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
写观后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练习,可以让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怎么写出优秀的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这里给大家分享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篇1
是的,我是国师的粉,我也觉得《长城》挺好看的。
这片的明星很多,但所有的争论都在景甜姑娘身上,甚至大家都自动过滤掉里面还有陈学冬、王俊凯、鹿晗、郑凯、林更新……我第一次认真看景甜的电影,肯定没演多好,但差也凑合吧,毕竟这样的.角色没有相似的参考性,且这也不是部看演技的电影。
很多年以后,如果提起张艺谋的电影,标签肯定是“色彩”。开篇不久,几路军种以不同的颜色出现在观众面前,黑的、紫的、红的、黄的,还有蓝衣姑娘集体敲鼓传递信号。说实话,我很激动。我觉得以后不再会有人拍出这样的场景来,虽然它看起来也不难。
它是一部商业片,故事的逻辑和好莱坞的爆米花电影不无二致。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它完成爆米花的任务了。这是外国人找中国人拍的电影,外国的编剧外国的特效外国的美术,所以怪兽还是像外国的怪兽,那线条杠杠地,就差加流光了。
不同的是它加了中国人喜欢的“家国情怀”还有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歌,范很正。中间士兵唱起歌时,感觉很奇妙,是好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都是成龙的身影。在想外国人看这片的感觉会不会就是我们以前看成龙电影的感觉。中国人在外国人堆里找事情,当关键先生,和另一方的美妞发生点情愫。而且呆蒙和红毒蛇的互动不就是动作喜剧的设定嘛,感觉红毒蛇演得比呆蒙好,呆蒙一如既往的面瘫。
然后,我竟然觉得鹿晗是里面演得最好的,就是本色出演啊,和《重返二十岁》《我是证人》一样,是没深度很青涩,但是契合啊!本来以为张涵予会负责演技,但便当领太早。
还有,刘天王的戏份虽然还可以,但是配成这样子真的很让人心疼。他最后“你们先走”的样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上海滩十三太保》,再心疼天王一下。之前做宣传时他说的“这就是生命”,现在看来真的是有感而发诶。
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篇2
讲真,仅仅前两场的战斗就足以值回票价了。
老谋子还是那个老谋子,有许多值得夸赞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作为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商业大片,也实在没必要细细评价了。
而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从这部电影中,你能清晰的感受到景甜的背景究竟有多深厚。
这也是唯一让我大失所望的地方,如果没有景甜的存在,也许剧情就又是另外一种方式来展开了。
在影片进行到三十分钟或四十分钟之后,景甜和呆萌已经培养起了一个感情,这个时候,景甜死亡,而不是影片中的张涵予为了给景甜让戏而死亡。
呆萌因为见识到中国女兵的英勇无畏,在加上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感情从而决定留了下来共同抵抗饕餮。
然后剧情依旧按照原先的剧情走,直到饕餮逼近汴梁。
张涵予和呆萌带领着上万军人追击到了汴梁,为了能杀死饕餮,步兵开始悲壮送死,从而为杀死饕餮之王铺路。
张涵予在以前一直都是指挥,这个时候迫于无奈亲身上阵,从而使剧情大爆发。
然后结局,张涵予死亡,独独留下了呆萌一个人。
这样的情况下,燃的感觉,悲壮的感觉就应该能彻底被凸出来吧?
