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
《摩登时代》是讲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其中讲述个人企业与追求个人幸福的冲突。这一句话揭开了电影的序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1
影片《摩登时代》(CharlesChaplininModernTimes)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夏尔洛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
“社会控制”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者爱德华·罗斯首先使用的,但是,当初他所指的是控制人的动物本能。后来,社会学家们将这一概念扩展开来,反之控制人的各种行为。而组织控制,即使组织利用组织规范对其成员的组织行为事实约束的全部过程。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为了保证其组织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和方向性,以期达到组织目标,都必须以各种方式对其成员进行控制。
在《摩登时代》这部影片中,为了让每个工人都发挥充分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打卡——要求每个工人按时到岗,coffeebreak(工余小憩)——适当的休息能提高工作效率,夏尔洛抽烟被训——上班时间要完全工作······类似的镜头还有很多,为了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组织对任何可能影响组织效率的个人行为进行控制。而根据是否会对组织产生直接的影响,个人行为可以分为组织性的个人行为和个人性的个人行为。前者是组织控制的对象,后一般不受到组织的控制。我们通常会说一句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组织控制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规范化,而最主要额规范化是两大类:一类是角色的规范化,另一类是组织的规范化。
工作在一定组织中的人,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地位,并扮演相应的角色。而组织控制就是要促进组织中的各个角色定向发展,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各守其德。每个角色的行为都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可循。这就是我们说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干什么,像什么”。这些就是规范化的要求,个人将组织的要求变成了自己的自觉和持久的行动。反映在《摩登时代》中,大概就是每个工人都似乎变成了一个只知道工作的机器:夏尔洛不断地用扳手去拧螺丝,甚至出现了“后遗症”——双手一直在重复拧的动作,看到扣子就想到螺丝······英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家罗伯特·欧文认为“人是活的机器”,人单纯的被视为被动的,为厂主生产利润的机器。虽然欧文同时看到人这个活的因素在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呼吁厂长们匀出一点时间、精力、金钱来改善和保养他们的“活机器”,但后面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引起资本家们的重视。人只是被看做了一种机器,并未被给予任何人性化的关怀。实际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财产是什么?不是资金,也不是厂房设备,而是拥有忠心耿耿、精诚团结、不惜为企业打拼的员工。所有的财富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机器设备只有在人的运用之下才可能创造出“奇迹”。
组织的规范化,就是从组织成员的各种思想和行为中抽象概括出带有普遍性、共同性、先进性的东西,通过奖惩、褒贬行成一种组织评价和组织力量,进而指导整个组织有节奏高速度地定向发展。组织内的控制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控制,就是利用规章制度和物质刺激;另一类是软控制,就是利用人的荣誉感、归属感等。而这两类控制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规范化,从而把个人的目的和组织的目标相协调,达到“个人服从组织,组织规范个人”的目标。
在《摩登时代》中,我看到的仅仅是硬控制,而没有看到软控制的出现。虽然我们说物质刺激很重要,只有满足了人最基础额需要才能够激发人们创造、生产、奉献的动力。可是,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人并非全部是未为经济利益而活着,并非经济利益就可以成为激励的全部内容。亚当·斯密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并认为,在自由经济制度种,经济活动的主题是体现人类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经济人假设也就是麦格雷戈归纳的理论中的人性假设。
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管理当局不得不越来越倚重于工人们的判断力、创造力和忠诚心。随着组织对工人们的期望的增多,企业也不得不重新审查自己对工人们所做的假设了。实际上我们看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基于社会人假设给予职工较为充分的关怀。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是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个人不单纯为追求金钱收入,还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心理欲望和社会需要。
实际目前的企业正越来越致力于关心员工,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并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多管理人员对于员工,尤其是生活较困难员工的个人、家庭情况都十分了解,并且时时给他们安慰、鼓励和帮助。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经理玛丽·凯说:“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要——认可和赞美”。金钱可能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力工具,但赞美可能更有力,因为它唤起了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自尊心,他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重视,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赞美的“成本”十分“低廉”,它不但是一种最好的,而且是花费最少收益最大的管理技巧。因此,关爱员工,以实际行动来表达你对员工的信赖、支持和关心,是使员工乐于为企业打拼的重要因素。也只有做到对员工的关怀的企业才是富有生机的企业。对员工关怀本身就是对企业的关怀。
