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观后感150字
通过写观后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集结号观后感150字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集结号观后感150字,方便大家学习。
集结号观后感150字篇1
忘记了有多久没有去电影院了。
今天,萍答应儿子去看电影,儿子吵着要看变形金刚。查了一圈,没有放映的。正好朋友送了几张北京青年宫的票,就决定去看冯老师的“集结号”。
吃过晚饭,驱车来到青年宫,停车,那个难!我让萍带儿子先去换票,搜索了半天,找到一马路牙子,与保安好说歹说停了上去,交5块钱,没发票。唉,为了看场电影,就当送给保安的消费了,5块钱,便宜。
晚上0830,电影准时开映。
(中间先空着,以后加,先把感想写了)
感想:一、总体上片子拍的贴近实际,感人。
二、谷子地是条汉子,是个真正的军人,是个优秀的指挥官,是个听话的下属;
三、关键时刻,领导一般为了保全自己,都会牺牲手下,来赢得最后的荣光,冯老师没有偏离现实;
四、一个小兵小卒的命运本就微不足道,
五、组织上还是有良心的,不管时间过长,过程多久,在你熬碎了心,跑断了腿之后,会给你一个公正的答复,尽管这公正来的迟些。因为他们知道,你苦苦为自己寻求的是一点政治上的肯定,所以,给了你,你就获得了心里的解放,也就满足了。
六、建议结局改成:谷子地熬岁了心,拖垮了身体,终于在快累倒时挖出了1名战士的尸体,然后喜极而又悲伤过度加上劳累,晕了过去。等他醒来,47名手下的尸体已经盖在一面军旗下。此事很快惊动了最高层,派调查组再次对谷子地连长及全连战士进行调查,终于追认为烈士。此时,谷子地眼睛全盲,几年后病逝。
集结号观后感150字篇2
从很久之前就听说过《集结号》这部电影的名字,但从来没有主动去看过。只知道它是一部战争片。
这次通过影视欣赏课终于是看了这部片子。只能用震撼和感动来形容了吧。
知道只要是战争片就必定有死亡这个概念,可是这个以少对多的敌对状态,也太是不公平了点吧。1948年的淮海战役,身为九连连长的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为命,只有听到号声才准撤退,若是没有号声,哪怕只战剩下一名战士也要拼死战到最后一刻。在一座废旧的窑场里,47名战士们奋勇对敌,厮杀非常壮烈。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战死战场。只剩下连长谷子地一人。他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有一位叫作焦大鹏的排长死前对谷子地说他听到了集结号的声音,叫谷子地赶紧带弟兄们撤退。可是,此时,另一些人认为不能就此离开,产生分歧。而谷子地自认为没有听到集结号的号声对死去的兄弟感到内疚,继而带着弟兄们再战。结局是惨烈的。
仅剩的谷子地却被解放军当成了敌军的俘虏。后来,他才知道自己的原先部队番号已经被取消,导致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并且连战死兄弟的尸首都无法找到。上层人员降他们视为失踪。谷子地无法接受如此的结果。他设法加入了解放军,跟着解放军的部队南征北战。他一心只想着要为死去的战友们讨回应有的荣誉。他与兄弟们之间的情感,哪怕时间过得再久再久,哪怕周围的一切一切都已经时过境迁,也不会动摇。后来又遇到了一直在寻找丈夫的指导员王金存的妻子,孙桂琴。谷子地为孙桂琴与赵二斗牵线,促成了一段佳缘。
他们一同回到当年发生血战的窑场,如今却变成了煤矿场,面无全非。
除了谷子地,没人相信在煤矿场的下面会躺着壮烈牺牲的战士们。为了给战友们讨回荣誉,谷子地疯狂地挖着堆积如山的煤矿场,就算被旁人阻止,也坚决不停下。
本以为到镜头的最后,会有谷子地挖出他日夜思念的战友们的尸体,结果不是想的这样,画面就这么结束了,放出来的是一段话,“最终汶河修水利时发现了这个旧窑,里面的47具遗骸确认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九连的全体战士。”这样,谷子地和他的战友们一同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谷子地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是我们都非常感慨的。
战斗真的是太可怕了,子弹不长眼睛,炮弹也无情。没有战争的时代真的可以是无比幸福的了。朋友间的感情也没有什么可以比得过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很真切,很真切。
集结号观后感150字篇3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挥洒着鲜血,用坚强的意志筑起堡垒,宁死不屈,坚强勇敢,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今天的新中国!
