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通过写观后感,你可以了解其他观众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和文化背景。想知道如何写出优秀的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吗?这里为大家分享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快来学习吧!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篇1

暑假里的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一部名叫《八佰》的一部电影。

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国民党组织70万军队发动了淞沪战役,由于当时国家不够强大,淞沪战役失败了。国民党在大规模撤退以后,组织420人留守四行仓库,为上海抗战保留了最后的希望,史称“八佰壮士”。

我最难忘的一幕是日军带着“怪车”发起进攻,“怪车”将车上的流星锤高高举起,砸向了四行仓库西侧的墙上,守卫四行仓库的壮士为了保护西侧的墙很多都英勇的牺牲了。令我非常感动的是,那些曾经很怕死的人,现在也英勇无畏的参加战斗,浑身布满了伤痕。这个时候,日军高举着盾牌强行突袭到四行仓库楼下,四行仓库随时都有被攻陷的危险。

千钧一发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原来是一位英雄背着炸药包从楼上一跃而下,口里高喊着:孩儿不嫩能够尽孝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四行仓库的安全,其他人也英勇的跳了下去,四行仓库安全了。租界的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感动的留下了眼泪。我自己看到这里,也被这些英雄壮举感染了。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的这种爱国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如果我长大了,中日再发生战争,我一定会献出生命,像那些英雄们一样,奋勇保护自己的国家。我希望,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让中国更加强大,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篇2

“中华不亡,中华民族不亡,中华民族万岁。”这个声音在我耳旁回荡,使我热血沸腾。你肯定非常好奇,我耳旁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事情是这样的,我今天和全班同学去看了一部抗战类的电影《八佰》。

电影开始,第88师524团第一营进入了四行仓库,在守卫的第一天里,日本用了挖掘机把墙凿开,随后接连着日本军人冲了进来,有的日本人顶着铁皮开始凿墙。有的中国军人直接往自己身上绑住了炸药,一个一个的跳下去引爆炸药。

第二天,有三个人想要通过下面的河水来逃跑,结果在拐弯处遇见了日本人派来偷袭的敢死队,三人立马潜下水,中途有一人要上去换水,但如果上去就一定会被发现,所以其他二人连忙拉住了他,过了一会儿,日本人走了,那个人也死了,两个人游了出去,有一个人立马喊:“小湖北日本人来偷袭了,日本人来偷袭了。”上面桥上要传去电话线,但日本有狙击手,有一个名叫刀子的人过去传,他先用帽子试探,狙击手果然开枪了,他趁着狙击手换弹的时间一路狂奔,但是却在肚子上种了一抢,他躲在掩体后面突然站起,用力一抛,电话线过去了,但狙击手却一抢命中了他的头部。

第三天,中国军人升旗,要让旗杆不倒,一个个中国人去扶着旗杆,日本人开着飞机扫射,有一个人用枪瞄准,“砰”一声,飞机被打跑了,因为挡风玻璃被射爆了,当这个人还沉浸在自己打破玻璃的喜悦中,而旁边的人却不淡定了,因为那个人看见射下飞机的人的肚子被射破了。

最后一天晚上,大部队撤退,在租借的桥上的门缝中伸出了无数双手来迎接军人们。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林则徐的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想,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我会用我的整个生命去保卫我的祖国。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篇3

走出影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不论是影片中一江之隔的天堂和地狱;还是八十八师官兵绑满手榴弹奋身一跃;亦或是那句“娘,孩儿不孝”等片段,不停地在脑海中浮现。他们又是谁的儿子、谁的父亲、谁的丈夫。 抗战胜利已经75年了,中国解放建国也71年了,长时间的和平年代,让人们淡忘了历史。

观影时,后排的一个小朋友再看到日本军队屠杀中国人民时,问了一句“爸爸,他们为什么不去国外”?听闻此话,不禁感叹中国教育的悲哀。

勿忘国耻不是一句口号,越是在和平的年代,更是要落到实处。文化宣传要侧重历史文化的宣扬,提高民族凝聚力,否则几十年后,国家将会忘却这段历史。

我不是一个体制内的官员,也不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但当国难到来,我也一样会像影片中的陈树生一样喊出“河北,孟凡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江山无恙,我辈更应该自强不息。多年以后,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篇4

今天,我来到了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

这是一部抗日片,根据保护上海四行仓库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上海四行仓库,由420位官兵来守护。

刚开始日本兵来攻打的时候,中国士兵用伏击战把日本兵给打了回去,把尸体扔到楼房外的水里。为了锻炼新兵,长官让几个新兵近距离将日本的俘虏给击毙,新兵们吓得都不敢拿枪,战争的残酷,鲜血使他们心里崩溃,但是没有办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国先进得多,开着防弹车和一个大型机器拆掉三个窗户,企图强攻,然后呢,中国士兵无奈之下,背着炸药包,然后从楼上跳下去,每跳一个人,都会高喊着:“我叫__×”,随之与装甲车同归于尽。看到这个场面,观众们无不流泪,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把日本军打得魂飞魄散。记住吧,每一位英灵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们,那一个个名字写进了历史,刻在我们心上。

为了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只有420人的第一营,号称“800”人,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个场面,同样让我们泪流满面,同时热血沸腾,在明知道升旗会引起日本人疯狂的报复和更激烈的攻击,为了唤醒每一个中国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把旗子高高升起。一边流血奋战,一边却歌舞升平,当时的民众,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危险和民族的危机。

耳边至今还响起团长谢晋元说的话:“虽然我这场战斗注定是失败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国四万万同胞的觉醒。”