从组织控制的视阈来分析《摩登时代》,不仅是为了完成一次作业,更是在这样一个经济遭遇危机的时候,在一个倡导人文关怀、强调企业组织文化的时代,作为一个关心社会现实的社会学子应有的一点思考。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2
《摩登时代》是我相当欣赏的一部影片。
据可信资料,此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拍摄于1936年,客观讲述了大萧条对美国民众乃至世界人民的影响和带来的灾难。更深层次地反映的资本主义的弊端与本质。
能够说《摩登时代》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下方我想结合影片的具体片段谈谈我的感受。
影片一开始,有这样的一段字幕:“ModernTimes。”Astoryofindustry,ofindividualenterprise—humanitycrusadinginthepursuitofhappiness。我想这段话能够这么理解,一个关于工业化和资本企业在追求发展过程中扭曲人性的故事。这句话很经典也很深刻,无情且绝对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黑暗。
然后呈现的情景是绵羊簇拥而行,工人蜂拥而至,人类已与动物无异,在巨大的资本剥削面前,人性扭曲,毫无尊严。可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如此。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我的所有者手里。”关于这点,后面我们会提到关键原因在于以广大劳动工人为代表的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过程被称作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之后流水线工作呈此刻眼前,在那里我们能够讨论一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依据教材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光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透过缩短必要劳动时光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光生产的价值。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片中资本家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给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光,变相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不择手段想出了自动喂食机,妄图压榨工人最起码的休息权,期望工人吃饭时也能工作,能够说资本家为了金钱也丧失了人性。马克思对这种做法作出了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必须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光。”最终卓别林饰演的夏洛尔不堪重负,精神失常,竟将别人的鼻子,纽扣都当成螺栓,被送进的精神病院。在此期间,我们还要留意这样一个镜头,就是工友们追逐精神失常的夏洛尔时,当看见传送带转动时本能地回到流水线旁,放下追捕,我们概之以“条件反射。”能构成这样的结果,我既感到悲哀,更为之同情。
其后让人感觉人间还有真爱的场景是:夏洛尔与流浪女的相遇并在影片的后半段相濡以沫。在艰难的生活中,他两始终不离不弃,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同时告诉人们世间最完美的莫过于真爱,即使是在最困难的境地,它也能支持你,鼓励你,给你以充足的精神动力,让你感到人间还有期望,这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
在那里也引发了我对此片的另一感触:一部讲述即便在困境中也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励志电影,只要心中有梦,就该去追!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遗憾。片中夏洛尔失业,入狱,就业,再失业,再入狱……可不管经历了多少,始终都是在不停地奔跑。正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说:“虽然我走的很慢,但我决不后退。”人生就需要这种用心的态度。
将电影的情节引申至相关的理论层面上,并结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相关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工人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支配和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也属于资本家所有。
而前面所提到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但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构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向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透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的本质是惟利是图。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仅是价值构成过程,而且务必是价值增殖过程。
另外,我还想阐述的是这是一部喜剧电影,但悲从喜中来。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喜中见悲的诠释方式、辛辣犀利的讽刺和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工人饱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严酷现实,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概括了“摩登时代”这一矛盾的本质,揭露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总之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是:机器大生产下对人的摧残,讽刺了美国经济大萧条下社会的黑暗,解释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剥削。卓别林漫画式近乎夸张的表演既制造了笑声,也有体会了辛酸的泪水。然生活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我的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3
二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查理(查理·卓别林CharlesChaplin饰)就是一个底层市民,他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但是气,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令人哭笑不得。查理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齐生活,家里破烂却又温馨。每次身无分文的查理为了找到吃的,都会故意犯事,以便进入监牢。光景一时光有了好转,流浪女成了歌舞红星,然而好景却太短暂??
