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总结自己的观影体验,从而更好地吸收电影中的营养,提升自己的影视文化素养。这里分享一些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下载,供大家写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参考。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1

元旦假期追了一部电视剧,名字叫《大江大河》,里面有一句话很有感触。

要致富要靠以下三个因素:人力、人才和政策。

我们来看小雷家(不知道为啥,村名叫小雷家)的情况:

1、有人。村里几十条光棍汉每天像狼一样嗷嗷叫,绝对想富。

2、有人才。老书记有威望;士根脑子好用;四眼高中生;雷东宝复员军人,有胆量有见识。电线厂工人都是高中生,所以村里是人才济济。

3、有政策。在法制不健全,政策导向不明确的条件下抓住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小雷家想致富抓住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包产到户。试想,假如老书记压着文件不让村民知道呢?雷东宝的小舅子不是大学生宋运辉,解读政策有偏差呢?假如雷东宝不认识徐县长呢?假如雷东宝没有陈原平县长的支持呢?当然没有那么多假如,可我们也应该看到小雷家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不是人多,也不仅仅是雷东宝胆子大脑袋好使,是国家的政策好,是小雷家紧紧的抓住了这个政策。

对我们的启示:政策导向要明确。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比较明确。党中央已经明确,土地政策不会变,改革开放也不会变。这样大家就不用在揣摩国家的政策走向,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小雷家。

所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我们的政策一定要明确。

人才有的是,他们没成才可能是他们不清楚或者压根就不知道政策是啥!这样的后果就是权利得到了寻租,政策因人而定,能不腐败吗?

说句俗话:考不进部委大院不是我能力没你小舅子强,是TNN的我压根就不知道部委要招人!!!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2

追了一路《大江大河》,追得辛苦也投入,同悲喜共命运,说声再见,有些不舍,觉得着实是一部好剧。喜欢导演孔笙的作品,从《闯关东》《生死线》到《北平无战事》《琅琊榜》再到《大江大河》每一部都是值得一追的好作品。孔笙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场面宏大,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是众生戏。对场面的控制,对人物的把握,对故事的展开和叙述都挺到位。会讲故事,能抓住受众心里,能引领你一直追下去。注重大场面,同样不忽视每一个细节。着重表现主要人物,也不敷衍每一个小角色。记得导演张艺谋说过:没有不好的演员,只有不好的导演。足见导演在影视剧演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样是好剧本,好演员,怎样呈现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这就要看导演的功力。

《大江大河》应该是一部正剧,但不失轻松幽默,比如小雷家大队,网友戏称:雷嘿嘿领衔的乡村版“德云社”小雷家日常真的可以追500集。雷东宝就是逗哏的,他的兄弟们就是捧哏的,就一群口,就这样演500集也不嫌多。朴实的生活气息,居家布置,一餐一饭,举手投足,就像生活的记录。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感受到每位演员都投入了12分的力气,没有任何明星气,尽量抹去表演的痕迹,好像就是剧中的人物,把你带入剧中情境。比如雷东宝,从衣着打扮,到气质眼神,都没有跳戏感。感觉杨烁就是雷东宝,是个糙汉子,有点土匪做派;是个急脾气,话没说完,人已在路上;有个人魅力,一好汉三个帮,能把兄弟们聚拢在一起;会用人,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只要能派上用场,都是可用之人;宠妻狂魔,爱老婆的典范,一切想老婆之所想,爱老婆之所爱;硬汉也柔情,用情专一,属要问“世间情为何物”那一波。

宋运辉性情并不可爱,有点没意思。拘谨内向,又有点闷,有点轴。而且咱那高颜值也全让那副大眼镜给耽误了,还有身上的泥土气息,直到结尾似乎才脱干净。怎么把一个很无趣的人演绎得有趣,观众爱看,还真是不容易。这里王凯的颜值是障碍,演技是助力。时不时挤鼻子托眼镜的小动作,细腻可爱,很怀疑会落下毛病。这里已经忘了他是那个《琅琊榜》中让女粉们疯狂要当王妃的靖王,是《欢乐颂》中全世界的“王妃”们都从脚崴到了脖子的赵医生。

工农商,商界创业的代表人物小杨巡,抱着妈妈哭那场戏很是感人,也很有共鸣感。网友称:虽然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但当下“飘”着为生活打拼的90后、80后们,也有很多像杨巡一样对家里报喜不报忧,委屈困难都自己扛。

