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写观后感的过程中,你需要将你的思考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有助于激发你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看了夺冠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看了夺冠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篇1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电影《夺冠》,很振奋人心。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在以郎平为队长的时代通过拼搏奋斗夺得五连冠的好成绩以及很多年以后郎平重返中国队当主教练后带领年轻一代再次夺得冠军的经历。

其中有几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80年代,女排队员们靠的是不怕苦,拼尽全力的精神在打球。而时代在变化,曾经的辉煌已成为历史,这批老队员退役后新生力量未能有所突破甚至下降到第二、三梯队,中国女排怎么啦?这是国家体委一直在琢磨的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指导的美国女排一举夺得了世界冠军,而中国女排在家门口却无缘奖牌,这对于奥运会举办国中国而言滋味是不一般的,甚至有人还辱骂起郎平来!这是她的过错吗?郎平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有权选择她的职业生涯去向,但当国人都希望她回国带领中国女排重振雄风时,她还是放弃了安稳的生活,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

可是,现在不比80年代了,郎平在国外当教练的这些年领教了很多新的技术,在带队的一段时间里没能出成绩领导对她的带教理念产生了怀疑,一度也陷入了低谷。要知道别的国家现如今已借用先进的计算机计算起对方的打球状况。郎平教练不气馁,她除了给队员鼓劲打气之外,还为她们量身定制了岗位并发挥出她们的特长,让队员明白打球是为了自己,打球也能顾及正常生活等扫除思想障碍后,大家的劲儿就更足了。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1/4决赛中对阵巴西队,要知道巴西队在当时是实力远胜中国队的,但是在队员们的奋力拼搏与郎平教练的英明决策下。中国队在连续落后的情况下拼命反击,扳回了后几局,最终成功夺冠。当赛场上响起中国国歌声时,女排队员们都落泪了,几十年后中国女排又一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女排精神已成为中国的象征,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我也从影片中感受的了这一力量之大、之强。在学习上若也发扬这种不服输不气馁的精神,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篇2

国庆第二天,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来到电影院,观看《夺冠》。

这是一部讲述中国女排在世界上夺得冠军的电影,颂扬中国女排精神。通过影片你我知道了原来的训练条件很差,女排姑娘们刻苦训练,每面墙上都留下深深的排球印子,每次训练,即使她们已经累得支撑不住了,但仍在坚持,不断地坚持,继续用力打着每一个球,只是因为这种不断地坚持,才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这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

影片中有一段我印象深刻,2008年那场比赛输了,教练唱了一首歌鼓励队员们,“爱拼才会赢”,只要勇于拼搏,就会赢得比赛。她还说了一句话,“没有努力是没有回报的”,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回报。这种精神是无处不在的,放在学习和生活作文中也是一样,我想:只要我努力,认真做作业,用心写好每一个字,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这部电影体现了老一辈女排们打球的艰辛,但是她们每个人都用足了力气,就为赢得胜利。新一辈的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用科学的方法,战胜了巴西队。所以,每次努力,都会有回报,使用正确的方法,就能找到对手的弱点。

郎平跟她的队员们说:排球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你们不可能永远打排球,也要找到生活的能力。所以,人不仅仅是学习,还要找到生活的快乐。

《夺冠》让我感受到中国女排的精神和勇气,还有她们的自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不可能胜利,但是依然奋起拼搏,就为了那一丝可能。未来,我也会刻苦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篇3

今天,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这样一则广告,“体操男团稳拿金牌,零失误成就中国成功卫冕。”看到这则消息的我,心中不禁狂喜起来,打开电脑,重新回味夺冠的瞬间。

在28日的资格赛中,中国队表现不佳,仅名列第六。让人们对中国队决赛中的状态打下了一个问号。决赛中,中国队与宿敌日本队同组竞技。第一项吊环,日本队略微领先;第二项跳马中日对抗发生转折,中国队冯喆与张成成分别拿下16。216和16。200的高分,日本队却有一人被拉伤,被背出场外。此后,中国队在比赛进行中稳扎稳打,逐步扩大了自己的优势,遥遥领先。我不由的呼喊了起来,热血沸腾。

竞争在鞍马上结束,先出场的中国队没有人出现过一次重大失误,不许看后面日本队的表现,金牌已经跑不掉,日本队王牌内村航平未能把自己比赛的句号画圆,却帮中国队圆了金牌梦。

这次中国体操男团的状态的确不佳,在杨威、黄旭、李小鹏等名将退役后,中国男子体操一下子面临全能人才紧缺的窘境,与此同时,近令日本队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队最大的对手,其全能型人才辈出。

所以,中国体操男团将“临时工”代替了上去,没想到,中国体操男团凭借着一股气,最终夺冠,让世界震惊中国!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知何时夺眶而出……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篇4

今天,晚饭后我在家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十大人物有出自各个行业、各个工作岗位,有两弹元勋朱光亚;有山区支教十余年,朱敏才;有好心人张纪清爷爷;还有陪孩子同桌陪读16载的陶艳波母亲。

