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八佰观后感心得

八佰观后感心得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观后感可以记录下观影者对影片的印象和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对影片或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八佰观后感心得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八佰观后感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1

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故事。

其中的三个场面令我心中波涛汹涌,热血沸腾。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有防弹盾,组成了一个大盾往仓库里攻击,国民党用枪打不破,他们使用的方法是往自己身上裹炸弹,跳下去牺牲自己,炸了日本人。当时我的眼泪就已经绷不住了,哗哗的往下流。他们这种舍命为国家的精神,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当然,有这些勇敢的人,也有那些不敢拿枪,不敢往前冲的逃兵,也让我心里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屑一顾。

第二个场面是他们在第三日的时候。要把中国国旗立起来。当时是国民党国旗,并不是五星红旗,当时的国旗是另一个角上是蓝色的正方形,其他的部分是红色的。他们说:在自己的领土,要立起自己的国旗,不能让日本人给占领。日本人开着飞机用炮弹扫射他们,那个场面看的我气愤不已,当红旗缓缓落下的时候,有一名战士虽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撑着,他不让我们的国旗倒下。当时我真的情绪是非常的激动的。他为了自己的国家,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让国旗倒下。当时租界的对面,中国同胞都在看着他们。那些战士们说,我们的同胞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要好好的守护着他们。

第三个场面就是英租界答应让国民党战士冲向他们那边儿,但是中途会有日本人用枪或子弹扫射他们。他们中途被射到了好几个,但是战士们拼命的往前爬,他们的团座说:“不要恋战,不要回头。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们每个人都活着。”听到团座这句话时,我已泪流满面。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是保护我们国家的真正的中国人。说爱国,护国不是口头上的保护,他们是用行动这样做的,当时我看到他们这种爱国情怀,不顾一切的往前冲的这种精神的时候,我已经泣不成声。心想是什么样的人这么伟大,为了我们不顾自己的母父亲、孩子就这样往前冲,只为的是保护我们国家,保护我们的同胞。

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我的口罩已经被我的泪水打湿。眼睛都已经哭肿啦!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我爱中国!中国加油!中华加油!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2

前两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八佰这个电影。

他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被现场直播的战争。它以苏州河为界限,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边是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狱。这场战斗是淞泸会战的最后一役。团长谢晋元,明白这一站的意义,敌我战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经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四行仓库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悬殊,且易守难攻他是四家银行的合资仓库。有大量食物军用级医物储备,仓库附近还装有30万立方米的巨型煤气罐。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爆炸,日军担心战火波及租界,不敢轻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强为避免战火波及租界,强迫国军指挥部命令谢晋元撤退。尽管谢晋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战的决心,但军令难为。

10月30日当晚,800壮士只得在枪林弹雨中,分组撤退。电影的结局就定格在冲桥的这一幕。

他是一个看了就让人忘不掉的电影,我们也不会忘记800壮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3

段老师在暑假期间,组织全班观看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电影《八佰》。八佰,为什么是数字命名呢,我带着满满的疑问。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觉特别震撼!电影主要讲的是1937年松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昼夜,为壮声势,四百二十人对外号称八百人,于是有了片名的由来。

一边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对面是孤军奋战,奋勇杀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比,也造就了一场被围观的战争。我仿佛已经听到耳边子弹嗖嗖飞过,头顶上空飞机轰炸,体会在战场上孤立无援,无处可逃的危险境地。我的心里隐隐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我最喜欢王千源扮演的羊拐,他抽最后一根烟的时候,展现了战士们誓死一战的决心,我不由感叹战士们的无畏!

电影中很多人前后态度的变化,端午,从一次次费尽心机地逃跑,到后来的战死杀敌;老铁,从一开始无论别人如何辱骂逼迫,贪生怕死的怂包,到最后一瘸一拐,唱着戏保卫国旗到最后一刻;蓉姐从一开始大隐于市,到捐出国民党旗,最后直接把存放的吗啡拿出来救人。

影片《八佰》,让我们铭记历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我们身边每个人做起!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4

一条苏州河,一岸是枪林弹雨的人间地狱,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间天堂。人与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绝望的刺眼对比,再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真实的上海,真实的中国。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而电影《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电影里年仅13岁的小湖北,跟随着叔叔哥哥落难逃命,却在偶然交错间被带入四行仓库。他看着对岸的灯光戏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着才有希望。所有人都照顾他,七月给他带来洋饭店的蛋糕,端午告诉他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战争残酷,战火无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示威、七月被窗外飞过子弹一枪毙命、端午在对抗敌方战机中掏空五脏六腑,爱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骤然离世。后来,他放弃活的机会,用小小臂膀端着枪,眼神坚定地盯紧前方,恨不得一枪毙了日本兵!

