代的不同,观众的不同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舞台上的京戏帷幕落下,舞台下更大的帷幕却拉开了。同样的演出错误,在清末时期可能是被投入大牢,在民国时期是蛮狠的拳脚,而当观众换成了解放军,两位主角惯性般的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但回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与“前进,前进,前进”的歌声。此时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手足无措和小四脸上从愕然但微笑的表情变化让人记忆深刻。我也被此刻的场景深深震撼,嘹亮的歌声回响在曾经歌舞升平的剧院,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即将产生的变革和在这之后起推动作用的共产党思想的伟大。
程蝶衣在这电影中无疑是灵魂人物,而他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让我着迷。程蝶衣活的是精彩的,作为“角儿”,他为人狂热的喜爱。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一个个时代的烙印也深深的打在他的人生中。在清末,他年幼时为了进戏班而被切去了畸形的手指,为了讨生活,学技艺,忍受着严酷的打骂,成名后又受太监的欺辱。而到了七七事变,日本入侵后,他又染上了毒瘾,无法自拔。在后来,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法庭也让人哭笑不得,程蝶衣当庭说自己是汉奸最后法官还是在百姓的质疑声中判他当庭释放。而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他却下起了戒毒的决心,虽然电影中没有说明缘由,但我认为他应该也是感受到了社会即将改革的浪潮。
“不疯魔不成活”是段小楼两次用来形容程蝶衣的话。细细品味,程蝶衣对戏的执着是该要我去学习的。其实在电影中,程蝶衣始终只想好好的和段小楼演好戏,演一辈子的戏,无奈,时代弄人。但是他对戏的执着始终未变,他曾问过段小楼,虞姬为何而死。当时我并未想到答案,而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没办法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吧,同样这也许也是他最后选择像虞姬一般死去的原因吧。
最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党性,并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3
这两天学了《京剧》这一课,京剧被介绍的淋漓尽致,作为课外补充,我决定看一场戏。
其实对我来说,戏曲并不怎么有魅力,在幼小孩童的感知里不过是又烦又噪,吚吚呀呀的难听死了。我烦那踱来踱去的步子,那断断续续若干分钟才能唱完的歌词,那浓装重抹的面饰——而今天,已经六年级的学生,深为过去的看法而感觉到羞愧。我要重新在这,认认真真的看一出戏。
《霸王别姬》是被认为是东方美代表的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作为主角演唱的。讲的是霸王的部队已军心涣散,四面楚歌,霸王欲带虞姬杀出重围,可虞姬怕连累霸王,挥剑自刎。看到这里,我竟然感动了……
是啊,他那……不,不如说“她”那嗓音十分好听,圆润优雅,听起来似乎辽远而逼近,又柔和而铿锵。“她”将这感人的画面演出的惟妙惟肖。或许这就是中国的艺术吧!是成为国粹的原因吧!是外国人都为之敬佩的原因吧!
八年了,我从没有仔细的听过一场完整的戏曲。今天,我静静的倾听,认真的品味国剧的美。这是一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闻名的艺术精品,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国粹而感动骄傲。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4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讲述了京剧艺术家程蝶衣和段小楼从京戏学徒成为万众瞩目的“角儿”,又由于种种原因走向衰落的悲剧故事。
程与段对待京戏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程蝶衣把京戏当作人生的全部,人们形容他“不疯魔,不成活”,是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理想主义者。而段小楼只是把京戏当作谋生的手段,除了唱戏,也追求其他俗世的乐趣。
段小楼结婚时,程蝶衣勃然大怒,我觉得他的这种情绪不是出于争风吃醋,更多的是愤怒师哥没有做到“从一而终”,侮辱了崇高的艺术。他很单纯,只是想和师哥唱一辈子的戏。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感受到陈凯歌导演对艺术的态度,相信对程蝶衣的痛苦他感同身受。在剧变的社会背景下,艺术难以保持纯粹。当艺术与政治冲突时,艺术永远要让步于政治,甚至很多时候会沦为政治改革的牺牲品。时代的风向不断变更,世界变化翻天覆地,人的命运沉浮流转,唯有真正的艺术容不得半点儿投机取巧。浮躁的社会风气弥漫,留给艺术的纯净空间越来越小,许多博大精深的艺术走向式微,这是全人类的悲哀。
