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好的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1

从人人做起,保护我们所依赖的环境,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充满夜空。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不能穿越古代来和自己的行为做对比来分辨是对是错,我们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我们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可以过的好,没有麻烦。

我觉得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想到它这么强大,它抢走属于我的颜色。被抢走的不只是天空的颜色,也将生活变得单调,无趣甚至低闷。我本是挺讨厌风这种东西,但是,现在我多么渴望来一阵风吹走它,吹走我心里的“霾”。

在告诉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一直把目光注视在GDP,城市化进程,国内生产总值上,注视在高速发展的繁荣上,注视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我们的双眼被繁荣的光芒所吸引,我们的思想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喧嚣中。我们的身体还享受着喜悦的美酒,眼前的繁荣像巨大的光幕,笼罩在天空上,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光幕后的黑暗,才能感到喧嚣后的平静,才能尝到美酒中的苦涩。很有幸,今天我能观看这部让人震憾的影片,让我们引发思考,这触动了我们心灵的风暴。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2

我看了后觉得很惊讶,我们中国竟然如此污染严重,我们每天生活在雾霾中,却浑然不知。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雾霾的危害性、严重性。污染环境的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管理上的疏忽,其实做任何干部都应该严谨,否则将酿成严重后果。

我现在虽然年龄小,力量小,但我也要开始行动,极少成多,团结力量大。我现能做的就是尽量同家人、朋友一起绿色出行、不放烟花、鞭炮等。

关于放烟花,烟花虽一时美丽,但极少成多,造成空气污染,灰蒙蒙的天难道还 好看吗?美丽吗?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努力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3

看完这段视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许久想了很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过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但今天才知道原来它是如此的可怕,每个看完这段视频的朋友们是否会想:为环境我们能做点什么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没有看见过蓝天,没见过星星 ,没有见过白云,,,,这对我们来说在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临同样的现象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剥夺享受这样的蓝天,白云,星空的权利,都不想被剥夺亲近大自然的权利。十年前的山西河水变成了污水,年均苯并芘超标290多倍。那么现在空气含量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并a芘超出国家标准值14倍。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严峻污染的环境。柴静的这次雾霾调查报告能否唤醒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身做起的责任感。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我们不可能永远的保护他们因为他们总会暴漏在空气中,呼吸时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你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我们成人每天要呼吸大概两万五千次。想想我们这样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空气当中我们的肺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保护环境就像保护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样保护大自然。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雾霾最大的来源是煤炭和化石能源的燃烧。。那么其他国家也同样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像我们国家这样的严重局面呢因为英国人在消耗大量的煤炭时首先需要把自己所需要的煤洗干净,然后在进行燃烧。那么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是这样做的呢?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4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知道了很多我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知识,知道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非常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通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内容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团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该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 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己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想政府应该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政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最后,还 是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公众人,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公众人物做出更多的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人,美好环境,人人有责!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5

今天看到柴静的视频,我更加深刻的确定了这种想法。“浮躁、贪婪、透支”。这就是我,对于如今中国社会不论是从经济发展上,还是从环保领域上,还是各行各业状况上,唯一的看法。而我们,将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这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的自私,最后我们一起去消化我们种下的恶果。

现在经济的衰退是去消化房地产泡沫的恶果;现在的雾霾和环境污染是去消化建工厂、大发展中以牺牲环境付出的代价;可以说,现在我们承受的一切,都是过去做的孽。可悲的是,人就如此短短几十年,所以我们承受的,便是父辈们做的孽。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大发展闹剧中,有没有赢家呢?也许也是有一部分我们姑且称他们为“赢家”的人,比如一些工厂企业主,他们用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换取了属于他们的“暴富”。或许他们的情况比大多数悲催的老百姓好一点,至少,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移民。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如今的现实都在向我们宣昭着这样一种客观现象:有钱(不管是赚的'还是贪的)、有本事(不管是物理航空技术本事还是厨师护士这样的手艺)、学习好(不管是申请到PHD还是post PHD),移民吧,移民才是王道。所以科学家出去了,中国牺牲环境代价换来钱的有钱人和靠收税养活的一大群贪污的人,北大清华毕业的精英们都出国留学去然后在国外工作定居绿卡移民了……而祖国,还剩下什么?