最后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在中国人眼里,是最棒的。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5

走出影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不论是影片中一江之隔的天堂和地狱;还是八十八师官兵绑满手榴弹奋身一跃;亦或是那句“娘,孩儿不孝”等片段,不停地在脑海中浮现。他们又是谁的儿子、谁的父亲、谁的丈夫。 抗战胜利已经75年了,中国解放建国也71年了,长时间的和平年代,让人们淡忘了历史。

观影时,后排的一个小朋友再看到日本军队屠杀中国人民时,问了一句“爸爸,他们为什么不去国外”?听闻此话,不禁感叹中国教育的悲哀。

勿忘国耻不是一句口号,越是在和平的年代,更是要落到实处。文化宣传要侧重历史文化的宣扬,提高民族凝聚力,否则几十年后,国家将会忘却这段历史。

我不是一个体制内的官员,也不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但当国难到来,我也一样会像影片中的陈树生一样喊出“河北,孟凡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江山无恙,我辈更应该自强不息。多年以后,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6

国庆期间,一部风靡一时的电影——《八佰》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震撼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点燃人们的爱国热血。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侵略上海,半个世纪几乎沦陷。除租借外,上海只剩下了一座孤苦的四行仓库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谢晋元率领着东拼西找来的逃兵和保安团,加上大火力的军队,与日军抗争,在密集的重火力下,坚持了四天四夜,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有力地回击了日寇,给了日本人一个响亮的耳光。最后,以仅留的两百人逃入租界而告终。当时四行仓库只有大约四百人,那为什么谢晋元还声称有“八百”人呢?原来,他是扩大声势,让日寇知道,中国人还有,还有很多,让日军士气上大减。后来,人们便称四行仓库里这四百多人为“八佰壮士”。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战士数不胜数。在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中那些抗击新冠的白衣天使就是“八佰战士”。他们看着战友倒下,看着自己受苦,看着病毒节节败退……他们奉献着青春,以一片赤子之心回以国家,回以人民,回以家人,这不是“八佰战士”的作风吗?

他们爱着祖国和人民,爱得那样深沉,那样深刻。

《八佰》是一部电影,是一段历史,是一颗颗爱国的心,是一滴滴血和泪。把心奉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我伟大的祖国。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7

昨天晚上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部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可歌可泣的战场故事。战事的发生地在苏州河边,一边炮火连天,一边灯红酒绿,在故事的推进中,人性不断的升华:有人在慷慨赴死,有人在醉生梦死;有人胆小懦弱,心中所想皆是自己的利益,也有人将民族大义置于个人之上,不畏生死;当然所有人都是在战争中发生蜕变,与众人产生共鸣,形成“蝴蝶效应”将剧情推向高潮。

剧中两个剧情给自己感慨良多:

1、升旗事件,明知升旗是一种挑衅,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还是坚定的举行了升旗仪式,因为旗子代表着一种“舍我其谁,我们一直还在”的精神,代表着一种团队凝聚力、感染力的呈现。

其实我们在生产管理中也是同样如此,当我们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候结果不如意,不是我们的团队能力不强,而是我们缺少一个“举旗手”、缺少一面旗帜,没有它们团队就没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就没有使命必达的决心了;因为“旗帜”很多时候就是团队的一支强心剂,不是说它的本身有多强,而是在乎让团队每个人发挥出最强;旗帜就是一个风向标,代表着团队奋斗的目标一直都在,我们不迷茫;旗帜是一种呐喊,让别人都知道我们一直在努力。旗帜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

2、小人物们的成长:电影中基本让每个人都在快速成长,小到怕死的小湖北,大到老兵油子“羊拐”,包括事不关己、开赌场的“容姐”,其实这些人快速成长(电影虽然有些夸张),离不开把自己当成事情的主角,避无所避之时,自然成长就快了。容姐因为小刀的死而改变;小湖北因为自己在乎的人不断离去而快速成长;羊拐因为看不懂的几封信而刺痛自己的内心,有了先大家后小家的概念。

在我们在做团队管理和激励也是一样,战火和责任不是我们某个人的,而是我们团队每个人的,只是个人的能力大小、职位高低不一样,所处的“战斗”环境、所担的责任大小不一样而已,但所有人的行为一定是为团队目标而战斗,也只有在各自岗位上的战斗,才能真正洗礼出我们需要的战士,真正的战斗才能快速提升我们每个人的能力。

一个时代需要英雄、举旗人,一个团队也需要英雄、举旗人,因为有了他们,时代和团队才能看到希望,在“战火”中才能淬炼出我们的钢铁意志。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8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烧结厂的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阚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当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为我们美丽的特钢,我们的德龙集团贡献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之所用在阚总的带领下会建设出一个更美好的新特钢!在厂领导的推动与鼓舞下我们会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向上!

八佰观后感心得篇9

9月20日,这一天,使我悲哀;这一天,也使我愤怒,因为我去看了电影《八佰》。

电影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这场战争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大约三个多月,当时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为了能够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多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一共有800将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这也就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悲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陈树生舍身炸日军了。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为真实“八百壮士”之一,在发现敌人企图用钢板阵爆破楼体时,身绑手榴弹毅然跳下仓库,用身体砸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仅给母亲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八字血书。陈树生豁出命来也要守住阵地的大义凛然,影响了战场上的其他士兵。他们也纷纷排成一列,身绑手榴弹,高声喊出自己的姓名,一个个一跃而下。这些画面,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泪流满面!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站在苏州河对岸租界的一个人流着眼泪激动地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更要发奋读书,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效力。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让中国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谢这些先烈们,这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烈们的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9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