除了主角还有中途退场的宋运萍,离世那集估计观众一半哭声一片,一半干脆没敢看,真的是入戏太深。还有中途上场的宋运辉的媳妇程开颜,单纯+萌+可爱。要说这宋运辉命还真命好,在家,姐护着,在大学,仨叔儿护着,在厂里,厂霸大寻罩着,水书记护着。连娶个老婆都是傻白甜,真怀疑把姐姐的运气都给承揽了。

总之《大江大河》是一部好戏,可以夸上好几集。再好的戏也有曲终人散时,最好的结局莫过于幕布落下,掌声响起。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3

下午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有人吹《驴得水》,晚上回来立马在网上找来看了一下。

不得不说,确实牛逼。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了。近几年的国产喜剧电影,要么刻意装逼,要么难看得要死,却整天发牢骚,说没人懂得欣赏,要么全程穿梗,搞得情节支离破碎,甚至逻辑都难以自恰。《驴得水》却能将可看性和深度结合得很好,全程没有故装深沉,偶尔的插科打诨,也是那么自然而然。

如果对情节感兴趣,建议大家自己去看,毕竟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只是想在这里分享几点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首先,戏剧性。我们花2个小时去电影院或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欣赏完一个故事,为的是什么?我想绝不会是为了看一日三餐,菜米油盐来着,我们渴望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故事,体验那不同寻常的经历。一个好的故事,必不脱一个奇字,比如灰姑凉嫁给王子,底层少年遇到种.种奇遇最终成为武侠高手,等等。一个离奇曲折的故事,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生活的平淡,还有无奈、无力。可以说,一个故事的生命力和张力,都在这个奇字上了。

在这一点上,这个故事可以说足够离奇了:一个英语老师竟然是一头驴,不对,是一个铁匠。为了掩盖这个谎言,众人不得不撒更多的谎言,故事,就这样被这个谎言带着走。在面对谎言的时候,在真诚和利益的拷问下,每个角色都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人性。

其次,真实性。如果一味猎奇,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就不会让人产生代入感,故事将不再是故事,电影也不再是电影,而成了一长串瑰丽的幻灯片了。这里的真实就是逻辑自恰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和现实世界一样。比如我看《长城》,就觉得很难受,完全没办法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整个故事的逻辑性一塌糊涂。比如让女兵站在城墙外吊着圆环跳下去与异兽战斗这个设定,让我非常难受,这导演白痴啊,城墙的作用是什么,你跳下城墙与敌人战斗,那要这城墙何用?《驴得水》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难以接受。

铁匠一出场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后面他会成为逆转局势的正面人物,努力读书,最后成为接班孙校长梦想的旗手。没想到,铁匠,他还是铁匠。周铁男,我以为他会强项到底,没想到在子弹的威胁下,他也会认怂,不仅认怂,直接变成软骨头了。不对,应该说我没想到编剧敢这么写,因为其实周的反应才是一个正常人的,在那种情境下的人物应该有的反应。导演只是遵从了真实,但这个真实却是那么地震撼,一点都不平淡。我承认,如果我在那种情境下,我也会认怂的,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只是我们都很难承认,我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勇敢的英雄可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反转剧情,很多故事就是这么写的,但导演没有这么干,这又是一“奇”。其他各个人物,他们的所有行为,虽然看起来让人难受,但他们都严格遵守着自己的设定,丝毫没有逾距,这就是讲故事的时候需要的克制,很多导演和作者都没有这个品质,想一股脑往作品里拉好东西,结果反而破坏了作品的一致性。

电影的最后,陆一曼用捡到的那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很伤心,但我仍能接受,因为我知道,这就是她的命运。不是死,就是疯,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她在自己短暂的清醒时刻,用一种不那么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导演最后的仁慈吧。