《摩登时代》中的查理是这一个乐观善良、机智幽默的流浪汉。卓别林透过这个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控诉:他被变成机器的奴隶,他被无数次的炒鱿鱼,他为了温饱而试图犯罪回到监狱。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下对幸福的追求,对现实的抗争。在影片结尾处,查理牵起女主角的手,两人一齐向着远方走去,留给观众两个充满期望又弱小的背影。
观众在被这些滑稽讽刺的喜剧场面逗笑的同时,也感到了心酸与悲哀。因为“他们(观众)在这个穿着破衣破靴的小丑身上发现了一个装载无数灵魂的大灵魂,他们就是大灵魂中的一点一滴”。查理就是观众中的每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被资本家或者残酷的命运所压迫,他的快乐就是观众的快乐,他的痛苦就是观众的痛苦。
工业社会与人性的冲突,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经济危机对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就这样被卓别林写在了《摩登时代》中的查理悲戚惊恐的脸上。他从来就没打算只是为了把观众逗乐而拍喜剧。对社会深刻的思考、对问题尖锐的讽刺、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才是卓别林致力表达的内涵。他以前说:“所谓幽默,不仅仅仅是来自只有玩笑性质的痛苦,而是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还增强了我们生存的好处,使头脑清醒。由于幽默,我们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能够较少受到打击。幽默促进了我们调和的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那些夸大了事态严重性的话中内含荒谬可笑的成分。”卓别林的幽默,区别于其他的喜剧演员的单纯搞笑,它来自对生活痛苦的理解,对荒谬的戏谑。他的喜剧往往有着浓重的杯具色彩,其中的欢笑总是与泪水相伴,用丑代表美,用笑代表泪,用蠢代表真,用傻代表爱,这是卓别林对于世界无可奈何的讽刺。
影片透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述,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看过影片之后,我开始感到我们此刻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我们此刻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比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天,仍然存在某些程序的流水线生产,存在长时光运用同样的模式工作,也存在巨大的失业危机,很多民工的生活环境也十分的恶劣。因而《摩登时代》所体现出来的好处就应使每个人都要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们也就应为了创造出完美和平的社会而努力!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4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他利用滑稽搞笑的形式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不轻松的寓意。
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查理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因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
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 还有查理第一次从监狱里被放出后的流浪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失业的情况下,找一份工作难上加难,因而查理想再一次进入那个可以免费吃住的地方—监狱。这是何等的无奈和辛酸啊。然而查理和那个受他帮助的女孩始终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他们梦想着有一个美丽的家,过上一个不用挨饿的日子。
影片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写,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看过影片之后,我开始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我们现在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因而《摩登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应该使每个人都要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们也应该为了创造出美好和平的社会而努力吧。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5
今天同事问我,资本主义是什么鬼?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应该回答最简单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区别吗?还是回答文化的不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想到深处,突然想到只有这部电影可能会告诉我想要的答案!
Long long ago,那个年代的美国,资本还大多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他们有机器,有大批的生产设备,尽管他们有钱,可是为了更有钱,还是要不断的压迫工人阶级,无限的压迫。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因为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穷人因受他们的压迫和社会不完善的制度越来越穷。那么问题来了,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社会中的消费能力慢慢的跟不上生产能力,工人阶层没有这个能力去如此消费。产品慢慢累计,富人们的公司的产品没人买,资金无法尽快回笼,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的公司也没有钱给工人付工资,开始给工人减薪,裁员。公司开始倒闭,失业者增加。他们吃不饱,开始偷,开始抢。
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资本主义低阶的生活写照,就像刚开始的一个镜头,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这样的蒙太奇手法把当时工人暗喻为任人宰割的羊羔,成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金钱的奴隶。
卓别林以独特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虽然可笑,但反映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惜缩短工人吃饭时间至使机器化的工人连休息时间手臂还在不停的运动,使人们对那个几械化的社会的深深思索。
卓别林弱小的身躯被生产线吞噬着,而这个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种讽刺,这是一个异化的机器工业时代,人与机器仿佛混为一体;这是一个抹杀人性的时代,上司对于工人如奴隶般的压迫;这是一个荒.唐无法理解的时代,一个善良人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入狱五次。
这部片是一部默片,但片中运用文字解说,加上演员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让观众更易理解剧情,从而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然此片的画面是黑白,但是这种反差恰恰给人强烈的鲜明感。
其喜剧形式背后是对于社会、对于梦想的思考,有其嬉笑的荒诞和其真实的反思。尽管是一部喜剧,涵义却完完全全的悲剧化。我们要感谢卓别林,正因为他凭对当时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天才的想象力,记录了那个悲哀的时代,是他为观众生动的演义了一名处在乱世下的小人物,也是他为世界无声影片画上了一个辉煌的句号。
卓别林的电影是一面镜子,在得意的笑料后,原是生活的骸骨。也只有看镜子的人才知道,欢乐和悲哀原来都是同一服嘴脸。
大约是过了看默片的时代吧,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这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