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时的感受和反应。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供大家参考。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篇1
今日我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萤火虫之墓》,也叫做《再见,萤火虫》,使日本出版的。这部电影十分感人,使我不断地在流泪。
我来讲述一下吧:哇田是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他有个妹妹,妹妹叫做小节,这个时侯正是美国侵虐日本的时候,哇田的父亲去打仗,母亲去避难,哇田负责照顾好小节。哇田在路上一边背着小节,以便避免炸弹炸伤,他们到了亲戚的家,亲戚收养了这两个孤儿。一天,哇田出去,有人把他叫到一个病床前,病床上躺着哇田的妈妈,他的妈妈被炸伤了,浑身包着白布,到处都是血,过了几天,他妈妈去世了,哇田还瞒着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妹妹,说妈妈在医院。最终,哇田还是告诉了他的亲戚,那个亲戚很着急的给哇田的父亲发了个信,但他的父亲依然没回信。亲戚收留了他们兄妹俩,可是时间一长,亲戚们十分嫌弃他们,他的亲戚劝他们到别的地方去过,因为他们把妈妈的衣服卖了,最终还是没饭吃了。他们自我挖了个山洞,洞里很简陋,仅有一张床,他们吃的饭是找别人要的。一次的晚上,哇田把萤火虫放在房间里,屋子里显得格外的亮。哇田和小节早上起来,萤火虫都死了,哇田看见小节在埋萤火虫,哇田问小节:“你在干什么?”小节难过地说:“我听婶婶说的,妈妈死了,也是这样埋得。”他们都哭了。过了几天,他们没吃到有营养的东西了,小节被饿死了。哇田把小节埋了,烧了。最终天空中出现了许多萤火虫。
日本着名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一部动漫《萤火虫之墓》被拍成了电影,其导演是高畑勋,看过了这部电影,此刻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影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战争的牺牲品的日本民众的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普遍心理。
可能是作为老一代人的缘故,高畑勋并没有过多的去描述这场战争的背景,也许是认为这些事是不用过多交代的常识吧。但对于缺乏大战历史知识的年轻一代日本国人,在他们看到前人的忏悔时是否会明白其真意呢?他们应当先补上历史背景知识,再来观看该片,有人说该片是在控诉战争,我觉得这其实并不准确,它其实是在抨击导致战争的日本西斯。影片以主人公14岁的清太和4岁妹妹节子—战争的直理解害者由生到死为主线,真实地呈现了二战中日本民众因生存而改变了人性中的完美,取而代之的是人在难以自保的'情景下产生的自私。我并不想批判因食物短缺而愈发自私的妹俩的远房姨妈,相反,我还要肯定她的决绝,为了让自我的孩子活下去,她放弃了她所能放弃的一切。
影片以萤火虫为名,萤火虫本身即是一种寓意。战乱中的这对兄妹,就好像是黑夜里的萤火虫之光悄然的飞向那落寞结局……这样的场景赚取了许多感性的女生的眼泪,死亡是那么的可怕,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难免会有怜悯恻隐之心。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提过一个观点: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对此我很难赞成,因为我更看重的是生,至于死的内涵,我无法发掘,也不愿意发掘,只得逃避。
清太和节子的父亲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大佐,身为海军军官后代的他们有着富足的生活,而受军国主义教育下的当地民众对这样的家庭自然怀充满敬意,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他们是幸福的。然而,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本完美的一切,父亲受命与美国海军激战太平洋,生死难料。临行前,父亲叮嘱清太:“父亲保卫日本,清太守护妈妈和妹妹”。此刻看来,这只是父亲的一厢情愿,日军的联合舰队不是美国海军的对手,年仅14的清太的稚嫩双肩也无法承载家庭的重担。最终,日军联合舰队全军覆没,父亲也死于海战。在一次美军的空袭中,母亲也撒手人寰,留下年幼的兄妹俩如浮萍般湮没于战争的暴风雨中。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篇2
下午和小A一起看了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看得不够尽兴,就随手搜索了一部格调相近的动漫--《萤火虫之墓》,这部动漫没有曲折的剧情,也没有火爆的看点,却出乎意料打动了我。
故事的开头是“__×年×月×日,我死了”. 影片讲述了二战后期,美军与日军作战,在广岛和长崎两个岛上投下原子弹后,一个家庭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的凄惨遭遇。清太和节子的母亲在爆炸中死去,失去母亲的兄妹二人带着所有的东西去投奔西宫的婶婶,然而却受到婶婶的百般奚落,最后忍无可忍,哥哥清太带着妹妹搬入防空洞住下,为了填饱二人的肚子,哥哥学会了偷东西。
美机来袭,众人躲进防空洞,清太则进入无人的房子偷东西;夜深人静,四下无人时,清太则在田间地头偷蔬菜,不知有多少次,他被人发现后毒打,又被扭送到派出所,但是只要能让妹妹吃饱,哄妹妹开心,哥哥什么事都愿意做。可妹妹的健康状况仍是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在一天下午,当哥哥满心欢喜的把母亲留下的钱全部取出,买回他们渴望已久的美食时,饱受饥饿折磨的妹妹却口含西瓜,躺在地上安安静静地睡了,再也没有醒来。
