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时间: 厚军 电影观后感

《霸王别姬》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 / 张丰毅 / 巩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电影霸王别姬 观后感1

这部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热闹而又落寞,浓艳却又惨淡。历史与现时、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纠结缠绕,人世纷争。他是陈凯歌早期导演的影片,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其中融入了人生,艺术,政治,历史,情感等多种元素,仍显得杂而不乱。这部影片改编于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制成的影片,为陈凯歌赢得1993年度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被全世界认可的最高影展奖。影片所展现的京剧名角在期间惨烈的屈辱史,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

程蝶衣,张国荣饰,是一个戏子,主要角色是京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段小楼是西楚霸王项羽。段小楼是程蝶衣的师哥,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练戏,唱戏,感情很深。小时候,蝶衣叫小豆子,小楼叫小石头。

霸王别姬成就了程蝶衣和段小楼,段小楼和程蝶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而最后,虞姬真的成了虞姬,而这霸王最终也成了霸王

程蝶衣饰演虞姬,到了炉火纯青、真假不分的地步,对他来说,他愿意终生都是虞姬,只要可以陪在他的师哥身边。这出戏,只能和师哥一起唱,除了师哥,不管和谁,都不是霸王别姬。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是昆曲中《思凡》的一段,本来应该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可是不管挨多少打,吃多少苦,小豆子就是错,就是改不回来,后来,小石头拿着烟斗在小豆子嘴里一阵乱捣之后,流着泪的小豆子终于开口唱自己是个女娇娥了。

也许,对于小豆子来说,这一句的改变意味着他心底里最后的一点尊严和领地彻底的失去了。从此后,他都演旦角,从醉打金枝中的公主,到牡丹亭里的小姐,再到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戏里,他就是个女人。他的戏,让成千上万的人疯狂。第一次,他唱虞姬的戏,在清末太监张公公的府里,那一次,也是第一次,他被不男不女的张公公变成了禁脔。也在那一次,他看见了那把好剑,那把他的师哥夸个不停的剑。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容触碰的暗伤,一旦被揭破,后果不堪设想。影片公认的经典片段就是少年蝶衣在那爷面前唱思凡时,仍执意唱到我本是男儿郎,而非女娇娥。大家最多想到蝶衣的固执,可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固执。我的观点是,在他的少年期间,被妈妈打扮成女孩,被周围所有的人误认为是女孩,这就是当时他心中的暗伤,他固执的需要别人接受自己是男孩的事实,哪怕次次都因此被师傅暴打,这是他心中的执念。到后来,这个执念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师兄打破了,在母亲抛弃他之后,师兄小楼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违背小楼的意志,于是,他屈服了,同时他也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执念,治好了那个暗伤。从此,他演起了花旦。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菊仙,她婚前的职业是妓女,这是她心中的暗伤,她最不想触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这个,她也不能确定小楼到底爱不爱他,当小楼说不爱他的时候,她的心碎了。心碎,人死,可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弱点,只要击破这个弱点,他可能不堪一击,或者,破而后立。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我久久无法平复 我在思考 为什么 我仿佛无法冷静

这也许就是这部经典的魅力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象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电影霸王别姬 观后感2

《霸王别姬》,这个电影名字早就听说过了,是和我同时代的人(90后)群都应该知道的。他是一部好电影,但我一直没看, 第一,我不喜欢戏曲,因为觉着俗气,第二,我喜欢好莱坞,那种刺激电影眼球的东西,它是快餐,能吃饱就行,心里带点震撼就是我的就觉得值了。文艺片,费时间,心里也怕遇上一部不和自己口味的,欣赏不了或者根本无法欣赏的所谓大导演的文艺和智慧,那真自讨没趣儿。但霸王别姬可以消除这个顾虑,他的评分几乎在所有视频网站上都高达9点几,是最高的。也就说明他是经典,有电影所讲的和观众认知相共鸣的东西。他能看懂,而且能引起你的思考。

