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观后感150字
写观后感的过程是对于电影深层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电影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优秀的摆渡人观后感150字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摆渡人观后感150字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摆渡人观后感150字篇1
我的存在是因为有你,爱让我勇敢,让我不再胆怯。——题记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前是,以后也是。但是,如何去爱?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读完《摆渡人》这本书,我颇有一丝感触。
一个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自己多年不见的父亲时,却不幸在事故中失去生命,遇见了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命运,从此,发生了不可预知的改变。崔斯坦一路保护着迪伦,带她走向所谓的归宿,他早已冰封沉寂的心,被这个单纯的女孩融化了。但是,他不能陪她到最后,他骗了她,他看着她痛苦,他再一次封闭自己的内心——因为,他知道他和她不可能。她不信,她从所谓的归宿中逃出来,独自跋涉穿梭过危机重重的荒野,只为了在千万相同的光球中,找到那个他,再和他回到那个世界。这一次,他比她更害怕,因为他不属于那个世界,但是,为了她,他逼自己坚强,让自己相信那虚无缥缈的希望。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
一本书,想要让人产生感触,便需要爱,《摆渡人》是一个教人如何去爱的故事——他,关心她;她,同情他;他,小心翼翼地告诉她死亡的真相;她,地理解他过去的经历;他,让她勇敢;她,让他温暖。这,一切都是爱,也都是因为爱。一个是,不经人事的15岁女孩,一个是,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活了无数年,却,只为了那个所谓的使命的摆渡人。两个人本就像相交的直线,只有一个交点,但是,迪伦,因为爱崔斯坦,也相信崔斯坦爱她,勇敢的重回荒野,让两条直线从此重合。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或许,现在说这个话题,有点早,但是意义深刻。常说,爱,使人勇敢,但我说,唯有勇敢,才能爱。迪伦爱崔斯坦,但是,如果,她胆怯了,在那个所谓的归宿,默默等待她的亲人,两人将从此再无机会见面。崔斯坦爱迪伦,但是如果在最后,他没有鼓起勇气,坚持和迪伦走下去,他将一直轮回在摆渡他人的使命中,从此再无机会见面。
所以,勇敢是爱一个人的方式,也是爱一个人的基础,如果你连爱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说你不爱,或者,你不配爱。崔斯坦和迪伦,是很好的榜样,尽管他们直接是男女之爱,但,殊出同归,爱家人,爱朋友,爱社会,都是需要勇气的。鼓起勇气,大胆去爱,你会发现,世界变得不一样。
摆渡人观后感150字篇2
电影《摆渡人》改编自张嘉佳作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一个故事。当观众透过预告片看到这竟是一部标准的商业喜剧片时,不由纷纷留言表达不满。有人说:“预期的是《花样年华》,看见的却是周星驰式的《整蛊专家》。”也有人质疑,张嘉佳以明星扎堆搞笑的方式来导演电影,是对自己作品的过度消费。
对张嘉佳而言,转型当导演,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和王家卫合作。因为张嘉佳不想把故事原样搬上银幕,从四千多字的“鸡汤文”到电影剧本,张嘉佳修改了一百多稿,不光把小说变成了几十万字,更把十几年的人生经历都放了进去。
这也解释了为何最后呈现的是一部喜剧。张嘉佳说,《摆渡人》是用周星驰的方式讲一个王家卫的故事,他形容整部电影是一个嘉年华:“所谓嘉年华,不是热闹就可以,而是当你冲进游乐园,不仅会看到过山车,也会看到小丑摘下面具叹息,也有小女孩说‘我记不清妈妈的样子了’……融入所有的悲欢离合才是全部。”
