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观后感100字
在写观后感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电影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如何撰写优秀的阿凡达观后感100字?这里分享一些阿凡达观后感100字写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阿凡达观后感100字篇1
我看的是英文版的《阿凡达》,我的理解是:故事讲述的是美国人为了赚钱,跑到外星球去了。他们要破坏那个星球的能量。美国人用高科技让jack有两个肉体,使他一会儿变成阿凡达,一会儿变成jack。美国让那个男人jack做间谍。美国人怎么那么坏呀。
战争爆发了,第一次战争是美国人赢了。第二次战争是阿凡达人赢了,他们把美国人赶回了地球。我最喜欢的是灵鸟和迅雷翼兽满天飞的情景,它们飞的时候也能战斗;我还喜欢马奔跑的情节,马跑起来很威风。
《阿凡达》打动我心的地方是战斗场面,真激烈啊!你无法知道哪一方赢哪一方输。《阿凡达》最失败的.地方是,刚开始没意思。
妈妈说她不喜欢《阿凡达》,她最喜欢3D电《冰河时代3》和3D电影《地心历险记》。《冰河世纪3》很搞笑,很爽。有爱情、有友爱。爸爸、妈妈和我笑了无数遍。在电影播放过程中,我都没有分心。真是一部好电影。那只鼹鼠深深地吸引了我,恐龙故事讲述的也很生动。《地心历险记》对我来说很恐怖,我把它排名第3。我总以为他们要摔死了,真危险。但是妈妈很喜欢,她喜欢探险。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他们得到了宝石,最不喜欢的地方是恐龙不像教课书中描述的那种样子,比如说霸王龙身上的花纹太多了。
总体来说《阿凡达》不错。
阿凡达观后感100字篇2
从电影院走出来,朋友问我,你对于这部影片有什么看法。我想也没想就回答道:这部影片根本不需要任何评论。这是我第一次对一部电影持这样的看法。我能有的只是感受,而不是评论。
观看之前,看到不少评论诟病阿凡达的剧情,国人将诸多鄙夷戏谑的字眼加之于上,讽刺这是一部剧情俗透,炫耀技术的好莱坞大片,将之贴上美国快餐文化的标签。在我看完之后,我有些困惑这样说的人在看阿凡达的时候是带着怎样的脑子,但是我知道,这是我所熟悉的一种东西起了作用。它决定了你在影片中会看到什么。
有人看到了烂俗,有人看到了煽情,有人看到了匮乏的剧本,有人看到了其他影片的影子和片段,说这不过是一个三流的故事、一流的技术混合体,更有人认为自己找到了好莱坞电影行业的软肋,言辞间流露出发现了对手命门一般的窃喜和得意。而我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我看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技术为剧情服务,剧情为技术奠基;看到了人类创造力的体系建构,想象力的挑战进取;看到了生命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的滚烫呼吸,一块恰如其分的价值载体。看到了一名电影工人对自身职业的热情和执着,一名商业导演的精神野心和现实智慧。一部气韵高标、美轮美奂、颠覆视觉、开创先河的电影。它是一个绝佳的电影样本,一道道或奔腾或温软的力向四面八方伸展,每一个方向都值得跟随并且能够写出数以万言的评论。
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凌驾与超越,而这种精神世界的差别,外在表现好像仅仅是一小步,但是内在的质量级差异,完全是天壤之别。就好像漫天的雨点往下掉,而有一滴却掉头向上。哪怕它只前进了一厘米。但是在质量上,它已经不可和其他的雨滴同日而语。是的、这是一个通俗的故事,但是不是庸俗、恶俗、更不是低俗,它只是把现实世界中常见的故事摘出一段放在屏幕上。它俗的像生活一样真实,不过是为爱而温柔,为爱而战斗,生活家园不容侵犯,生命尊严不容践踏。做得到吗?问问自己。不要以为卡梅隆是没有深度的,T2最后两个结尾的取舍,就足以成为卡梅隆的思想注脚,而在阿凡达中,同样有东西可以让你看到。当杰克祈求圣树的时候,艾蒂莉说,圣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它只是维持自然的平衡。
而当潘多拉的生灵们最后集体投身战役时,艾蒂莉说圣树显灵了。在我个人的理解,导演并非是想说圣树最终选择了纳美人,而是想说,任何行为都不能对抗造化的伟力,一旦你越过了生态平衡的边界,那么自然界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这无关种族信仰、政治科技。这是自然界的规则,违背者终究会自取灭亡。做的到吗?看看哥本哈根会议。如果都还不能做到,那么对它的指摘就有些苍白无力。如果你只是想说,这个道理我懂,这个故事我见过,而不是说我真的就是这么做的,那么这种故事就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不是为了某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为了一个整体而存在。