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观后感
写观后感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可以帮助人们锻炼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怎样写太行山上观后感?这里提供太行山上观后感分享,供大家参考。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1
“红日照遍了东方,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水,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水又密,兵强马又壮……”听着这慷慨激昂的歌曲,脑子里浮现出了电影《太行山上》的战斗情,心里非常震憾。
回首历史,我们要铭记;面对现实,我们要珍惜;展望未来,我们要奋斗。
看了电影《太行山上》之后,我一遍又一遍的看到人性的正义与邪恶,坚韧与残暴的激荡,我重温了六十多年前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这片国土而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敬的壮丽诗篇。
《太行山上》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太行山上的八路军和日军的浴血奋战,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机枪声、飞机声混杂一片。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完了,他们便拔刀残杀,每位战士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土抗战、精忠报国、维护和平。一场厮杀之后,他们倒在了太行山下,但是他们的精神永永远远都铭记在我们心中!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 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打仗时的那一幕:一位勇敢的士兵被敌人的刺刀扎进了身体里,这位士兵不但不躲避,还 抓着敌人的肩,把敌人往自己跟前拖,刺刀又往那位士兵的身体里插深了,士兵吐出了口血,仍然死死的拽住敌人,别的士兵见状,连忙把刺刀插进了那位敌人的身体里。
烈士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又是光荣的,他们给我们的鼓舞是永恒的,他们将永远激励我们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2
看完电影《太行山上》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影片真是令人感动。勇敢的烈士们,昨日你们用自我的身躯,自我的斗志,换来了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感激你们。
《太行山上》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太行山上的八路军和日军浴血奋战,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机枪声,飞机声夹杂在一齐,混成一片。战士们打得子弹都打完了,他们便拔刀残杀,每位战士们心中仅有一个信念:守土抗战,精忠报国,维护和平。一阵嘶杀后,他们倒在了太行山下,可是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影片中的郝队长,是最令我感动的人,他确实是一名“好队长”。在危急时刻,郝队长坚定地说:“我去!”队员们听了,一把拉住郝队长,坚决不让队长去,郝队长果断地说:“谁敢在战场上退缩,就一枪打死他,如果有谁看见我退缩,也把我打死好了。”说完,郝队长拿起冲锋枪,带领着战士们一步步朝着鬼子逼近。他冲到了最前线,郝队长一点儿也不畏惧,突然,“轰——”,就在那一刻,郝队长倒在了血泊中,可是他的脸上依然是那么的大义凛然,依然是那么的义无反故,流露出一个英雄本色。在郝队长的感染下,队员们不惜一切代价,冲啊,左一刀,右一刀,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他们恨死日本鬼子了。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勇敢?那是追求和平的信念,让他们愿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60多年前罪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滔天大罪,单在南京竟然屠杀了30万无辜的百姓的生命,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真是太残忍了!这也使我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是啊,如果不是中国的落后,日本敢来侵略中国吗?为什么美国侵略伊拉克,其他国家都不敢帮忙伊拉克,不像我们当时那样抗美援朝?因为美国强大。这也同时告诉了我们,中国必须提高!中国必须富强!
烈士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又是光荣的,他们给我们的鼓舞是永恒的,他们将永远激励我们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深信,太行山下烈士们的鲜血不会白流,我们必须会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新中国!
让我们铭记历史,渴望和平吧。如果世界风平浪静,没有战争,一切都能和平解决,放下手中的武器,一齐握手和睦相处,世界将变得多么完美,愿世界永远和平!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3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爱国影片《在太行山上》,看完影片,我仿佛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浓烟滚滚的抗日战争历史中,眼前不时闪现出我们中国人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场面:八路军为了新中国,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撒热血!