这部电影是用国粹来反应中 国的社会。但我看完之后,首先能回忆起来,一直在心里不散去的是那个叫做蝶衣的戏子,虞姬的扮演者,还有他的昆曲,他在台上的一颦一笑,每一个碎步,每一个兰花指都充满风情。除了张国荣,我觉得没有人可以演这个角色。他是林黛玉,娇弱,细声细气,除了唱戏,他就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可怜女人,国民党的台下戏谑她,她羞耻的下了台,看到梨园的人和国民党的闹事者打架,他蹲在帷幕后面唯有怯怯的注视,但他也蛮横、坚守,他觉得自己就是师哥永远的虞姬,别的什么东西,不管是妓院女人和自己的师哥好上了,还是后面虞姬的角色被人抢了去,他都异常的愤怒,无理,甚至是威胁,他表演虞姬专注异常,日本和观众打成一片,他还是沉浸在一个人的虞姬里,像月光下的天鹅,最终沉浸在灯光下,和舞台融为一体。

他舞台是虞姬,生活中也是虞姬。他对艺术的极致,现实的混淆,是在旧社会的束缚蚕食下慢慢形成的。师傅为了让他们一帮梨园小子学吸,骂、打、揍、鞭,近乎没有人性,那是旧社会下旧思想下,下九流艺人为了方寸生存之地,自己的活法。他是被迫的,是被母亲逼上这条路的,一个被生命抛弃的人,但也是被生命眷顾的人,他天生清秀,像女孩子,嗓子也好,梨园也就他一个人可以唱虞姬,他对虞姬,对京剧的爱,对戏班子的爱,对师傅的尊敬,是在种种外力的威胁下妥协的,他和那帮小兄弟都认为只有师傅的教法才能学戏,只有挨揍才能成“角”,他们吃过太多无所谓的苦,但心里却把这些强加的苦当做是报答的恩,因为他和师哥一样都是旧社会里没有社会地位的人,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庭,而宁可被打,也是学了一门吃饭的手艺,也比没人管,最后死在大街上强。虽然戏院的生活就像地狱,但也是他们可以勉强称之为家的地方。

而对于蝶衣,这个少年给公公唱虞姬而最先出名的戏子,比戏班的同龄忍受了更多的苦和屈辱,他被变态的公公玩弄,被亲生母亲卖到戏班,他从小没有安全感,除了从艺术中得到快乐,从师兄中找到安全,他什么有没有。 而这部电影另一个主人公,也就是蝶衣的师兄强,因为蝶衣这个复杂,而且被张国荣诠释的几乎完美的角色,在我的脑海里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

他和蝶衣性格正好相反,他务实,没有羁绊,莽撞,乐观,懂得享受世俗的乐趣,但同时又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他不滥情,对一个踏实的家庭有期许,他对妓女秋凤是深深爱着的,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都是秋凤,一直陪伴着他,替他分忧。这个从小在青楼受男人戏谑女人,她的性格是刚硬的,这一点与段小楼不谋而合,而他的选择,对师弟的袒护,也是他在两个“女人”之间踱步的愁,幸运的是,即使是秋凤劝说他离自己的师弟远一点,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蝶衣,这个不适合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戏痴,这一点还是我一直感觉到宽慰的。

我感觉一部好电影,真的就是一个人物刻画的问题,事情在变,时间再变,故事终究讲的是人性,是人。而人们看完之后,至少是我看完之后,脑海里有映像的是人,不是故事。蝶衣是我看过的最矛盾的角色,他另男生也怜惜,另女生也痴狂,他舞台上是王的妃子,台下是一个现实与戏不分,心里扭曲,脆弱的不成样子,最后吸大麻度日的可怜人。生活与他是合何物?只有京剧,只有霸王,才是他生存的意义,用陈凯歌的来讲,这样的人,在现实的打压下,不死才怪。 而影片最后,他与师哥再次重逢,拔剑自刎,真的是触动到了我,感觉有块石头放下了,因为他不必再受苦了,不必在幻想中守护自己的霸王了,他的生命终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这是一种圆满的悲剧,他没有给我丝毫的不舒服,而是松了一口气,这出戏真终于可以就此做罢了。对于一些有“贪念”和完美主义倾向的观众而言,程蝶衣,还是做观众心中永远完美无缺的虞姬好,就活在我们心里,留做个意念好。