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故事,因为它暗含了某种普世价值,这种价值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被懂得、认可和接受,这就貌似简单的设定足以使它在地球上畅行无阻,为票房扫清先天障碍,然后,他只需要把这个故事讲的足够精彩,就可以在完成梦想的同时,把自己牢牢地楔进一个时代。将商业利益、理想追求、讲述技巧、普世价值如此成熟的结合,还有谁?这个世界有不少博士类的导演,充当着不同型号人性挖掘机,而实质上,他们的本质无异于简单的重复劳动,只是利用不同的讲述技巧将之展现出来罢了。有谁真正能够做到去构建一个生命体系,并且将之在银幕上展现出来?创造是进步的原动力,而创造生命更是其中最为伟大的一项工程,而创造出这样完整、真实的生命和生态体系,还有谁?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只是时代灾难的感性表白,那么阿凡达就是电影文化的激情实践,卡梅隆耗时十年,带来的绝非昙花一现的惊艳,他带来的是整个电影进化阶段最强有力的突进呼喊,是行业生命孕育出的要求和心声,是文艺形式再次突破的一种可能,在这里,认识重新变得宽广,心灵重新渴望天空,这里和世界一样,宽广,并且有善恶的极端,看似中规中矩的体系包容着一种内在的狂放不羁,它不是把神话写成诗句,而是用诗句创造神话,他用想象搭建一个舞台,制造矛盾,然后放无拘无束的心灵在上面尽情宣泄,其影响仿若整个行业的一次咯血。这种壮丽的狂飙将会动摇乾坤,它融合了整整一代好莱坞电影人激情的所有跌宕起伏,举起了对梦想执着追求的鲜明旗帜的同时也树起了一个高高在上的靶子。我对朋友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国家,那么你最好先了解一个国家的标识性文化,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标识性文化,那么最好先去了解他最具旺盛的生命活力的部分。因为没有体验就没有那种精神上的理解,不懂得其价值判断就不会懂得它存在的基础意义。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要了解电影,那么就请欣赏它最为美好的形式,看看它最为青春的激情,要听听善于创造和完善这门艺术形式的家伙们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它的心跳和热力。而现在我可以明白的建议他去看看阿凡达,看看卡梅隆过往十年的准备和以后紧锣密鼓的追随,我会建议他清空了头脑坐在那里,在感官逐渐被那些淳朴野性的激情所点燃的过程中认识每一个电影中与生活相印证的现象,通过激情的思考,带来思想的沉淀。而不是将它放在解剖台上、按照剧情、画面、音效、细节。。。的顺序将其肢解后再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印象。不要去嘲笑这部电影的通俗并将之理解为浅薄,那是你把卡梅隆放在你自己的水平上理解的结果。要带着干净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去看一看这部美到登峰造极的作品,然后才是对电影的剖析和研究。
阿凡达观后感100字篇3
朋友们,你看过电影《阿凡达》吗?这可是美国好莱坞大片呦!要是你没看过,我可要劝你去看看。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在未来世界2145年,人类为了取得潘多拉星球的稀有资源,开启了“阿凡达”计划,前海军队员杰克奉命代替自己的哥哥参与到这项计划中。杰克与自己的“阿凡达”成功链接后,在进行一次野外探测任务中与大家失散。在危险的丛林中,他遇到了一个叫“纳蒂莉”的女纳威人。纳蒂莉救了杰克,并把他带回到纳威人的部落。
杰克为了完成计划,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去接近纳威人,练习奔跑,捕猎,并拥有了自己的坐骑,融入到了纳威人的生活,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谐相处,成为了他们的一员。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人类为了得到价值连城的资源,向纳威人世世代代居住的部落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杰克想避免战争,竭力去阻止,却遭到长官的处罚。杰克向纳威人说明事情的真相,劝他们搬离自己的家园,以避免伤亡,却遭到了纳威人的误解,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把他当作了敌人。人类的疯狂进攻,炸毁了纳威人世世代代居住的生命之树,摧毁了他们的家园,这对纳威人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为了拯救纳威部落,杰克在几位正义朋友的帮助下,制服了“魅影”这只凶猛的飞禽,成为传说中的“魅影骑士”,号召所有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部落,为了自己的家园,团结起来,与杰克并肩作战,抵御人类的进攻,保护灵魂树。
