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
写观后感的过程是一种对电影深层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思考电影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篇1
观看开学第一课的的观后感
我今天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深受感动。
聆听宇航员刘洋阿姨解说宇宙的奥秘、美丽,感受她们迫不急待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和在太空受到的困难。
聆听游泳冠军们诉说练习时的煎熬和夺冠时的骄傲与自豪。
看大山里最美女教师忍受着大山里交通不便,在给大山里的学生们上着大山里孩子们闻所未闻的课程,学生们给老师送花,唱自己编的歌,希望老师能留下来。
大成哥哥能自己制作各种奇怪的乐器,吹奏神奇的曲子,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小物品做成的,太历害了。
徐莉佳姐姐有一次训练时不小被大浪卷入海底,因此有一些护送人员就会在深海处做保护。
吴斌叔叔虽是一名普通司机,但却能做出不普通的壮举,为了24个人的生命而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
体操队员们为我们展示了团结的力量。
于丹教师为我们讲授了什么是小美,什么是大美,教会我们从身边发现美,并养成小美的好习惯,将来汇聚成大美。
其时,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美丽”的人和事,美无处不在。每天清晨,大街上都会有一些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人,使大街上干干净净的。我身边的同学们互相帮助,谁的笔忘带了,马上就会有人拿出自己的笔给她用。谁要是生病了,就会有人陪她去看医生。有的同学题不会做了,就会有人为她讲解。我们的老师每天都非常辛苦地为我们传授知识,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心灵美的少年。我们的老师、同学、甚至素不相识的人,瞪大你的眼睛,善于发现美的同时,也要好好学习,做一个美的、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美也传递下去。
探索美、创造美、传递美、和谐美,这些美都在我们身边。你,发现了吗?
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篇2
开学第一课小学生观后感800字
在这次得开学第一课中,有很多的感人的事情,和细心的老师。有幽默的时候,有感人的时候。还有很多明星、巨星、专家的致词。
一开始,首先提到了一个了不起的小男孩,他虽然才十岁,而且眼睛有残疾,看不见东西。但是他钢琴弹得很好,他因为自信,所以夺得了钢琴比赛总决赛第3名的好成绩。他叫刘浩。他的母亲自学就带他离家出走,带着电子琴去了北京。租一间小小的房子住。刘浩妈妈到处找钢琴老师,但是钢琴老师们都不收刘浩,因为他是盲童。小小的刘浩并没有放弃,他每天都在家里练钢琴。渐渐的,钢琴的八十几个按键他全都背熟了位置,弹得很出色。后来,北京慈善福利会供刘浩去了盲童学校,他在那里尽情地学钢琴,最后凭着自己的自信拿了奖。
接着,又提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他叫张中华。张老师在重庆山区教贫困孩子知识,他待人很好,有时候,他会骑摩托车搭学生去学校,甚至他还会买包子给学生吃。他下载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接受了体育老师的舞蹈培训后,他亲自教学生跳杰克逊的舞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老师。张老师还拍了许多照片作留念。
然后,国际巨星成龙也致词了,他跟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他有一个朋友很有钱,但是他的两个女儿好吃懒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为此是煞费苦心。有一天他一回家,就对家人说:“我破产了,银行的人很快就会来讨债,我们赶快搬家。”于是他们就从1000平方米的别墅搬到了50平方米的旧房子。等到他的孩子们都事业有成后,他就告诉他们:“其实当年自己破产是骗你们的。”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要靠自己赚得。
后来又讲述了很多的故事,还有很多明星致词,比如说于丹啊,郎朗啊,杨利伟啊......
