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地震观后感

地震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观后感不仅是个人感想和思考,也是对作品或场所的一种分析和解读。地震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地震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地震观后感篇1

对于《唐山大地震》可以说看了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

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把灾难减到最低。灾难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得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

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失去了丈夫的她,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难道你不会心碎吗?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 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他们回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毅然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正如徐帆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终身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他们当初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情感。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地震观后感篇2

周三下午四时十分,悦耳的地震警报声划破了校园的宁静。“地震警报”,不知谁喊了一声!刚才还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的同学们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迅速做出了反应:只见同学们不分男、女,早就忘记了什么“小姐仪态、绅士风度”,一个个双手抱头,第一时间就蹲到了课桌下边。你看,平时的顽皮大王李杰荣更厉害,可能觉得蹲在课桌下边还不够安全,头上还顶了一个重重的书包!看到这一切,你可不要笑。这时,连我们平时风度翩翩的&39;班老师也早就没了“仪态”,迅速躲在教台下面。只不过班老师一边躲一边还在高喊:“镇定、镇定,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再等下一次警报”!

3分钟后,悦耳的地震警报声再次响起。只见教台下的班老师第一时间就冲了出来!他迅速站在教室门口,高声喊道:还有余震,大家不要慌,有秩序迅速“逃生”到楼下的空旷处!同学们都按着平时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迅速跑出教室,一队接着一队,从不同的安全出口快跑离开教室。“逃生”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同班级的同学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没有太多的慌乱,而是安全、有序、迅速地离开教学楼。各班的老师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每一个楼梯口,也有老师的把守,在我们“逃生”的路上,老师站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逃生”的安全。

“一分二十秒。全校师生安全”!听着总指挥的汇报,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

地震观后感篇3

2008年5月12日,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哀悼日——汶川地震诞生了。

这一天,我们在学校里举行了哀悼仪式。这天天色格外阴冷凄凉,花草好像也失去了活力,路出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我的心情也难以平静。

哀悼仪式过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捐款,老师也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来,我也加入了这支爱的队伍,尽了一丝自己的绵薄之力。

捐款活动过后,我回家了,心里无限伤感,想说什么却无从说起,在家里打开电视就看见汶川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看到昔日一幢幢房屋如今化为尘土,我的心里难受极了。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被救援人员救起,当救援人员把那位母亲从废墟中救起时,这位母亲已奄奄一息了,但口中却仍喊着:“宝宝,你没事吧,宝宝。”看到这里,我留下了眼泪,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没完没了。

此时,另一幕又展现到我眼前,擦了擦眼泪,只见一个女孩被救援人员救了出来,她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头发又黑又长,嘴唇因长时间没有喝水而干裂,但她却向救援人员露出了微笑,嘴里发出沙哑的声音:“叔叔,谢谢你。”那时我分明看见救援人员留下了眼泪,那是感动的眼泪啊。救援人员将自己的水壶递给小女孩,虽然小女孩内心十分渴望喝水,但是她却只抿了一小口就还给了救援人员,嘴里勉强发出了甜美的声音:“叔叔谢谢你,我不渴了。”可实际上小女孩的嘴唇仍然干裂着。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女孩啊!

当问到小女孩的父母时,小女孩哭了,她抽泣着说:“我爸爸和妈妈在地震中牺牲了。”救援人员觉得自己的话伤害了小女孩,安慰她说:“小姑娘,别太伤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不快乐,你一定要振作啊。”

小女孩停止哭泣,眼神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微笑着说;“谢谢叔叔,我会振作的,我会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让父母以我为骄傲的。”这又是多么坚强的女孩啊。

地震观后感篇4

每次我们见证灾难,我们都要承认人类是如此脆弱,生命变得如此短暂和宝贵。当灾难来临时,也许你前一秒还沉浸在笑声中,但后一秒你会感到心碎,因为灾难,哭泣而不是笑声;因为灾难,废墟取代了高楼大厦;因为灾难,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和灾难,在人们有时间反应之前摧毁了人类美丽的家园。粉碎人们心中美妙的梦想。有些生命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在它还没来得及展现出它们丰富多彩的姿态和精彩的生活之前,就被无情的“魔鬼”扼杀了。

我们不能阻止灾难的到来,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智慧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5月12日是防震减灾日。当天下午,我校举行了防震减灾演练。当学生们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时,哨声突然响起,学生们立刻起身,一个接一个地跑出教学楼,就像一条长长的龙跑到操场上,短短几分钟,我觉得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这次演练,一个接一个的表情,我们似乎把自己置于真正的灾难中,他们的生命在生死之间做出选择,经过老师的积极指导和学生的认真态度,这次演练取得了成功。

虽然这只是一次演习,但它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束阳光,因为我们在这次练习中获得了经验,每次练习都是为了安全注射“疫苗”,增强我们生活的“免疫力”。

面对地震灾难,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四川地震,高楼大厦,美丽的家园,无数珍贵的生命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虚拟的,当我们看着这种失败的现象,听着心碎的哭声我们不震惊和心痛吗?相比之下,日本地震也震惊了每个人,因为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岛国,伤亡人数只有几千人,同样的&39;原因造成了不同的后果。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地震发生时,四川人民表现出恐慌,而日本人民则冷静下来。他们有这样的心态,因为日本注重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他们知道如何在灾难面前保持危险,如何给自己生存的机会。日本非常重视每一次演习,因为看一次防震减灾演习都有自己的经验,一点一点的积累让他们在灾难中有了更多的安全保障。也许我们会认为日本只需要注意频繁的地震区域。我们不需要太在意安全区域生活。然而,灾难形式多样,洪水、火灾、泥石流等灾害对我们的生命构成重大威胁。灾难不会给我们敲响警钟。只有自己才是永远保护自己的天使。因此,懂得防震减灾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表现。