然而弓箭抵挡不了枪炮与导弹,纳威军团损失惨重。这时潘多拉星球的动物们也加入到反抗侵略的纳威人的行列中,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贪婪的人类被杰克率领的纳威人从潘多拉星球驱逐回地球。杰克从阿凡达成为了真正的纳威人,保卫了灵魂树。
这部电影令我无比震撼,潘多拉星球美丽奇妙的景色令我流连忘返,是一部令人回味长久的科幻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惊悚,冒险,也给我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杰克成为纳威人后生活得怎么样了?贪婪的人类退回到地球,是否会甘心失败?会不会实行报复,卷土重来呢?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会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吗?
《阿凡达》这部电影告诫了我们:人类要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生存状态,不要为了掠夺稀有的资源,发动战争而破坏环境。因为保护自然,其实就是在保护自己。
阿凡达观后感100字篇4
要问2009年最热的电影是哪一部,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应该是《阿凡达》。相信喜欢大片的人都会对这部电影有深刻印象,强大的导演,独特的视角,细致的特技,发人深省的主题……作为电影爱好者的我,却在迟到的时间观看了此部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震撼并没有因时间流逝而减少。
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历史之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阿凡达》的导演就是因创作《泰坦尼克号》而名震一时的詹姆斯?卡梅隆。少年时代的卡梅隆就已经开始科幻小说的创作,14岁时,他看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10太空漫游》,这部电影为他之后的科幻电影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泰坦尼克号》之后,他发现精进的电影工业技术只是用来使一个原本就精彩的剧情更加引人入胜的手段,单靠特效无法成就一部好电影。于是他花14年时间谨慎构思,投入3亿美元,以亲自研发的虚拟影像撷取科技,花4年时间拍摄,终于在09年推出影迷期待已久的影片――《阿凡达》。
与以往拍摄的科幻片不同,此次卡梅隆导演的讲述视角可谓独具匠心。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凸显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一点点私心(想借助开采公司给的费用去做手术重新站起来)到他为完成任务而主动接近纳美人,再到后来爱上女主角,同时在内心认同纳美人,甘愿做一名纳美土著战士。衔接自然紧凑,在主人公感情的微小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种必然,我想这是影片能够感动观众的原因之一。
不能不说《阿凡达》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独到细致的特技。我们可以在男女主句的脸上看到他们心理变化的蛛丝马迹。特技给观众带来超强视觉效果,不得不使观众感叹导演的拍摄功底。《星球大战》开启了特效电影的新时代,同时自那时起,越来越多的电脑制作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中,不但取代了传统特技,也令视觉效果的魅力大大超过电影故事本身。在感叹影片中精湛特效技术的同时我想到我国目前的一些影片中使用的特技效果,远不及此,令人惋惜。
当影片无数次的出现人类用各种大型机械来破坏潘多拉星球时,我的心为之一震。导演的深度就在于影片在给我们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重点问题――环保。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日新月异,但人类只是无限度的享受着美好生活,不曾想到工业污染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产生了多么大的威胁。当人类无限度的利用资源破坏环境之时,可曾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这些做法而受到惩罚?如果我们还得向外星人或者虚幻的角色学习如何保护环境,那将是怎样的悲哀?