还讲了最“美”女孩和最“美”妈妈的故事。
最后,由一首关于幸福的歌结束了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篇3
你们还记得现在的新冠疫情吗?你们还记得那群抗疫战士吗?你们还记得那个在列车上昏睡的身影吗?当《开学第一课》开始之时,每个人的努力都会展现在舞台之上。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比较特殊,在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身患渐冻症而依旧坚持在岗位上的人,一群不懈努力,日益辛劳的医者,还有我们熟知的钟南山爷爷。在那之前回忆一下,当病毒爆发时,那九万人的感染人数,现在又剩下几个呢?不过区区600人,连零头都没有打到。在这一切的背后,你可知是多少人的辛苦付出。这些医者平易近人,一个身染病毒却正在备战高考的女孩儿在他们努力下没有耽误一分一秒。大年初一这么无法与家人团圆,而是坐上了去往武汉的车。纵使前方九死一生,他们也不会退缩。救死扶伤是他们的信仰,战胜病毒是他们的责任。我们不会再带上冰冷的口罩,是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安心上学,为我们挡在面前的是他们的身影。当他们付出时,我们无以为报,只能为他们送上礼物,用自己的歌声鼎力相助。当万众一心之时,那便是所向无敌之日。在那一个个疫苗的背后是无数的伤痕。团结凝聚起希望,热爱祖国,同心协力,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这是《开学第一课》,也是那些抗疫英雄教给我们道理。
在医者的前线保护下,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当我们仰望天穹之时,不要忘了那群在地上的医者的努力。
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篇4
校园是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每天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校园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安全意识都比较淡薄,是整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在学校里,老师们经常围绕“校园安全”这个话题对我们唠唠叨叨,学校也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强化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班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校园广播、网络等方式对我们开展宣传教育。但很多同学都只是听听,在行动上没有充分重视,这样就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我曾经历这样一件悲惨的事件,那是我上四年级时,一天下午放学,我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和同学一起朝校门口走去,这时放在书包侧边口袋的不锈钢水杯丢落在了地上,我正想俯下身去捡,谁知我身后突地蹿出一个身影,他立刻捡起了水杯往楼上跑去,我定睛一看,是我们班的调皮鬼林宜杰。我急忙去追他,边追边喊到:“快把水杯还给我,”他一边跑一边朝我笑着说:“不给不给,有本事你来拿呀!”我生气极了,一边追一边冲他吼到:“你再不给我,我就告老师了,”这时的他已经跑到了三楼楼梯口了,而我还在二楼,他一听说我要告老师,就笑嘻嘻地对我喊:“你接住吧,我扔下去给你。”当时的我要杯心切,根本没有意识到高空抛物危险的存在,立刻伸出双手去接水杯,谁想到水杯没有接住,还砸在了我的脸上上,疼得我死去活来,号啕大哭,闻声而来的老师立刻送我去了医院。医生告诉我们,真是万幸,仅仅只差一公分的距离就砸中我的右眼了,如果砸在眼睛上后果真的不堪设想。现在每当我想起这件惨痛的经历,我还心有余悸。
生活中没有偶然的“事故”,只有可预防的伤害。如果我们可以为了前途好好读书,为什么不能为了生命主动学习一些自救技巧,培养安全意识呢?只要我们平时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警觉,多一些安全防范意识,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我们的生活就能多一份平安,多一份美好。让我们一起,用智慧打造平安的校园,用青春谱写生命的乐章!
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篇5
20_《开学第一课》再一次将我的思绪拉回了20_春节期间,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确诊数不断攀升、床位紧张、医护人员紧缺、物资难以为继……但这没有吓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最紧张、最艰难的时刻,党中央果断实施“一省包一市”对口援助等策略,拉开了驰援武汉、驰援湖北的大幕。
星夜驰援,车轮滚滚。各地医护骨干紧急集结奔赴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抗疫医护物资紧急输送到最前线,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16所方舱医院以惊人的速度高标准建成投入使用。白衣战士“连轴转”,施工人员“三班倒”,车间工人“白加黑”,定格成震撼心灵的生动画面。这就是抗疫精神的磅礴力量。
弘扬抗疫精神,就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发展。疫情虽然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增加了发展的困难,但同时也激发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动力。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弘扬抗疫精神,就要在推进广元发展新跨越的道路上团结奋斗,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前进。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各方面都可能会遇到很多难关和挑战,要像抗疫抢险那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携手战胜困难,并肩应对挑战。
弘扬抗疫精神,就是要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发展的过程就是攻坚破难的过程,要把广大干部群众在抗疫救灾斗争中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和高昂斗志化为强大的动力,不畏艰险,排难而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篇6
此时的森林防火一切还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和谐!但突然,山顶上的一道火光打破了平静……小喜鹊急忙跑到一棵老榕树前,停了下来,说:“大家快跑!有一个火!直到那时,鸟儿们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他们都逃走了。很快,火吞噬了半个山,火从山顶到山脚看起来像一条龙栖息在山上!是的!这样的火灾在我们国家发生过无数次。每年至少有五起火灾。面对这样的灾难,人类不仅不能预防灾难,而且经常制造灾难。例如,当人们去扫墓的时候,或者当人们去野餐的时候……这些是灾难的原因。有句谚语说得好:“万人不乱开枪,一人不小心酿成大祸”,这完全没有错。
有时,一个小烟头扔的人可以烧毁一座山。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国家的树木和森林将会越来越少,空气将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日常必需品:纸,以及木制的桌子、椅子、凳子、筷子……它会随着我们生命中的树木一起消失。人类也将生活在一个没有氧气的世界。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是人们在林区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火灾给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不仅造成200多人死亡,而且使5万多人无家可归。这个消息让我们知道森林火灾对人类、房屋和动物的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使森林火灾远离我们,使世界成为一个绿色家园!