但是,移民,真的就是他们未来的出路和良好归宿吗。皮将不存,毛之附焉?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赛人,到底是在歌唱着一种自由快乐,还是一种悲凉与伤感?没有人会瞧得起一个没有家乡的人。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6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我家住在武汉三环的位置,在十几年前刚刚搬来的时候我记得晚上还可以看见星星,那真的是满天的繁星,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这居然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奢侈。武汉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现在走在武汉的街头,到处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处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飞扬的尘沙,我们走在路上必须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这样我们仍然会呼入大量的灰尘,而这些都是能够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们的孩子和父母。

每次雾霾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在祈祷赶紧来一阵风将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雾霾已经不是偶发事件,它仍会频繁的发生,而且还是一个开始。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7

自从观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我意识到雾霾对我们的危害,以及空气污染后,空气中夹杂着重金属和致癌物质。

虽然中国用煤发电不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也知道中国用煤发电是迫不得已的,当时因为只有火电能大规模迅速投产(2年),而且价格不贵。当时天然气很少,进口也贵。大水电也没那么多,建设周期较长。核电争议较大,建设周期也长。风电、光电当时很少,现在突飞猛进,速度冠绝全球,但这两者仍然只是补充,很难取代火电。一个是规模小十分之一,一个是发电小时数少太多,与火电之比大约是1:3吧,两个合一块,风光发电只占火电的30分之一,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况且,水电可以低至2毛左右,火电可以是3毛多,核电是4毛多,风电、光电、气电通常是5毛多或更高。在没有储能条件、电力不紧张的情况下,电网愿意吸纳火电水电,而非风电、光电。气电也就调峰有优势。所以中国选择用煤发电。当年用煤发电可以,但是现在继续不可以。

为了我们健康的未来,请各方少用煤发电,让孩只看见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创造美好的新中国吧,一切为了孩子。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8

今日,教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视频中柴静采访一个三岁小女孩时,两人的对话。 和小女孩的声音一齐出此刻视频中的是一个灰蒙蒙的画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围,头顶上方是一团团黑色烟雾状的东西,和小女孩稚嫩、纯净的声音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那,就是霾!

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历时一年,经过现场调研、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对话官员、收集数据等途径,最终拍摄了这样一部100多分钟的调查纪录片,详细地向我们解说了“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样办”三大问题,层层深入,针针见血。看着那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镜头……我的肺都几乎不敢呼吸了!

原先雾霾如此严重,原先雾霾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

经过这个视频,不仅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雾霾的知识,更唤醒我原先那种麻木的环保意识!

正如柴静最终说的那段话:“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职责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样能够是洁净和完美的。”是的,我们有权利去享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光明;同时,我们更有职责去保护这个世界的洁净和完美,职责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

穹顶之下,让我们与柴静同行!平时上学,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来回;不是太冷或太热的天气,尽量不开空调;过年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要敢于制止或举报……同时还要做好环保宣传,告诉身边的大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树;少浪费,减排放……虽然我们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完全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尽一份应尽的职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参与,携手共治,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员,人人都尽到自我应尽的一份职责,那么我们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蓝”,那个小女孩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篇9

星期三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颗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这一切在中国,却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现在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在以后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出行时,我们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父母减少开车的次数?购物时,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发现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是不是可以上前进行善意的提醒?面对无良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们的监督权、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

也许我们所做的,不足以彻底改变环境的现状,但至少可以一点点剥去黑暗、重见蓝天。或许,可以减少一个因环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没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这些不忍直视的、难以置信的事实,我宁愿它们只是历史。

只要敢于创新、积极实践,我们终会迎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

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