解释一下为什么说陆一曼只有死和疯两条路可走。因为人物设定,或者说,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这就是她的真实归宿。如果说,贯穿这个故事的引线是驴得水是英语老师这个谎言,通过这个谎言推动着整个故事的进展。那么,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则是制造波澜的力量。这个冲突,在陆一曼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陆在城里的事情故事里并没有交代,但我推测可能是这样的:陆在城里遭到了无法言说的侵害,她无法承接这巨大的羞耻感,所以只能合理化侵害,把自己变成一个荡妇,否则她无法活下去。这种合理化,就像在说,看吧,不是你侵害我,而是老娘在睡你。后来,可能在城里实在混不下去了,她投奔了孙校长。所以,来到三民小学的陆一曼,其实是带着荡妇的面具来的,这个面具对她来说,是一个保护层。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裴魁山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果断地拒绝了。来到小学后,从电影一开头可以看出,她活得还是很自在的,至少表面上如此。但是,当她尊敬的孙校长剪掉了她美丽的波浪长发后,她从镜子中看到了血淋淋的自己,那个被隐藏的自己。 是的,头发可以再长出来,但是,这个情境,肯定唤醒了被她小心翼翼地掩藏着的伤痛体验。被侵害,但是无力反抗的伤痛体验,意识的容器无法容纳这巨大的冲突,为了保护自己,只能让自己疯掉,隔绝意识,从而也隔绝了这些痛苦的感受。影片的最后几次插入了她想象着校服已经做好,几位老师和孙校长一起照相的温馨画面,这是想象,可惜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好。当她看到掉到地上的那把枪的时候,她的意识突然那么一丝的清明,原来,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

当她拿起地上的那把枪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把在场的所有坏蛋都给崩了。但她没有,要是这样做的话,她就不是陆一曼了,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了,她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亲爱的朋友呵,当你手中有一把枪,请把它指向你的敌人,千万不要指向自己的大好头颅啊。

整个电影看下来,没感觉导演在批评谁,或者揭露谁,他只是在呈现。他好像在说,看,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都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你能说想改变自己现状的铜匠是错的吗?你能说为了理想委屈求全的孙校长是错的吗?你能说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屈服的周铁男是错的吗?你能说完全臣服于现实的裴魁山是错的吗?不能,你不能。每个人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而当你看到了自己的时候,你就会体验到那种我们笼统地叫感动的情绪。这时候,这部电影便有活了过来。

做了选择的人,命运亦为他们准备好了相应的归宿。没有谁是谁非,这只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罢了。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4

20--的脚步越来越近,20--年也即将离我们远去,今天我们在神笔同步作文班观看了一部电影——《妈妈咪鸭》。

电影《妈妈咪鸭》讲得是一只名叫“大鹏”的大雁,大鹏和女友“金晶”调情时不小心冲散一群鸭子,接着大鹏遇到两只,脱离鸭群的鸭子“淘淘”和“憩憩”,它们商议一起迁徙,一路上淘淘老是叫大鹏妈妈,速度还慢,大鹏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找了一根绳子将陶陶拴在自己腿上,后来憩憩和淘淘来到桃源谷——烤鸭店,大鹏拼命救出淘淘和憩憩,又躲过了一只疯猫的追杀,最后大鹏找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爱你的人,关心你的人都会不见了!”这是影片中的一句话,它深深打动了我,这句话告诉我一个道理,如果你不珍惜所有亲人对你的爱与真心,你什么也不会得到。

看了这个电影,我发现以前我好多事情都没有做好,比如:不好好扫地,不好好看书,作业写得也不认真,拖地呢,也是随便拖一下就可以了,字也写得不行,从此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没做好的事情,重做一遍,承担起“小小家务员”的职责。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5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主席形象深刻地这样论述发展道路。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40年的风雨兼程、40年的接力奋斗、40年的春风细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40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我们现如今的好生活,都是来源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体会最深的是人民生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孩子,自身的成长过程也算是对祖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一种见证。

【衣】

我记得小的时候经常穿补丁衣服,妈妈也会手工缝制衣服给我们家人穿,买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过年了。只有过年了,妈妈才会给我们做新衣服穿。也没有人会注意到衣服的面料、颜色、款式。对比现在。每当我们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看着过往的行人,穿着是各样的衣服。真的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在单单追求衣服的新旧,而是追求衣服是否个性,是否时尚。

【食】

小时候在我们农村,每个家庭吃的食物差不多,除了自家地里面长的或者集体统一供应的再无差异而言。在那个年代,没有大型超市,没有蔬菜批发市场。经常一年到头才能吃上一次肉,经常吃鱼吃肉那是梦中的生活。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超市,疏菜批发市场比比皆是,里面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

【住】

小时候我家里的房子是那种土毛坯房。房屋破旧,一到下雨就漏水,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能派上用场。但是当时的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毕竟大家都是这样过的。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就算在我们农村,也很少在见到以前那种老房子了。乡亲们都住上了新型的两层小平房。人们也从居者“忧”其屋发展成为了今天的居者“优”其屋。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行】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农村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11号汽车”双腿出门。当时也有牛车、马车等牲口车出行,但是要等到农忙或者有什么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使用。所以步行是当时最普遍的出行方式。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也逐渐有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直到现在的家庭轿车也是屡见不鲜。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回首过往,我们的祖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社会总体建设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6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耻,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历史不容忘记。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战争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伸出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就是要铭记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重温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强、自励,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朋友们,我们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树立起强烈的观念:居安思危。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7

