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
写观后感也是一种很好的反思和总结的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观点。如何写出优秀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1
看完《流浪地球》,作为科幻片来说,特效炸裂,进步明显;但剧情和理论上讲,硬伤也是较多的。
试着列举几个:希洛极限的数值之争,引力弹弓的方向问题,机器人三定律,氢氧混合爆燃极限,人工智能的存在形式等。
吴京在这部电影里也算是投入很多了,但网上的部分言论真的不堪入耳。
我想问:即使抛开情怀,《战狼》能算是部烂片么?情怀有什么不对吗?
评论应该就事论事,那些冲着吴京喷这部电影的我网友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很不明白是什么想法。
亦然,客观讲,国内的确很难和好莱坞,福克斯,漫威,DC相比,即使与隔壁印度比,也有些说头——阿米尔汗系列,《痛击》等
而就国内来看,国产电影市场的烂片还真不少,但部分烂片不代表全部都是如此,其实优秀的作品也是挺多的,就我个人感觉:《英雄本色》《全民目击》《唐人街探案1》《大鱼海棠》《湄公河行动》《肆式青春》《我不是药神》这些其实都是良品,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内外的竞争应该是理性,良性的,并不存在国内外之间绝对的好坏之分。
又怎么可以一味地对国产持否定态度呢?
国产科幻第一步的探索,需要的是观众的支持与良性的纠错式反馈,电影有硬伤,应该将它指出来,反馈给未来的新作,这才是希望国产电影进步的好观众应有的表现;而不是一味的以国产市场平均水平来看待某个作品,甚至没看原作就胡乱跟风,瞎评一气!影评的理性实在非常重要!
诚然,《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漏洞和硬伤的确存在,但我觉得没必要为此去刷评分,这样的行为,受害的只有豆瓣这种第三方平台,对电影能有多大影响?我想无脑黑和喷子们是时候想想了。
最后总结一下:《流浪地球》的上映,是国产科幻进步的证明,但要真正达到“硬科幻”的水准,成为“经典”,还是有待打磨积累的。
希望国产电影能够良性竞争,更多地精工出精品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2
“无论黑夜如何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题记
说起科幻片,无论想到哪个国家的都不会想到大陆的科幻题材电影。可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片竟然好评如潮,这不由得让我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影片可以让口味刁钻的观众赞不绝口。
本片主要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并且威胁着地球的存在,于是人类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地球设立了上百万的地球发动机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主人公少年刘启与自己姥爷和妹妹走出地下城,阴差阳错背负上了拯救地球的使命。最后远在太空的父亲牺牲自己,改变了地球与土星相撞的事实。
丰满的背景,逼真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当地球人已经被放弃时,刘启等人依旧没有放弃拯救地球。在联合国的呼吁下,本已经放弃生命的救援队们再次加入了拯救地球的队伍。当无数个不同国籍不同性别的陌生人一起推动发动机“撞针”时,这个镜头传达出的是团结的力量,是在危难面前仍旧燃烧的希望。
世界集资建造超级发动机,全世界三百名宇航员飞向太空,世界不同的救援队为发动机运输燃料,在最后一刻拧成一股绳的人类……
正如其中所说,希望的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钻石。希望便是燃料,它推动这人们前进,也在故事中推动着地球脱离苦海。在如此恶劣悲惨的世界中,希望与盼望是在地下城居民们唯一的念想。
刘启的爷爷曾说过:“在我们那个时代,还没有人在意过太阳,所有人都在在意一种叫钱的东西。”想想看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如此吗,追逐个人的利益,甚至伤害他人。自私自利,把个人的收益永远放置第一位。而当有一天困难真正降临时人类才想到了丢失已久的坚毅与团结。那时人们的脑中只有拼命活着,一切仿佛都变为身外之物。所有角色一边拯救这冰冷的世界,一边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春天,盼望着阳光。人类渺小富有丰富的情感而又伟大,绝望与希望在内心交织,也许只需要一丝花光便可以点燃人类在绝境中的坚强与坚毅。也许是刘启等人心中有着信念,有着重要的东西,才使得他们从始至终不轻言放弃,也是这坚持不懈的火焰点燃了人类心中的希望。
活着便有可能,团结便有力量。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3
今天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令人震撼的场景和催人泪下的剧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部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太阳即将毁灭,地球逐渐变得极寒,为了生存下去,人们不得不进入地球的内部生活。就算这样,地球还是摆脱不了毁灭的厄运。为了拯救地球,找回失散的家园,科学家们在地球的很多角落安装了总共一万座“行星推动器”,它们产生的动力能够推动地球逐渐逃离太阳系,去寻找一个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系。
而正当地球缓慢而平稳地离开时,木星却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撞向地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主人公“刘启”和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所有行星推动器的能量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输送到木星上,点燃木星表面的氢气,推使地球反弹出去。可是,他们却预算错了。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刘启的爸爸驾驶自己的飞行器点燃了剩余的燃点,地球得以安全,但他自己却牺牲了。
看完了这部影片,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里面的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给逗笑了,同时,也被电影中的父子情,朋友情给感动的哭了。就是在那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人类在浩大的宇宙中还是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与渺小。而在灾难面前,我们中国人却没有害怕,大家团结一心,发挥聪明才智,携手共渡难关。每一个人的加入,就像江河汇入湖海,凝聚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
《流浪地球》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大气又温情。我想,不管是大人,还是像我这样的小孩,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被它深深地感动。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4