抗战时期八路军和一起保卫太原。当时战火如荼,八路军和合作反日,力保山西省。朱德总司令命令林彪率领一个师团在平型关拦住日军,打伏击战。而的军队就在侧翼拦住日军的退路。在发动伏击战前一天晚上下了大暴雨,使山上发生了泥石流。泥石流砸死砸伤了我们好多八路军战士,可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的决心。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领下,我军成功歼灭日军1000多人。由于的军队贪生怕死,没有拦住日军的去路,使得日军逃走了。
朱德领导的八路军是智慧的:日军的飞机对我军的威胁很大,在没有办法把敌机击落的情况下,我军悄悄潜入日军机场,用手榴弹﹑炸药包炸毁了停在机场上的所有飞机,还炸死日军上百人,日军自作聪明,把我军电台密码破译以为这样就天衣无缝,我军临危不乱,巧妙地用明语对话,气得日军直跺脚,也无可奈何,气急败坏的日军把村民们关进一间屋子里逼问朱德在哪,电台在哪,村民们一声不吭,没人性的日军向屋子里投放毒气弹,村民们没有为自己的生命而泄漏半点机密。
在我军首长英明果断地指挥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给日军以重创,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到底的决心!八路军,用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比以前优越多了,我们也不要忘记老一代革命家的生活朴素﹑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革命精神,充分地融入生活中。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4
今年暑假我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八路军东渡黄河,建立太行山根据地,挺进抗日前线的光辉历史。
电影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如: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一一展现出来,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如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心协力,共同抗战的历史。
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地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振奋人心,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有着这样的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无数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5
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一部影片震撼着,感染着,并围绕着这部影片不停地思索。她就是——《太行山上》。看过她之后,让我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更深的看法。
《太行山上》是一部典型的抗战题材影视作品,逼真地再现了1937年至1939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太行山区与日寇奋勇作战的战争场面。我不说影片的特效技巧有多高,演出阵容有多么强大,单从电影里爆发出来的革命者不畏牺牲,英勇抗战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就让人振奋,让人热血沸腾!
“让我上去干掉几个小日本!”
在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的镜头里,绵亘数十里的战场处处弥漫硝烟、战火,血肉横飞、子弹啸叫、血浆喷射,看得我几乎透可是气来。最令我热血沸腾的是娘子关和平型关这两个战役。异常是平型关战役的肉搏战。镜头里一次次的撕杀,一次次的流血,一次次的牺牲,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团团围住。我屏住了呼吸,攥紧了拳头,泪水也无法控制地一滴一滴流到心房,最终不由自主地说出——“让我上去干掉几个小日本!”这样一句话,把自我也吓了一跳。我想是因为影片超乎想象的真实,才会让我有如此剧烈的反应。
还有在老爷庙上,八路军李天佑团率先占领制高点,但凶顽强悍的鬼子即使把子弹都打光了,还是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冲。狭路相逢的时候,八路军举起了大刀和折断了刺刀的步枪,怒目而视;鬼子们也毫不含糊,拉枪栓退子弹的哗啦声和叮当声响成一片。有一个镜头是敌我两个伤兵,都倒在了地上,互相怒视着。鬼子被砍掉了右腿,他咬牙匍匐着爬向一把刺刀,没想到,他并没有刺向八路,而是绝望地刺入了自我的胸口,以求速死。这种场面真实可信,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神经。
“不惜代价守住!”
在这部电影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那个沉着冷静的林彪。或许电影没有花很大的笔墨在这个人物上,也许是历史原因,也许是出于电影本身的研究。可是,“平型关战役”中,应对正在肉搏的士兵的求援,他就一句:“不惜代价守住!”。短短的几分钟,就把林彪这样一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这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林彪早年的霸气,我想,这也是影片在跳出历史定型的一个创举。
厚重的历史,传递强大的民族精神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头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宣喊。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团员,更觉一种使命感和职责感。
生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爱我中华!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6
前几天,老师领着我们去电影院观看了《太行山上》这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使我感慨万千
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气势磅礴,伴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声,开门见山地俯拍了太行山全景,直截了当突出了《太行山上》这一主题。该片真实地记录了八路军在层层重敌包围走投无路情况下撤入太行山,利用太行山有利的地形并结合毛主席的游击战术与敌寇艰苦战斗的`壮烈场面,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史实。
在《太行山上》这部影片中,中国劳动妇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以及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奋勇投身到抗战中,体现出八路军与人民的鱼水情,使我真正理解只有军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
电影中双方的搏战这种惨烈的场面,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的含义,对他们而言,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自己的祖国,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当听到朱德总司令那铿锵的演讲声,当听到战士们为胜利而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我不禁悄然泪下。有这么多碧血丹心的革命烈士们,日寇的狼子野心怎么会得逞?中国人怎么会处处受人欺凌?中国怎么会被敌人侵略呢?革命烈士们用血和肉保卫着祖国,时时刻刻都为国家着想,从不会为牺牲而畏怯,而退缩,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崇敬的中国魂!