回首历史,看完了《集结号》这部电影,它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为了幸福生活而斗争的战争年代,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全连47名兄弟奉团长的命令坚守狙击阵地,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然而团长为战争的全局考虑没有吹响集结号,九连战士奋勇抵抗,除了谷子地全部壮烈牺牲了,可是他们却都按照失踪人员处理。为了给九连的战士寻回应有的荣誉,谷子地开始执着寻找,终于在掩埋着烈士的战场吹响了至死也没听见的集结号。
故事情节虽简单却又蕴含着复杂的感情,简单的故事里屹立着的那是人民英雄,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淡忘了了他们。可是没有他们,哪来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可是他们为了整个中华民族,为了新的光明的中华人民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集结号,集结号的吹响便意味着任务的结束,也意味着生还的希望,但它却始终没有吹响。没有集结号的吹响不能撤退,战士们便一直坚持到最后。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们不怕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生命固然可贵,但是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他们不惜一切去抗争。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贪图安逸,不求上进,懒惰娇弱。不必说什么大事,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乐意完成甚至不完成,我们是否该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的幸福年代里面,却不好好珍惜,不好好读书。我们是否都应该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呢,是否应该好好完成学习任务,将来为国家做一份贡献呢?
影片中的连长谷子地,总把集体放在第一位,却没有为自己着想。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了?独立的个体总是离不开集体的,帮助集体不也是帮助自己吗?我们总是要和他人交往的,总是要互相扶持的。所以,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更要增强集体观念,将来为集体,社会,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最后,谷子地吹响了那嘹亮的集结号,那是一首悲壮的战歌。你听,它还在响着,在耳边环绕。它是在提醒我们这新一代的年轻人,历史不能忘记,不能忘记那屈辱而布满血腥味道的日子,不能忘记那些浴血奋战的勇士,不能忘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捐躯的革命烈士,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永生在我们的心间!
集结号观后感150字篇4
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当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集结号吹响了,这是冯小刚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逐渐失落的情怀。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属于男人在质感,伴随着这悲壮的号声,被重新润色,提炼。梦想,勇气,意志,信念,情谊这些散发着光芒和硝烟的词汇,象一枚炮弹轰入我们的生活。那些英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失落的情怀,我们没有忘记的权利。
《集结号》吹响。从进电影院至今,那悲壮的集结号,一向响彻在我的大脑,浸入我整个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着,充斥着。好久没有一部片子能让我流泪了。对于感情戏,早已经麻木,而应对这样铁骨铮铮的的场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泪。原本此类题材一向觉得都不太适合我,所以当亮剑被朋友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并不热衷,只是偶尔换台的时候瞄上几眼,人物刻画也形象,也生动,但都激不起我的观看欲望,习惯以感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义。
我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按照我的个人习惯,我仍坐在电影院的角落,专心投入的去看导演和演员创造出来的作品。那种身临其境的战争场面,直入心扉的紧张和恐惧,那些平凡普通如乡下孩子的战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战士牺牲都那么的揪心和感动,触及心底,触动灵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算一小人物,带领一个连47个战士奉上级命令守在窑场打狙击战,他们死守在窑场,等待集结号的响起,直至弹尽人亡。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把所有的战士的尸体都掩藏在窑里,让他们不至于被炸飞而没有完整的躯体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谷子地语。他穿着敌人的军装逃出来而被误认为是战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个死去的战士被定为失踪,从解放战争的战场,到朝鲜战场,再到进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为了给九连正个名,为了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电影完结,我永远无法用我浅显的文字来刻画我内心的震撼和感触,文字与我用,也永远略显苍白。我们在今日的和平下,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体会历史的严肃。向逝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
集结号观后感150字篇5
西方电影,尤其是战争电影,多表达战争对于人类的摧残这一普世价值观。但是他们的主题,往往是基于两种固定模式:例如二战,是生命的一种庄严的光荣;例如反侵略战争,那是战争对于被侵略国家的生命和人性的戕害。而冯小刚的《集结号》仿佛推开了一扇追求回归人性的希望之窗。
首先,他选择了一个大胆的题材——内战。战争题材的影片在中国往往以唤起民众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热情为目的,因而以反侵略为主题的影片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人把眼光拉长放大到抗战之后的国共两党的内战上来。冯小刚看到了,而且他看到的不仅停留于战争对于人性的戕害,而且上升到了战争中人类对于真实人性的回归。他将这种人性的回归以相对于抗战来说规模更小的内战来体现。则更加凸显出了战争中人性的真实光辉,无论是大战还是小战。
其次,作为一个战争片,他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上,不像《珍珠港》,在战争的规模中凸显人类反抗精神的伟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细节上,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实在的行为,近乎于固执的性格刻画出了谷子地这样一个形象。在让人不经意间为谷子地而感动,“让弟兄们些口气儿!”一句朴实的话,却让另一个人火了,当对方吼道:“你能负责吗?”时,谷子地就以坚定的近乎于固执的口气说道:“我负责!”短短的三个字“我负责!”,却是掷地有声,撼动人心。
第三,冯小刚在电影中大胆地还原了人性的真实,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贯穿全片的就是两个字“真实”。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是战士不在英勇无敌,刀枪不入,很多的战士都只是刚一露面就牺牲了。我们看不到那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场面,因为在冯小刚看来,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人愿意打仗。冯小刚自己就曾说过:“怕死是人类的本性,但是在这种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举动,这个反差,对比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当真实的战争已然从我们的心头烟消云散,除了伤痛和荣耀,我们记住了什么?我们又忽略了什么?我们应该忽略什么?我们又应该记住什么?我想,冯小刚的《集结号》就提醒了我们这一点,它应该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吹响回归最真实的人性的集结号。
集结号观后感150字篇6
我觉得《集结号》拍的一个与众不一样的战争片……过去我们看到的战争片多是表现运筹帷幄的将军。而《集结号》拍的是战争洪流中最底层的士兵或最低级的指挥员——像谷子地这样一个连长。
因为在所有的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败的实际上还是他们。《集结号》表现的是常人,是名将身后的“万骨”们。
这部能让观众在没有视听冲击力、没有感情、没有美女的情景下跟着剧情走,这是电影最难的,从目前电影放映的效果来看,最入戏的恰好是后半部分。
最终《集结号》的结尾,谷子地找到了一个证人,证明战友们是烈士,而不是失踪人员。《集结号》这样的电影,会让观众看到谷子地的委屈,跟着谷子地把这一年的委屈宣泄出来,这也是十分有快感的。谷子地这个人性格很开朗,他打了那么多仗,不会单单因为战争这件事而感到伤感,只是全连的人都阵亡了而他讨不到一个说法,这件事压得他喘可是气来。谷子地坚持认为对他的审查不公平,这种不公看似只针对他个人,实际上是针对他的全部阵亡战友。
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需要啊!