按王家卫的理解,对每个人而言,回顾过往、击退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笑而过,而他也想告诉观众,所谓“群星贺岁喜剧”不一定就是烂片,“有时候大家觉得贺岁喜剧就是胡闹,群星云集就是打酱油,但这部电影不是,每个人都有超强的发挥,而且在我看来好的喜剧是高于喜剧,呈现百味人生的。”
虽然王家卫只是该片的监制,但从演员阵容到整体拍摄,好像他承担的职责不止是监制这么简单。倘若不是王家卫,凭张嘉佳的首部导演作品,应该很难请到梁朝伟和金城武——两人上次和王家卫的合作还是20多年前的《重庆森林》。张嘉佳则透露,应他的请求,王家卫花了三年的时间“手把手教他拍电影”。
梁朝伟早年拍过不少耍宝式的喜剧片,但遇到王家卫之后他俨然变成一个新的梁朝伟,带着一种优雅的气质站到观众面前,“忧郁”了二十多年的他这次为了《摆渡人》再次开启搞笑模式,而金城武也以漫画式的人物形象示人。
对如何让他们找到那份喜感,王家卫的方案是“回去一点”:让梁朝伟回到拍《重庆森林》时的状态,让金城武找回18岁的感觉。
“拍过了《一代宗师》,梁朝伟到《摆渡人》现场的时候腰板还是挺直的。”王家卫说,“我说不是这样的,能不能回去一点?但他用力过猛,回到《鹿鼎记》里的韦小宝,结果还要再拉回来。”
对梁朝伟来说,本片最大的挑战是全程使用普通话说台词,“基本上每一天都非常难背,刚开始他们都对我很好,说可以迁就我,有什么话不对可以改,结果每天都随着导演改剧本而重新练台词。”
Angelababy和王家卫、梁朝伟合作,一直也是备受质疑,在很多人眼里,Angelababy是个没有什么代表作的偶像派,不过王家卫不这么认为,强调对她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合作的演员,我认为最拼最努力的是刘德华,但我碰到Angelababy后发现她比他还努力。我相信看过这部电影后大家会觉得她不再是个偶像了,而是一名演员。”
摆渡人观后感150字篇3
今晚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接受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观后感150字篇4
十五岁的女孩迪伦,带着寻找父亲的喜悦踏上火车,却来到了这片无尽的荒原。有些暴躁却善解人意、有些惧怕却勇往直前,这是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她那火热生动的灵魂,唤醒了冰冷漠然的崔斯坦,灵魂和摆渡人的相互吸引,编织了之后的故事。
在荒原度过的几天尽管危险重重,但无疑是她最快乐的时光,没有同学的嘲笑,没有和母亲每天的争吵,只有崔斯坦,她最爱的人,在相互帮助和吸引、相互羁绊和保护中,丘比特的箭射中了这两个年轻人,穿过了危险的峡谷,渡过了有怪物的湖泊,摆脱了恶鬼的纠缠和攻击,崔斯坦带着摆渡的责任和对迪伦的爱,纠结的来到了分界线。崔斯坦说,他的工作是带着灵魂穿过分界线,人死之后,有他们要去的地方和要等的人,灵魂可以再次相遇。
崔斯坦的存在是因为迪伦的需要,迪伦记得崔斯坦讲过的每句话、每个故事。没有一起穿过分界线,让她十分心痛,但这个勇敢的女孩,为了崔斯坦,拉开了重新走进了荒原的门。没有摆渡人的保护,面对恶魔和血红色的峡谷,冒着随时被变成恶鬼的危险,重逢了那个男孩,说服他回到人类世界,最终,成功地闯出了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崔斯坦成为人类,会渴、会饿、会困,不用马不停蹄的引渡灵魂,不用不停的变换模样,是迪伦,她的存在,也是因为,崔斯坦需要她。
崔斯坦命运的改变,引发了巨变。目睹一切的苏珊娜,向往人类世界,欺骗了暴躁又任性的杰克,制造出了第二个裂缝。恶鬼的杀戮使得无辜的人们受害,审判者的降临使得幸福的生活一波三折,离开荒原的崔斯坦如果不消灭恶鬼,将会成为恶鬼中的一员,鲜美的人肉和真实的生命吸引恶鬼穿过破损帷幕的边缘,恶鬼开始享受美食,窃取生命的四人组在山洞重聚,他们在为自己犯下的过错承担后果。
迪伦和崔斯坦的生活开始变得美好,家庭更加美满,但荒原和人间发生了令人恐惧的变化。羊群遭到攻击,巴士开进了荒原,恶灵闯进安全屋,跨越分界线的女孩也遭到攻击,没有亲手杀掉恶灵的两人被惩罚,迪伦的父母代替他们离开世界。当直面生存、死亡与爱,迪伦不顾崔斯坦的劝说,毅然决定回到荒原,追回父母。而苏珊娜和杰克在荒原中生死与共,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但意外比明天更快的来临,杰克渡河时变成了恶鬼,奇妙的命运使得苏珊娜引渡迪伦的父母,他们渐渐的发现恶鬼的最深处也藏着一丝人性,在血腥和杀戮的下面,还藏着对美好的向往,心怀愧疚的苏珊娜在崔斯坦的帮助下唤回了杰克,追到父母的迪伦也成功的带父母回到了人间。