我们生在新中国的和平环境中,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我们不仅要铭记那段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更应该懂得珍惜生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握未来,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让中国崛起!让中国富强!让中国这头睡狮觉醒的吼声响彻世界!
太行山上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更浸透着中华民族的中国魂。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7
看完影片《在太行山上》,我仿佛又走进了那段充满血雨腥风的抗战历史,眼前不时闪现出我们中国人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悲壮场面。那密集的子弹,纷飞的炮火,滚滚的浓烟,殷殷的鲜血,震撼了我的心灵,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朱德领导的八路军是智慧的。作战中,日军的飞机对我军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没办法击毁敌机的情景下,我军悄悄地潜入日军机场,出其不意地用手榴弹、炸药炸毁了停在机场上的敌机,还炸死日军数百人。日军自作聪明,破译了我军发报机的密码,我军临危不乱,巧妙地用俄语对话,气得日军跺脚吼叫,可又无计于施,最终落了个溃不成军的下场。
战斗在太行山区的中国人民是团结的,战士间同仇敌忾,军民情同手足。一个八路军的胸口被一日军捅了一刀,鲜血淋漓。可他拼着最终一口气,死死地抱住那个日军,旁边两战友顺势捅死了那日军。当残忍的日本军把村民们关进一间屋子,威逼村民说出朱德在哪,村民们都一声不吭。日军气急败坏,把毒气蛋投进屋子,村民们仍没有一个为苟且偷生而向日军泄密的。把日本军国主义赶出中国的共同心愿使军民的心紧紧团结在一齐。
以朱德为首的革命先辈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团结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班里一位同学的铅芯笔坏了,却不知坏在什么地方。好几个同学便争先恐之后帮忙,都说自我会修,抢着去修。结果你争我夺,弄巧成拙,铅芯笔被弄断了。同学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一意孤行,自作主张,难免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历史不会重演,但先辈们的团结、以智取胜却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典范。“人心齐,泰山移。”作为生活在此刻安定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要在炼就自我的聪慧的同时,齐心协力,这样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辉煌。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8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爱国影片《在太行山上》,看完影片,我仿佛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浓烟滚滚的抗日战争历史中,眼前不时闪现出我们中国人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场面:八路军为了新中国,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撒热血!
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国民党一起保卫太原。当时战火如荼,八路军和国民党合作反日,力保山西省。朱德总司令命令林彪率领一个师团在平型关拦住日军,打伏击战。而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侧翼拦住日军的退路。在发动伏击战前一天晚上下了大暴雨,使山上发生了泥石流。泥石流砸死砸伤了我们好多八路军战士,可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的决心。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领下,我军成功歼灭日军1000多人。由于国民党的军队贪生怕死,没有拦住日军的去路,使得日军逃走了。
朱德领导的八路军是智慧的:日军的飞机对我军的威胁很大,在没有办法把敌机击落的情况下,我军悄悄潜入日军机场,用手榴弹、炸药包炸毁了停在机场上的所有飞机,还炸死日军上百人,日军自作聪明,把我军电台密码破译以为这样就天衣无缝,我军临危不乱,巧妙地用明语对话,气得日军直跺脚,也无可奈何,气急败坏的日军把村民们关进一间屋子里逼问朱德在哪,电台在哪,村民们一声不吭,没人性的日军向屋子里投放毒气弹,村民们没有为自己的生命而泄漏半点机密。
在我军首长英明果断地指挥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给日军以重创,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到底的决心!八路军,用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比以前优越多了,我们也不要忘记老一代革命家的生活朴素、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革命精神,充分地融入生活中。八路军,用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9
《太行山上》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浴血奋战,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捍卫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可歌可泣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打不倒的,是不会向敌人低头的……”随着朱总司令的几番话,我们的心情从愉悦变得严肃起来。虽然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中国牺牲了三千五百万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打得艰苦卓绝;虽然这场战争让中国的经济灾难重重。但是,最终我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伟大贡献。使我们能在列强面前抬得起头;使饱受屈辱的中国人民不再受苦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教育,让我明白了一个朴实的道理:落后了就要挨打,要使中国不再受外敌欺辱,中国必须强盛起来。