火葬了妹妹小小的尸体,清太心中再无牵挂,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大饥荒仍在肆虐,饥饿和疾病一天天地夺去他的生命,最后在人来人往的车站,骨瘦如柴的清太怀揣着盛有妹妹骨灰的糖果盒,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和妹妹手拉着手向远处走去。
影片中每一个细节的描写,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细致入微,在平静的气息中拨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这里没有绝对的坏人和好人,清太的婶婶,种菜的老农,漠然而行的路人,他们都令人气愤,但仅是气愤而已,他们所表现的不过是人的本性,自私、冷漠,虽可恨却无法称其为绝对的坏人。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好人在患难中未必总有贵人相助,恶人也未必一定受到惩罚,生活不会在你吃着苦药时,立刻塞给你一颗糖,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节子是个懂事的孩子,但她仍会在夜里哭闹,她会把泥团当饭团,她会披着床单疯玩,她会跟水中的倒影猜拳,她会在不高兴时转动手指,用脚在地上画圈,她会把弹珠当糖含在嘴里玩……这就是孩子,天真是她的保护伞,苦难无法触摸她的灵魂。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篇3
《萤火虫之墓》讲的是日本一对兄妹在中国攻击日本时候的悲惨故事……
在日本,中国还没来攻击的时候这对兄妹就已经失去了爸爸,妈妈又突然得了重病需要“哥哥”的照顾,当时“哥哥”才14岁“妹妹”才3岁左右,叫:节子,中国的飞机来攻击日本的时候,人们都忙着把东西埋起来的时候一枚导弹坠落到了妈妈的房间里,“哥哥”想进去看看“妈妈”但是越来越多的导弹坠落,阻挡了哥哥的路线,但“哥哥”知道他再也不能失去剩下的亲人了,他赶紧带着妹妹离开,逃离了轰炸地点……
由于失去了妈妈,这对兄妹只好向亲戚求助,又因为姑姑动不动就打妹妹,碗里的米饭越来越少。这对兄妹只好自己生活了,兄妹找到了一个没用的防空洞,安顿了下,来哥哥拿出妹妹最心爱的水果糖,一打开罐子,罐子里只剩下三颗糖,和一点点糖碎,妹妹不舍得吃那三颗糖,反而吃那一点点糖碎。
后来,妹妹受不了挨饿和疾病,悲惨的死去了。哥哥在昭和20年9月21日饿死在火车站,手还紧紧握着那个糖罐……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知道要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能白白的糟蹋它。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篇4
写在前面,首先澄清,《萤火虫之墓》是高畑勋的作品。好多人误认为他是宫崎骏的作品,呵呵,在那里我代老宫谢谢大家善意的误解~
催泪弹一般的电影很多,《泰坦尼克号》、《天堂电影院》、《恋恋笔记本》……但第一次让一部动画片感动的泪流不止,《萤火虫之墓》是第一部,一部日本动画片,一部日本人关于战争的动画片,一部日本关于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动画片形式的反思~
我虽然不是大德兰修女,但是我同样坚决的反对战争,不管是正义的战争还是邪恶的战争。只要是战争,那就必须是罪恶的~
这部影片就带给了一个新视角,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发起罪恶的战争的邪恶侵略者国内的状况~影片没有任何束缚,完全按照导演的意图细致的表现出了战争出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和人性的泯灭到人的最终死亡,不怕表现出不和谐的一面,我先赞一下。影片表现了亲戚从收留到厌恶到抛弃兄妹的过程,表现了人与人间的亲情在物质面前不堪一击;善良的小兄妹,个性是哥哥,从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性格乖张的流浪汉,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泯灭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吧,这就是被我们描述成有着吞并亚洲野心的日本,对于战争所做的思考。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悲惨,但是日本同样十分惨烈。在战争中,是没有胜利者的。其实,兄妹的愿望和汶川灾民应对大地震时的愿望一样卑微,就是活下去。最后提醒战争是罪恶的,唤起广大民众对于和平的渴望。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篇5
《萤火虫之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部完全适应了时代的反战作品,他只突出了战争中平民的悲剧,却缺乏对战争起因的描述,在这一点上,它绝对是失败的,没有顾及上爱国观众的感受正是它最为失败的地方。
一部作品总有优劣,感动者多基于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对主人公的同情;愤怒者则大多出于自己的历史观。但不考虑政治方面的原因,这部电影不失为是一部值得我学习的片子。
以死亡开始,以死亡结束。自始至终贯穿全剧的悲哀,如丝如缕缠绕着,让人心境犹如沉入厚重的泥潭,整个人消融在弥漫的情感中。而在结尾的那一刻,在明知道的死亡来临的那一刻,黑沉沉的一片悲哀爆发,把人死死地压住令人几欲窒息。飞舞萦绕的萤火虫,企盼永远不会吃光的糖罐,最后一起甜蜜分享的西瓜,放在衣服口袋里的揉皱了的爸爸的照片,生活能给予他们的也只有这些。
