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观后感免费
写观后感不仅可以表达我们对电影的感受和见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思考和分析能力。怎样写战马观后感免费?这里提供战马观后感免费分享,供大家参考。
战马观后感免费篇1
看着家里那幅老旧的奔马图,心里疑惑不解,为什么不管是身边人,还是世界伟人,都喜欢那个被鞭子抽打的笨马?它们忠厚老实,不自由;它们笨手笨脚,不机灵,它们就是人类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的搬运工。
之后,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影片《战马》,才对它们有所改观。在影片中,那匹叫作乔伊的马,它受到宠爱,经历战场,遭到虐待,最终,它回到最初——主人的身边,那时,它已经从一匹可爱的小马驹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马”。它潇洒威风,对于观影者来说,它是自强不息的骏马;对于主人来说,它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对于国家的战士来说,它是经历百战,与他们同行的烈士!经过无数战争,它又像幸运儿降临在主人身边,那白雪皑皑的景象,柔和的为他们庆祝。
我看完后,激动的泪水忍不住落了下来,“马”这个仅三画的字,再看,就卓然不同了,三画里包含的不仅是骏马那壮美的体魄,更是它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坚定,赤胆忠心的信任,人都达不到这崇高的境界,但它,马,它做到了。
此时再想到家里那幅奔马图,它那潇洒的风神,高昂的脖子,好像是在告诉别人:“我是主人的骄傲”!是啊,它值得拥有它的人骄傲,自豪。从此我爱上了马,它不再是我眼中那个笨手笨脚的“搬运工”了,也爱上了“马”这个字,再次写“马”这个字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
战马观后感免费篇2
本来是不想去看这部电影的,觉得关于一匹马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但最终还是去看了,一是因为导演是斯皮尔伯格,二是老公说非常好一定要去看,所以就看了。看了以后才知道,确实是部好片子,值得一看。
影片的大概内容是:一战前夕,在英国的某小镇,男孩艾尔伯亲眼目睹了小马驹乔伊的诞生,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这匹小公马。当小马驹乔伊渐渐长大后,就被拉到集市上售卖,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贫穷的父亲用仅有的30基尼买到,虽然埃尔伯的妈妈很生气,但这阻止不了艾尔伯与乔伊在嬉戏玩耍中渐渐产生的浓浓的情感。但是,好景不长,农场主登门要租子,称如果他们还不起租子,就让他们全家离开农场,而且要弄走乔伊乔伊。艾尔伯被逼无奈,为乔伊套上了马鞍,强迫它犁地,乔伊不负众望,将一片石头地开垦成菜地,正当一家人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德军来袭,一战开始了。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虽然心中不舍,可拗不过父亲,只能含泪送别乔伊。在战争中,乔伊的主人不停在变,从英俊但短命的英国上尉,老农场主的美丽孙女,到德国的小骑兵,乔伊很幸运,遇到的这些临时的主人都是善良的人,爱马的人,他没有受到什么虐待,但是战争中,人况且生死未卜,何况一匹马呢,在乔伊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之际,它终于见到了他的主人艾尔比。最终埃尔比将乔伊带回了家,与父母相拥而抱,非常温馨的结尾。
不得不承认,名导演就是名导演,拍出的影片就是耐人寻味,一匹战马都能拍得如此传情,令观众无不为之动情。观影过程中,总能听到旁边有人在唏嘘,有人在抽泣,有人在轻轻的叹息,当然我的纸巾也是湿了一张又一张。
当骏马乔伊不愿意沦为一匹耕田的马,而拼命挣扎不肯套上马鞍,可是当它看到小主人艾尔比为了能留住农场,留住自己,而辛苦所做的一切努力,它还是任由主人为他套上马鞍,做了主人想让他做的一切。在大雨中,在田地里,不愿犁地的乔伊回头看了一眼满脸无奈,眼含热泪,大声喊着“乔伊,走,乔伊,犁地”的小主人,仿佛是明白了艾尔比的心思,突然一扬蹄,拼劲全力,将所有的石头地犁成了菜地。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当乔伊必须要跟随军队去打仗,艾尔比抱着乔伊的头久久不愿放开,买了乔伊的那个英俊的军官对艾尔比说,“我知道这匹马的价值远不止30基尼,但是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了。我以一个军人的荣誉,向你保证,如果我活着,我会安全的把你的马送回来,送到你手里!”可是,那位军官却没有兑现诺言,因为他死在了一次战役中。但是,临死前,他却托人给艾尔比带来了一封信,信中有他为乔伊画的素描,因为他知道乔伊的小主人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他的乔伊,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通过一匹马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乔伊在战争中受惊,飞奔在战场上,最后被铁丝网缠住不能动弹,最终倒在地上,这时,正在对峙的两军中却分别走出来两个人为这匹良骏解围,他们两个仿佛不是敌人,而是朋友,他们一边给乔伊剪断铁丝网,一边聊着家常,甚至女人,当乔伊终于站立起来,他们竟然像朋友一样握手道别,互相说“祝你好运”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嗨,低着点头,躲着点子弹。。。”,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了出来,要是没有这场战争,他们也许可以成为挚友,因为这匹马的存在,他们有了这短暂的缘分,也许过一刻,他们又互相开火,不知谁会死在谁的枪下。