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篇7
九月一日的朝霞照拂着同学们的身影,伴着我们走进久违的校园。对于开学,有的同学会期待,有的同学也会觉得惆怅,还仍然怀念假期欢乐的时光。但是九月一日开学日的到来也带来了一档电视节目,那就是《开学第一课》。
说起《开学第一课》,这是一档有着很多年历史的电视专题节目,《开学第一课》会邀请来热点事件的当事嘉宾来介绍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些嘉宾都是对祖国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伟大事业的成就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毅前行而得来的。
转眼间就来到了晚上八点,《开学第一课》如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我与千万学生朋友们一道,在直播画面前上这堂专属学生朋友们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请来了几位嘉宾讲述他们的故事,在嘉宾们生动的讲解之中,我们也与热点事件拉近了距离,对祖国,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切的了解。在嘉宾们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得来的不易,有一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正是有这些为祖国发展默默付出的人们,我们才能享受如今的美好生活。
《开学第一课》每年都在播出,每年都会带给同学们不同的感受,这是一堂生动精彩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也是我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的一道窗户。
开学第一课的反思观后感篇8
开学第一课2021观后感
20__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再次“开讲”,并首次将“父母”的角色引入孩子们的开学课堂。“童话大王”郑渊洁、青年歌手容祖儿、黑豹乐队塬主唱秦勇…
开学第一课20__600字
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孝顺不能等!孝顺,是稍纵即逝的骨肉亲情;孝顺,是无法弥补的至亲至爱。在父母健在时,经常抓起手边的电话想打就打,问候他们是否安好,并报自己一声平安。或常回家看看,帮父母刷刷碗,陪父母聊聊天,在他们膝下承欢,共享天伦之乐。你陪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人就多一天的幸福,你就少给自己留一份遗憾!
父母的爱伴随我们一生,似指路明灯引导我们前进,他们的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的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教育成人,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当岁月碾过父母的青春留下皱纹和白发,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及时孝顺父母。孝顺未必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给父母贴心的关怀,经常性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能给他们带去贴心的滋润和甜美的抚慰。
工作闲暇之余,打个电话回家,和父母拉拉家常;逛街的时候,别忘了给父母买点贴心的礼物,不管你买什么,他们都会喜在心头;节假日尽量抽出时间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
朋友们,如果你们的父母仍然健在,那么我很想对你说,不要让父母总是翘首以盼,等你们回去,孝顺是如此的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立即行动,把我们的孝心毫无保留的送给父母,不要让自己后悔没有尽孝道。
父母恩胜万金,春晖寸草心,推衾送暖舐犊情深,尽孝守本份……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的回报父母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让我们的孝心和父母时刻相伴。
孝不能等,常回家看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开学第一课20__观后感500字
钟子明已经三十而立了,回想起父母对自己最有益的影响,钟子明说他始终对一句话念念不忘,他的父亲从他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告诉他:“男人任何事情都可以不知足,但感情要学会知足。”
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记着这句话,虽然他在事业上非常“不知足”,是个工作狂,经常为了业务在德国和重庆两头奔波,但是他对很多人都心存感激。
尤其是自己的妻子,带着两个三岁的孩子在家操劳,哪儿也去不了,“我很爱我的老婆,真的很感激她。”钟子明由衷地觉得,一个女人能为了自己,甘愿独自在家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真的不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每次出差,钟子明都会带一个小礼物回家,有时候太匆忙,哪怕在机场买一本小书也要带回去给妻子看,在家不多的日子里,钟子明还会给老婆打洗脚水。
