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其他观众的评价和看法,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表达能力。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供大家参考。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篇1

听老人说,每个逝去的亲人,都会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星。每当我仰望星空,仿佛听到星星们在说话,就像地上的人们在满天星斗的夏夜摇着蒲扇围坐纳凉一样,我的心情变得安宁而平静。

《人生大事》是一部墓葬题材的电影。关于死亡,年少的我们总觉得很遥远,不太愿意接触这一类的作品,但在阅读余华的《活着》时,我似乎触摸到了生命的意义。于是我去了电影院,这一决定使我受益匪浅。

电影讲述的是殡葬师莫三妹和孤儿武小文的故事。莫三妹刑满释放不久,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小文就此缠上了莫三妹,在笑和泪的交织中,演绎出悲欢离合的剧情,也正是小文的出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电影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这样一幕:某一天晚上,小文在半夜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的台阶上用儿童手表播放着外婆生前给她发的语音,小小的她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更不知道外婆已经永远离开了她。小文不停地询问着:“我的外婆去哪了?我外婆去哪了……”看到这里,好多观众潸然落泪,吸鼻声此起彼伏,泪水打湿了口罩。三哥耐心地安慰道:“外婆变成了星星在天上看着你!”这句话治愈了泪流满面的我,天上的&39;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走出影院,夜,暗得深邃,凝望那满天大大小小、忽明忽暗的繁星,那星星好像会说话,跟我诉说着人生种种。这部嬉笑怒骂和市井诙谐的电影,很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的生离死别。“人生除死无大事”,毕竟人生有太多的来日方长,不畏惧生活的苦难,坚持就会看到光芒。

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篇2

最近网评不错,口碑不错的《人生大事》吸引了我,从剧情介绍到电影画风让我想到了《入殓师》,最开始我猜测可能是一部《药神》味道的《入殓师》,对电影抱着期待,踏进了有几个月都没有踏进的电影院,看完电影之后发现,说实话浪费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近几年因为《药神》诞生让内地电影市场涌入了很多同类型电影,都想在拿奖的同时把票房也赚到手。但是从18年到现在没有一部可以超越《药神》。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刚开始我认为国内院线还没有一部关于丧葬行业的电影出来,我相信很多观众会和我一样对于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我一开始认为这部电影可能可以弥补内地电影缺少的行业话题性,但是看完之后发现我真的想多了。

群里有位小伙伴总结了几个字简直是一针见血,“功利性太强”,确实整部电影给我感觉就是太过于商业,已经可以是把商业两个大字刻在脸上给你看,整部电影也更像一个“童话故事”。

电影中手持摄影部分很多,请问为什么要用手持摄影?手持摄影不就是为了拉进观众吗?反而这部电影把观众越推越远。

整部电影节奏把控问题很大,节奏太快,快的我们观众都快要吸氧气瓶了,几乎每个节点都给你安排一个小高潮,泪点也太密集了,当一部电影泪点太密集的会造成一种廉价感,反而多次泪点的密集轰炸会让电影本质存在的情绪基点化为乌有,观众失去耐心,也让演员的表演失去精彩点。

中间有一段就是,女儿刚走,父亲马上去世,父亲刚做完道别,女儿马上失踪,这样密集的轰炸真的让观众都还来不及欣赏演员的表演就开始切场,说实话有点拉胯,我都怀疑这部电影的成片上映前有没有请一位专业的老师观看和指导,这种低级的错误还可以出现在2022年说实话有点难见。我承认朱一龙在这部电影里能看见一位演员对于电影表演的渴望,但是电影叙述节奏让我来不及欣赏朱一龙的表演确实有点遗憾。

观看电影时我们观众对于角色,严重缺乏共情点,甚至有些不理解的行为,为什么可以去帮助伤害过你的人?还要去帮助小三?没错角色可以有动机,但是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角色为什么要这么去做?

另外为什么莫名其妙就接受小孩?为什么莫名其妙的让“女儿”跟着不负责的妈妈回去?

为什么莫名其名的又让小孩的母亲加入你这个行业?因为需要HappyEnding?