另外这部电影,给人震撼,真的是用几十年中国的铁事来剥落一个时代人的伤痕。拍中国的历史,拍,拍国民党和共长党争权,然后用显微镜透视社会底层劳苦民众,面对更朝迭代,自己内心的恐惧,挣扎和迷茫。我感觉只有冯小刚和陈凯歌可以下这方面敏感而难以处理的题材方面做的很好。因为他们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而我是90后,了解那段历史也只能是在历史教科书上,听任教材编者所述的只言片语,不能再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一个时代决定一个时代的人思想,我们生在和平年代,对旧社会的无理、混沌感觉不可思议,而他们对我们亦是如此。那个台戏就是朝代更迭的文物,而整个梨园因为封闭保守,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在这个宁静的空间被放大。军阀混战时期,戏台子小面人头攒动,人们睁着嚷着要看戏,那是普通民众在那个动乱,人心叵测的年代可以得到自己心灵宽慰的方式。日本人进城,台下坐的是日本军官和日本兵,舞台上同样还是《霸王别姬》,但台下的中国人背后明晃晃的刺刀使人再也没有当初看戏时该有的安心,热闹,整个戏院沦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国民党统治下的时期,台下一群国民党军官,挥舞着手电筒,流氓一样戏谑着虞姬,在那个社会没有秩序和尊重可言,只有金钱和强权。共产党解放北京,到这儿来听戏,才悄悄彰显出了民主和自由,导演还加了一个细节,虞姬唱错词,段小楼忙给台下各位赔不是,本以为台下会像以前那群恶棍一样找事,但是却听到解放军在唱军哥。这个细节,足以说明这世道变了。(这个系列真的设计的太巧妙)

我也看过陈凯歌导演在北影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回忆录,他说蝶衣是整部电影的魂,而他的死是注定的。他还说,张国荣演程蝶衣就是他的宿命,因为他在就是程蝶衣,影片十年后,张国荣自杀,地点就是陈凯歌第一次见张国荣讨论剧本的那个酒店,历史真的是很有趣,甚至有些东西在他开始就昭示着他的结局。总之,程蝶衣和张国荣,真的深深震撼到了我。

还有一点就是这部电影的跨度,也深深震撼到了我。军阀混战到新中国,没有点历史知识,是不能体会到中国社会的跌宕起伏的。我原以为,这个故事是时间推着人物在走,因为从标题看,北洋军阀时期,七七事变,抗日胜利,平津战役,新中国解放,,再到以后,每个标题都是中国历史进程的节点,不同年代的人民生活,幻如隔世,颠沛流离。但后来证明我错了,因为陈凯歌说这是一个人物性格推着时间在走的顺序,关于这一点,我看来还只能再看一边,或许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下面是陈凯歌在北影关于这部电影的分享,看完以后,应该就没有对这部电影的疑惑了。

电影霸王别姬 观后感3

《霸王别姬》既是京剧中的一出戏,同样也是程蝶衣的一生的情感,是戏中虞姬对霸王的感情,也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感情。电影的开头,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手法,让故事产生悬念。讲述的是,平反时期“霸王”与“虞姬”再次一起唱戏。

剧中的程蝶衣的童年名叫小豆子,此时正处于北洋政府时期,被妓女母亲切掉畸形的手指送到戏班子。从这时起,他的命运就与戏不可分割了。在他刚入门时,被师兄们取笑是窑子里的东西,他毫不犹豫的把母亲留给她的袍子烧掉,体现了他从小就有着倔强、自尊心强的性格。小石头在这件事后进屋,却是第一个对小豆子表现出关心的师兄。日后,师兄对他的真情相对打动了她。