《流浪地球》是我为数不多愿意去“二刷”的电影。作为一个科幻迷,从小就在《科幻世界》里去追寻那浩瀚宇宙的震撼,而作为一名观影人,看过了太多的科幻大片。这次终于有机会看到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搬上了大荧幕,可以让我们细细品味。
《流浪地球》讲的是在未来太阳要毁灭了,人类为了避免地球遭到浩劫,集全世界之力,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推着地球脱离太阳系,经过2500年的漫长岁月达到一个新的栖息之地,这就是《流浪地球》计划。
纵观整部影片,大家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部分人说构思巧妙,特效宏伟大气,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也有部分人一直在吐槽它,觉得是一部剧情糟糕,台词混乱,是一部仅靠特效秀下限的烂片。我觉得科幻之所以能够使人着迷,就源自于我们无尽的想象。
《流浪地球》用125分钟的时间向我们展示了科幻的无穷魅力,有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行星发动机、能够轻松操控几层楼高的运输车、用烧石头就能产生巨大能量的重聚变技术、在冰封中耀眼的上海市以及站在地球上就能够欣赏到木星的瞳孔等等。
在这些几乎令人失去呼吸的特效映衬下,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番温情,哥哥冒着危险带着妹妹只是满足她想上地面去看看的愿望;父亲忍痛别离是因为要去拯救世界,儿子怨恨父亲只是想面对面亲口叫一声爸爸;姥爷始终守护着孩子们,却付出了自己;战士们坚守着,就算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信念。此处并无任何矫情,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让整个流浪鲜活起来,这些不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吗?
今天路过影院看到《流浪地球》的宣传海报,我依然还记得当时在电影院的那种自豪,震撼和感动。
至少在我看来流浪地球成功不止是电影的本身,它还有以下两点成功的地方:第一点,解决了国产科幻电影资本自信问题,为以后商业资本投资国产科幻电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点,开启了国产科幻类小说向顶级商业运营成果的转变。《流浪地球》的较高票房预示着国产精品科幻小说有更多的机会搬上大荧幕,蕴藏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最后,点燃木星,破除万难,冲出苍穹,推着地球继续流浪:“流浪,不止是我们的心,希望是我们回家唯一的方向”。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5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国产电影刷屏了,很多人赞誉它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起点,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堪称一流。怀着好奇我走进电影院观赏了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一千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在流浪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4000多台行星发动机熄火。虽然在全人类共同努力下发动机恢复了运作,但地球已经突破了洛希极限面临解体,人类文明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灭顶之灾。主人公刘启提出了“点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刘培强的牺牲下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平心而论,在剧作和制作方面与好莱坞一线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价值在于:中国终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主题,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对“英雄”这个形象的塑造十分有东方韵味:为保住火石坠下深渊的无名司机;为了救韩子昂丧命的队员刚子;发现智能机器人“莫斯”叛逃后协助刘培强,不幸牺牲的领航员马卡洛夫;来自不同国家的救援队不约而同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最后机会,只为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生死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愈发清晰。
事实上,通过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构思本身就极具浪漫主义,和中华五千年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影片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对联合政府说出:“没有人,一切都没有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复杂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温度的,绝非空间站中储存的DNA图谱和电子档案所能替代。因此,当刘培强知道希望渺茫时仍然选择了牺牲空间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评价“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正是对整部电影最好的升华。
“人类的勇气和坚毅必将被镌刻在星空之下。”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6
这个假期,我们全家人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还看了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和书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讲的都是地球人想办法要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为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也就是说太阳快要死亡了。发生氦闪后,太阳将不再是恒星了,而成为一颗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红巨星。
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计算出了太阳发生氦闪的时间大概是四百年内。所以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装上万台功率巨大的推进器,先把地球的自转停下来,然后再让推进器把地球推向离地球最近的人马座的比邻星。虽然比邻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还是非常遥远,有4。3光年的距离。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达新家。