而在我印象中记得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和孙丽娜两夫妇,他们是一对年近60的夫妻,朱敏才曾是国家的外交官,杨丽娜是一位小学教师。本应是安养晚年的时候两位老人却选择了远赴偏远的贵州进行支教生活。他们俩放弃了美好的城市生活,选择了艰苦的乡村生活,艰苦的条件都没能阻挠两位老人的心;他们坚持了十年,帮助了许多孩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十年的支教生活,是两位老人十年生活的全部。

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篇5

观看完电影《夺冠》后,深深为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登奥运巅峰,让我再次热血沸腾,更为女排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而肃然起敬。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我认为“团队协作”是最适合不过了,这是我们一巴团队应该拥有的精神。如果我们拥有,那该何等的精锐和强悍!

团队协作是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协作的集体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唯有团队合作才能取得胜利。我们一巴这个团队必须要汇聚每个人的力量,工作中如果班组员工齐心协力,互相团结,那就无所不能。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即使再完美,也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将个人追求跟团队追求紧密结合,树立与团队风雨同舟的信念,才能实现个人更大的发展。

“团队协作”还要重视我们员工间的关系是融洽、单纯、温暖、健康的团队气氛,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工作中生活中的快乐郁闷、工作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大家都来想办法,主动自觉要求进步,力争向团队里的先进员工看齐,像女排他们那样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团队协作”还要重视自身的信心树立。“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这是郎平在赛前发给朱婷的短信。每个人都有想成为的那种人,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经历不同,想要真正成为某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人就像是树叶一样,每一片都有着不同的形态,你自己就是那个唯一,没人可以复制。如果工作中的我们认定好目标和理想,那就努力奋斗,只有自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拥有洞穿岩石般的坚强意志,加上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能和团队一起成长,体现出价值,人生就没有遗憾!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篇6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现役中国女排球员走上银幕演自我,中国女排球员们过了一把电影瘾,但令人震惊的是她们的演绎超越了演员,或者说她们真实再现了她们自我,幕后故事直击泪点。

朱婷演朱婷自我,来自农村的她其实内心比较自卑,刚进国家队就是不爱说话,在场上更不会招呼队友,十分闷,这在影片中真实再现。朱婷自我都直言:“我第一次演电影,这也是对我的一次再教育。当初,就是父母家里孩子太多,自我如果打不出来,就可能去广东打工。”朱婷身体单薄,郎平给她营养粉完全属实。为了让朱婷能够释放自我,郎平不断鼓励朱婷在场上大声地说话,朱婷还是闷。坐下来,郎平用话去刺激她,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在队里都一样,朱婷急了,“你别说了!”郎平说:“我需要的就是这股劲儿。”尤其是郎平问她为什么打排球,朱婷最终说话:“为了我爸妈!”再问,朱婷再说:“为了成为你!你满意了吧”现场鸦雀无声,朱婷爆了。郎平静下来说:“那你就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影片中,朱婷痛哭的那场戏完全超越了表演,因为这就是朱婷自我。就在与巴西队里约奥运会14决赛决胜局,郎平对着朱婷直言:“朱婷,你要成为你自我!”从过去到此刻,朱婷成为中国女排队长,成为世界顶级球星,有多么不易。

还有一个人,记者根本没有想到电影会触动这一点,那就是2016年著名球员曾春蕾无缘里约奥运会出征大名单。拍这一点,需要直面矛盾的巨大勇气。更让人吃惊的是,由巩俐饰演的郎平和曾春蕾本人的对手戏相当精彩,全国花蕾粉丝团会找到鼓舞人心的答案,曾春蕾的泪水与倔强真实感人,那简直不能说在演,而是带血的释放,为何曾春蕾无缘里约,真的是因为伤病吗那是曾春蕾长久的伤疤,她到底如何承受电影给你答案。

看了夺冠的观后感篇7

10月8日晚,我与妈妈一起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夺冠》。

刚开始是在1978年,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我们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女排。

真的很震撼,在最早的排球训练馆中,没有灯,没有高科技,只是两筐球,一张网,几个杠铃。当时的训练很苦,球员们训练完回到宿舍后,基本倒头就睡。其实教练也是有苦衷的,因为当时中国科技并不发达,于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通过计算机来得到自己队员的实力信息,他不得不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使队员们在赛场上爆发出最强的实力。由于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才使得我们的女排在日本比赛时,面对着既是东道主,又是东亚魔女的日本女排,我们中国凭借自己的努力,险胜。

我觉得如果把《夺冠》这部电影总结成一句话,那一定是“努力终会有回报”。比如说当时的郎平,教练让她举重100公斤后再碰球。这其实就是教练在刻意练她的臂力,因为在球场上臂力与技术同等重要,也正因如此,她才会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带领女排走上世界舞台,成为世界第一。

努力终会有回报,努力、坚持、不放弃,也是女排精神。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