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又沉重起来。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都有溺爱孩子的心理。放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掉了,使许多孩子养成了娇生惯养、自私懒惰的坏毛病,这对于家庭、社会都会有害。在上个世纪末,中国与日本合办的夏令营活动,不是以中国小孩的失败而告终吗?所以我要提醒很多家长:不要溺爱自己的孩子,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如果我们垮了,势必影响整个国家的兴衰。就像著名学者梁启超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州则国胜于欧州,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此,做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严以律己、勤奋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苦难的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要不忘国耻、前仆后继、奋发图强。继往开来者,我中华少年也!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10
《太行山上》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其中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115师打的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而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馅。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方针的一次辉煌胜利。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它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
影片中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战斗,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让我对日本人有了更加的了解,了解了他们的丑恶与卑鄙……电影一开始,首先是“国共”合作一起打日本鬼子,这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日本人凶狠、残暴,可我们最终还是把那可恨的日本人打败了,公元1937年9月25日,我们的英雄以胜利的气概凯旋而归,老百姓们高兴地为他们庆祝这永远难忘的日子。
可好景不长,你看,战斗又打响了,顿时,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机枪声,飞机声夹杂在一起,混成一片,号角吹响了,战士们伴随着这号角声奋勇前进,日本人开着飞机又来轰炸老百姓,共产党高级将领就想到日本人在附近肯定有机场,所以晚上就去炸掉日本鬼子的机场,这次战斗牺牲了许多八路军战士,中国军队最后把日本人的机场毁掉了,中国人不愧是中国人,永远都比日本人强!最终八路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日本鬼子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结束了,中国医护人员在战场上寻找到了一个日本活口,便马上救援,女医护员细心的帮他包扎,可她还不知道死亡就在眼前,这个日本鬼子已动了杀机,他偷偷从背后掏出一把匕首,恶狠狠地朝女医护员捅去,瞬间,血花飞溅,我们的战士就这样无辜的牺牲了。看到这里,我心中涌起一股愤怒。生路在这个日本鬼子眼前,为什么他还不要,反而把女医护员杀死,日本鬼子真是丧尽天良啊!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11
这首歌我们传唱了几十年,所幸,3月10日晚又看到了重塑太行山战场的电影,《在太行山上》以朱德指挥的八路军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1937年至1940年二年半的时间里在太行山区消灭了日本鬼子13万,在不断的歼敌过程中壮大了我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军队。
看完影片《在太行山上》,我仿佛又走进了那段充满血雨腥风的抗战历史,眼前不时闪现出我们中国人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悲壮场面。那密集的子弹,纷飞的炮火,滚滚的浓烟,殷殷的鲜血,震撼了我的心灵,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在太行上上,首战便取得了平型关战役胜利,歼敌1000多,是英雄的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取得的战斗胜利,是他们的顽强勇敢不怕牺牲和坚决消灭日本鬼子的坚定意志换来的,这次战役打破了日本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
残忍的日本鬼子,战斗结束后,我军打扫战场,发现一个活着受了伤的鬼子兵,八路军在发扬人道主义中,卫生员为其包扎伤口时,被这个鬼子用刺刀给杀害了,日本鬼子灭绝人性,在太行山上,烧杀抢掠,疯狂的斯涅,抓堵老百姓投放毒气弹,无恶不作。
朱德领导的八路军是智慧的。作战中,日军的飞机对我军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没办法击毁敌机的情况下,我军悄悄地潜入日军机场,出其不意地用手榴弹、炸药炸毁了停在机场上的敌机,还 炸死日军数百人。日军自作聪明,破译了我军发报机的密码,我军临危不乱,巧妙地用俄语对话,气得日军跺脚吼叫,可又无计于施,最终落了个溃不成军的下场。记得有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问他们的总司令卫立煌说“朱德打了胜仗,为啥还 要把地盘让给我们?”卫立煌斩钉截铁的说了四个字“大智大勇。”朱总司令不但高度发挥了指挥才能,而且在太行山上他创造了人民战争的艺术,他把战争与政治斗争完全的结合了起来,对国民党军队的顽固势力,采取了打击加教育的手段,为结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阵线赢得了军心和民心。