注视着灯火通明的城市,兄妹俩安详地睡去,那个糖罐此刻再也不会空了,伴随着永远的糖果的声响,一个普通少年,他只想养活自己的妹妹、和妹妹一起追逐那点美丽的萤火。但,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里,实现他愿望的唯一方式只能是——死亡!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篇6
看过了这部电影,现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影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战争的牺牲品的日本民众的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普遍心理。
可能是作为老一代人的缘故,高畑勋并没有过多的去描述这场战争的背景,也许是认为这些事是不用过多交代的常识吧。但对于缺乏大战历史知识的年轻一代日本国人,在他们看到前人的忏悔时是否会明白其真意呢?他们应该先补上历史背景知识,再来观看该片,有人说该片是在控诉战争,我觉得这其实并不准确,它其实是在抨击导致战争的日本法西斯。影片以主人公14岁的清太和4岁妹妹节子—战争的直接受害者由生到死为主线,真实地呈现了二战中日本民众因生存而改变了人性中的美好,取而代之的是人在难以自保的情况下产生的自私。我并不想批判因食物短缺而愈发自私的妹俩的远房姨妈,相反,我还要肯定她的决绝,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活下去,她放弃了她所能放弃的一切。
影片以萤火虫为名,萤火虫本身即是一种寓意。战乱中的这对兄妹,就好像是黑夜里的萤火虫之光悄然的飞向那落寞结局……这样的场景赚取了许多感性的女生的眼泪,死亡是那么的可怕,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难免会有怜悯恻隐之心。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篇7
别看我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我还是挺喜欢看动画片的。
《萤火虫之墓》这部动画片是我的一个小学妹给我介绍的,她也喜欢看动漫。平时,我在宿舍说我喜欢看动漫时,我们宿舍姐妹老是嘲笑我“黄毛丫头,长不大的小屁孩”,My Dod! 我都憋屈死了,也找不到理解我的人,这下我终于找到知音了!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东京一对兄妹的艰难生活。在美国轰炸东京的时候。主人公节子和她的哥哥在轰炸和硝烟中失去了母亲和他们温暖的家。当时,节子三四岁的样子,他的哥哥也大概十岁左右,他们的爸爸因保卫国家离家作战,音信全无。节子和哥哥只有去投奔远方的阿姨。可是,在阿姨家住了一段时间后,阿姨就不想照顾他们了,不让他们吃饱,不给他们玩耍的自由,节子的哥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哥哥想让节子健康快乐的生活,于是,哥哥就开始四处寻找住处,终于他在一个小山坡上找到了一个小山洞。当他把搬家的决定告诉节子时,节子也非常高兴。从此,兄妹俩开始了自己动手为衣食的生活。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他们靠卖掉妈妈留下的衣服换钱过了一段很快乐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哥哥就为他们的食物发愁了。他们有时候开始饿肚子了,当节子用娇嫩的声音说道“哥哥,我饿……”时,我真的哭了。孩子太可怜了,当每一次我吃饭时,我都感觉自己真是太幸福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晚上他们睡觉的时候,节子说我怕黑,哥哥。哥哥就给节子捉来了萤火虫照明,第二天他们醒来的时候,死了很多的萤火虫,节子把他们的尸体都埋了起来。这时,哥哥问,节子你在干什么?节子的回答真的让我很感动真的,她说,我做一个坟墓把他们都埋起来,妈妈不就是躺在坟墓里吗?哥哥这才意识到,原来节子已经知道妈妈离开的消息了。哥哥这时感动的热泪盈眶,我也是……节子什么都知道,但是,表面看起来她好像什么也没有经历过一样。多可爱、多体贴、多善解人意的一个孩子啊!
战争的硝烟终究还是吞噬了这个美好的灵魂,节子因为营养不良离开我们了……
其实,很多反映残酷战争的影片和文学作品不止一部两部、一篇两篇了,很多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口号不止喊一遍两遍了,不止一个两个人要求和平了,不止一例两例的血的事实震撼过我们的灵魂了!可是为什么人类就是不能和平的生活呢?为什么我们非要来个鱼死网破呢?为什么非要有很多的家庭因为战争而破碎呢?为什么非要有很多像节子一样的可爱的孩子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呢?为什么???
我听说现在某些国家还在用武器谈判,还有很多儿童因为战争失去父母和家庭,衣食无靠。这些孩子多可怜啊。就算看在这些孩子的份上,好战者们也应该放下武器啊,你们忍心吗?权利和金钱就真的这么有诱惑力吗?他们真的比孩子们天真的眼神,欢乐的歌声更有价值吗?
我只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不要有节子这样的经历,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度过美好的童年,远离战争的骚扰。希望世界上永远都不要武器,希望所有人都不用担心自己的家庭会被破坏,所有人永远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