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篇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酷。国师的电影果然画面很美,火药,孔明灯,热气球,琉璃塔,好莱坞特效和中国传统元素相融是场唯美厚重的视觉体验。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为钱的雇佣兵和为国的无影禁军,驻边将士和腐朽皇权,大人物和小人物。虽然被诟病主演是外国人,但是剧情设计中,西方人来东方窃取火药的动机就像饕餮所象征的只为牟取私利的贪婪。片中最初林将军对威廉说我们是不一样的,但最后战胜饕餮后说我们是一样的,这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威廉因东方人为信念而战的精神而选择留下,最后一战也因威廉的英勇而最终成功,东西方文化交融了。故事主线简单明了,无非是“偷火药,没偷到,打饕餮,打赢了”的故事,是优秀的爆米花大片,我国也有了自己的怪兽大片,对西方人展现了中国的精神文化,是华夏的文化输出,已经非常具有意义了。唯一的缺点应该是受时长限制,人物形象刻画的不够深刻,令防范他人已成习惯了的威廉转变的点不够明显,令士兵彭勇成长的点有些单薄,其他将领人物的篇幅也很少。但是在影院感受到的特效和画面的震撼足以弥补剧情的薄弱。说几个零散的感触点:①长城作战没有人会飞檐走壁,全都靠一样样精巧绝伦的作战器械,各军将领也不是端坐高台而是在一线与将士一同作战。
我觉得《长城》就是一部背景在中国的好莱坞大片。特效炫,场面壮观,画面好看,制作精良。片尾曲选得也好听。片中的孔明灯,秦腔以及介绍饕餮来源的画面都很中国很出彩,特别是秦腔和孔明灯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角色方面,我觉得基本都有点单薄。除了三位外国演员、景甜、刘德华、鹿晗和张涵予,其他演员都有种打酱油、可有可无的感觉,甚至感觉有的演员就是特意露个脸而已。佩德罗·帕斯卡演的角色和鹿晗饰演的小兵彭勇最让我印象深刻,两个人物性格和后来的转变都很完整,人物鲜活,演员也都演得很好。感觉佩德罗·帕斯卡承担了整片的所有笑点。鹿晗把小兵的青涩演得恰到好处,每次出场都让人眼前一亮,我个人最喜欢他在厨房洗碗围着围裙的一幕,最后小兵的一回眸也很让人动容。马特·达蒙的演技没的说,但角色的立场变换得略突兀了些。景甜演的林将军,我刚开始觉得,特别是在旁边马特·达蒙的对比下,这姑娘演技一般。但后来想想她是不到五岁就来到无影禁军,后来又是身负重任的军中领袖,虽然年轻,但性格必然成熟又隐忍,不是喜形于色,所以景甜演的还是到位的,用我麻麻的话说林将军“英姿飒爽”。演技方面除了三位外国演员,和那个枢密院的老爷爷,其他演员都要再接再厉!加油!不过,像王俊凯演的小皇帝挺到位,刘德华演的军师也可以,张涵予也不用说了,所有演员演技方面都没啥问题,没有给电影拖后腿的情况出现。
这部电影确实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水准,但不知是不是因为编剧是外国人,影片剧情深度挖得不够。还有无影禁军应该是这部影片的重要部分,但我个人觉得整个禁军不如马特·达蒙的身手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还有一个小槽点--饕餮长得太像恐龙了…
我觉得这部影片,张导其实可以拍的更好。整体在中国的商业片里算很不错的。好评!
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篇4
该剧是由景甜领衔主演,景甜说了一嘴流利的英语实在是让人羡慕。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国宋代,说起宋代我脑子浮现的是繁华街市场景,想起了柳永的那首《望海潮》里面描写杭州繁华的景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如此美景让后人垂涎千年。而这部剧写的是宋朝灾难时刻和书本上的场景恰恰相反。
中国的古代,以人类为饵食的怪兽——饕餮,每六十年便会集结到人类的领地觅食,捍卫领土的人类军团铸造长城的目的也是为了抵御怪兽的入侵。来到中国寻觅黑火药发财的外国雇佣军威廉·加林(马特·达蒙饰)与佩罗· 托瓦尔(佩德罗·帕斯卡饰),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进入了长城,认识了对抗饕餮的中国无影禁军,也见证了无影禁军的精锐和勇敢,并被这群战士之间的信任和牺牲所感动,威廉·加林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共同守护人类的战斗当中。然而,在对抗的过程中,他们却发现饕餮大军不断进化,到最后已经能够从长城打进皇宫,一场大战也由此拉开。
而饕餮可不是一般的神兽,往往是贪婪的象征。他的出现是为了告诫人类莫要贪得无厌。上帝造人,人贪得无厌。龙生九子,饕鬄降世以此惩戒贪婪地人类。
