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其他观众的评价和看法,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表达能力。写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1
每当有人落魄时都会感到沮丧、懊恼,会觉得世界很无助,甚至会有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其实,在我们深陷困境无法自拔时,常常会有一种力量悄然降临到我们身边,而这种力量就叫作“希望”。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里,希望是安迪唯一的出路,因为他把希望当作是他重获自由的支撑,也正因为安迪有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希望才在他的心里燃起一支永不熄灭的圣火。
他靠着一把别人眼里要凿600年的锤子,用了二十年凿通了整个墙面,挖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隧道,当他爬过狭长的隧道,在大雨中冲刷他身上的污秽时,他便是一个得到解脱、自由的人,安迪走出了肖申克,重获了自由,这也正是因为安迪从走进肖申克的那天起就怀揣梦想,向往着自由,他一直坚信总有一天他会走出去,对安迪来说希望就是他追求的动力。
而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老布,老布在肖申克度过了大半辈子,有一天他获得了自由生活的机会,这是所有肖申克人期望的一天,然而老布却不能和同样身陷囹圄的安迪那样,重新面对生活。
在肖申克,狱警们长达数十年对大家的禁锢,使老布失去了自已灵魂,除了服从制度外,他不敢再有任何的想法,更没有了梦想和希望,也正是因为在老布心中这盏希望之灯的熄灭使他失去了自由,虽然他离开了肖申克,但他的心灵已经被体制化,无法得到真正的救赎,最终只能选择结束自已的生命来逃避现实。
希望就如烛光,即使忽明忽暗,但只要不灭,仍有一点闪烁的微光照着前路,就会使你不至于迷失在黑暗中,影片中的安迪就是这么一个坚信希望的人。而我们在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迷茫或无助的时候,只要我们心中也燃起希望的烛光,就相信一定能看到光明。当我们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我们的人生不会是风平浪静,无论在何时,在何种环境下只要我们有着自已的希望和梦想,我们就离幸福更近了一步。现在让我们双手交握,闭上眼睛,默默地在我们心中燃起那“希望的烛光”!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2
以前的语文老师说过,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穿插着爱情。我承认我比较肤浅,看电影一般都看爱情片,或者是喜剧。在朋友推荐以及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才把《肖申克的救赎》看完的,说真的,我本来没报什么希望的。可是,看完后,我才知道为什么这部影片能被那么多人喜欢着。而我,对人生的看法也更深刻了些。
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而被判无期徒刑,这就意味着他要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本来,坐牢也就那样,没什么新意,无非是闭门思过罢了。可是,安迪却能把监狱生活过的不一样。他用自己的学识帮他的朋友们赢得了一带啤酒,他帮助监狱长,他每星期写一封信扩大了监狱的图书馆,他让监狱里的人认识到不同的生命形态。
小小的锤子,那把曾被瑞德耻笑说需要几百年才能凿破墙壁让他逃狱的锤子,他却用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短时间内完成了自己的`越狱。其实这个镜头和《基督山伯爵》里的唐代斯越狱很相像。都是打雷的夜晚,都是挖洞,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另一个自由的天地。人,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成长。他们,也是如此。
话说结局看的我好纠结啊,我比较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要笑我,这应该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本质,当然我不是说结局不好,只不过太简单了。还没看过瘾呢,就这么结束了。不
过,很喜欢那个画面啊。蓝天,白云,碧海,以及两个惺惺相惜的朋友,他们的友谊让人为之动容。我很无聊,把画面定格在那个地方停了好久,好久,终于落下泪来。安迪逃狱不易,瑞德申请假释也不易,他们,那么艰难才摆脱了那个遥远的噩梦。他们,都是生活的勇者。他们带给我的,是感动,是深入肺腑的感动。无法言说,只能慢慢体会。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3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最大的意义不仅仅有主人公的坚忍,还 包括人应当坚持心中法律之信仰。
影片的开始,主人公因为没有不在场证据或证人而被法官错误地判为有罪,尔后被送入鲨堡监狱,开始其漫长的牢狱生涯。看着狱友平日无所事是的生活,主人公并没有消沉,而是默默地坚持自己心中对于真相的认定和对于自由生活的执著,并且冷看人世间的龌龊和悲剧的一幕一幕上演。
对于主人公的坚忍我们无须再多说,那么多年来的电影评论,多次被评为优秀影片的祝贺词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对于主人公的敬佩当然不止于此。作为一个男人,当处在人生低谷之时应当何如面对,一直是值得讨论和效仿的,但是究竟有几人可以那样践行自己的豪言壮语?或许更多的时候,男人应当默默履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和暗自对自己许下的诺言。凡此为之,方可谓真丈夫。
当然,对于法律切不可失去信心,尤其是社会不够成熟的时候。主人公无奈吞下了法律纰漏而生的恶果,消化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生命时长,却坚信自己乃是清白。一般来说,遇此不幸,凡人都会妥协,纵使心中有过反抗与斗争的想法,却终究是难敌现实之无奈。然而,主人公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于法律之信仰,坚持每日挖通涵道之一点,坚持把典狱长往罪恶深渊推一点。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修成了正果。我不是说越狱这种事情值得褒扬,而是,当法律无以维系正常之社会秩序,应当允许受害人尤其是无法获得救济的受害人自行行使一定权力来救济自己。这不是对法律的曲解和亵渎,而是一种讽刺。
法律究竟教会人们什么?说到底,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对这种信念的信仰。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说的:为权利而斗争!他指出,为权利而斗争不仅是个人的义务,而且是社会的义务,更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由此观之,《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为了真理,我们再所不辞。而片中的真理就是所有怨锁在鲨堡监狱里人的自由和青春。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老布。他就是典型的失去坚持法律之信仰的代表。在被关押一生之大部之后,残存的生命体被释放了。然而因为对于法律之信仰的缺失致使他早在鲨堡监狱就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并产生对于自由生活的恐惧。而这是令人无法想象和触及的悲剧,如果真的如鲨堡监狱里每一个囚犯所言,人人具是清白,老布的这种妥协实际上等于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刻上了我此生有罪的宣判。这无异于是送给世世代代为争取自由的人和为此牺牲的人的一记响亮耳光。