少年时京剧盛行,人人都听戏。师父让弟子们背词,这是剧中第一次出现小豆子背错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此时,小豆子对于性别的概念很坚定,不愿承认自己是“女娇娥”,有着很强的自尊心。而后,小豆子与小赖子受不了戏班的辛苦偷逃出戏班,看到了台上的角儿演出《霸王别姬》。这部戏让小豆子的内心受到很深的触动,有了想要成角儿的梦想,毅然决然的回到了戏班。当他看到师兄被打时,阻拦师父,甘愿自己挨打。小豆子被打的时候一声不吭,没有像其他师兄一样向师父求饶。可见他骨子里有着的倔强和不服软的韧劲。关爷为弟子们讲解“霸王别姬”的故事告诉他们“人,得自个成全自个儿”“从一而终”,小豆子听后自扇巴掌表明牢牢记住,认定了自己的天命。并从此坚定了成角儿的梦想,不再出逃。那经理来选角儿时,挑中小豆子来背“思凡”。小豆子却再次背错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小石头狠心拿烟斗捅小豆子的嘴,最终小豆子唱出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时小豆子被师哥拉了一把,为了成角儿认真唱戏。之后小石头与小豆子被选中第一次演出《霸王别姬》。因此成角儿,艺名为段小楼与程蝶衣。唱过戏后,程蝶衣说以后要送霸王的宝剑给师哥,而师哥也与他约定以后要一起唱一辈子戏。

成年后,程蝶衣和段小楼的《霸王别姬》一出戏已经红遍京城。程蝶衣此时已然到了人戏不分的程度,他对段小楼有了虞姬对楚霸王的情感,不止在台上,台下也是如此。“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他始终记得师哥当时的约定。而段小楼“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他认为自己是凡人,不会一辈子唱戏,总要生活,当初的承诺也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放在心上。

不论在什么时代,程蝶衣都在唱戏,唱戏是他的生命,他活在戏中。

旧社会时,他唱给官僚们听,袁世卿是最为欣赏的。因菊仙出现,程蝶衣生气嫉妒。而此时袁世卿对他发出邀请,要他做红尘,并用蝶衣曾说要送给段小楼的宝剑作为条件。程蝶衣借悲伤嫉妒的情绪与袁世卿借酒演戏消愁,当演到虞姬要自尽时,袁世卿提醒这是“真宝剑”不是演戏的道具。又在此处刻画了程蝶衣到了人戏不分的沉迷。当程蝶衣把宝剑送给段小楼完成当时的承诺时,段小楼却不以为然“找剑干什么,现在又不演戏。”段小楼随后迎娶了菊仙,二人分别,不再一起唱戏。

抗日时期,日本人进城,程蝶衣在台上唱《贵妃醉酒》,程蝶衣借戏表达出自己的伤心。段小楼因在后台与日本人发生冲突被日本人拘留。为救段小楼,程蝶衣给日本人唱《牡丹亭》,段小楼却因此打他谴责他。程蝶衣只是用情至深为了师哥唱戏。“有一个叫青木的,他是懂戏的。”在他眼中师哥和戏是超越一切的,是他的全部。段小楼被菊仙劝说放弃唱戏,玩起蛐蛐儿。这事传到师父那里,双人被罚,师父让程蝶衣就像小时候师哥拉他一把一样用烟斗捅段小楼的嘴,而程蝶衣感情至深不舍得下手。

内战时期,国民党军看戏闹事,砸了戏台,菊仙被打流产。程蝶衣被警察以汉奸罪的理由抓进监狱。段小楼找袁世卿去救程蝶衣。在法庭上,程蝶衣没有承认袁世卿为他编好的证词,他讲出事实“我也恨日本人,但他们没有打我。”“青木要是活着,京剧就能传到日本国去,杀了我吧!”体现了他内心京剧的神圣,不能容忍别人糟蹋戏。也体现了他如戏中虞姬一般刚烈,倔强倨傲宁死不屈,从未服软的性格。

国民政府离开大陆之前,段小楼与程蝶衣再重逢,此时“新君临朝,江山易主,不论谁来,总要听戏的。”这次程蝶衣又送宝剑给师兄,二人再次一起唱戏。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二人上演《霸王别姬》,程蝶衣因吸大烟伤了嗓子,在演出时失误。但解放军并没有像之前三个时代的听众一样生气砸场子,而是集体鼓掌并唱军歌。段小楼在帮助程蝶衣戒掉烟瘾,菊仙看到了程蝶衣的脆弱,心露怜爱之情,此时是将自己失去孩子的那份母爱赋于了程蝶衣。