太阳为什么会死呢?氦闪是怎么回事?我们目前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寿命的。比如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目前太阳已经50亿年了。在《流浪地球》这部小说里,作者是这样假设的:太阳将在四百年内发生氦闪。氦闪就是太阳内部的氢快要燃烧殆尽、全部转化为氦,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且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阳死亡之前赶紧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这部小说的构思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场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们的地球还能适合长久的“流浪”吗?也许还没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疮百孔”了,物种灭绝殆尽了。
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更多清洁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难以分解、对地球环境危害大的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才能够延续。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7
在2019年年初,我听说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这部著名的科幻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我心想这一定是中国为数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开始,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就给自己的儿子户口讲述有关木星的知识,也借此说明了当时太阳系的状况和其他背景。我认为这样拍不仅给后文埋下了伏笔还给当时的背景作了介绍,十分巧妙。这种方法应该也能用在作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对白从而达到旁白的效果。
中间这部分,在户口的姥爷死了这时,CN1711-11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为了救户口的姥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姥爷的生命,我想这一定说明了整个救援队并非只在乎“火种”的安全,虽说户口不知道,但这已经让观众明白了。
在最后,户口把点燃木星的计划告诉了他的爸爸刘培强,带着一队人开始救援行动,却发现推进器的“波”无法触及木星,刘培强就操控飞船去“撞”木星。这种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爱以及军人的品质。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认为意味深长。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过一劫。二是与小说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应“太阳死了!”一个是九死一生的激动,一个是无力回天的无奈。
整个影片中,最终让韩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户口的不屈,刘培强的无私和奉献,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8
这部电影与原著改变了许多,但是他还是突出了人类在自救的那一部分,同时也尊重原著的地球被冰封。电影中,人的恋家情被体现的酣畅淋漓,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避难所一般的存在,就好像是只要在家里,世界末日都不算什么了。
最后拯救地球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group,许多队救援人,为了拯救自己的家园,进行最后的一搏,哪怕这挽回地球只是一种0%成功机率的'奢求。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机器,是因为,人在面对任何困境的时候,哪怕这事是一种妄想,但是人类的情感往往会让人去试一试。而里面的莫斯,则是里面最理智的东西了,所有的事情都会计算好,只要有一点失败的余地,莫斯都不会冒这个险。
拯救世界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万众一心,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与奋斗,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不计代价与回报的奉献,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最后那些人的奋斗目标便是保卫自己的家。《流浪地球》观后感二打开了窗,看见了光。
比我想象的好很多很多!太空的感觉很强了,特效不错,真的挺宏大的;家国情怀,从让人想打一顿的少年到拥有希望去付出努力的英雄(英雄不太准确)。诚然有许多不足但是真的像希望,像光希望照亮了前路,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感觉已经做的很棒了。如果有一天太阳真的即将爆炸,地球踏上流浪之旅,希望我们一路平安,希望那天永不来临。
本来有感觉有一些槽点,但是补看了晓说大刘的那期,又感觉有点明白了这个电影所想要表达的,人物是排在后面的,而且主角也是在过程中成长的。瑕不掩瑜。
强推流浪地球,中国科幻加油!
流浪地球观后感免费篇9
今年春节有不少叫好又叫座的贺岁电影,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好评如潮的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讲的是太阳急速衰老,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整个地球都处于千里冰封的状况,人们居住在地下城里。受地球停止自转的恶劣环境所影响,全人类仅剩35亿人。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电影中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给地球装上巨大的发动机,把整个地球“驾驶”到比邻的星系,依靠另一颗恒星重新活过来。但在接近木星的过程中,由于木星活动导致引力增强,地球偏离了航线,逐渐靠近木星,37小时内就要面临着灭顶之灾。影片最后主人公的父亲宇航员刘培强驾驶航天飞船引爆了木星,救下了地球上所有人。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人类必须善待地球。地球没有了,人类的共有家园也就没有了。同时也让我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以后要多看这方面的书,了解宇宙和大自然的奥秘。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了电影里面的人类生存危机,我希望可以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帮助人类解决难题,帮助地球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