行文至此,我想已经揭示了我对《肖申克的救赎》的所感,即坚持对法律的信仰,并如同主人公一样的坚持,坚持一切应当是正义和实在之事,万不可自己审判自己有罪。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4
趁着记忆还新、感受最真的时候,写下对这部经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赎,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励志之作。看完之后主人翁的点题之句一直萦绕在耳边: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
安迪,一位大银行家,有着对数学和数字天生的敏感,不幸的是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遭人谋杀,而自己却被误认为是凶手,两次无期,被判到了肖申克监狱。于是长达二十年的监狱生活开始了!像剧中说的,他并没有认为来到监狱是一种煎熬,反而觉得像是在公园散步一样,是如此的淡定!这二十年,是安迪进行自救的二十年,锤子、海报、以及帮典狱长“逃税”…一切都是他预置好的,只等那个暴雨夜晚的来临,伴着闪电雷声逃离出了肖申克监狱…
在剧中,有几段儿,我一直有点疑惑,就是安迪在狱长反对的情况下,还毅然的播放那段音乐,我是没有弄清楚那是怎样的一段音乐,是向往自由和解放?还有一段就是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监狱建造一个图书馆,由于资金的匮乏,他便一周一周的向有关部门写信进行申请资金,最后便是一周两封…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去,试想一下,安迪建造这样一个图书馆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到了好多。监狱里很多的人知识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样出狱之后根本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甚至不能生存,最后的结局只有一种——老布自杀了。还有,剧中一直在强调一个词“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让监狱里的所有人心里都怀着希望吧,怀着生存的希望,无时无刻!
故事的结局也是亮点,特别是最后瑞德去那颗树下寻找安迪留给他的东西,一封信、一些钱,好像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觉得安迪留给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5
安迪从来没有禁锢过自己,前期的计划,中间的冒险执行,20年如一日,在身体的煎熬精神的折磨时,希望随时都会变成绝望,所有的付出都会白费,包括生命。
我看到的他其实早已突破最牢固的监狱,飞向远方去追寻那个没有记忆的地方,他每天的坚持,艰难度过20年大大小小的磨难,就因为这个虽容易破灭但却美好的希望。
安迪给瑞恩一句话,一个希望,后来安迪的希望成了安迪的承诺,刚好瑞恩缺少一个希望,这个希望是带着安迪,他最好的朋友的承诺的。突然对照我们现在想想,因为一句话可以给对方带着希望去活着,如果不是为自己而活,那至少为了朋友的.承诺而活着。这种情感就算是亲兄弟也不过如此,这种真挚感情电影最后只能定格当时他们相遇的场景来表达,言语那么的单纯。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6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之作,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虽然我只看过电影。但是却依旧很受感触。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这句话触动我许久。是啊,人生不就是这么残忍嘛。人生就是生与死的决择。也许这句话只是想让我们坚定活着吧。
我不知道如果自己在电影中的情况下,是否有信心活下来。可生活也不是小说或电影,也还好不是。但是我们有时,也会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生活不易,我们总会遇到,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从作品上讲,主要想要表达的是希望,作品中形容希望是美好的,也是人间至善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而在现实中,希望,真的是一种很好的东西。放在现实里,我们要有把现状变得更好的希望,不是吗?如果不去往自己想要的地方走,又怎么能到达目的地呢?如果我们连相信到达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够前行呢?
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带着希望活下去,总会变好的。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7
上帝,或者说,更广义的神,和人类的美德、正义,不是来自外部的对人类的要求,不是纸上的条文,不是为各种利益而打出的旗号。相反,它们产生于人类内心的需要,是对一种永恒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不断变幻的客观世界的审阅和发现。也只有这样,上帝,或者说宗教和信奉,才会指引您,完成自身的救赎和突破。我近来在读佛教的《坛经》,六祖慧能能够创立“明心见性”的中国型的禅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掌握了禅不再是一种方式,一种理论,一种金科玉律,不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人生体悟,从而体现了宗教公道性的&39;本质。与东方的佛陀追求空灵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执著于原罪和救赎,但二者都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安迪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毅力,终于完成了越狱的奇迹,并让典狱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出狱后,他为什么不遵循一般好莱坞片子的逻辑往努力证实自己无罪,而是遥走他乡?
由于,上帝,就存在于内心。罪与非罪,在灵魂的层面,只有不停地审阅自已,而无需证实!当瑞德被假释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彻底改造的询问时,他坦然地说:“彻底改造?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了。实在我过往天天都在悔恨,不是由于我关在这里,或者您们以为我应该忏悔。我想告诉过往那个犯罪的年青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白叟”。《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片子,指出了救赎之路。上帝时刻与人类的灵魂同行!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8
《肖申克的救赎》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