最后,当奄奄一息的乔伊,听到主人艾尔比熟悉的哨声,一下就将马上要倒下的身躯站立了起来,向着艾尔比的方向看去,当被毒气熏瞎了眼睛的乔伊,踟蹰的从人群中走出来,凭借曾经与乔伊在一起的印象,对着众人述说乔伊的体貌特征,苦苦哀求军医,希望军医相信乔伊是一匹战马,而不是敌军的马,希望他能够救活乔伊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禁又掉了下来。
这是什么情感,在这世间,唯有纯纯的不带任何杂念的情感最能感动人心,而《战马》正是利用这一情感,击中了我们的软肋,让深处快节奏的生活而无暇顾及内心世界的我们,用眼泪湿润了我们干枯许久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以及我们的心灵有了片刻的清亮。
战马观后感免费篇3
昨天,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名叫《战马》这本书详细地写叙述了一匹叫乔伊的小马从普通的小马变为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的过程。
乔伊的第一个主人叫艾伯特,他对乔伊格外喜欢。战争开始了,乔伊被卖到部队变成了战马,它交了一个好朋友-----托普桑,是一匹最威风,大的战马。战争中,乔伊的表现令人惊叹不已,可它的第二个主人尼科尔斯上尉牺牲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托普桑也不幸的身亡了,乔伊非常悲痛。艾伯特为了找到自己心爱的乔伊便去参军了。乔伊为了寻找食物辛运地与艾伯特重逢。可它腿部受了重伤,得了破伤风。在艾伯特的请求下,马丁少校治愈了乔伊。战争结束了,马丁少校却要把经历过洗礼的战马卖掉。曾细心照顾过乔伊的艾米丽的爷爷高价买下了乔伊,低价卖给了艾伯特,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照顾好它。艾伯特和乔伊过上了幸福美满和快乐的生活。
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是人与动物之间也是可以产生感情的。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友情的可贵,也真正体会到了战争给人和动物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打仗时期的艰苦。朋友们,好好珍惜和平生活带来的友情吧。
战马观后感免费篇4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战马》。这本书详细地叙述了一匹名叫乔伊的小马从普通的农用小马变为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的过程。
但是,乔伊不同,它是匹良种马,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为了战争差点失去了生命。从开始尼克尔斯上尉来买乔伊时,到在战争中被德国兵夺走后,有许多的骑兵都骑在它身上,这些骑兵都是善良的也都是不幸的,有的失去了生命,有的给别人当了奴隶,但他们都很爱乔伊。乔伊在战场上虽然经历了许多生死磨难却也得到了许多忠诚、义无反顾的情谊:当它和托普桑做了德国军的俘虏时,高个儿的跛脚军官并没有让它们受苦而是把它们当做英雄看待;当它独自在无人区被铁丝网困住时,本是敌对的英国兵和德国兵却共同帮它弄断铁丝……至少战争没有将人性中的那一抹善良带走。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比金钱更有说服力的话,那就是爱,只有爱才能征服一切!
战马观后感免费篇5
《战马》这本书的作者是迈克尔·莫波格。他是英国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迄今为止,已创作了百余部儿童文学作品。代表作《战马》初版于1982年,随后被改编为舞台剧和电影,风靡全球。
这本书是以战马乔伊为第一人称来描写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农夫买了一匹红栗马,他的儿子艾伯特给它取名为乔伊,从此他们成为了的伙伴。有时艾伯特会牵着它去散步,有时会骑着它去放羊,有时也会唱歌给它听。每当艾伯特吹起口哨,乔伊就会飞快地向他跑过来。可是后来农场没钱了,这时战争也爆发了,农夫把乔伊卖给了军队,艾伯特只能和乔伊分开了。临走前艾伯特对乔伊说:“我一定会找到你的。”在军队里乔伊成了一匹战马,它先成为了尼科尔斯上尉的战马,后又成为了骑兵沃伦的战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竟成为了一匹拉车的马。战争中乔伊始终没有忘记艾伯特,也没有忘记他的口哨声。最后他们终于团聚了。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友谊十分珍贵。乔伊和艾伯特都分开十几年了,但双方都始终记挂着对方。乔伊很勇敢、坚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它一样挺了过来,就为了找它的伙伴——艾伯特。自从乔伊卖给了军队后,艾伯特就想参军,可是因为年龄没有达到参军的要求,当时没有如愿,长大参军后还在不停地寻找乔伊。他们的友谊真的像山一样高,海一样深,十分感人。
战马观后感免费篇6
