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写观后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方式来提升你的写作水平,同时让你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写《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下载,供大家参考。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篇1

现在已经看完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了,可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还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折射……都给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总有那么几个片断,我都不忍看,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很佩服斯皮尔伯格,他找的切入点都令我感触颇深……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生活片断和我们的是那么相似!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受害。

当瑞恩和队长在谈论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时,我感到很痛心。从那么幸福的场景,一下坠落到死亡边缘,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连我这个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吧——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会突然消失,毕竟时间还有那么多你留恋的东西啊——或许很多人咒骂那个不敢开枪的家伙,若是他敢在关键时候开枪,可能就不会酿成那么惨的悲剧了,可是,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时候!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啊——若是他们不放过那个德军,他们的队友就不会死在那人的枪下了。可在战争中,没有谁对谁错,成王,败寇!

现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净化一次心灵,真好……我希望成为英雄。感动中国观后感钱学森观后感亮剑观后感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篇2

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不太一样,我不太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说的直接点,以前基本上对此不太感冒。经常搞不懂为什么一提起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他们总会兴趣倍增滔滔不绝。

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也是从它开始,我慢慢的懂得了从战争片中发掘人性。

最初吸引我去看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称赞的口碑,虽然它与9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却赢得无论影评人还是观众的一致好评,二战老兵看完本片后称之为有史以来最真实和震撼的反映二战的影片。

于是,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开始了这一次特殊的观影历程。

当影片结束时,我的胸口添堵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厚实。这不仅仅是看过一部好片的充实和快感,中间夹杂着思考,震撼,余音绕梁,发人深省。

曾听人说过在战争中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内在的人性。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难临头各自飞。想想确实是这样。习惯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们早已经体会不到战争时期的那种恐慌和危机感,自然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战争状态中人性的善恶。

可是,当它赤裸裸的以一种触目惊心的直观方式呈此刻你眼前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应对呢

还好,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个怀着童心的老男孩,一个能拍出《ET》这么温情的童话的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为犹太人的他的那部惊世的《辛德勒的名单》讲的仍然是一个人的救赎,结局仍然给人以期望,即便是那个内心挣扎的纳粹军官最终还是放走了他喜欢但却极力抗拒的犹太女佣。所以,怀揣着天真的他能够还原战争的惨烈,能够刻画战争中种.种人性,但他永远不会像库布里克那样对世界的刻画绝望得让你不敢直视。他始终会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择后给你以期望,让你对人生有所感激,让你对生命有所珍惜。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八个人去救一个人,这样的事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不会发生。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的儿子都丧命于战争的噩耗。这种饱含人性的虚构其实早以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不会再去过多的苛求它是否贴合历史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变虚幻为真实。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并且我明白,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理解!!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我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那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和他每次出击前的那个招牌性的动作: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研究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终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我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我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我,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比较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应对战争之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我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我,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职责。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我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我,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我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终,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终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期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电影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期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篇3

人性的尊严,生命的礼赞

每次观看战争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便在我脑海中闪动。在这部影片中,我感受不到胜利的笑容,更找不到作为赢家的欣喜。仅仅有一股真切的感觉环绕着我,就是来自生命顽强及尊严对我的震撼。

我从这部影片中终于明白,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胜利的。因为,为了胜利,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会随之消亡,但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无不是打击。