这是一部科幻电影,虽说剧情是虚构的但是也从某个角度告诫人们做人要安分守己,不要贪婪。生物课上有一句话说,不尊重客观规律便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近几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还有发生在身边天灾无数,可是细想有很多是人为造成的。地震,海啸,台风以及最近发生的疫情。人们不断挑战自然界的极限,滥捕野生动物,大量的破坏森林很多生物无法生存。但是在大难面前还可以看到人心是站在一起的,每一次的地震,火灾,疫情都有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消防人员以及解放军。然而在灾难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每次都要牺牲很多救援人员,同时也有因此死亡的人们。
在这部剧里也一样,有过着普通生活的老百姓,有冲在前线的精英队守护者长安城,也有受到袭击去世的百姓。而几千年来中国人不变的是爱国的心,不变的是众志成城的品行,不变的是人们团结的心。大难无情人间有爱。我们在团结同时仍要警醒自己切勿贪婪,百因必有果不尊重客观规律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篇5
去年电影票房火爆收官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今年的电影市场会出现如此大的下滑,不仅600亿元无望,能够保住个位数增长就已经算完成了任务。被视为国产片“自留地”的12月,今年也涌进了《血战钢锯岭》、《萨利机长》等进口大片。而2016年电影市场的最后一战,还需要国产电影和中国电影人挑大梁。张艺谋、成龙、王家卫、葛优、刘德华、梁朝伟、章子怡等老面孔重登大银幕;特效大片、犯罪题材、喜剧题材、纪录片等多种类型齐聚,就看能否守住440.69亿元(去年电影票房)这道“长城”。正如曾经以《英雄》开辟了中国商业电影时代的张艺谋所说:“如今的电影市场,就是以票房论英雄!”
老面孔老招数:
要凭票房论英雄
电影专资办公布数据显示,12月前11天累计票房达到14.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60%。不过,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本土“选手”的功劳,全靠“外援”给力。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萨利机长》、梅尔·吉普森执导的《血战钢锯岭》贡献了大量的票房。12月16日起,电影市场将迎来一轮国产片上映的高潮,其中不乏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老面孔——张艺谋、成龙、葛优、刘德华、章子怡等,他们的电影作品用的都是各自最擅长的招数,就是观众是否依然买账。
张艺谋执导的《长城》,是他职业生涯耗时最长的一部电影,从剧本到拍摄到后期用了三年时间。前天试映后,虽然剧情和逻辑受到了诟病,但张艺谋没有在他最擅长的画面上失分。他坦言,如今的电影市场就是以票房论英雄,“我当然希望《长城》的票房能够很好”。和张艺谋类似,成龙的《铁道飞虎》也采用了他最擅长路子——动作片。只不过这次成龙把动作和红色经典题材《铁道游击队》结合了起来,希望得到更多内地观众的认同。
多类型多元化:
想以品质赢关注
老面孔各有吸引观众的老招数,电影新势力就选择在类型化和多元化上做文章,希望用品质和风格赢得观众的青睐。北京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程耳,执导了一部以旧上海滩为背景,融合了黑帮爱情与国仇家恨的故事——《罗曼蒂克消亡史》。全片大多数台词都用上海话对白,演员则选择了葛优、章子怡、倪大红、闫妮等演技派。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既够商业也够实力,导演的个人风格依然十分强烈,试映多场之后评价两极,观众喜欢和讨厌的程度都非常强烈。在电影圈内有“才子”之称的杨树鹏执导的《少年》,选择了国产片极少涉足的少年罪案题材。虽然在类型化方面比他之前的《我的唐朝兄弟》、《匹夫》做得更加淋漓尽致,个人风格却一脉相承。
往年的贺岁档都是国产商业片的天下,今年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12月16日将有两部国产纪录电影上映——《生门》和《我在故宫修文物》。《生门》由陈为军执导,耗时700多天多机位跟踪拍摄,从40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中选取了4个作为代表,讲述了4位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及其家人在医院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我在故宫修文物》由萧寒执导,是热播同名电视纪录片的电影版,将展现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工作,以及背后所展现出来的“匠人精神”。
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篇6
紧锣密鼓的宣传让人期待,也意味着更大的失望。看完电影的感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四不像。
大场面,大阵容,大红大绿,这次更加上3D饕餮的大阵仗,张艺谋电影的看家本领,会不会让人生腻?
