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通过写观后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优秀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要怎么写?下面给大家整理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篇1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这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

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而且还是一个不成功的音乐家,他被派往一家名为“池塘之底”的工读学校做学监。学校的校长丝毫不关心孩子的生活,他制定了严格、死板的校规,并体罚、虐待违反校规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心灵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灵魂与周遭的冰冷、无情激烈地碰撞,形成了他们极端叛逆的性格。

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转机。他和蔼、善良,从不体罚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他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惩罚方法。但身为“好好先生”的他也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原则和立场。他不会对自己喜爱的.学生有任何的偏袒,同样也不对经常得罪自己的坏孩子怀有丝毫的偏见。马修老师就像是一个集所有优秀老师所应具有的特点于一身的学监,而属于他本身特有的要属他借音乐完成了对孩子们受伤心灵的抚慰与洗礼。

马修老师的实验,即组织一个合唱团,是对孩子们“救赎”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实验的最初动机或许出于偶然,或者说是马修的一点私心。但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作曲家,老师能从一开始将乐谱紧锁于橱中到后来当着学生的面自由地展开、翻覆乐谱,这其中包含了他对孩子们的信任和理解,同样也隐含着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无疑,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学会了欣赏美好的事物,懂得了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友爱。音乐解开了束缚他们心灵的绳索,重建了被炎凉事态损毁的是非观,激起了一颗颗幼小心灵中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影片的最后,撒落一地的写满歪斜字迹的纸飞机和窗口伸出的十几双快速挥动的小手,还有那首饱含深情的离别之曲则是对于像马修这样的好老师的深深谢意。

今天,看了这部去年票房达到4000万欧元的法国电影,已被法国政府选送参加本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竞争的影片,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作为一名教师,比较了解像影片中这样的特殊孩子,现在有很多。但我们只要用爱心就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作为教师,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可谓是“短期”的子女,一年、三年,最多也不过六年。而朝夕相处总能产生感情,频繁的接触也会引起矛盾与误解,因此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在“爱”与“恨”的不断转换中得到巩固,得到提升。直到最后,临近毕业,曲终人散时的那一幕又会沾湿多少人的衣襟,湿润多少人的眼眶啊。多年之后,看不到了曾经的“爱”与“恨”,淡忘了往昔的欢乐与烦恼,唯有面对泛黄的毕业照时,多少才能拾回些记忆的碎片。凌乱不齐的碎片可能拼不起你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印象,可能凑不出你得第一个“双百”时的兴奋感觉,但这些碎片,绝对可以唤起你对老师的回想——他们的长相、声音、说话时的抑扬顿挫,或是一堂课要重复上百次的口头禅。你可能会为自己超凡的记忆力感到惊奇,可能会在朋友聚会时大谈你的启蒙老师,想借此博得朋友们钦佩的目光。然而,让你更为惊奇的是,你的话题被朋友们借用了,他们的描述比你的更具体,更细致。这时,你会发现,伯乐不是每个人都遇得到的,老师也不是每一个都是伟大的。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篇2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给予我的最直接的感动:平凡的小人物克莱门特·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

这样的一所学校,实际却是一座教养院,在这所学校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所学校里还把“犯规——处罚”看作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这里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所学校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但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代课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而改变。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且其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最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感动,恰恰正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

当他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爱好后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当皮埃尔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好被唤起,而独自在角落里唱歌;当那一群散漫不羁的孩子被音乐俘虏,而驯服的听从

了马修的指挥,并大大减少了捣乱和恶作剧;当皮埃尔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为获得原谅而窃喜??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教过的班级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也或多或少的会存在着一些行为怪异、学习懒惰的学生,当我在面对他们时是否也能有马修老师的这一份宽容和爱心呢? 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关键是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有没有这种耐心来寻找这把钥匙;在今天中国的教育现状下,我听多了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对教育

积重难返的无奈,马修给我提供了另一个办法:是否能找到这些特异学生正确的钥匙。 作为一名教育者当然需要教育教学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

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即便堕落固执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报复,这不能不令我引以为戒。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对学生以宽容、不能因为他们在某方面出了问题,而就此将其打入坏学生的行列,只有自己不放弃,对他充满信心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篇3

音乐,是浸润问题少年心灵的甘露;音乐,是感受人性本善温存的阳光;音乐,是正视内心世界节奏的律动。阴晦的“池塘之底”因为有了马修而闪出一丝耀眼的光芒,他的宽容与独特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孩子们的心灵。

生命是一场偶然的邂逅,马修的到来给予的处于池塘畔底的孩子们一缕安静的阳光,每个孩子都是拥有纯净心灵的天使,只是现实扭曲了孩子们人心本善的一面,他们逃学、打架、侮辱老师,只是因为曾经孱弱的心灵没有经过美好,便在哈珊校长的无情鞭笞与践踏下,变得扭曲而充满仇恨。马修初来乍到时惊恐的目光,人性的质疑,不解的询问,让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监老师仿佛处于边缘地带,几乎感到窒息,他一直不明白他在到来之前,这群原本活泼天真的孩子,又怎样在没有爱的教育下一天又一天的长大。