想起前段时间看的《色.戒》,二者相比还是《集结号》令人感动。我觉得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故事,好故事不需要裸露一样能卖座,不吸引人的故事再怎样裸露也可是是噱头而已,终也挽救不了电影!
集结号观后感150字篇7
今日我看了《集结号》,我对当年解放战争的惨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谷子地带领九连执行牵制敌人的任务,依托废坑道,坚守阵地,打退敌人连续几次的黑压压的进攻,血流成河,脑袋被削、胳膊上天,让人看到战争的惨烈。但团长从布置任务起就没有打算给他们吹响撤退的集结号,战争就是这样的无情,在敌众我寡的困难时刻,需要局部作出牺牲包括以鲜活生命作为代价时,有时也不得不作出的痛苦决择。谷子地也明白这一点,以至向团长要什么给什么,要不到补充战斗员时还要了一个懦弱的“指导员”王金存。
战争结束后,谷子地回到浴血的战场故地,寻找烈士的遗骸和战友的亲属,却遭遇了无视这些牺牲的战士的牺牲价值、不给他们烈士名义的不公正的待遇。谷子地悲天长啸而又无能为力,只得把满腔的怒火与悲怆化为在别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行动,在煤矸石山上刨呀刨,他要挖出烈士的遗骸来证明“组织不相信”的事实。那里,我们看到的一个硬汉内心怒火中烧而又无可奈何的内心世界,看到的是对战友深情和连长职责的准确描述。我们的心也被一镐一镐的声音所震痛。
在几次对谷子地进行身份甄别时,谷子地都满怀巨大的委屈,压制着冲天的火气。明明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将功臣,在医院治疗时却被怀疑是敌军临时换的服装而冒充的;好不容易忍辱负重到抗美援朝第一线、到新疆戍边干农活,还逃脱不了政治上“组织的不相信”。应对毛头干部的居高临下的审查,这是比战争摧残生命还要痛苦的煎熬,谷子地这个死过好几回的人,最终爆发了,他举起椅子怒砸戴着有色眼镜的那个审查自我的人。我们观众的情绪也由憋屈向着叫好转变,同时也暗暗地为之着一把汗。这是在特定的年代里什么都可能发生的事。好在结局是大圆满的,经过那么多番曲折反复,跌宕起伏,最终找到了九连这个番号,上级也承认了烈士与谷子地的历史。这个悬念一向留到最终。
我坐在电视机前,屏住气在看着,没有声响。相信大家都会被此情此景所深深地震撼、深深地感动。而此役仅仅是一场阻击战,场面便是如此的悲壮、惨烈,作为解放战争的一个缩影,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当年的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由此可见,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今日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由得为之肃然起敬。
我们应当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集结号观后感150字篇8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当时老师为了让我们劳逸结合而选择了放电影的形式,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电影里面的情节印象越来越淡,连主人公的名字都不记得,依稀记得的是他在幸存后找寻自己的部队,为战友恢复荣誉过程中的艰辛与辛酸。时隔几年,我又重温了这部电影。
故事一开始就是谷子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掩护大部队撤退,在对抗敌人时,全连战士义无反顾,直到集结号响,事实上集结号并没有响,也不会响。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打完这场仗,这就是谷子地接到的命令。在武器力量悬殊的条件下,九连仍然完成了阻击任务,但47名战士全部牺牲,仅谷子地幸存。影片大部分是在叙述谷子地寻找自己的部队,但找到后才发现他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战友全部被国家认为是失踪(失踪包括战死、被俘、逃跑)。一想到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场景,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发誓要找回他们的荣誉。影片结局是国家在开发的时候发现了47具白骨,这才证实了当时的战争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荣誉。
整部电影中,真正感动我们的,不是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而是连长谷子地为战友求证、为战友争取荣誉的过程。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该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向所有默默无闻的英雄和烈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