当四个人再次站在分界线之前,忐忑和分别的难过溢出心头,今后的日夜相伴代替了想象中的永生不相见,同时也为其他灵魂带去了消息,没有人真正消失,他们只是在等待有人去拯救他们。谁是谁的摆渡人?谁又在等待着谁的救赎?迪伦的爱大胆炙热,崔斯坦的爱却小心消极,如果没有迪伦,崔斯坦不会踏入分界线。在我看来,崔斯坦在荒原只是引路人,迪伦自己才是自身的摆渡人。
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普通少女的变化历程,她大胆付出、敢于追爱、勇于承担责任。也许在我们生存的过程中,我们身边也有摆渡人引导着我们,也有着安全屋暂时庇护着我们,但不论怎样,生活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勇敢和坚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摆渡人。
摆渡人观后感150字篇5
新华书店的一次活动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摆渡人这本书,而在听到好友对它的评价后更是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迫切地想要读这本书。几天后,书到了,我也立刻开始了书中遨游。
书中讲的是一位叫迪伦的倔强小姑娘在火车上意外身亡,于是开始了从人间通往冥界的旅途。而在这途中保护她的是帅气而又冷若冰霜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途中,他们坠入了爱河,而在迪伦走到终点后才知道自己可能再也无法见到崔斯坦了,于是,她冒着灵魂被毁的危险,重返荒原,踏上了寻找崔斯坦的旅程。最终,迪伦成功地找到了崔斯坦并带着他一起来到人间,变成了真实的人。
文中的崔斯坦是个很典型的形象,生活中有时也会碰到这种人。他们冷若冰霜,不容他人靠近他们的情感半分,使人不由得想远离。但是这种人并不都是天生的,大多数都是因为之后情感的培养或受了较大的心灵创伤才会这样。文中的崔斯坦便是如此,开始时他会尽力去安慰死者,同情死者,但是每当这些灵魂死去或者离开,他就感觉自己内心的情感失去一部分,之后便不再去同情他们了。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文中的女主人公——迪伦便给了崔斯坦这心药。她不像其他死者,得知自己死后放声大哭或是抱怨一定是哪里出错了,而是坚强地忍了下来,反而对崔斯坦之前的经历而同情,对他不是一个“人”而难过。她把崔斯坦过去对死者的感情通过爱的方式还给了崔斯坦,用爱把崔斯坦的内心填满,感化了崔斯坦,从而使崔斯坦最终也像人一样学会了去爱。
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人更是要去爱别人,用爱感化他人,因为只有爱才是最好的心药。
摆渡人观后感150字篇6
我想,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人,一些事,他们也许只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也许会给我们的人生画上一笔,虽小,却就在那里,不轻不重,却不可忽视。
在一个阳光倾落的夏日午后,蝉鸣声从小区下方茂盛的树上传来,不甚清晰。我看着手机不断变幻的屏幕,忽然看到了“摆渡人”三个字,再一凝神看去,却又消失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但是这三个字我却记住了。他们让我想起了我以前偶然看到的一本书。不过却没有翻开,只是惊鸿一瞥。那时,这本书的名字、封面都吸引了我。现在经过这一次,完全勾起了我心中的念想。于是,我托妈妈在网上帮我买下这本书。经历了4天的漫长等待,我终于等到了这本书。
找寻我爱的书?也许这就是吧。
又要来一次充实而丰盈的心灵旅行了。
我满心欢喜又满含期待地翻开了这本书。我先看了看内容简介,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后一句话却再次加深了我的期待:“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愤、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翻到正文内容,一排排字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好像有生命。接着我没有停歇地看完了这本书,已经好久没有这般酣畅淋漓了。这应该是今年迄今为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书了。