电影《阿凡达》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视觉冲击,更是一种心灵震撼,不要让如梦似幻的潘多拉星球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
阿凡达观后感100字篇5
时隔13年我们终于等到了阿凡达的续作《阿凡达:水之道》的到来,在这12月16号这天电影带领我们重返美丽富饶的盘朵拉星球。
《阿凡达2:水之道》的故事承接了初代时间线,在5年之后的故事曾经的地球残疾军人杰克已经成为了纳美族的族长,也与妮特丽组建家庭,并育有后代。但是幸福的时光没过多久,人类再次队富含矿藏的潘朵拉星球出手。与其他土著种族联合抵御外敌。
本作的看点,是从之前熟悉的雨林环境变成水下世界,更直观的展示了潘朵拉星球的绝美水下画面,再有一次体验视觉上冲击。
本部电影展示主人公爱好和平,敢于抗争,有责任感有担当的鲜活人物性格,此外也展示了我们要爱好和平,崇尚自由,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阿凡达观后感100字篇6
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叫《阿凡达》。故事的资料是:在未来的世界中,人类想获取潘多拉星球的资源,来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但资源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并不适合人类生活——那里的空气对人类来说十分致命,还有凶猛的动物,极度危险。
时隔13年上映《阿凡达2:水之道》强大的阵容仍然吸引着全球的影迷们,主演包括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凯特·温斯莱特、杨紫琼、大卫·休里斯、范·迪塞尔等大牌明星的助阵。阿凡达2讲述了地球的杰克,如今已是潘多拉星球纳美族一方部族族长,与妻子娜塔莉拥有了一对可爱儿女,面临即将到来的新危机,杰克和家人以及族人共同抵御威胁,展开冒险的故事。
《阿凡达:水之道》有大量的水下场景,看着潘多拉星球的这个美妙世界,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呀,想想我们此刻人类居住的环境,漫天黄沙,水土流失,如果我们此刻继续像影片《阿凡达》里的人类那样随便破坏树木,也许过十年、二十年,地球上的树木就会被砍光了。那时,地球将一片荒芜,任何生物都将无法生存!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将悔之晚矣!所以,从此刻起,我们将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也建成和潘多拉星球一样美丽的星球!
阿凡达观后感100字篇7
不得不承认,《阿凡达》在立体感上,还是有些部分超出个人预期的——有鉴于此片的瞩目程度,我得说,这有些难得。开场的第一个镜头,用几颗水滴,就已经显示出极其牛逼的3D感,后面更有大量让人迷失的景深镜头。它似乎有意探索3D电影的新语法,即如何把3D镜头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却又能与叙事融合不显突兀,这在关于人类的段落里特别突出。反而是关于外星世界的展示,也许是为了控制成本,比如主角骑着飞龙、怪兽穿越天空和丛林时,几乎没有主观视点镜头,我所期待的无限风光在眼睛两边呼啸而过的景象,自然也就无从感受了。
但总体而言,《阿凡达》仍然创造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充满视觉奇观的世界。但我会想,如果看的是非3D版,还会这么叹为观止吗?或者,如果《魔戒》系列也是 3D版,会不会比《阿凡达》更好看呢?我没有答案,但有建议——尽量去看 3D版,至少要看普通3D版。