某个名人说过,只有科学和艺术才是人类文明的追求。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5
小豆子和小石头长大成角后艺名为程碟衣和段小楼。打小小豆子就对小石头有了感情,后来愈演愈烈,只是蝶衣一直藏在心中,而小楼也没留意到。最懂蝶衣的人是袁世卿,他赞叹蝶衣演的虞姬已经雌雄不分了,他对蝶衣有着红颜知己的感觉。
菊仙,段小楼的妻子,剧中的一个悲情人物,在--时期,当段小楼被当做众矢之的的时候,他为了明哲保身,说出不爱她,和她划清界限。最后,菊仙穿着出嫁时的服装,上吊自杀了。
袁世卿,懂戏。他头一次看见蝶衣演的虞姬就深深爱上了他,后来曾几次邀蝶衣去他家中,给了蝶衣一把真剑。蝶衣最后所演的虞姬和他自己就是死在这把剑下。
围绕着京戏的沉沉浮浮,蝶衣的情感流露,菊仙的一心付出,小楼最初的霸气与放荡不羁,及后来的低声下气和最后的尊严尽失,只剩下一张人皮。霸王不在,虞姬已死,结局同片名一样,最终的戏还是那出霸王别姬。沧桑与逝去,不变的感情。
从一部戏讲出了人生,以人生入戏,戏如人生。
在结尾处,蝶衣拔剑自刎,小楼转头那句:蝶衣,小豆子。看来他还是喜欢小豆子多些,那些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一起挨打,一起暖被子,一起训练,一起唱戏。那样的人生,那样的精彩,那样的'难忘。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6
《霸王别姬》于我的震撼之处不外乎张国荣的演技与剧情。就像段小楼说的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他把程蝶衣这样一个角色演绎的让人过目不忘,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或震惊或不可思议或心痛或难以理解,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对他的肯定。
这部影片我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剧情,第二遍着重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透过段小楼和程蝶衣华丽又曲折的半辈子,会让人不禁想到,还是作为小石头、小豆子的他们更加快乐,尽管那日子苦,可他们两人是相依的,是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害人,情欲害人。没有了小石头的小豆子,就没有了生的希望,是小石头救活了他,改变了他。他一生的轨迹里,最没办法缺少的就是小石头的存在。可惜最后,段小楼不再是小石头,程蝶衣也就不再是小豆子,比起无望无趣的现实,他选择了死亡,完成自己的从一而终。终的或是自己对于小石头的爱恋,或是那一段不复返的羁绊。
我比较愿意说,整部影片交代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人凄美又无力的爱恋。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7
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空房中,一时只剩虞姬那悲婉的叫声。时间,仿佛被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
”哈!想不到我项羽也会有今天!事到如今,我无颜再面对江东的父老乡亲,还有百姓们,都是我亲信了刘邦呀!“说完,他久久地凝视着江面,目光如此苍凉。忽然,他抽出佩剑,反手一插,只见一股鲜血迸出,这个曾经称霸一方,无比风光的汉子就此倒下了。
《霸王别姬》讲述了一代霸主项羽难信刘邦,对他过于盲从,最后被刘邦设下埋伏,逼至江边,绝望中自杀而死的故事。
看到最后那段描述项羽自杀的文字,我不禁痛吟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静心细想,西楚霸王不正是死在了一条常识上吗?他忽略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假如他牢记这个常识,十年之后东山再起,八千兄弟之仇,百万楚民之盼,不都可以完成了吗?
我们再来看看那时利用常识的胜利者。
东汉末年,诸葛亮走出隆中,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而他的成功就在于善用常识。
君见城门大开,城内无兵,必以为有埋伏。这是常识,却也是成败的关键。诸葛亮弹琴城上而退十万兵马,就是利用这一点。一点小常识,使诸葛亮成为了不败的王者。
忽视常识如残花,必将凋零,利用常识如雄鹰,展翅高飞。盲从常识的人自掘坟墓,践行常识的人锦途千里。
仰视蓝天,我发现,成败皆因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