感觉俞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又勤奋执着,特别有奉献精神的人。他成功的经历让我明白,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成功,任何事情都不是凭空取得的,是靠自己争取的。

特别是他在讲北大给他的意义的时候,在讲北大校园北大学子的时候,感觉北大是崇高而又伟大的,是真正学子的天堂,真正历练人的地方。更让我明白,大学时成功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我们之前的学习全是按着家长老师的意思去做的,大学才是我们真正自主学习,培养目标的地方。如果在大学里没有把握好时间,庸庸碌碌,那么未来将是一片琐碎。虽然我们不是北大学子,但我们同样是经过高考选报上来的。可能我们之前做的不够好,但之后的路是漫长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同样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去,用我们青春的活力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知道俞老师当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的北大,让我很震惊——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毅力啊!就像他说的那样“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四十年。''可以想象当年俞老师坐在班里的时候,他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他的目标多么坚定。他一定是每天都像高考那样,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北大而不懈努力!这就是他的能力——持续不断的努力。我觉得我们就需要这样的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大学里——这个格外开放的场所。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去干什么,只有自己努力!要想在大学里学有所成,靠的就是这种毅力。当然,这种毅力不是一两天就能炼成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因此,需要我们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俞老师说的成就自己人生的.两样东西——理想和良心。我认为可能还需要信念等。但这两样东西确实是不能少。也许我们以前是庸庸碌碌,没有理想,可是现在再没有的话,真可就前途渺茫了。想以前的名人异士,哪个不是早早的定下理想,才成就了一番大业。不用去举许多例子,单说我们这些大学生。从五岁就开始上学,一直到现在,经过层层选拔越上越高。我们的思想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一个可以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看法的高度。因此,我们不能像那些中途辍学甚至没上过学的人那样随波逐流。“历史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就应该承担起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我们还要有良心,也就是要有道德。我觉得俞老师做的很好。我佩服他的就是他对室友那种无私的不怕吃亏的精神。自己吃点亏没什么,都是亲人朋友。如果在亲人朋友面前也斤斤计较,那就太失败了。道德,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可能是举手的高度,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也可能是一只手的力度。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做一些有道德有良心的事。

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或许离我们有点遥远。然而,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俞老师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一定要像俞老师那样成为一个有功之士!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8

20--年12月23日下午,我去看了人生的第一部话剧,特意挑选的爱情题材,号称是90后年轻人的“爱情圣经”,我入场之前,我就相信它不会让我失望,经典的剧目承载着永恒的爱情观,况且我身边将会坐着我最挚爱的人。

我喜欢先说出我的观点,然后去佐证我的观点(当然千人千面,这么经典的剧目,容纳的更是一个立体的世界观,无论怎么切片去微观的观察,得出来的结论都是片面而又真实的,这句话,我写在前面)。

马路、明明、陈飞三个人的爱情,从始至终就像是一场百米冲刺,明明痴迷于陈飞的艺术气息,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她左边赛道的陈飞身上,马路追求的不是终点,是他左边赛道的明明,是那个有着打印机味道的女孩。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不一样的跑道,他们永远走不到一起,这种时远时近的距离感每一刻在撕扯着追逐者的心,千疮百孔的那种痛感不足以形容这种将心撕开,而又渐渐的愈合,转眼又撕开的痛感。

我们在这种反复的追逐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诗人诞生于苦痛与幸福之间,艺术赞美的往往是光明与黑暗的交际。重复出现的奔跑是两个人面对爱情的态度,是一种拼尽全力的姿势,他们不是无畏的,马路一直害怕明明的拒绝,他所有的努力代表着他为这份爱情做出的改变,他所有的失去见证着他为这份爱情的付出;明明也曾绝望过,陈飞拥住她的身体,却一而再的抛开了她的心,她的心无处安放,直至那身白衣变成了红色,然后肆无忌惮的往下坠。我喜欢他们这种面对爱情的态度,大胆的选择,勇敢的冲刺,不管生活怎样,他们不曾遗忘爱情,虽然这是他们痛苦的根源,但也是他们最初的梦想。