最重要的就是主角反感这个行业,但是通过一个“二哥的故事”就接受了这个行业,也太过去儿戏,没有成人世界的思考。

电影中也在这种没有感情的观影下结束了。

其实以上我对于电影中的几问,导演可以通过两个点解决,第一就是“匠人精神”行业匠人精神在这部电影里我根本完全感受不到,导演宁愿花时间去填充泪点也不愿意花时间去讲“匠人精神”这个思维就是错的。

第二也就是,电影中缺乏男主对于家庭观念的改变,收留女儿思想转变缺乏说服力,太过于儿戏,这里完全可以通过情感羁绊去提升观众的理解,但是导演却不这样去做。

整部电影其实就只需要两个泪点,第一就是父亲的离去,第二就是与这位女儿的羁绊,其他的只需要交代好人物、工作这两个点就够了,真的不需要太多密集笑点与泪点。

如果你没有文牧野、宁浩这类对于类型片把控的能力,其实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好了。

而且与女儿的泪点,也不要用母亲来抢夺抚养权这种俗套的方式可以吗?真的太老套了,你看见这一幕就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

整部电影对于我个人来说真的没有太多可以夸的了,浮于表面的电影,拥有华丽的外观但是内核却什么都没有。

商业片也请认真对待电影,对于流量演员为主角的电影,老观众们踏进电影也就是对于题材与演员抱有希望,但是一点诚意都看不到。

我不会去说“新人导演已经很不错了”这类的话,因为我看见了太多的优秀电影处女作。

抱歉整部电影我只看见了电影流水线的一面,并看不见所谓的“电影精神”。

可能导演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为资本问题导致电影应该这样去拍,不伦是哪一种理由,都只能展现出目前电影行业可悲的现状。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篇3

电影主要讲的是刚刑满释放不久的殡葬师莫三妹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小文,在和小文后来的相处中,莫三妹改变了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也产生了感情。

本以为这部电影会充满着悲伤,但是前期却充满了欢快的气氛,这两个人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前面非常搞笑,但是越到后面越伤感,表面上互相嫌弃,但是后面却是父慈子孝,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但越到后面,真情就会越浓,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这个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篇4

昨天晚上我一个人去看电影,《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很精彩。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人生大事是死,其他的都不是事”,让我深感,生活中,我们所遭遇的失恋时的难过、伤心,家人之间拌嘴的`烦恼,亦或是生活压力带来的恐惧,和“死”相比,都不是事儿。

电影的开始情节是这样的.,莫三妹(朱一龙饰演),他的职责是一份特殊的事业,开灵柩车,给火化场的死人穿衣、化妆,他的家庭条件很不好,父亲对他严格,谈一场恋爱,因为女朋友瞧不上他,没钱还干着这样一份职业,结果给他戴绿帽子。

面临种种的压力,直接快要崩溃了,他有点牛氓,有点耍无奈。

其实,后来他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所遭遇的这一切,与“死”相比,不值得一提。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篇5

电影《人生大事》算是最热的暑期档电影了。电影一开头便是小文外婆的离世,殉葬师三哥做着后事工作。本来小文和外婆相依为命,外婆的去世让小文变成了孤儿。小文的叔叔从北京回来,叔叔想跟外婆多待几日,而他的老婆却不停催促他回北京,她丝毫不在乎小文外婆的去世。就连小文也不想留在家中。小文的叔叔寻不到办法,只得将小文托付给三哥,从那以后,暴躁易怒的三哥开始从这个“小哪吒”身上感受到亲情与欢乐。

但一位殉葬师又怎能避开“去世”一事?即使是活人的要求,他也照做!剧中最荒诞的情节,是一位大爷找到三哥,请他为自己办一场“皇帝”般的葬礼。三哥和他的`朋友们,以及临时找来的各路“群演”,搭了戏台、穿上戏服、卖力地哭,“戏”到高潮,老人的儿女找上门来,一场荒诞戏草草收尾。

原来,老人的儿女为了拆迁费吵到不可开交,这个老父亲早已被他们遗忘。对老人的孩子们来说哪是什么大事啊,他们的大事是分拆迁款,又怎会将一个老人的去世放在眼里,不过是形式罢了。为自己办葬礼,是老人苦涩的诀别。是想唤起儿女对老人的关爱!