当他在第一节课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未来的理想时,原本闹哄哄的教室瞬间变得安静下来,他们一改往日的调皮,全都认认真真的写着。马修顿时很是感慨。这群被外界一致认为问题少年的孩子,竟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最本质的灵魂、人与动物都属于地球上的生物,只是因为人们有高贵的灵魂,拥有纯正的追求,所以才会比动物更高一等。但这群可怜的孩子们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根本没有人去关注他们的内心,因为他人的忽视而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把脆弱的心灵保护的很牢固,他们不容任何人踏足他们柔软的内心世界。但在仇恨的最底处,他们仍旧保留着一点爱的渴望,他们需要慢慢的挖掘,找回生命的永恒。

阴晦的上空出现一丝缝隙,温暖的阳光透进来,照耀着孩子们的内心。他们未来的理想滑稽搞笑,却打开了心灵之门,一点一点的接受着马修的到来。马修给了他们人格尊严,不再是关禁闭,不再是鞭子抽,而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改掉错误,重新获得心灵的慰藉。马修成立的合唱团,找回了孩子们的欢乐与自信。用黑色之晴寻求光明,轻快活泼的节奏带动着孩子们的目光,原本的仇恨在马修的改变下一天天的变得温和,马修具有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心服口服,他在用爱打动着这群孤僻的孩子们,让他们在音乐的感染下,享受爱的美好。

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刻薄威严的哈珊校长就是一个虚空的人,他也曾经有过梦想,却被现实无情的打磨,曾经奋斗的利刃,被磨得没了原有的激情。他开始把这一切的恨都发泄在这群无辜的孩子们的身上,问题少年原本是没有问题的,它们是上帝赐予这个世界的天使,他们曾有过最简单的追求,得到爱的怜悯,可是吝啬的现实是这些孩子们变成了仇恨世界的恶魔,他们的心中没有爱,他们不懂得爱是什么,但是马修却用爱包容着孩子们,他没有孩子,但早在他的心中这一群渴望爱的孩子们早已成了他的全部。

皮埃尔天籁一般的嗓音简直是一个奇迹,马修用心挖掘着这个自我封闭极强的孩子,皮埃尔的母亲让马修这个落魄男人第一次感到爱,却在皮埃尔这个有严重“恋母症”的情况下,窘迫而又尴尬的结束了这段生活,他对皮埃尔泼墨水的事情感到生气,停掉了他的独唱,却在最后的演出中伸出宽容的手,给予了皮埃尔一个机会,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因为他分明从皮埃尔的目光中读到了深深地悔过,他认真的唱着,唱出了自己对马修的感激,他唱出了自豪,唱出了被谅解之后的快乐,唱出了自己的心。

一束阳光总会在转瞬即逝中消失,即使他在强烈,也会有被乌云遮盖的时候,马修因擅离职守而被开除,可他出游的点子却救了六十多个孩子性命,哈珊校长最终否认了这位太有主见的老师,他曾经为了前途不顾一切争夺马修的荣誉,得到良好的形象,无情的不让他见孩子们最后一面,而随风飘来的纸飞机,却诉说着孩子们那难以割舍的情意,句句离别之言难言他们心中的悲伤,簇满了窗户的小手是他最好的告别礼,转身的悲凉,留下了他深沉的背影,小小贝比诺的追随于等待,和这位仓皇的艺术行侠,一起离开了这个悲凉之地。

爱,可以唤醒一个人最纯粹的本性;爱,可以成就皮埃尔最深处的天赋;爱,可以换回问题少年最明媚的笑容。是爱,让池塘之底多了阳光,仍旧是那个电闪雷鸣分雨夜,回忆着马修的点点滴滴,皮埃尔深沉的冥想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篇4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然而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可以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老师如此重要,却非常困难,因为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记得上学期上雷老师的《教育原理》时,她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最后,这个班级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每个孩子脑海中浮现。他们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胆,生怕犯错的恐惧,而渐渐转变成为了慈父般的爱。

整部电一影使我感触很深,的确这不仅仅只是一部教育意义深刻的电影。在被剧情牵动的同时,心灵也不禁震颤。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他们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样充满生机。他们需要的,正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渐渐忽略的爱与呵护啊!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教师是十分伟大的。他们往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 有在学生失败时说的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对前途感到迷惘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还 有很多很多……

电影往往是虚构的,也许在真实生活中它不曾发生。但是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爱。在简单质朴的语言中,我豁然开朗: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花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随时随地都因为周围发生的一切而改变。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节,一阵阵柔和的春风拂过面颊,绿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然而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也同样在用爱和音乐来教育孩子。