在这次二战中,亿万人失去家庭,亿万人的生命成为了战争对人类的惩罚,他们用八个人纯洁的生命与灵魂交换了一个大兵的性命。支持他们坚持下去的,是要拯救大兵瑞恩。

在这次行动中米勒上尉在激战前夜,对其他人说:“我杀过人,一个、十个、百个、上百个,但我十分后悔,可是我又不得不告诉我自己,我不杀人别人就会杀我。在我的指挥下牺牲了四十九名士兵,但他们挽回的却是几倍几十倍。使命就是生命,我们使命的意义在于要让瑞恩回家去,要让他活着。”也许这就是人性的残忍,伟大与光荣。当美军轰炸机盘旋在血淋淋的战场上,八人小分队全部阵亡,但这场战役的意义也许就是米勒上尉对瑞恩说的最后一句话:“要好好做人……”八个人的生命换来一个生活中失去两个儿子母亲的希望,这值吗?也许值,这就是对人性对战争的抵抗,是善良。八个人最终用生命付诸了行动,他们隐藏了八位母亲无言以对的失子之痛,把大兵瑞恩还到痛失两子的母亲身边,这是何等选择!也许是人性的温暖、生命的伟大做出的选择!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人性、生命究竟是有什么力量在战争中,米勒上尉小分队用生命捍卫了人性的尊严与自由,的确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捍卫人性的自由不惜放弃生命,以死相博。“蝼蚁的在铁蹄面前的挣扎”是否也是在捍卫人性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有了人用生命去捍卫尊严与自由,是让人类在失去生命却没有失去精神活着的佐证,让生命不至于堕落到用数字来计算。

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艰难的人生。

为了人性的尊严与自由,敢于用生命抗争。不仅诠释了生命的伟大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也说明无畏的牺牲里包含着一切光荣,对一切理解生命的赤子之心实在不易做到。

当今社会里,虽然没有硝烟和战争,但是有一群维护我们安宁生活的人们。他们是抗击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消防员……他们用行动甚至是生命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尊严,最美的礼赞应当属于他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人性的尊严,生命的礼赞……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篇4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向以来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因为总有那么几个片断,太残酷、太血腥,使人无法直视。所以,久而久之遇到这种画面总是会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可是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我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们几个都慢慢的走向死亡,可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找到了瑞恩。可是,让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而是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共同守卫桥,可是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可是临死前还不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我的家室、自我的生活;他们也会聊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事情和我们平常谈论得是那么相似。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牵扯进来一齐受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也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一样的记忆,有的惊栗,有的惨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难过。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篇5

对母亲来说,孩子是生命的延续,甚至是活下去的期望,士兵为国捐躯,似乎是很平常的事,但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最疼爱他们的我是母亲,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口中才会不停的叫着“妈妈”“每死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个甚至一百个人”用鲜血换来和平,用死去换来活着,这也许也男主与自我内心的痛苦所做的斗争。

人是一个群体,人与人之间不停地在建立联系,在士兵这群人中,大家总是在一齐应对死亡,他们之间的联系会很紧密,战友的死,带来的痛苦是不可言喻的?每一次作战胜利,对士兵来说,最大的胜利也许是活下来的幸运。

拯救瑞恩是上级下达的任务,服从任务是士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守则,可是士兵也是人,也拥有七情六欲,男主在中枪后,拿着手枪向那坚不可摧的坦克不停的开枪,是作为一个战士的使命,但更多的也许是对战争的仇恨,失去战友的心痛。

到底该不该救瑞恩,也许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用八个人的生命换另一个活着,不值得,但一个母亲已经失去三个孩子,每个人都能理解那是怎样的痛苦,并且这是社会道德所认同的,没办法,两者必选其一,当然得选母亲这边,大家都不明白瑞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上级下达命令,下级执行任务,因任务而死是士兵的光荣,不论他们是否想要这光荣。

上级的任务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执行任务的计划,死去的人,不能抱怨,不能诉说,不能流泪,但他们的故事被瑞恩记在心里,自责,内疚,感激将伴随他的整个人生,为了“不要辜负我们”而努力地活好,被铭记,也许就是活着的另一种形式。

那个被放过俘虏仍旧杀戮不断,为什么他如此的怕死,却又那样的伤害他人,他放过了为他求过情的少年,证明了他也是有人性的吗?他也是一个士兵,为了活着而活着,按战争的要求杀敌,为了自我的正确放走敌人,最终的死也是被放走人所杀——那个懦弱的少年。

因为这个少年的害怕,损失惨重,只是送子弹都不敢,一边一自我为耻,一边害怕地站不起来,他捧着珍贵的子弹像捧着所有人的生命,又无能为力的泪流满面。他明白他求过情的俘虏杀了自我的队友,却更加地自责无能,直到亲眼看见自我放过的人向队长开枪,情绪积累到定点,最终才会在俘虏队伍里打死了他。