电影是从一个看上去疯疯癫癫的醉鬼,莫名其妙的竞价,最后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高价拍下一匹战马战马开始,有人说电影史诗般的描述了一战的残酷。。。。。。我却从中看到了英国法治中契约精神对于民众的深远影响。
拍卖结束之后,孤单的老人木讷对着这匹小马驹的时候,也许他的心是酸楚的。从马驹看到未来,没有人懂他那独到的眼光,他血性的竞价,为他赢得了这潜力的马驹,也为他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回到庄园,老头无可奈何的说:我们不得不留下他,别无他法。。。。。。这正是契约精神的体现,人就应为自我的行为埋单。
债权人带着账薄到老头的家里收债,老头支付了仅有的15基尼,没有支付潜力的状况下,农场主能够收回他的土地,但是老头提出了解决方案:宽限到10日,用开垦的土地丰收的萝卜期权担保,农场主告诉老头:你会尊重契约吧,我给你宽限到十月。。。。。。那里的强势一方、弱势一方,谈论的或者说平衡的关键依然的契约,在那里我没有看到,黄世仁那样的地主胡搅蛮缠仗势欺人获取利益。
但是,要开垦一块布满石头的土地又是谈何容易。小家伙阿尔伯特虽然一丝不苟的开始耕地的准备,结果仍然是拉着犁铧在地里找不着北。下雨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战马神奇而或偶然的拉着犁铧犁开了沉睡的黑土地,应对农场债主,女主人手握毛线签咄咄逼人的咆哮:或者我的马、或者我的犁、或者我的地、或者我的农场。。。。。。这不是,血性而或个性的体现,这是法律赋予给她的权利。
跟着镜头继续,我们看到战争,撕破了国界线,一队士兵冲进了老人的庄园,老人愤然质问:我叫博纳特,这是我的私产,你们来那里做什么。。。。。。虽然这些呼声在战争的残酷下很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依然看到一个法治给予民众的底气和信念。同时也展现了,国家,才是这一切最后的支柱,同样在国家更替的时候,辉煌的罗马法也因为失去支柱,而力不从心。
在炮火纷飞的夜里,我们看到战马在火光的照映下,一跃而起,跨过坦克,跃过战壕,一路狂奔,最后在铁荆棘网络的缠绕中,疲惫的倒下。一位热爱生命的士兵,举着白旗走出了战壕,枪声之后,他质疑着:这是白旗,没有看见它吗?根据战争的法则,给予白旗的定义,即便是一个士兵,但是非战争力量的时候,依然受战争法则保护的。
这忽然想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战争法则“不杀二毛”,当时我们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国度,之后被学者誉为:中国历史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春秋战国,还有一个是民国,恰恰这两个时期中国人向全世界贡献了很多的思想家,以至于我作为中国人只有想到这两个时代才骄傲。恰好,春秋开始了中国法的源起,民国我们建立了体系的六法全书。当然,俱往矣。
那位摇着白旗,向前去营救战马的士兵,一路上缓缓的吟唱着《圣经。诗篇》大卫之诗:“主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引我至可安歇的水边。”透过这组镜头,透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宗教、信仰、法律,贯穿于所有人始终,平民、农场主、士兵,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这些信息浓郁得无处不在。。。。。。
最后作战双方的士兵,携手割去缚住战马的铁荆棘,应对这无主马匹的归属:“我带给了解救马匹的工具,这马当然归属我方”以及“看眼睛,它是英国的,这么明显”。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没有充分证据、没有居中裁判的法官,于是人们选取了抛硬币这一古朴的方式决定马的归属,但是应对约定,双方对这个结果依然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充分体现了私法领域的意思自治。
战马,这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同样是一部赞扬英国一战时期法治理念的电影,电影处处透露着法律、权利、自由的光芒,这神圣的光芒昭示着,对于人们对法律信仰追求向往。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跟他们的距离。当然,这也需要时光,正如一句英国谚语说的:“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默默祈祷,在法治这长长的路上,让我们慢慢的走。。。。。。
战马观后感免费篇7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影战马。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孩阿尔伯特(十几岁),看着一匹很漂亮的生了马宝宝,等小马长大了之后,农场主拿去拍卖,阿尔伯特的爸爸和一个富人一直在把价钱往上抬。最后,阿尔伯特的爸爸中了圈套,因为他没钱,家里还 要交房租,他把价抬到30元(英国币种)的时候,富人突然不说了,这匹马归阿尔伯特的爸爸,他爸爸跟那位富人借了钱,现在,他压力更大了……(具体可看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比以前更喜欢马了,但是看到那些战斗中死去的马,我真心疼,虽然我知道这些马不是真正死去,可是现实战斗中死去的烈马们真是太可惜、可怜了,还 有那些军人,我们真应该感谢他们。
现在想想,马的命运跟许多人(包括一些动物,比如:狗、熊等)是一样的他们可能被人卖掉;可能被人买来当做赛马;可能被迫到军营去训练、战斗;可能帮农夫干农活;可能在穷的地方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