书中迪伦(女主)和崔斯坦(男主)的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看到在中间他们分开时的那个场景我甚至落了泪。这是一个比较“玄幻”的小说吧,死亡后的故事,的确很吸引人。可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迪伦一起成长。他们一起走寻,一起逃脱恶魔的追杀,一起来到每一座安全屋,在这过程中,他们对彼此渐渐生出了情愫,但是现实迫使他们分开,很残忍。后来迪伦想要重新回到那片荒原和崔斯坦在一起,但是她来到的所谓的“家”那儿知道她的想法的每一个人都劝她算了吧,她没有放弃,她打破了所谓的“天道规则”,迪伦又来到了那片荒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上天被感动了?他们居然真的走到了一起,不可思议地一起来到了人世。最后的“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看的我心口的大石头落了地,也五味杂陈,感动又遗憾。遗憾的是看的我意犹未尽。这是不是所谓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迪伦正因为冲破了所谓的“规则”“不可能”,才争取了和崔斯坦在一起的机会。当迪伦知道自己可能会消失时却依然选择寻找崔斯坦,当崔斯坦知道他们这样做有极大的可能不会成功却依然选择和迪伦去那个世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真的很感动和震撼,也许这两个词已经说明不了我的感受,我的文字已不能说出千万分之一。
毫无疑问,这本书已经对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影响可以在大事也可以在小事上表现。我以前是一个比较死板、墨守成规的人,但显然我现在已经开始学会创新,学会不再遵循那些死板的规矩,这让我体验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快乐。我开始勇敢追求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想法。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不是么?我很感激这本书的作者克莱尔,她创造了这本书,我很庆幸我看了这本书,而不是放任它在我的记忆长河中逐渐被湮灭。
谢谢。谢谢克莱尔·麦克福尔,即使你听不到远在另一国家的我小小的感谢。谢谢迪伦和崔斯坦,即使你们不活在我的世界。不胜感激。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摆渡人》的感情。复杂而又至真至纯。
摆渡人观后感150字篇7
如果由王家卫担任导演,张嘉佳担任编剧,《摆渡人》的成功几率会大许多,只可惜,王家卫只是挂名监制。从目前的《摆渡人》来看,和王家卫的文艺风格也是极不搭界的。虽然梁朝伟和金城武出演过多部王家卫的影片,但在《摆渡人》里,看不到任何《重庆森林》、《花样年华》和《2046》的影子,虽然影片一度有成为《重庆森林》的可能。王家卫挂名的喜剧片寥寥无几,最著名的当属由其监制,刘镇伟执导的《东成西就》。只可惜,《东成西就》的成功,多半也是正处于喜剧创作巅峰时代的刘镇伟的功劳,和王家卫关系不大。
《摆渡人》在画面和场景方面,有些王家卫的风格,不过,也仅仅形似罢了。影片故事依旧是三段论,主线是由杨颖饰演的小玉单恋偶像马力(陈奕迅饰演)的故事,出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摆渡人》一篇,副线两条,即担任摆渡人的陈末(梁朝伟饰)和合伙人管春(金城武饰)各自的爱情故事,分别出自书中《暴走萝莉的传说》和《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但三个故事的融合度并不是很高,并且,陈末、管春和小玉这三个角色,不但没有三足鼎立形成有力支撑,而且,长短不一,倾斜明显。另外,太多的明星,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同时又不知所云。虽然有诸如“愿做个逗号待在你的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这般的金句,也难掩《摆渡人》情节凌乱的尴尬,而梁朝伟和金城武的港台腔又让人出戏之感。
《摆渡人》,这次看来是无法靠岸了。许久不出山的梁朝伟和金城武,甫一出手,就遇到摇摆不定的摆渡人,为两位大咖一哭,也为片方一哭,看来又是一笔赔钱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