英国租界同意说让中国士兵从租界撤离,本来是中国自己的土地,却变成英租界,冒着枪林弹雨过了桥,却被迫被解除了武装,这是多么耻辱!后来,撤离了的士兵们大多结局悲惨。

在电影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还是个小孩,他很害怕战争,但是随着他在老兵的带领下,越来越不害怕了,奋勇杀敌,在战争中成长,在血的洗礼下勇敢。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知道了,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无数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中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辈,让中国强大,傲立于世界。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篇5

昨天天气挺好的,下午饭后妈妈带我去看了新上的电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在书本里看到过董存瑞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这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很震撼,也很触动。

故事背景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说的是松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88师的一个德械加强营,在营长的带领下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一墙之隔,孤军奋战4天4夜,当时日军进攻太过于猛烈,留守的伤的伤,死的死,他们为了突破敌人的装甲坦克进攻为了阻击日军进攻,把自己的浑身绑上了炸药,给家人写下书信,然后报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军的装甲车……其实只有四百人对外却称有八百人,历史上为了铭记他们的英勇就义,史称“八佰壮士”。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惨痛的灾难,是这些英雄们的壮举和革命先烈们一辈辈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英雄。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篇6

断垣残壁,鲜血狂涌。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生死就在一瞬间。真正的生离死别,没有缠绵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太阳依旧升起,只是有人留在了昨天。

前段时间观看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八佰》,深深撼动了我的心。八佰,四万万,十四亿人的……中国!八佰而非八百,他是鲜活灵动的生命!千疮百孔的城墙上是刻有那年代的热血浪漫!国耻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

一条河为界限,桥的那边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天堂,桥的这边却是血沫横飞的地狱。他们铁骨铮守四行仓库,保卫自己的同胞,保卫租界的人民。为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以上。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远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何为中国?糜烂与繁华被揉碎,拨开年代上的腐朽古老的蛛网,从容不迫的戏腔和优雅绵长的外语歌喉化为震耳欲聋的战士嘶吼出的“冲啊!”,凝聚空气中的血雾最后汇成了东方大地顶天立地的一根铮铮铁骨。这,就是中国!

吾辈自当强。总是在说现在的孩子是温室里娇贵的花朵,我们该长大该独当一面,要用拼搏不断书写传奇,担起时代赋予少年的使命。九年沉沦书海,英雄志在扬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有我们的担当勇于砥砺前行,应让青春在家国中绽放,我们自强不息勤奋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浪潮要举起倾斜却从不会倒下的国旗,我们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少年!刺向咽喉的刀是烙在骨子里永远的伤,这盛世终不负英雄血泪,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敬那些为祖国牺牲的英雄。愿你们来生生世世活在阳光下,看中国繁荣昌盛,看人民安居乐业,看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听朗朗书声。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绝望。

看了八佰的观后感250字篇7

足够真实震撼的战争场面,为我们还原了发生在上海四行仓库这段已然被尘封的困兽犹斗,远不足八百人,却为自壮声势的八佰宣称,一河两岸此岸断壁残垣,对岸歌舞升平的战争奇观,这些都使《八佰》中发生的一切,既充满了戏剧性,却又显得残忍而怪诞,而于此中电影对一群小人物的聚焦,所呼之欲出的人物群像,更成为了其动人心弦的源泉。

如若将上海四平仓库保卫战,放在当时的全国抗日战场上,其实它并不是一场对抗日局势起到多么重要的战役,但这场战役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书的一笔,便在于它是一场“被围观”的战争。河对岸是当时日本尚无法涉足的外国租界,河此岸是上海战役国军最后一个据点,天堂与地狱在此时此地仅只一河之隔,面对兵力悬殊,没有一丝胜算的困守,这群远不足八百人的将士们,舍生忘死的英雄气节无疑在当时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枕。

所以《八佰》的故事,在先天上便注定了他的不凡,这或许也正是作为导演的管虎要将其拍成电影的执念,而《八佰》与传统主旋律电影与众不同的地方,便在于它并没有一味在开篇便去渲染四平仓库保卫战中军人的英勇伟大,而是塑造了在保卫战发生前,已经被打残了的524团,是如何收编溃散的散兵游勇,并以这群人里的老算盘,老铁,端午等小人物去娓娓道来这个故事,在这样一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最为真实的人性,一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视死如归的真实。

真实的战争是没有主角光环的,可能一个经过精心训练的士兵在下一秒就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更不谈此时已经濒临绝境的524团,散兵游勇的小人物们在被临时编入524团,被誉为勇士前,不过也只是一群为了谋生计的普通人,所以他们会害怕,会希望在这场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可言的战役里留存下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最为真实的人性,而导演管虎也正是试图在这样一群人身上去着点战争的残酷,也希望借此引领观众真正走进这场战争,走进524团的每一个个体。

在《八佰》中是没有绝对主角存在的,这种做法对于电影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劣势是电影从头至尾都缺乏了一个真正的代表性人物,我并不认为为一部群像电影,便是将所有戏份大家均分,它仍旧需要一个灵魂人物,在这部电影中不论是担当团长,青史留名的谢晋元,还是被作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们,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都不差,但你却又很难说他们哪一个人是电影的核心,这终究使电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诟病。

然而另一面,这样的群像处理也使观众得以多角度走进了这部电影,当我们看到这些身为战士的小人物如何在这场战争中逐步蜕变,看到河对岸的普通民众从隔岸观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热血,其实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情绪上也开始逐渐升温,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处,它并没有用单一的悲壮来煽动观众的爱国情绪,而是从不同视角为出发,让人真正洞悉以这场战争背后的血与泪。

时至今日,为了留下这昔日的壮举,遍布弹孔的四平仓库仍旧耸立在它曾经的位置,它所见证的也并非是一次失败的保卫战,而是千百年来,我们虽然曾经被打败,但从未被征服的原因,这便是八佰背后凝聚的中华魂。

93097