新中国成立之时,程蝶衣与段小楼被请去指点戏。被程蝶衣少年时捡回来的娃娃小四成为了新社会的劳动人民,在讨论戏时与程蝶衣的理念产生了分歧,现代戏的观点已经不同于老戏。程蝶衣所唱的戏已经不被现实社会所接受认同,再次出演时,小四抢了程蝶衣的角儿出演虞姬,而段小楼也无奈被逼迫与其唱《霸王别姬》。在程蝶衣的眼中只有戏,不愿看清现实世界。他是“真虞姬”,他的感情与唱戏从未改变“从一而终”,现实与戏在他眼中是一体并且无法分割的。而段小楼却能分清现实与演戏,他是“假霸王”,懂得跟着时代走,并不像程蝶衣一样只身沉浸于戏中。

--时期,宝剑被归为四旧,被找出来。段小楼与程蝶衣被顶上“京剧恶霸”的罪名游街示众前,“假霸王”惊慌失措,被生活折磨而变得不堪,但“真虞姬”仍“从一而终”守在他的身边,深情至极为他勾脸。在被红卫兵的逼迫下,段小楼与程蝶衣互相揭发,程蝶衣一怒之下将怒火转移到菊仙的身上。段小楼终是为了自保,在所有人面前说“我不爱她”,菊仙绝望上吊自杀。菊仙与程蝶衣都是刚烈倔强之人,无法忍受背叛,决然自杀,段小楼却是为了苟活不顾一切之人。

到了电影的结尾,段小楼与程蝶衣再次相见已是十一年之后,此时的时期与开头相呼应。霸王与虞姬再次同台排练,程蝶衣回想起少年时念错的词“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强调性别,最后证明自己。他的性格顽强并不会被现实所磨平,他骨子里有一股坚韧不拔之气。程蝶衣在与师哥排练《霸王别姬》时,借戏中剧情虞姬自尽,拿赠予师哥的霸王宝剑自杀,呈现了这样一出凄美的悲剧。程蝶衣用戏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印证了他活在戏中,所以死在戏中。 “真虞姬”性格倔强,用情至深,当他认清现实,也没有了戏作为自己的支撑时,毅然决然了结自己,死在“假霸王”面前,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也算是程蝶衣完整的一生的戏。

都说“戏子无情”,而程蝶衣却是“戏子深情”,他对戏深情对师哥深情,却抵不过时代变迁与现实残忍。“无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也最终印证他表达自己最后的情感。他始终活在戏中,不愿看清现实,而情则把戏与现实联系模糊。戏没了,梦想与情感磨灭,他也不成活了,活在戏中的人当然也没了,随着那个时代一起消失了…

电影霸王别姬 观后感4

盛名在外的《霸王别姬》,一直以来,都为人津津乐道,以前大概也知晓一些片段,直到昨晚认真看了一遍,才知道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在我眼里,所谓的好电影,是叙述一个小世界的影像,却扩展着社会思考的深度。在社会变革,人情世事的交叉叙述下,导演引领着观众思索着关于这个世界的种种。爱情,人性,社会,文化,在这部影片里,你能读到的永远比你想的要多。

“虞姬是真虞姬,霸王是假霸王”,这句话一语道破的哪止是角色的演绎,还有爱情呀。于段小楼而言,程蝶衣是怎样的存在呢?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弟,小豆子,为了能让他练劈腿的时候能轻松一点,明知师傅会严厉惩罚,也要帮他踢掉一块砖,让他轻松一点。看到师弟因为说错台词,不愿说自己是“女娇娥”,而被师傅打手心打到手要废的时候,帮他包扎伤口的人也是他,段小楼。他可以为了他打开大门,让他逃离戏班子,也会在他沉迷于大烟苦于戒毒的时候,不离不弃,一直照顾着他。说不爱,我不信,“谁会不厌其烦地安慰那无知的少年呢”。我倒更愿意相信,或许他从未清醒地认知这份已经超越了友谊的爱情。而对于菊仙,始于颜值,陷于人品吧~除了出身青楼,对于这个女人,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太多可以挑剔的了。她的爱单刀直入“你娶我吧,不娶我就回青楼”。我记得她和老鸨说要走的时候的果敢,也记得她问段小楼的时候的娇羞。为了求程蝶衣救段小楼,她发誓离开段小楼,回到青楼。也在最后听到段小楼说他从来就不爱她的时候,选择自杀。对于菊仙而言,段小楼是他的整个世界,她细致呵护,捧着真心,却碎得一塌糊涂。同时,我也一直觉得她最懂程蝶衣的心,看得那么清楚,才会在段小楼要去和他人搭配演《霸王别姬》的时候,把一件外衣披在了程蝶衣身上。