借助偶像吸引人,其实不自信的表现。可惜刘德华,自毁形象。
长城,中国符号,让人想起绵长,古老,想起中国文化。《长城》,好莱坞加中国元素,四大发明的火药当起引子。长城脚下,一个强扭的瓜只能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被东方集体主义感动,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电影和电视剧不同,电影有更大的空间突出场面,张导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成就有目共睹。但互联网时代的观众(上帝)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传感器,画面后面的思想张力才是电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云山雾罩,不知所云,电影走向堪忧。
最后,弱弱的提个建议,张导,电影,你们要往前走。
今天下午上完机器人课,妈妈带我去名邦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长城》,我们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放了,这是一部讲述人类与怪兽战争的影片。
因为中国的黑火药很厉害,能把空气变成火焰,一下子能杀死十几个人,外国人威廉和托瓦尔一直想获得黑火药,他们跋山涉水来到了中国,在途中遇到了怪兽饕餮,无意中砍掉了怪兽的爪子,并捡到了磁石。
60年降临人间一次的饕餮怪兽来到了长城边上,在长城上的中国无影军为了保护国家和凶猛的饕餮发生了战争,战争中很多勇猛的战士都被饕餮吃了,但他们是为了人类为了国家而牺牲,他们的英勇感动了外国人威廉,他并没有趁战争时偷走黑火药,而是加入了和饕餮的战争中,最后利用磁石控制了饕餮兽王,并将所有的饕餮都消灭了。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保护人类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
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篇7
“中外合资电影”这个名词我们早就不陌生了,如此国际化的词汇总是充满了很多诱惑性,就好像那句“中西药结合疗效好”的广告语,让我们能在大银幕上同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中国和外国的演员,或者用好莱坞的特效来讲咱们中国的故事。然而中国观众被无情欺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远有《功夫之王》,近有《勇士之门》,背后的尴尬更像是中药和西药起了对抗反应,更别说时不时会有某些不要脸的国产片宣传套路,说自己是《阿凡达》团队打造的了。
《长城》似乎是真正对得起“中外合资”的意义了,尤其是拥有维塔和工业光魔这样世界顶级特效团队的资助,加上导演是我们很熟悉的国师,总会让我们相信,特效绝对是有保障的,而即便是好莱坞的编剧,至少在老谋子的把控下,文化表达上应该不会太走偏,毕竟,演员们终于不用从头到尾都说英文了。这样的改变,其实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而张艺谋顺利接过此棒也不算意外。毕竟,论国际影响力,国内范围的导演张艺谋说自己第二,也没人敢说是第一了吧。说白了,《长城》其实就是老谋子不出国门进军好莱坞的作品。
而事实是,《长城》真的是太国际化了,这样的国际化,不是“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而是原来“世界的也可以是中国的”。全片主要讲一件事,人打怪兽,类似的题材,在好莱坞数不胜数,并且,通常都是以科幻片的方式出现。美国人民缺乏足够悠久的历史,所以总爱幻想未来,并且标榜自己在地球上的代表力和先进性,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精神。看完《长城》才发现,原来美帝人民打外星人那套东西放在中国古代的背景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于是我们可以直接从传说中找到“饕餮”的名字,设计出有青铜器质感的样式,你看,多么有中国特色呀。然而本质上,还是把一个通行的故事强加上了中国元素的标签。如果以后广电总局开放了,我们早晚有一天也会像当年打饕餮那样去手撕外星人呢。于是长城变成了为了防御饕餮而建的工事,本质上又和《僵尸世界大战》还有《进击的巨人》里建的高墙差不多。当然,咱们的长城机关重重,毕竟要对得起片名嘛,不然干脆起名叫《饕餮大战》或者《进击的饕餮》好像也没毛病。
这样一来,好莱坞编剧在本片的存在感就很强了,全程套路满满,bug满满。比如,既然黑火药那么厉害,为什么一开始一直不用,你哪怕说明一下因为黑火药比较稀有,只有关键时刻才能用也是可以的嘛。呆萌同学的转变也是有点突兀,您要非说这是真爱的力量可以抵过几十年的颠沛流离我也是服的。“擒贼擒王”的设定实在是太《独立日2》了,而且朋友们,这回干掉反派的又……T……M……的是炸药!