三哥的爸爸也是殉葬师,但在他眼里,人生除了死亡,别无大事。人总归都有一死,名啊利啊都是过眼云烟。正如老莫所说:“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呀,画上的是句号,有的呀,画上的是惊叹号;还有的画上的是省略号。”

人死后会被烧成烟,飘到天上变成星星,而殉葬师们就是种星星的人;三哥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所以,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直视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好当下,更好地理解人生意义所在,生命的热浪不会因死亡而消逝。

看了这场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死是大事,活更是大事!这也算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吧。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篇6

今天睡的昏昏沉沉,晚上摸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人生大事》,难得的不做作的电影,笑的前俯后仰,又哭得稀里哗啦,顺便还被朱一龙圈粉了。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

我想,这可能是电影名的由来,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只有死亡才是大事。

电影里几乎把人生所有的&39;鸡零狗碎都揉到了一起,单独摊上每一件事,可能的都觉得是“大事”,比如:

准备结婚的你,对象跟别人跑了;

童年的你唯一真正的亲人去世了;

新婚不久的另一半在车祸中面目全非;

好不容易刚刚开始理解年迈的父亲,他又去世了…………

但把这些放在一起,你可能会发现,那些你以为过不去的坎儿,和下一个坎儿相比,根本都不是坎儿。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篇7

电影开篇就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静地去世了,这在小文的世界里是人生大事,随之出场的是专门帮人料理后事的莫三妹殡葬师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离开了她,只是固执地认为谁最后碰了外婆,就找谁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气势汹汹地追赶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过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实是一个听话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给她讲过的话都记得,给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带着,还有她的哪吒发型和红缨枪一直都保留着。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烧成烟消失在天空中,不再天天吵着要外婆了。她懂得三哥是真的关心照顾她,她心目中的依靠慢慢从外婆转到三哥身上,甚至已经把三哥当成了爸爸。为了帮助三哥,小文几次好心办坏事,但是那份用心终于让三妹意识到小文不是他的克星,而是他的福星。一大一小两颗心终于走到了一起,心贴心,让人感动得泪流不止。

整个剧情是以几场丧葬大事串联起来的,开篇小文外婆去世,接着就是一个十岁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间还有一个闹剧帮活人办丧事,后来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车祸去世,紧接着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后还出现了莫三妹他们一行人帮其他人办丧事的镜头。莫三妹他们办的每一场丧葬大事都让逝者体面,让生者温暖,妥妥办出了大事的格局。

看完影片终于知道了何谓人生大事。人生在世都是小事,所以遇事不要太计较不能太冲动,只要健康平安快乐地生活就是无大事,万一有那也是身后事,谁又能管得着呢?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篇8

小文经历了三次离别,一次是她的外婆的离世,一次是舅妈的抛弃,一次是亲妈上门后不得不与莫三妹的分别。

外婆的离开对小文来说是突然的、无意识的,甚至在一切结束之后,小文依旧是一种很懵懂的状态。对于她来说,她知道的,是那个喊她多喝水的外婆不见了,是那个喊她回家吃饭的外婆不见了。在外界的喧嚣中,她只能躲在衣柜里,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她想要用她的枪赶走那些“坏人”,最终,与她相伴的,只有外婆给她缝的小老虎“豆角”。

“我外婆呢?”

小文一遍又一遍地问。这是她唯一的寻找外婆的方法。

在与莫三妹一次次的为人送终过程中,她慢慢明白了死亡的含义,夜空下,听着外婆曾经的声音,一遍又一遍,满天的星星中有一颗属于她的外婆。

舅妈的抛弃对于小文来说无疑是第二次的伤害,哥哥的不争气,舅舅的软弱,最终全部都归结到了小文的身上,她被贴上了“拖油瓶”的标签。虽然小文面对这些从来不会哭,但是她心里都明白。在意识到自己闯祸后,小心翼翼地补救,看到莫三妹的难处后无声的帮助,她在小心翼翼,却又坚强不息地生活。

第三次的别离,对小文来说是最痛苦的。这次别离,发生在从小依靠的,有外婆的家不见了之后,发生在与莫三妹一行人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温情之后,发生在她逐渐适应这里的一切之后。亲眼目睹,亲身经历,那个雨夜,但是与前两次一样,面对这样的别离,她依旧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用力地敲打着车窗,乞求车子能够停下,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所以最后,她拼劲全力也要回到“上天堂”。

因为这是她的家。

96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