程蝶衣,首先必须得承认张国荣把这个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了,每份感情都拿捏得很到位,丝丝入扣。在爱情里,“认真了,你就输了”,更何况是选择从一而终的人。都说程蝶衣把自己活成了虞姬,成疯成魔。“说好了一辈子,哪怕少一场都不行”,爱得太倔强的人,容易被辜负。段小楼是霸王,为了他挺身而出的点点滴滴,他都记在心里。也就是在段小楼选择和菊仙成婚的那个晚上,一切都开始变了吧,哪怕他程蝶衣出卖了自己的肉体,拿回段小楼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剑,似乎也不足为道了。“从今以后,你演你的,我演我的。”“虞姬”而后也演了杨贵妃,杜丽娘,却再也回不去当年的虞姬了。把段小楼从日军手里救出来,换来了段小楼的一口唾沫,曾经最懂自己的人,也在自己被批斗的时候历数着自己的不堪。多年后,当两人再次携手一起演绎《霸王别姬》的时候,程蝶衣选择了自杀。当一切都看得通透了,世间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了,不妨带着这最美的回忆离开吧。带着几分的骄傲,与几分对爱的执着,那些帮霸王上装,挑眉要往上挑的日子也悉数过去了。

社会变革中最考验的也莫过于是人性了。那些以善的名义所做的恶事,在历史的浪淘尽沙后,留下后人多少鄙夷。日本人入侵,戏场此起彼伏的镇压,将人肉为喂狗吃的猖獗。还有----期间,那些拿着红本子的人,又以“小四”为代表,抛弃最根本的尊孝道义,在人性上以最丑陋的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最后的批斗场景,当互相深爱的人,互相伤害着,旁人只是一群看客,又以怎样的“道德”至高点去审判他人呢。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什么白莲花呢,不过是简单而平凡的杂草,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后的篇幅想聊点和京剧相关的事情。现在看京剧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了吧,甚至,多多少少,很多人带着对京剧的刻板印象吧,觉得京剧是落伍的一种艺术,是老年人看的。我记得《奇葩说》有一期一个京剧大师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喜欢京剧的人,和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京剧的人”。看完《霸王别姬》,我不敢说我开始喜欢上京剧,只能说我开始欣赏它的美了~~而对于这种美的欣赏,我认为应该也是无国界的,就像影片里程蝶衣说的,青木是懂京剧的,如果青木没死,恐怕京剧早就风靡日本了。

以上,纯属个人感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的魅力,大概就是多年过后的2017年,能够带给观者的思考也未曾止步。

电影霸王别姬 观后感5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讲述了京剧艺术家程蝶衣和段小楼从京戏学徒成为万众瞩目的“角儿”,又由于种种原因走向衰落的悲剧故事。

程与段对待京戏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程蝶衣把京戏当作人生的全部,人们形容他“不疯魔,不成活”,是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理想主义者。而段小楼只是把京戏当作谋生的手段,除了唱戏,也追求其他俗世的乐趣。

段小楼结婚时,程蝶衣勃然大怒,我觉得他的这种情绪不是出于争风吃醋,更多的是愤怒师哥没有做到“从一而终”,侮辱了崇高的艺术。他很单纯,只是想和师哥唱一辈子的戏。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感受到陈凯歌导演对艺术的态度,相信对程蝶衣的痛苦他感同身受。在剧变的社会背景下,艺术难以保持纯粹。当艺术与政治冲突时,艺术永远要让步于政治,甚至很多时候会沦为政治改革的牺牲品。时代的风向不断变更,世界变化翻天覆地,人的命运沉浮流转,唯有真正的艺术容不得半点儿投机取巧。浮躁的社会风气弥漫,留给艺术的纯净空间越来越小,许多博大精深的艺术走向式微,这是全人类的悲哀。

某个名人说过,只有科学和艺术才是人类文明的追求。

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