除了套路和bug,本片居然没有一个配角的塑造是成功的也是蛮厉害的,是的没错,是没有一个,没有一个,没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问诸位看完本片之后到底记住了几个除了外国友人和景甜老湿之外的角色呢?记住了,只能说,你是那位演员的真爱粉。我能说直到最后字幕出来我才反应居……然……还……有……陈……学……冬老师么!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编剧,据说老谋子自己也删了不少戏,而角色的单薄也无形中加大了表演的难度,《长城》很有可能成为诸位小鲜肉表演履历表上的一块黑历史。
如此不走心的《建国大业》式的数星星,加上简单粗暴绝对够分量的无脑特效场面,不乏雾霾突击那种惊悚效果,还有各种朝你扔东西提醒你瞧瞧咱这3D多逼真,自然少不了老谋子标签式的色彩运用,区分各个军队的队服,还有最后《金陵十三钗》教堂附体的宝塔之战,击鼓阵仗、人海战术、祭奠仪式又充满了谋式行为艺术,所有这些形式上的饱满与酷炫都塞进这短短的90分钟正片里,国内外通吃的圈钱意味溢于言表,这不就是“饕餮”吗?
如果《长城》票房大卖,只能说好莱坞这种被验证了100多年的叙事方法在今天依然是可以吸引国人的,而《长城》票房失败,也许能说明观众对商业大片内容上的注重吧。饕餮吃到肉反哺了兽王就是胜利,《长城》赚到钱喂饱了投资方就是胜利,这注定是一部以票房论成败的电影了。
最后,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今年《釜山行》热的时候,有人问中国电影跟韩国电影差多少的问题。
参观长城观后感200字篇8
故事背景虽然宏大,但是能让你找出印象深刻的剧情有多少?演员阵容庞大且豪华,但是抛去三个占大量戏份的主演,能让你记住的人物有几个?即使是三个露脸最多的主演,也只是让人认出了这个明星,跟电影里的人物并无太大关系。于是,众多明星们像放幻灯片走过场一般向观众一一展示,一个也不落。单从故事层面上,张艺谋和他的《长城》并无多少新意和亮点。
留意了片尾字幕,制片人、三个编剧和2个主要副导演都是外国人,别忘了老谋子英文不好,所以,这部电影里还剩有多少东西是张艺谋的?与其说,是张艺谋率领好莱坞团队打了一场漂亮仗,倒不如说,这次是强大、专业的好莱坞制片制度“架空”了张艺谋,扬长避短地逼出了最好的商业张艺谋。如果说,过去张艺谋投身商业还有点艺术家的矜持和犹豫,这次好莱坞团队是让张艺谋彻底放下身段,全身心、不顾虑地开启赚钱模式(当然,也可能是这几年的磨砺,老谋子自己想开了)。毕竟,1.25亿美元的顶级投资摆在那,任何一个商人都不会拿这笔巨款去买张艺谋的个人情怀。
尽管,张艺谋一再表示《长城》可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形象和价值观,但是骨子里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中国人的东西。他像《功夫熊猫》那样,把中国一些肉眼可见的文化符号经过工业流水线的简单加工,然后披上“made in china”的外衣摆上商店货架等你消费,这样的中国符号是表面化的,跟导演是不是中国人没有太大关系,就像《功夫熊猫》里的中国传统文化跟有没有中国人参与创作都不重要。
所以,本质上这还是一部披着中国外衣的好莱坞电影。这当然跟编剧全是外国人有关,就如电影开场用两个西方人的视角看中国一样,《长城》也是一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李安的《卧虎藏龙》也是让美国人用英文先写,再找中国编剧“翻译”过来。只是李安的翻译,是用了中国式思维的翻译,是融入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翻译,他在小心翼翼地掌控东西方文化平衡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中国表达,让含蓄、深沉和委婉的中国情怀遇上热烈、自由和奔放的西方精神,成就了一个神话。抛开故事,电影场面营造上还是值得称赞的,比如回归到冷兵器时代,那些机关设置、武器制造的想象力十足,也跟紧剧情需要派上用场而不是沦为单纯的摆设。有了全好莱坞团队的特效,怪兽的质感十足,至少让你感觉看着可怕逼真,怪兽身上的纹路设计还带有中国特色难能可贵,不得不服好莱坞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