当瑞恩拒绝回家,的确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之前找错的那个哭着要回家的人构成比较,但千里迢迢赶来的战士们,就完不成任务,对不起已死去的同伴,但瑞恩的坚持让他们无可奈何,站前的笑声看起来乐达,却被不着边际的伤感覆盖,多少悲痛愤恨都一笑了之。

神枪手每次开枪前都会祷告耶稣,并亲吻项链上的十字架,来祈求保佑和加强信心、勇气,他从没有完全地相信自我必须能够打中,而是将期望交给天神,自我才能笃定的开枪,所以才从不骄傲自负,也没有被作为一个枪手的压力压倒,十字架是受尽苦难的耶稣的象征,耶稣为人类偿还苦债,来祈祷人们幸福。

士兵用自我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幸福平安,就像耶稣一样,保护着其他人。墓地里一排排洁白的十字架,诉说着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士兵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每个高洁的十字架下,都安眠着一个曾与苦难抗争到底的英雄的灵魂。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篇6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十分投入,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来之后,脑海中仍然回荡着电影里的情景。

总的来说,看过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几个词,而且总是不停地闪现,那就是:国家,荣誉,亲情,友情,正义,邪恶,母爱,善良,责任,人性。

虽然早就知道说美国人人情差啊,贪生怕死啊什么的都是片面之词,虽然以前也看过几部十分经典的美国拍的反应二战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还是最深的。当诺曼底海滩上成群的士兵还没上岸就被打成蜂窝煤,当几个医务兵冒着生命危险在沙滩上抢救几个可能有救的伤员,并不顾别人的“危险”的提醒,回应说:“他还有救。”这就是责任。当马歇尔向几位军官念出瑞恩母亲已经失去了五个儿子时,几个久经沙场的硬汉眼里全都含着眼泪,再没有一个人对拯救瑞恩提出反对的意见,这就是人性。当军方的车开到瑞恩家门前时,瑞恩母亲当即瘫坐在地上,这就是母爱。当战友们在一场又一场恶战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时悲痛欲绝,这就是友情,也许超越了友情。当一位士兵在极其危急的时候却想要救下一个德国女孩时,这就是善良。当瑞恩不愿离开阵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看到了责任。当米勒上尉为了打胜仗甘愿冒着危险和牺牲,并深深知道战争的意义时,又看到了正义对邪恶的挑战。当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阵亡的消息时,不管是对的那个还是错的那个,他们悲痛的反应,看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最后,当美国国旗出现在片尾,轻轻飘荡,知道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为了国家。

美国政府,体制也正是凭着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收获了最大的集体效益。

这些情景中也许很多选择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辉的东西,却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篇7

现在已经看完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了,可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还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折射……都给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总有那么几个片断,我都不忍看,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很佩服斯皮尔伯格,他找的切入点都令我感触颇深……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生活片断和我们的是那么相似!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受害。

当瑞恩和队长在谈论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时,我感到很痛心。从那么幸福的场景,一下坠落到死亡边缘,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连我这个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吧~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会突然消失,毕竟时间还有那么多你留恋的东西啊~或许很多人咒骂那个不敢开枪的家伙,若是他敢在关键时候开枪,可能就不会酿成那么惨的悲剧了,可是,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时候!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啊~若是他们不放过那个德军,他们的队友就不会死在那人的枪下了。可在战争中,没有谁对谁错,成王,败寇!

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是没有硝烟的平静的,但是二战依然给我们了许多的启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像爱亲人一样地爱自己的战友,自己的同学,这是最高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会了二战这个血的教训!

最后,人应该懂得感恩。电影首尾由大兵瑞恩去墓地形成呼应,实则是一种感恩教育。瑞恩只是一个代表,他感谢周围的人,尤其感谢米上尉。生活中的每个人应时时地地怀有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低调生活,不要认为什么都应然,不要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对自己的厚爱。只要我们懂得感恩,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9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