我们不把演习当作一种形式,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我们不把学习防震减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一种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成为生命的保障,用生命表达人生的伟大篇章。

地震观后感篇5

读了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以后,感受到父爱在特殊的环境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还有父与子之间那种相互信任和那种坚定的信念和坚持。父亲始终坚信儿子在等待着自己的救援。而儿子也坚信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自己和同学们。就是这种信念帮助他和同学们活了下来,创造了奇迹。作为父亲如果能使孩子这样相信自己,同时感染别人。那一定是父与子之间长久积累下来的,在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这种信念和坚持一定伴随着他,不论顺境还是逆境,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财富。

作为现代的父母,我感觉,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欠缺的。父母之爱,说白了就是在点滴之间。希望能和其他孩子的父母共勉之。

地震观后感篇6

20__年5月12日既是汶川、北川8.0级大地震纪念日,也是中国防灾减灾日。

十四年前的5月12日是个黑色的日子,所有的中国人,都处在强烈的震惊和悲伤当中,一瞬间:无数的笑容化为死亡,无数的快乐变成了悲伤,无数的欢歌变成了哀歌……时间永恒地定格在14时28分04。

一时间整个汶川、北川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然而生命又是如此顽强,天摇地动之时,是你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死亡的屏障,保护住那更多的生机。

107小时的深埋,怎能摧毁人的意志,顽强的人们,重燃了生命之火。“不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要找到你!找到你!一双双颤动的手掌;一对对无助的眼神;一场场绝望的生死离别;一条条奄奄一息的生命。

爱的真谛让我们联系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担当与力量,刹那间无数爱心飞向四川。心灵的呼唤是我们感受到对生命的无限渴望。

然而时间就象流水一样,转眼间,今天便是汶川地震十四周年纪念日。我们纪念这个日子,不仅是追思逝者,也是要祈祷灾难不会再一次重演。

十年风雨同舟催人奋进、充满希望!“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凝聚成了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正是一次次灾难的考验、一场场人间真情的倾注,砥砺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着中国社会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前行。

地震观后感篇7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不仅是对往事的追忆,更表达了在灾难面前亲情的伟大,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电影首先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1976年7月28日,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23秒的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墙倒屋塌的呼号声中,人真的如草芥般无奈,像被猎杀的猎物一样,一个个倒下。看到孩子被困在石板下,无助地喊着妈妈,我的眼泪都流下来了。作文

电影中,男主人公推开了他的妻子,自己冲到前头救孩子,可惜被倒塌的楼砸死了。石板的两头,是两个孩子,“只能撬一头,救一个,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你救哪个?”“哪个都得救啊!”母亲哭着说。“不行,再不决定就都没了!”这个叫决定吗?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听到这三个字,埋在废墟下的女儿哭了,恨、委屈、绝望,但偏偏没死,于是再也不想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

妈妈带着缺了一只胳膊的儿子重新开始生活,懂事的儿子离开了学校一样成才。女儿被一对军人夫妇领养,决口不提以前的事情。儿子劝母亲再嫁,母亲绝不再嫁,她对她儿子说:谁能拿命来对我好?其实在这点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没有在身边,在心里活着足已,比一些人还活着,但在自己心里跟个死人无异的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跟随了女主人公元妮32年,心灵的创伤用什么都无法修补啊。作文

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骗人。这个当初地震之前给儿子吃而没分给女儿的西红柿,整整压了母亲32年。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再次流下眼泪。

最后,女儿终于宽恕了妈妈,一叠连声的对不起背后,是两个人苦命的人32年的苦痛煎熬。那母亲对女儿的一跪、那迟到了32年的西红柿、那墓碑前的天安门字样的书包、那每年都和弟弟一样的课本······母爱的伟大,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

电影结束了,不光我们全家,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入场时还是欢声笑语,出场时却是一片沉默。真情、大爱、人性、亲情、无不透视着母爱的伟大,这就是电影告诉我的。

地震观后感篇8

今天,我们班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使我们深受启发。

本文讲述的是: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徒手挖掘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及十四位同学的故事。

是什么靠着爸爸一直挖下去呢?为什么他的儿子会一直坚持下去呢?原来,他曾一直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父子两人就是靠着这句话,爸爸才会一直挖下去的,他的儿子才会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彼此坚持,彼此信赖,就会共同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

地震观后感篇9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福祸旦夕”在20__年5月12日14时28分左右,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的威力相当于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的40倍。

20__年是一个难忘的年度,5月12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14时28分是一个难忘的时刻。有一场突如其来大的大地震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汶川不一会功夫,房屋倒塌,公路断裂,景色优美的汶川垮塌的房屋比比皆是美丽的汶川顿时变成了一片死气沉沉的满目疮痍的废墟。劫后余生的人们呆呆地站着,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不少幸存者已经是家破人亡,天人永隔了。昔日充满生机和朝气的学校已变成了给予人们绝望的地方。

为表达全国各民族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的&39;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从20__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

当我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时,我想起那些在灾区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已经被乱石掩埋,有的已经无家可归,有的已经无学可上。比起他们,我们是多么幸福。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并且,我们还要尽自己的所能向灾区献上一份爱。

5.12大地震,那一刻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定格,灾难夺取了无数同胞的宝贵生命,难以计数的孩子失去了亲人,我们无法选择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时的姿态:坚强、勇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愿逝去的人安息,为活的人祈福。自然的灾难冷酷无情,但诀不会撼动我们每个人对生命的渴望。

9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