至于故事,它真的老套到无以复加,就是典型的西部片:白人来到了印第安人的世界,为抢掠资源而屠杀他们,印第安人奋起反抗——白人就是《阿凡达》里的地球人,印第安人的角色就由潘多拉星球的原住民来扮演。男主角学习骑怪兽和大鸟,活脱脱是学习驯马和骑野牛。从人物设置到剧情走向,无一不熟口熟面。唯一有一点点新鲜的,就是说外星人和他们的圣树的关系,是网络和电脑的关系——放心,这不是剧透,是否知道这点,对欣赏这部电影一点影响没有。
是的,我知道有人会说,这就是一部贩卖视觉奇观的电影,所以故事越简单越没有文化障碍,越容易全球畅销。可在故事上用心的《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不也卖得很好吗?而《阿凡达》,即使我事先已经知道故事很老套,还是不免有一点失望。
总的来说,我感受到了震撼,但这震撼没有超乎我的想象——而我本来认为,《阿凡达》应该是一部能超越想象的神作的。所以,最后我要再次送上一条建议——请把期待值降低一点,再降低一点。
阿凡达观后感100字篇8
《阿凡达》确实是一部好电影!导演卡梅伦确实是一位让人敬仰的导演,不仅给我们呈上一幅天马行空、美妙绝伦的画卷,更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那些深沉的、美丽的、伟大的东西。
剧情就不回顾了,看的人应该都知道,大部分人应该都看过。美妙的画面自不必言,画作爱好者自有定论。现在只想浅陋的说说那些绽放于影片中的情思奇葩。
先说说那深沉的东西。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当大批所谓文明的地球人残忍的向潘朵拉土著投射催泪弹、火箭弹时,当大批占据绝对优势的地球人开着精良的装甲车、飞机摧毁圣树、焚毁大批原始森林时,当一批批土著奋力反抗,但却英勇倒下无力回天时,当神秘美丽的潘朵拉星球上焰火熊熊、禽飞兽窜时,我难过了!我担心了!我气愤了!这是啥嘛?——这不就是当年欧洲白人在美洲大陆所犯下的暴行的再现吗?可敬的纳美人啊!只好也只能用简单落后的弓箭脆弱的制暴;同样可敬的印第安人啊!或许你们还用到了长矛!可怜的纳美人啊!你们只好踩着同胞的鲜血寻求圣树的庇佑,继续着血书悲壮;同样可怜的印第安人啊!血泪之路上你们只有荒芜到遥远的西部。善良、可敬的土著啊!相信不是善良将你们推向家园破碎、种族灭绝的深渊的!无耻、丑陋的入侵者啊!不信贪婪不会将你们投入到阎罗的谄笑下的?
就这样悲剧的收尾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巨大的落差让人、特别是那些坐在贪欲塔塔尖还幻想上帝救赎的人深思了。纳美人得到了人类叛逆者——阿凡达(或杰克)的帮助,阿凡达与他们——每个圣母的宠儿俨然化为一体,迸发所有的智慧拼命一搏,集聚所有的能量奋力一击,天惊地颤,乾坤扭转。尽管胜的悲壮,可是尊严尚在,自由还存。可敬!可叹!可赞!而印第安人呢,他们的阿凡达在哪儿呢?没有!被驱逐、被屠杀、被同化,短短几年的急性屠杀死者谁能统计个大概?文明所遮盖下的慢性屠杀可否有始有终?尊严俱无,自由残喘。可悲!可叹!可怜!
再说说美丽的东西吧。纳美人美啊——恪守一切原始生灵天然心灵,真诚的待客,真挚的信仰,还有比这更美的吗?尤为要提的是女主之美,人类的善良、智慧、勇敢……。她都具备,称她美之化身当之无愧。阿凡达的人性美也全然不会因为他的“无耻背叛”而丝毫有所折扣。为自己而来,也为人类而来,更可贵的是也为人类而去,也不仅为人类而去。敢想、敢做、敢为、敢坚持不渝、敢为美而不屈,试想他不美谁美?他不称之美谁还称之美?同样出色美的是那些充满良知的科学家、飞行员,那些为纳美人浴血奋战的地球人。
伟大的东西在哪儿呢?在阿凡达或者在杰克的内心——他有一颗美丽而勇敢的心。在这颗美丽而勇敢的心的驱动下,伟大应运而生。
有评论说:世界的卡梅伦,宇宙的阿凡达。我倒是希望他们都属于世界,都属于人类,都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