战斗在太行山区的中国人民是团结的,战士间同仇敌忾,军民情同手足。一个八路军的胸口被一日军捅了一刀,鲜血淋漓。可他拼着最后一口气,死死地抱住那个日军,旁边两战友顺势捅死了那日军。当残忍的日本军把村民们关进一间屋子,威逼村民说出朱德在哪,村民们都一声不吭。日军气急败坏,把毒气蛋投进屋子,村民们仍没有一个为苟且偷生而向日军泄密的。把日本军国主义赶出中国的共同心愿使军民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
太行山上的战役惊心动魄,事迹感人。让我们重温了历史的真实,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更让我们永远的铭记住了那些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将士,这一切的一切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影片从一开始到最后,一种信念始终回荡在我的心头,那就是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朱德同志战后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历史不会重演,但先辈们的团结、以智取胜却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典范。“人心齐,泰山移。”作为生活在现在安定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要在炼就自己的聪慧的同时,齐心协力,这样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辉煌。
太行山黄河两岸的英雄儿女们,你们为中国抗日战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战歌,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太行山的土地,是他们的勇敢不惜牺牲驱散了乌云,红日照在了太行山上,英雄的太行儿女们,中国人不会忘记你们,向英雄的前辈们致敬。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12
“红日照遍了东方,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水,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水又密,兵强马又壮……”听着这慷慨激昂的歌曲,脑子里浮现出了电影《太行山上》的战斗情,心里非常震憾。
回首历史,我们要铭记;面对现实,我们要珍惜;展望未来,我们要奋斗。
看了电影《太行山上》之后,我一遍又一遍的看到人性的正义与邪恶,坚韧与残暴的激荡,我重温了_十多年前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这片国土而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敬的壮丽诗篇。
《太行山上》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太行山上的八路军和日军的浴血奋战,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机枪声、飞机声混杂一片。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完了,他们便拔刀残杀,每位战士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土抗战、精忠报国、维护和平。一场厮杀之后,他们倒在了太行山下,但是他们的精神永永远远都铭记在我们心中!
影片中的郝队长,是最令我感动的人,他确实是一名好队长。在危机时刻,郝队长坚定的说:“我去!”队员们听了,一把拉住郝队长,坚决不让队长去,但是,在郝队长的感染下,队员们不惜一切代价,冲啊,左一刀,右一刀,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他们恨死日本鬼子了。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勇敢?那是追求和平的信念!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 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打仗时的那一幕:一位勇敢的士兵被敌人的刺刀扎进了身体里,这位士兵不但不躲避,还抓着敌人的肩,把敌人往自己跟前拖,刺刀又往那位士兵的身体里插深了,士兵吐出了口血,仍然死死的拽住敌人,别的士兵见状,连忙把刺刀插进了那位敌人的身体里。
烈士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又是光荣的,他们给我们的鼓舞是永恒的,他们将永远激励我们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太行山上观后感篇13
“我们在太行山上……..”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我便想起,《太行山上》这部影片那精彩动人心弦的情景。
1939年,在太行山上,八路军天天与日本军队发生激烈的战斗,当时八路军物资缺乏,却拥有一股顽强的毅力,把日本鬼子打得团团转,缴获了不少军用物资,特别是打板恒部队的战斗中,双方都损失惨重,但八路军不怕死的精神战胜了敌人黑暗的心,他们冒着数架飞机的狂轰乱炸和密集的子弹,与敌人展开了白 交战,终于战胜板恒部队。
有这样一个情景让人愤怒:一个治疗员帮一个受伤的日本士兵进行疗伤,那受伤的日本士兵突然拿起战刀,一下子刺进那治疗员的'身体里,地上突然沾满了血,我们八路军是人道主义去帮助日本俘虏,可日本人象只疯狗,这情景让人感到日本人为什么那么没有人性残忍。后来仔细想想其实日本人民并不坏,只是受到了日本天皇的教育才做出这样的事情的。他们也不想发起战争,只想回家,陪家人过上一个好日子,希望全世界人民和平共处。
我们这部电影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历史懂得了许多许多道理,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团结和顽强拼搏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也明白了我们这代人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是学好知识去建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