马路、图拉、明明、塔娜,剧名为恋爱的犀牛,可是可怜的图拉一生没有一次发情期,更没有机会交配,黑犀和白犀的区别就像是马路和明明的跑道不同一样。从非洲的大草原来到动物园,意味着悲剧的开始,图拉的命运已经交到了别人的手里,只有嗅觉灵敏的图拉和马路在找寻的爱情的过程中,盲目而又冲动。马路感觉自己输给一个未曾正面交锋的陈飞,图拉输给了一头不曾谋面的公白犀牛,其实他们是输给自己喜欢的人。

我蛮喜欢空花组里面扮演牙刷的杨佐夫,他承包了这部剧里面少有的笑点,那些慢动作的设计适当的调节观众的情绪,有效的松缓我们的神经,这些配角的戏本身代表着物欲横流的社会发展和变迁,他们终将被现实改变,然后用他们的现实去改变马路。

以上,就是我一刷《恋爱的犀牛》的感受,结合当时的情景,我想我是怀揣着其他的情感去看这部剧的,有几句话,我决定做为末尾。

一辈子

能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

是一件极其美丽的事情

更美丽的是

无论你富有,还是贫穷

无论你高贵,还是卑微

你的喜欢从未改变

这是我昨天所能看到最好得我一面

报告观后感范文300字篇9

前几天我看了《狗十三》这部电影,看的过程中,心情一直处于低落状态,播完后也有一时回不到现实中。

这部电影讲述了女主人公李玩曲折的青春成长历程。女主人公跟中国的一些家庭一样,都是离异家庭且女主人公跟大多数青春“小透明”一样,长相普通,痩痩小小,满头的青春痘,自己有点掖着藏着的小心思,是骨子里倔的一个女孩。本片内容跟电影名差不多,都是围绕养狗,丢狗,找狗,再一轮把狗送走写的,但那不过是浅薄表面上的引子。我将用几个对我印象很深的片段讲一下我的感受。

爷爷奶奶爱李玩,却连李玩喝牛奶会吐也不记得,爷爷亲口说:李玩是女孩,名字是随便起的,男孩的名字可不能随便。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在脑子里。

爱你的人,偏偏就是折磨的你那个人。李玩喜欢物理,于是报了物理兴趣小组,但她父亲去学校擅自帮她改成了英语口语学习小组,因此两个人闹了矛盾,父亲为了哄李玩送了她一条狗,李玩迫于无奈最终妥协了。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五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一直坐在幼儿园门口望着右边的滑梯,当时就疯了似的想上去玩,但幼儿园教师就是不让,我在幼儿园好几天都没看见有人玩过,难道那就是个摆设?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去滑了一下然后就被老师教育了。回到家后的第二天我拼了命不想去幼儿园,一边哭一边抱着楼梯柱子,但迫于父母的威压,还是不得不妥协。骂你是恨铁不成钢,打你是为你好,逼你做不喜欢的事是因为爱你。这是很多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先找借口,再不行还可以物质补偿。

爷爷弄丢了李玩的狗,却没有一句道歉。李玩只狠狠撂下一句“爷爷奶奶还不如一条狗”来证明自己的委屈。这时候如果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要被扣上不懂事的帽子。“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场“凶杀案”,每个人都是涉事者。

大人们好像总是有各种招数来对待孩子,除了好好说话。只有看懂大人脸色的孩子才能在成人世界收到奖赏。就像李玩的堂姐,处事聪明,会察言观色,在长辈的世界里活得如鱼得水,大人一个眼色她就可以不再为李玩说话,慢慢地李玩也被逼成了这样。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听了很多次的问题:“妈妈好还是爸爸好,不要问大人,要问小孩”。为什么要问小孩子?因为小孩子还保持着纯真,敢说,无所顾忌。因为小孩还没有收到大人世界的影响,因此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最无邪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讨厌的家长也有自己的苦衷。在车上,爸爸捂着李玩的眼睛默默地流泪,就好像有什么苦衷,可有苦衷就该被原谅吗?不!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来保护一个孩子受伤的心,可他们为了圆谎选择扩大了伤口。是生活让他们乃至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孩子苛求的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家长,他们要的只是家长不要一边自私一边又说自己无可奈何。

成长是个中性词,但最后人们把它变成了贬义词,教育这两个字多么重要啊!人的一生都押在了这上面,却也剥夺了反抗的权利,这是我唯一一部不想看懂的电影。

9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