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锅浓浓的,温暖的心灵鸡汤。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篇5

法国某个小镇,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一群顽皮的、等待着救赎的孩子,一个失落的音乐家,故事就这么展开了。这部片子,作为老师们来看,就是阐述了一个教育理念的影片——犯错导致惩罚,惩罚再次导致孩子们的更加叛逆,而马修的音乐团却将这帮“恶魔”拯救,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释放了自己的“青春”。

看着影片,我脑海中回响着的是陶行知的那句话“爱满天下”。 即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 有位教育家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

这些话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人公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这些孩子,对学校的残忍制度深恶痛绝,在他爱心执着下,用音乐引导孩子,让他们心灵得到净化,对今后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体现。

联系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上,对于如何更好地体现这种爱,进行了一下几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 师爱是广博的,对待优生,教师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弃心理。对于孩子天真的行为,您可能不屑一顾,可能会不耐烦,甚至呵斥一句“你懂什么”!马修却告诉我们“不可轻视孩子的情感”。学生犯了错,您是像片中的校长那般猛烈斥责,还是严厉惩罚,抑或“邀请家长”呢?马修的行为却告诉我们,成长中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一个厌恶的眼神,一句随口的批评,甚至一个“无可救药”的姿势,都会刺伤他们的身心。

它让我们深刻地体味着两个字的份量,那就是“尊重”! 二、了解关心学生 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抽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从而能顺利地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每次带他们去阳光体育运动,他们都兴奋万分,完全不是上语文课的拘谨样子。

借这个体育活动课,我想跟学生拉近距离,所以带着他们做游戏,开展安全健康的踢毽、跳绳比赛,并从中观察他们:哪些孩子比较活泼,哪些孩子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哪些孩子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育人要知心”,教师要利用一切时机深入学生之中,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意时,他们就会愉快地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从而激起师生间的心理共鸣,此时,学生对教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亲而近之,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与其心心相印,忧乐与共,相融无间。实践证明,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从了解学生着手。 的确,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因此说,师爱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篇6

教师随笔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

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

飞往大海,飘向空中,

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呐喊。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

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

别忘了飞回我身旁。—————《放牛班的春天》

一部平静的九十分钟电影,给我带来的确实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动。主人公马修的教育是宽容,马修的教育是尊重,马修的教育是平凡。他让一个永无宁静的问题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合唱团,让一个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成为著名指挥家,让一个孤僻的孩子愿意一直追随他。而他却说“我叫马修,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失败的教师”。

教育需要宽容。当马修面对学生的不敬,学生的捣蛋,甚至是羞辱,所表现的出来的竟不是责备而是宽容!对每一位犯错学生不离不弃,让我深深感悟到“宽容”一词的丰富以及伟大。宽容是一种等待,是一种期盼,更是是一种爱。在工作中面对学生的缺点或者错误应该以等待、期盼与爱去代替指责,让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接受自我教育的过程,让学生们像放牛班的孩子们一样重遇春天。

教育需要尊重。马修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制度而又敢于创新制度;尊重学生而又善于引导学生;尊重同事而又能感化同事。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每每想起新闻中出现教师的负面报道,心中总会隐隐作痛,为孩子们的伤而心痛,为不良教师的.恶而心痛。

教育需要平凡。平凡的小人物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们感动,恰恰正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其貌不扬,没有魁梧的身材,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但他却创造了奇迹,用他的平凡创造了奇迹。仅仅用他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诲,以及对每一个人的热诚。我们的教育从来不需要伟大,从来不需要轰动,要的仅仅是做好本职,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是天真烂漫的小羔羊,我就是他们的牧羊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篇7

马修是一个负责任且用爱感化学生的教师,的确,他拥有伟大的灵魂。

这部《放牛班的春天》剧情上并没有很大的跌宕起伏,甚至主演都又好像不是主演。

如果你没看进去,真心会觉得没意思。

虽然如此,但这部剧情平平的电影还是让我眼含泪水。

因为从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很多东西。

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时候,只是教学方式的错误。

我认为,教书用的不是尺子,而是爱。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引领学生,这才是教书之道吧。

很多老师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

是受益一生,或是毁了一生。不仅取决于学生,也取决于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里这群孩子们,他们并不是问题少年,他们善良,他们纯真。

他们可能语言粗俗,行为过分,可在背后,往往是越发脆弱和需要保护的心。

总有一些以毒攻毒的教育者?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应该让他的学生敬爱,而不是恐惧。

难道辨认一个学生的好坏,不应该从他们的本质来看吗?

现如今在很多人眼里,拥有好成绩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我可不觉得是这样。

当初我的好朋友介绍这部电影给我的时候告诉我:静下来看,就会很好看

的确如此,用心地,静下来去看,愿你收获如我所获般的感动。

ps:里面的合唱简直太棒了!听里面的音乐也是一种享受阿~

9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