钟子明家是龙凤胎,虽然孩子现在很小,但是钟子明已经开始在教他们如何报警,如何分享,还教儿子学会玩沙和爬树,觉得小孩子应该多亲近自然,懂得一些常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钟子明笑着说。
钟子明对孩子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想他们最起码能成为合法的纳税人就满足了,最重要的是,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也希望孩子从小就懂得感恩。
一次,钟子明的妻子告诉他,有天发现家里相册的全家福不见了两张,却在整理两个孩子的书包时在他们的文具盒里发现了。
问他们怎么回事,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解释说,是因为觉得爸爸妈妈对他们很好,还为他们做风筝玩,所以就想随时把爸爸妈妈挂在心上,这才把照片放在文具盒里。
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作为父亲,钟子明听了心里觉得很感动,觉得孩子开始懂事了。
开学第一课20__观后感300字
彭虹的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是钢铁厂的工人,虽然都没有什么文化,可从小父母告诉她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读书和学习很重要。“他们让我尽量多学东西,不是只是成绩好。”彭虹说。
彭虹的女儿李采依今年11岁了。夫妇俩平常除了看重孩子书本上的学习之外,更想让女儿全面发展一点,“我平常就是经常说她,不要学得很痛苦那种,要学会去从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发现乐趣。”彭虹说。
她觉得女儿班上的有些同学就很痛苦,被家长逼着报了好几种兴趣班,孩子吃不消,把兴趣也消磨没了,于是也没有对女儿有过多的强求,给她自己去发现和学习的机会。
这个暑假,夫妻俩抽空带女儿去北京的舅舅家玩了两个星期,回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李采依突然很坚定地告诉她自己很想要学钢琴,愿意牺牲双休日中的一天去学钢琴。
原来是他们在北京一家西餐厅吃饭的时候,李采依被餐厅角落里的钢琴声给迷住了,就很自发地想要去学。
“以后她对什么感兴趣,只要在不过多影响课业的情况下,我都支持她去学。”彭虹笑着说。
开学第一课20__观后感300字
彭一鸣今年30岁,在一家投资公司上班,妻子在一家私企当文秘,儿子正在读小学一年级。
彭一鸣打小就生活在重庆,作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从小对他要求严格。彭一鸣家里有着明确的家规,诸如出去玩回家第一件事情是要洗手,吃饭的时候手指头不能翘着,要等到父母一起吃等等。
他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小伙伴出去耍得很晚才回家,他爸爸到处去找没找到,回到家被他父亲用藤条狠狠揍了一顿,那一次让他学会了人要有原则,彭一鸣记得他父亲的口头禅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彭一鸣的儿子现在珊瑚实验小学读一年级,在彭一鸣眼中,自己的儿子是个很有灵气,有个性的小孩。“现在时代变了,教孩子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不听话就又骂又打,即使有时候他犯了错,也是好好和他说。”
彭一鸣回忆,有一次儿子过生日,本来说了要给儿子买最喜欢的玩具,一下班忘了,不过儿子不依了,“爸爸说话不算话,答应了我的事就要做到。”彭一鸣没办法只好出去给儿子买了玩具。
事后彭一鸣对儿子说:“你看,爸爸答应你的事情做到了,那你以后也要说话算话,不能撒谎。”
“大人要做小孩子的榜样,如果我不给他买玩具,那他可能就觉得爸爸都说话不算话,自己也要跟着爸爸学,那这样就教坏孩子了。”彭一鸣说,教孩子要以身作则,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就能对孩子敷衍了事,成了孩子坏的学习对象。
开学第一课20__观后感400字
34岁的马佑年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他小时候和父母住在万盛白果村,那时候家里比较穷,他在一边打猪草一边写作业的艰苦条件下完成了高中学业,高中毕业以后马佑年比较迷茫,准备在家帮着父母种庄稼、喂牲口。
不过父母支持他去外面打工,马佑年还记得当初父母给他说的,要他去外面闯闯,呆在家只能一辈子种庄稼。
马佑年经过十几年的拼搏,有了家庭,工作也很稳定,“我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却教会了我最重要的生存之道,那就是积极上进,敢于拼搏。”马佑年感激父母教会他的生存之道。
马佑年的儿子在鹅岭小学读五年级,妻子辞职在家专心照顾儿子,不过儿子在学校成绩一般,但他并不担心儿子的学习成绩。
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给马佑年说:“你娃儿还是很乖,不过他的成绩实在马马虎虎,你在家要多看着他,多辅导他完成作业。”
在马佑年看来,现在儿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不能逼得太紧,他就给儿子说,要努力学习,只要努力学了,真的没天分也不怪你,以后去职业学校学一门手艺,出来好好干照样不比那些读大学的差。
马佑年表示,他虽然学历也不高,但是社会这门课是学校教不了而他能教的,他觉得只要儿子能学会积极上进,踏实肯干,以后就不用担心了。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这就是马佑年对儿子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